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找份好工作賺錢、結婚、生小孩擁有美滿的家庭以外,是否還應該有更深層的追求?
《僧人心態》作者在大學時期無意間聽到一場僧侶的演講之後,他被對方放棄一切世俗成就,但仍然擁有喜悅、自信與平和的狀態吸引,於是決心擺脫社會認定的既定道路,也在大學畢業後出家成為僧侶,幾年後又還俗回到道場外的生活分享所學。
但這本書並非在提倡任何宗教,而是把古老的經典的哲學論點融入現代的生活中,透過他領悟出來的實踐方式,協助更多人重新找回生命的熱情、意義和目標。
這本書雖然沒有什麼高深玄妙的論點,但把所有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心靈觀點闡述的平易近人,統整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從僧人的觀點找到解決之道。
我覺得非常適合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是不斷在追逐某些事物卻仍感到失去方向的人,此書會提供一些簡單測試,協助你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以及走在正確的路上時會有哪些體驗。
也適合每天腦袋停不下來,生活中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焦慮,卻找不到方法安放自己心的人,書中每一章節都提供了轉換的練習方式。
最後還適合像作者一樣,覺得人生應該有更深刻的意義要追求的人,書中最後一章就會讓你知道服務如何為你找到生命的意義。
作者在進入僧人學校的第一天,就發現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是呼吸。
連不到十歲的小僧侶都知道,如果學會導引和管理呼吸,就能在任何情境下出入自如了。
書的一開頭就正中我心,因為有規律靜心冥想的習慣後,認知到呼吸是源頭,於是去年底才會參與瑜珈師資培訓想做更深入的了解與練習,想藉以協助到更多人。
也才發現瑜珈跟我過去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在看此書時,許多內容及引用的經典跟瑜珈許多部分是相似的,因此非常有親切感耶!(不枉費為了師資考試,我背了那麼多梵文啊🤣)
此書把通往喜悅的道路分為三大主軸,分別是:放下、成長與付出。
每一主軸的最後都有提供一種靜心的練習,因此一共有三種方式,我覺得已然涵蓋了不同層面的需求,這幾年對我而言也非常受用。
每一大主軸還區分成幾個小主題,例如在放下這個大主軸中,通常需要去看見的部分就是:身分認同、負面情緒、恐懼及意圖。
我特別想把「意圖」這部分拉出來討論,放下與「意圖」有何關連呢?
印度哲學家巴克提維若達‧塔庫爾描述我們的作為有四種基本動機:
1. 恐懼 ── 對疾病、貧窮、死亡等恐懼所驅使
2. 慾望 ── 透過成功、財富和享樂來追尋個人滿足感
3. 責任 ── 由感恩、責任和想做到正確所驅使
4. 愛 ── 對別人的關懷和想幫助他人的強烈欲望所驅使
上面這麼說似乎還有點抽象,書中寫了這麼一段:「如果被恐懼驅動,我的意圖可能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家人;如果被慾望驅動,意圖可能是想獲得普世認同;如果被責任區動,意圖可能是不論有多忙還是想要幫助朋友;如果被愛驅動,意圖可能是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服務。」
我們想達成某件事情時,可能不只一種動機或意圖,但什麼樣的意圖能真的支持我們回到喜悅與平靜呢?應該不會是恐懼與欲望。
因此檢視我們自己內在的動機,放下無法支持我們的部分,才能帶著適合的「意圖」回到自己真正的軌道上。
當我們沒有深刻探究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時,很有可能總是在追求成功的幻象,以為成功就會幸福,因此把社會或他人的價值套用在自己身上,總是把外在的結果當成自己的目標,而忽略了內在所要追尋的價值。
我在與牌卡諮詢個案對談時,也經常會在不同人的口中聽到「因為這樣我才覺得自己有用」,那同時意味著在許多行為背後驅動他的是恐懼,因為害怕自己沒有用才做的選擇。
倘若我們能一層層剝開外層的理由,也許我們就會重新為自己選擇意圖,為自己真正的活著了。
我覺得每一章節都有很值得一讀的部分,我在這裡不贅述,大家可以找書來看。
也許因為作者曾是僧人的經歷,此書最有別於一般自我成長的書籍的部分是,不只把焦點放在自我探索而已,最後安排一大主軸都在講「付出」,也就是我們與他人、我們與社會之間如何創造真正能創造喜悅與滿足的連結。
這也是我這幾年特別有感的主題,當我們照顧好自己之後,便會有餘裕看見自己以外的事物。
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也就是運用與生俱來擅長的事務和發展的模式來服務他人。
我想這個法就是指每個人的天命所在吧!當我開始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體驗到服務他人真的是令我們能在各種挫折中堅持下去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是累積自己的財富或名聲並不能帶來內心的滿足。
其實過去我也不明白「服務」或「利他」的意義,甚至覺得我在生命中已經因為各種關係父母、伴侶、朋友等因素做了許多選擇,這不就是為了他人、不就是與他人的連結嗎?
直到因為離婚這個契機,深入走上覺察的旅程,誠實面對自己後,才發許多我過去認為是為了對方而做的選擇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可能是背後的出發點是恐懼拒絕會使得關係破裂、擔心自己不能提供價值會不被愛,甚至是如果不讓對方開心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於是只能一直在重複的漩渦中打轉,難以找到內心的平靜,永遠都覺得還必須要做更多,以用來掩蓋內心的恐懼。
因此,當我們能以更宏觀的角度看見服務他人的選項時,也許生命就有截然不同的風景等著我們了。
最後在這裡分享四個書中寫的服務的益處,我自己非常感同身受,也許你現在面對的生命難題都能從中找到解決方案,因為我也在許多利他的選擇中體驗到這些感動。
服務把我們串連起來:服務很難感覺到孤單,大多數情境下必須走出去幫助別人。
服務會擴大感恩之情:服務會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看待擁有的一切。
服務會強化慈悲心:服務時會發現世界需要你提供的東西。
服務會建立自尊:助人會知道自己正在改變世界,會覺得有意義和目的。
#書中的主軸脫離不了對自己的覺察
#唯有看見自己被什麼信念困住才有轉換的可能
#歡迎找我預約牌卡諮詢
#找出內在埋藏的信念
書中的主軸脫離不了對自己的覺察 在 斷捨離dcard - Lacivettanelcamino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家人受不了滿屋子堆積著信件、報紙、衣服等物品,會趁囤積者不在,偷偷地把東西 ... 《斷捨離》書中,山下英子也強調斷舍離的主角不是你要處理掉的物品,而是自己。 ... <看更多>
書中的主軸脫離不了對自己的覺察 在 爸爸媽媽的兒童美術教室| **父親節當天收到兩則訊息,讓7月相當疲累 ... 的推薦與評價
1)采實文化出版社編輯來訊告知**《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之前入選**BFT亞洲專刊** ... 《拖延心理學》書中提到專門研究拖延理論的克萊蕊‧雷把成功定義為:「及時追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