【臏骨外翻】
在 #走路功 系列連載中,插播一則膝蓋的故事。
一位美女因為上下樓梯時膝蓋發出聲音,蹲下起立走路時膝蓋外上方有痠痛感,而去醫學中心的骨科求診。骨科大夫診斷為 「臏股骨疼痛症候群」,俗稱「臏骨外翻」。
骨科大夫建議膝關節鏡手術,將臏骨與股骨之間受損的做減壓修復,以免磨損過多徒增未來動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可能。
即使是關節鏡這種風險降到很低的微創手術,美女也考慮再三,況且手術後也並非就沒我們的事兒了,後續的復健也是必要的。後來朋友介紹阿銘師的專頁,追蹤了解後便來求診。
阿銘師仔細評估後,跟美女說:
「手術,其實也是來自骨科大夫的專業評估。不過阿銘師認為沒有一個手術是小手術,在決定做任何侵入性醫療前,如果情況允許,我們一起試試看能否幫您不開刀?」美女欣然應允。
<毛巾理論>
好久不見的毛巾理論又出現了。有在發摟阿銘師的朋友會知道,膝蓋的問題不能只看膝蓋,除非是拿錘子直接敲碎膝蓋的情形。
膝蓋的疼痛與錯位,必須至少從腰、髖考慮到腳踝。如同擰一條毛巾,張力的來源要調整兩端,也就是髖關節以下的大腿,以及腳踝扭上去的小腿。
阿銘師不管膝蓋,專注針還腳踝與髖骨的位置,,也叮囑美女回診後,骨科大夫評估X光後,覺得已經沒有開刀的必要。但建議運動復健要繼續。
與其說臏骨是被過強的大腿外側肌肉(股外側肌)拉歪,不如說大腿內側肌肉太無力,而內側肌肉的筋膜是往上與小腹相連。下腹核心與兩大腿內側,形成一個丹鼎。
下腹核心的力量與功能健全,對下肢筋膜結構的穩定極為重要。走路用腳尖,前足的力線,能讓下腹在每一步伐中都被使用,人體是用進廢退的。
敲碎症候群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害怕的不是他,而是整個父權社會|
這是一本關於性暴力的書,但我認為,它跟你我都有切身關係。
除了有類似記憶,閱讀可能會引發創傷壓力症候群的人以外,我認為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它雖然是伊藤詩織,一個日本性侵受害者的自我揭露,但在閱讀的時候,你會看到整個父權社會的殘酷縮影。
「性侵不就是要徹底提告嗎?不然要幹嘛?」在看這本書以前,如果你問我,我會這樣理所當然地回答。
但在看這本書的過程,我沉默了,我發現那樣的回答,顯然不了解這個社會的殘忍──作者身為一個記者,比誰都還想要捍衛自己,想要接露真相,但整個社會、整個輿論、整個司法,都在受害者想要報案,想要提告,想要釐清真相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往男性那方傾斜。
因為疑似被下了藥,記不清被拖去飯店過程,所以自我譴責;
因為嚇壞了不敢極力抵抗,所以被奚落是你情我願;
因為沒有哭哭啼啼,像個典型的被害人,所以被懷疑;
因為對方是有權有勢的(準)上司,被認為是為了換取工作才自願獻身,所以被嘲弄。
更不用說整個報案的系統,持續給受害者二度三度四度的傷害,包括還要模擬自己怎麼被性侵的過程,我看了整個想摔書。
再問一次,性侵受害者該怎麼辦?我沉默了。理智上我知道該提告,但我也不忍心那些選擇沉默的人,必須要走上這條鮮血淋漓的路。
***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受害者不只是對抗司法,真正在對抗的,也是整個父權社會。
父權社會之下,男性對女性的「價值」是有掌控權的,所以男性的指責、命令、嘲弄、戲謔、調侃,女人都很容易因為畏懼而不敢吭聲,因為女人害怕自己的「身體」、「價值」和「未來」被傷害。
不單單只是「性侵」而已,我在推薦序裡也提到,曾經我以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不受父權社會控制,但沒想到在職場裡,我也一樣落入父權恐懼。
例如同樣是上司,我敢對女性主管直言反抗,但是遇到男性主管,他們隨口出言奚落,都能讓我陷入自我懷疑的低潮,甚至有一次遇到言語上的性騷擾,我雖然極為不舒服,但第一時間竟然是安撫自己「沒關係,他不是故意的,大家都是好同事。」
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一種隱性的「討好」,而這種討好源自於「恐懼」,恐懼什麼呢?恐懼男性背後代表的「父權社會」對我的擺佈權。
許多性侵受害者當下都無法積極反抗,原因除了過度驚嚇導致的「解離」以外,另一個就是出於對父權社會的恐懼──男性是權威不可侵犯的,男性對我的價值有決定性,因此理智上知道這是錯的,我卻不敢說「不」。
***
我們可能不會遇到「性侵」這樣的傷害,但我們卻人人有可能因為恐懼,而縱容父權或輕或重地傷害我們。
要一點一滴清除父權社會的遺毒,我們平常就要開始具備這樣的覺知,清楚地告訴自己:「我害怕的不是這個人,而是整個父權社會。」
我不是真的害怕我的男同事/男朋友/男性上司,才對他們的傷害隱忍吞聲;我只是害怕整個父權社會,從小到大給我的陰影──但,我意識到了,我可以選擇拒絕。
一次一次地覺察,從敢說「不」的那一刻起,你都是在敲掉一點父權社會的磚瓦;同時也從父權社會裡跨出一步,成為獨立堅強的女性。
大至性侵、小至性騷擾,無論男女,期許你讀過這本書後,都能用自己的一點力量,敲碎彼此心中的父權高牆。
***贈書時間***
少物生活主義者平常不太留紙本,出版社會給掛名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黑箱》,會轉贈給需要的讀者當禮物
如果你想要我手上這本紙本,請在本篇按讚+留言自己想看的理由,例如:
「我想看《黑箱》,雖然是很沉重的故事,但我有勇氣知道真相。」
「我想看《黑箱》,想更了解日本的父權社會,以及性侵受害者的自白」
「我對 #MeToo運動 有興趣,想知道日本開了第一槍的真實故事」
歡迎發揮屬於你的版本,我將在3/19(二)抽出一位幸運讀者,寄送這本書給他
***
跟一般部落客拿好幾本書抽獎作活動不一樣,轉贈純粹是希望維持少物生活+推廣閱讀習慣,因此真的只會有珍貴的一本哦!(我這邊只會留試閱稿~)
#黑箱
#伊藤詩織
敲碎症候群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害怕的不是他,而是整個父權社會|
這是一本關於性暴力的書,但我認為,它跟你我都有切身關係。
除了有類似記憶,閱讀可能會引發創傷壓力症候群的人以外,我認為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它雖然是伊藤詩織,一個日本性侵受害者的自我揭露,但在閱讀的時候,你會看到整個父權社會的殘酷縮影。
「性侵不就是要徹底提告嗎?不然要幹嘛?」在看這本書以前,如果你問我,我會這樣理所當然地回答。
但在看這本書的過程,我沉默了,我發現那樣的回答,顯然不了解這個社會的殘忍──作者身為一個記者,比誰都還想要捍衛自己,想要接露真相,但整個社會、整個輿論、整個司法,都在受害者想要報案,想要提告,想要釐清真相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往男性那方傾斜。
因為疑似被下了藥,記不清被拖去飯店過程,所以自我譴責;
因為嚇壞了不敢極力抵抗,所以被奚落是你情我願;
因為沒有哭哭啼啼,像個典型的被害人,所以被懷疑;
因為對方是有權有勢的(準)上司,被認為是為了換取工作才自願獻身,所以被嘲弄。
更不用說整個報案的系統,持續給受害者二度三度四度的傷害,包括還要模擬自己怎麼被性侵的過程,我看了整個想摔書。
再問一次,性侵受害者該怎麼辦?我沉默了。理智上我知道該提告,但我也不忍心那些選擇沉默的人,必須要走上這條鮮血淋漓的路。
***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受害者不只是對抗司法,真正在對抗的,也是整個父權社會。
父權社會之下,男性對女性的「價值」是有掌控權的,所以男性的指責、命令、嘲弄、戲謔、調侃,女人都很容易因為畏懼而不敢吭聲,因為女人害怕自己的「身體」、「價值」和「未來」被傷害。
不單單只是「性侵」而已,我在推薦序裡也提到,曾經我以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不受父權社會控制,但沒想到在職場裡,我也一樣落入父權恐懼。
例如同樣是上司,我敢對女性主管直言反抗,但是遇到男性主管,他們隨口出言奚落,都能讓我陷入自我懷疑的低潮,甚至有一次遇到言語上的性騷擾,我雖然極為不舒服,但第一時間竟然是安撫自己「沒關係,他不是故意的,大家都是好同事。」
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一種隱性的「討好」,而這種討好源自於「恐懼」,恐懼什麼呢?恐懼男性背後代表的「父權社會」對我的擺佈權。
許多性侵受害者當下都無法積極反抗,原因除了過度驚嚇導致的「解離」以外,另一個就是出於對父權社會的恐懼──男性是權威不可侵犯的,男性對我的價值有決定性,因此理智上知道這是錯的,我卻不敢說「不」。
***
我們可能不會遇到「性侵」這樣的傷害,但我們卻人人有可能因為恐懼,而縱容父權或輕或重地傷害我們。
要一點一滴清除父權社會的遺毒,我們平常就要開始具備這樣的覺知,清楚地告訴自己:「我害怕的不是這個人,而是整個父權社會。」
我不是真的害怕我的男同事/男朋友/男性上司,才對他們的傷害隱忍吞聲;我只是害怕整個父權社會,從小到大給我的陰影──但,我意識到了,我可以選擇拒絕。
一次一次地覺察,從敢說「不」的那一刻起,你都是在敲掉一點父權社會的磚瓦;同時也從父權社會裡跨出一步,成為獨立堅強的女性。
大至性侵、小至性騷擾,無論男女,期許你讀過這本書後,都能用自己的一點力量,敲碎彼此心中的父權高牆。
***贈書時間***
少物生活主義者平常不太留紙本,出版社會給掛名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黑箱》,會轉贈給需要的讀者當禮物
如果你想要我手上這本紙本,請在本篇按讚+留言自己想看的理由,例如:
「我想看《黑箱》,雖然是很沉重的故事,但我有勇氣知道真相。」
「我想看《黑箱》,想更了解日本的父權社會,以及性侵受害者的自白」
「我對 #MeToo運動 有興趣,想知道日本開了第一槍的真實故事」
歡迎發揮屬於你的版本,我將在3/19(二)抽出一位幸運讀者,寄送這本書給他
***
跟一般部落客拿好幾本書抽獎作活動不一樣,轉贈純粹是希望維持少物生活+推廣閱讀習慣,因此真的只會有珍貴的一本哦!(我這邊只會留試閱稿~)
#黑箱
#伊藤詩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