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姊姊,明天換你當姊姊了】
#手足之間的教養小撇步
昨晚吃飯時我與孩子們在餐桌上聊天
👩🏻「明天我們就要去教會主日了喔」
🧒🏻「是實體聚會嗎?」
👩🏻「對呀」
🧒🏻「耶~~~好久沒去了,好期待上主日學」
喬伊停頓了一下,轉頭問唯可
🧒🏻「好久沒去教會,你會緊張嗎?」
👧🏻「不會啊」
🧒🏻「我會有點緊張耶,因為好久沒去了
有點忘記長什麼樣子」
🧒🏻「那你可以陪我嗎?」
👧🏻「可以呀」
🧒🏻「好呀,那今天我是姊姊,明天換你當姊姊了」
我在一旁聽著,覺得心暖暖的
自從接觸正向教養後
我們一直努力在家中落實「平等」
第一步就是 #不用姊妹去稱呼他們
同時我們也鼓勵同住的家人這麼做
直接叫名字,不用刻意強調誰是姊姊誰是妹妹
之前跟朋友分享,結果他覺得這樣很奇怪
於是我分享了曾經在書上看到的故事
(細節忘了,大致如下)
「有一對龍鳳胎兄妹,出生差不到幾秒鐘
個性差異卻非常之大
哥哥艾倫非常有主見控制慾也非常強烈
妹妹艾希則是沒主見之外還很依賴愛哭
父母向教育機構求助
對方提議要不要試著交換手足稱謂一段時間
於是,從那天之後
艾倫被稱為弟弟,艾希則被稱為姊姊
幾個月之後兩兄妹有非常大的轉變
艾倫變得放鬆許多,艾希則是開始有責任感
因為他們不再被原稱謂的角色所定義
不用再為了符合『哥哥』
或『妹妹』的形象而努力」
這個故事給了我許多的提醒
為了避免孩子被稱謂形象所框架
所以除了直接以名字稱呼孩子們之外
也避免在生活中用稱謂來教養
不過在外還是很常遇到有人說...
💁🏻♂️「你是姊姊,要多照顧妹妹喔」
💁🏻「妹妹要聽姊姊的話知道嗎」
💁🏻♀️「妹妹比較小不懂事,姊姊比較大要讓妹妹阿」
諸如此類的身分標籤,不停地貼在孩子們的身上
所以就算我已經盡力在家中實踐平等
孩子們還是會展現出「姊姊」與「妹妹」的形象特質
不過更多的收穫是,他們彼此之間的連結
#因為平等更能站在一起
沒有誰大誰小,沒有誰尊誰卑
學習彼此尊重,彼此依靠,彼此欣賞
也發展出不同的個人特質與性格強項
不過坦白說平等的實踐著實不易
畢竟我們已經在階級制度下生活了這麼長的時間
而要突然改口叫名字不叫稱謂可能也有難度
這裡分享一個小撇步
幫助大家朝平等之路更向前一步
💡將「你應該」改成「你可以」
前者聽起來是命令沒得選
後者聽起來是提醒有得選
💡舉例:
❌你應該要照顧妹妹
⭕️你有能力可以照顧妹妹
❌你應該要懂事
⭕️你可以明白我說的話
提醒孩子他所擁有的資源與能力
並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本日金句:
「覺察隱藏在稱謂中那成人的期待
不讓這期待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愛」
#手足 #出生序 #家庭星座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正向教養 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接受失敗
「失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這句格言出自一九九八年在攀登印度布洛阿特峰(八四 ○七公尺)時,意外去世的登山運動員埃裡克.埃斯科菲埃。埃斯科菲埃生前是個「力量驚人,令其他登山運動員害怕的怪物」。一九八七年,他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從此半身不遂。但具有挑戰精神的他(說明他屬於高自尊)繼續登山,直至意外死亡。
一般來說,沒有人喜歡失敗。然而,為了改變,我們必須採取行動,因此我們得要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正如我們的一位病人所說:「我們要接受的不是失敗,而是『會失敗』這個念頭。」有時候,當心理醫生認為病人需要經歷失敗,才能去除心理障礙時,會「特意要求」他失敗一次,而不是讓他不惜任何代價地避免失敗。
我們對塞巴斯蒂安就是這麼做的—他來我們診所諮詢,因為他依靠服用抗憂鬱藥治好了憂鬱症,但很不放心,害怕憂鬱會復發。他覺得患憂鬱症的經歷令他變得脆弱,在他眼裡,他是因為缺乏自信而引發憂鬱症,然後憂鬱症又反過來令他更加不自信。
害怕失敗和自信不足的心理,一直困擾著塞巴斯蒂安。在與他深入交談之後,我們發現了他的恐懼的來源:他的父親是一個焦慮而專橫的完美主義者,對孩子的評價總是十分地嚴苛。
孩子們的成績單,會在一家人吃晚飯的時候被大聲地念出來,沒考好的孩子就遭殃,即使那只是相對來說成績差了一點點。他從來不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好好學習是分內的事」。因此,塞巴斯蒂安被養成了一種極為嚴格的訓令式思維:「你應該一次就學會」、「你永遠都不能犯錯」、「你必須要掌握所有知識」等等。他的自尊水準因此低得出奇,總是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好。
在治療的時候,塞巴斯蒂安很清楚自己問題的原由,但顯然他不能改變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我們採用了被認知心理治療師稱為「現實檢驗」的治療方法:透過現實來檢驗預言是否為真。換句話說,讓他真的失敗一次,看看成人後的失敗,是否和童年時的失敗一樣可怕。
在說服了塞巴斯蒂安並徵得他的同意之後,我們決定讓他進行三次「檢驗」,在每次「檢驗」中,他都要讓自己失敗:
一、去一家電腦商店,告訴售貨員他完全聽不明白店員的說明。
二、去自己所住街區一家熟悉的店鋪,假裝在挑選完東西後才發現沒帶錢。
三、故意遺漏工作週報的一部分,不做好充分準備。
這三次檢驗的難度是逐漸遞增的,但我們都已經事先確認了不會引起太大問題,包括工作週報。
塞巴斯蒂安完成了檢驗,發現失敗並沒有招致任何災難,他的自尊反而提高了—售貨員承認自己解釋得不太清楚;商店老闆笑了笑,讓他先把東西拿走,下次再來付錢;同事們則對他表示問題不大……漸漸地,塞巴斯蒂安成功地消除了因過度害怕失敗,而綁手綁腳的心理障礙。他的憂鬱症也因此加速痊癒。
以下是幾個如何應對失敗的建議:
一、看待問題並不是非黑即白
這是缺少行動力的人身上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除了巨大的成功和災難性的失敗,他們想像不到還有什麼其他結果。由於他們很清醒地看到自己不能獲得成功,於是預計自己會遭受災難性的失敗。
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調整一下對失敗的看法即可。
二、記住每個人都曾經失敗,正在失敗或將會失敗
我們的社會對於失敗的態度很虛偽:當人們慶祝成功的時候,經常會忘記提起成功之前遭受的失敗。於是,很多人以為別人沒有失敗過。但成功的人一般是以失敗開頭的。我們經常參加精神病學大會,注意到很少會聽到大家談論某個方法的失敗,然而討論失敗的方法和討論成功的方法一樣有意義。
在與年輕的心理治療師討論的時候,他們經常告訴我們,他們聽從資深醫師的建議,並嘗試他們推薦的方法,但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於是他們得出結論,自己是資質平庸的醫生,自尊受到打擊。實際上,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很可能對自己初期的摸索閉口不談,而只展示好成果,這能使他自尊得到提升。
三、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和經驗
將你的失敗看作瞭解自己的資訊來源,而不是自己無能的證據。如果你可以達到此種心態,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傳統教養對於「失敗」,常給予負面回饋,這其實讓大人小孩都會傾向畏懼改變。就我的觀點來說,只要有意識地繼續努力,就比較不像「失敗」,比較像「還沒成功」。
我很喜歡圖裡的比較,相對於傳統思維,更能鼓舞人心,並且踏實地看待自己。這也符合正向教養的精神,一個自動自發的孩子,常常比不敢輕易嘗試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失敗」,不是嗎?
祝願您,能重新定義「失敗」,並且藉此更認識自己!
正向教養 定義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尊重孩子意願之前的三大原則】 #正媽案例
會發摟我的媽媽應該都很尊重孩子,有時遇到孩子的無理行為,這時候要不要同理他的意願,尊重他的行為呢?
我家正向教養的三大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
蒙特梭利提到,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你想要得到尊重,那麼得先尊重他人。
我認為在尊重孩子之前,讓孩子練習尊重他人,尊重環境,是好重要的一件事。
💡換個角度來看,若你身邊有請問不懂得尊重周遭環境的朋友,卻整天要求你尊重他同理他,你的感受是什麼?有辦法舒服的相處嗎?
如果無法,那為什麼要因為他是孩子,而選擇縱容他,等到他長大的某一天又要求要改過。
改變一個養成的壞習慣很困難,何不一開始就累積好習慣!
今天在正向教養聊天室有夥伴聊到,他的孩子把同學的髪飾弄壞了,一問之下得知孩子覺得飾品上的裝飾好漂亮,而自己沒有,就把同學的拆下來。
#正向教養聊天室上鎖躲過人要加入的密碼是bigv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當孩子弄壞別人家的東西,你會急著先責備他嗎?還是會想要舉個將心比心的例子,希望孩子能同理這個感受而不再犯?
(再次誇獎夥伴沒有責備孩子,而是選擇跟孩子聊聊後又來討論更多解法👍)
📌蒙特梭利告訴我們,孩子永遠只發摟他的心,時常無法被懲罰給嚇阻。
你可能有過經驗,孩子明知故犯時,你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不能這麼做嗎?孩子會點點頭說知道不可以做。
💡那為什麼他做?
答案很簡單,因為孩子想要這麼做。
由此可證不是要求孩子同理他有辦法改進的,越小的孩子越自我,不會去在意後果。
當孩子觸犯規矩時,以這個案例對我來說是「傷害他人」
在同理孩子之前,請認真的告訴他,同學的東西是同學的,不是你的,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拿。
▶️溫柔堅定的告知規矩,清楚定義規範。
媽咪很好奇你為什麼想要拿呢?
▶️永遠對孩子保持好奇心,不預設立場
謝謝你願意誠實的告訴我你覺得髪飾好漂亮所以想要拿下來~
▶️誇獎孩子就算犯錯了仍然很誠實
媽咪也覺得花花很漂亮,下次買髮飾時我們來挑一個你喜歡的吧!
▶️同理孩子喜歡髪飾的心,給予一個好的作法
成人常會請孩子立場對調來練習同理。
💡如果今天是同學弄壞你的髪飾,你會不會很傷心?
難道他不覺得傷心,就可以拿對方的東西嗎?
錯的事情要清楚定義,無論孩子同不同意都是錯了。
💡有時候成人也會提供,如果你想要他的髪飾,媽咪買一個給妳。
因為別人有所以我們也要有,這件事情會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嚴重。
分明是孩子做錯了事情(搶別人的東西)反而能得到父母帶他去買一個新的,我覺得孩子會搞不懂!
Ps,當孩子犯錯時願意誠實的告訴妳他的想法,請誇獎孩子,也誇獎自己。
原來在孩子眼裡,你是那個可以無話不談的人!孩子的心裡知道,我乖的時候媽咪愛我,不乖的時候媽咪還是愛我。
能不能溫柔堅定的劃分界線,是正向教養的根基,讓孩子知道自己值得被愛,則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想知道戴口罩嘴巴周圍長痘痘怎麼辦,好好好久了都沒有改善耶!求解🙏
🔸亮亮的點心盒是這個,推薦他的雨傘點心盒便當盒跟水壺可愛又好洗:https://reurl.cc/52kQk7
🔸美型又好用的幼兒分隔餐盤:https://reurl.cc/oxDxEQ
🔸買多少都不夠用的百寶袋王補貨啦:https://reurl.cc/Yj7eYn
🔸Lingumi 月費最優惠,輕鬆學英文~只有大V團獨有:https://bigv.com.tw/lingumi/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xulgl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大V聊教養
正向教養 定義 在 溫和堅定的阿德勒正向教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與正向教養與親子教養相關資訊、課程、有用的小技巧與經驗分享。 ... <看更多>
正向教養 定義 在 屏東縣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三、屏東縣國小學生人際關係趨於正向,學生最重視「合作學習」,其次為「情. 緒覺察」,「人際溝通」相對最弱 ... 將父母管教方式定義為父母親在教養子女時所表現出的. ... <看更多>
正向教養 定義 在 閱讀文章-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常在臉書上分享與紀錄孩子們的日常,
跟朋友出門都會被問到小孩的規矩是怎麼培養的。
舉凡兩小目前一個小二、一個大班依然維持晚上八點至八點十五進房睡覺、
從小小班上學開始自己收拾書包、
小班洗內褲和襪子、假日要拖全家地板,
自己的書跟玩具自己收這種基本款就不用說了吧!
甚至現在如果爸爸晚回家,
他們看我在忙家事也能吃完飯自己進房間完成功課等,
常被朋友問是怎麼辦到的,
有的朋友甚至直接說:「你應該是生到天使吧!」
「感覺你不管來幾個都是這樣。」
但說真的每一個常規都是我花時間、精力慢慢培養起來的,
不過因為我很懶(掩面),
如果可以動口就好我是不會輕易動手的,
簡單整理分享我是如何輕鬆動口,
陪伴孩子們建立日常的好習慣。
以下分六點來說明:
一、所有教養的根本都是關係
基本上所有教養要能發揮效果,親子之間的關係絕對是關鍵。
我其實花了一段時間觀察,當孩子那陣子特別講不聽或頑皮,
通常也跟我們那陣子關係比較緊繃有關,
可能我花太多時間在糾正和規範他,
卻忘了回到他這個「人」去陪伴與關懷。
當我注意到這件事情時,
會刻意花時間跟他好好相處,
即便只是每天多撥個五分鐘講故事給他聽,
幾天之後等關係回溫的同時,
會發現孩子狀態好多了。
另在管教的時候,就算再生氣也別忘了把「關係」放在心中,
千萬不要為了管教而破壞關係,
因為關係的修復比起管教更不容易。
因此每次我就算再生氣,
我盡量都是針對孩子的行為去表達,
不涉及人身攻擊。
比如我會說:「我真的不喜歡也受不了你每次吃完飯都不撿地板。」
但我不會說:「哪個小孩像你一樣?同樣的事情需要提醒這麼多次,
怎麼那麼笨都教不會。」
我們可以不滿意孩子的行為,
但不需要傷害孩子的自我認同或是我們之間的關係,
甚至如果我記得的話,
我在罵完孩子的當晚睡前會再抱抱他,
跟他說我不喜歡他的行為,但我依然是愛他的。
二、一次培養一種習慣
一次只培養一種習慣不是因為孩子,
而是為了讓我可以順利活下去(咦),
畢竟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時間累積跟培養的,
現在我整理起來看似容易,
但每一個常規的建立,
幾乎都是我跟孩子來回磨合個數十次,
我陪伴他練習了上百次而養成。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這段時間決定培養他的睡眠習慣,
當他玩具玩完不收拾我就算了,
只是我會降低自己的標準。
可能我清楚自己最終是希望他玩完會自己收拾,
但最近我想培養的是他的睡眠習慣,
收拾玩具我就會先選擇我陪他一起完成。
意思就是一次破一種關卡就好,
太多關卡要一起破,
會搞得自己壓力太大又很挫折,
所以我一次只會專心培養一種習慣,
反正來日方長,最終他們都是得自己做到好的啊XDD。
三、目標設立清楚,一步步慢慢拆解練習
我用陪伴孩子建立收書包的習慣來舉例,
當我決定要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時,
我得先清楚我希望他做到什麼程度。
比如說,我希望他回到家時,要記得把所有書包的東西拿出來,
並放置在該清洗的地方,方便我做後續的清潔,
我就要先想好放置的位置與地點是否是他能力所及的。
當他從學校回來之後,
從第一天開始我就是帶著他,
餐袋要拿出來放置在洗手檯旁邊、
洗臉巾放洗衣機旁、
課本放房間的書架上以及聯絡本放餐廳桌上。
小小班的孩子記憶力跟能力都有限,
因此我設計的位置跟動線不會是太複雜的,
甚至小小班時學校老師同意他課本不用帶回來,
我就會讓他少收拾一樣東西,
讓孩子先從簡單地開始練習,
累積成就感。
目標設立清楚之外,我們也要盡量用清晰的方式表達,
比如我會跟孩子說:「回到家把手洗乾淨後,請把書包的東西放到他們的家。」
當然前提是我已經帶過他,
並且讓他清楚每樣物品的家在哪裡,
而不是光說:「餐袋不要亂丟。」
但孩子聽完還是不會明白他們該怎麼做,
所以在建立每個好習慣前,
我都會先想好我希望孩子達成的目標,
並用「要怎麼做」來取代「不要做什麼」。
「玩具玩完請放回玩具的家。」
「內褲抹完肥皂後,用刷子慢慢刷。」
基本上,每個習慣都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再幫他們拆解成他們可以理解的步驟,
一步一步慢慢帶他們練習。
一開始會辛苦一點,要陪著他們,
幾次之後我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嘗試,
甚至很多事情,比如收書包、收玩具甚至寫作業,
是弟弟看著哥哥做習慣,
我根本連口都沒動,
他就自己養成了(掩面)。
四、相信孩子,謹慎使用語言並聚焦在成功經驗
進入到放手讓他們練習的階段,
就請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做好的,
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我們怎麼看待孩子,也會影響到孩子怎麼看待他自己,
如果我們老是認定孩子就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我想孩子也會很難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做到的。
另外,我一直都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
因此我跟孩子對話時,會盡量謹慎地使用我的語言。
舉例來說,當我陪伴孩子練習幾天把書包的物品拿出來,
放在各自該放的位置後,
我會開始在旁邊看著但不插手,
用言語跟他說:「前幾天你都有很棒,
回到家記得把書包的東西放到他們的家,
我相信你自己也可以做到,你來試試看。」
如果他忘記了我會再次跟他說明,
餐袋要放洗手台旁邊,
這樣我才能幫忙清洗,
我願意花很多時間跟孩子解釋或說明,
但我就是不想動手(到底多懶)。
另外剛開始放手給孩子自己做時,
孩子一定會落東落西、無法做到大人的期待與標準,
請深呼吸三次後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
我們都在動口不動手輕鬆育兒(?)的路上了,
這時我會選擇聚焦在他有做到的部份並放大它。
比如說,他可能放完餐袋就在路上被玩具吸引,
跑去玩玩具了,
導致他聯絡簿跟毛巾都忘記收拾,
這時候我會說:「寶貝你好棒,
你有記得把餐袋放在他的家了,
那還有什麼沒有放好的嗎?」
而不是說:「為什麼你只放了餐袋就跑去玩了?那剩下的呢?」
前一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受到,
他有做好的部份是能夠被人看見與肯定的,
人都喜歡被稱讚,
下一次他就會往我們期待的方向更靠近。
大家從小應該多少都有遇過,
某些長輩、師長或主管只看得見我們沒做好的部份,
並選擇放大它吧XD,
可以想想當聽到對方這樣跟我們表達時,
我們是會想往他們要的方向調整,
還是反而想擺爛呢?
不一樣的語言,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
為了實現動口不動手的輕鬆育兒,
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都當作是場投資,非常值得。
五、給孩子更多允許,犯錯或不想做都是可以的
當然啦!
培養習慣的過程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
他們就是來修煉我們的啊(默)!
一定會碰到他不想配合的時候,
這時我的作法會分成兩種,
一種是不影響健康、安危可以讓他體驗到行為後果的,
我會放手讓他自行體驗。
比方說,我洗好的碗,他隔天不想放到餐袋或書包,
我會說:「沒關係,那去學校沒碗吃飯,你要自己想辦法。」
然後就讓他去學校體會被老師提醒,
反正老師講得永遠比媽媽講得有效(攤手)。
另一種情況是,我判斷他的年紀無法連結行為後果,
那我會選擇讓他原地休息,
等他想執行時再做。
比如說,他放學回家不想把碗拿出來清洗,
就算告訴他不洗碗會有細菌、細菌吃下肚子會生病,
以他的年紀他可能也會番說,
他要生病沒關係,但我很有關係!!!
畢竟照顧生病的小孩又是另一場戰爭(扶額)。
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好喔!你現在不想收拾也沒關係,
等你想收再收,但你只能坐在地上休息,
等收完才能做其他事情。」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家都是男寶的關係,
通常他們坐沒多久就會受不了起來收拾了XD。
如果他們離開想要做其他事情,
我會把他們帶回原位,
再重述一次上面的話,
反正我帶小孩就是他盧我比他更盧,
他跳針我就再跳針回去(?),
總之我就是要達到我要的,
遇到堅持度很高的媽,
算他們倒楣XDDDD。
至於犯錯的時候,就跟上述一樣,
我會選擇聚焦在他的成功經驗,不再重複舉例說明。
六、善用見證的魔力
最後是我最喜歡用,
我也覺得最有效的方式--見證。
見證說穿了就是利用表達以及群眾的正向回應,
讓孩子更有力量往渴望的方向靠近。
見證的對象通常都是我、老公、阿公阿嬤、學校老師及同學、
甚至再到我團體的成員。
上面舉例的,我選擇聚焦在他的成功經驗,
就是透過我的眼光再次告訴他,
他是可以做到的,不但會讓他更有力量,
也會讓他長出「他是可以自己收好書包、照顧好自己」的自我認同。
當然透過我的力量還不夠,等老公回家以後,
我會刻意在孩子面前,再說一次給老公聽,
老公聽完當然也會給回饋,
這一來一往其實都增加了孩子的力量,
也提升他願意收拾書包的意願。
過段時間,會發現他慢慢習慣收拾書包,
但可能一星期中有幾天還需要我的提醒,
這時我就會到學校刻意跟老師說:
「Q寶真的很厲害,他現在回到家之後,
都可以自己收拾完書包,不需要我提醒他唷!」
睜眼說瞎話(?)就是我的日常,
欸不是,
我的意思是一樣選擇聚焦在他有做到的成功經驗並放大它。
學校老師也很上道,
聽完馬上明白我的意思,
會找適當時機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稱讚兒子,
老師都動口讓那麼多人一起見證,
我還需要動嗎XD,
養成好習慣應該也是剛好而已,哈哈。
甚至我還記得有一次,
我在團體中分享了孩子的故事,
夥伴們對於才小二的孩子可以規矩那麼好很讚嘆,
而這麼好的見證機會我怎麼可能會放過呢XD。
團體結束之後,
我就立刻跟孩子說:「我剛剛上課跟阿姨們分享你的故事,
他們聽到你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都覺得你好厲害,
同時也很羨慕我,覺得有你這麼棒的寶貝我超幸福。」
當然我有稍微誇大了一點(?),
不過講完我的確是又過了一陣爽日子XD,
見證超好用,能不用嗎?
而見證不只能用在建立好習慣,
用在修正問題行為也一樣好用,
我之前有提過兒子有段時間頻繁偷竊,
最後我也是透過見證,順利讓孩子改掉,
但礙於篇幅就有機會再分享了。
以上就是我用相對輕鬆、動口不動手的方式,
來陪伴孩子養成好習慣,
希望會對同在育兒地獄的媽媽們有些幫助。
看完如果對於見證的實際運用有好奇,
又或是很想知道見證如何運用在修正孩子的問題行為,
剛好我們這個月公益團體的主題就是見證,
歡迎一起來聽故事,體驗見證的神奇魔法~
有興趣的人可以站內信問我細節,
或是討論其他好奇的部分都很歡迎唷!
育兒地獄不好走,大家一起走比較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1.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5761008.A.33C.html
沒錯喔
我覺得基本上關係的經營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見證我也很常用在夫妻經營
我都開玩笑跟朋友說
我很早以前就用臉書經營婚姻了XD
我的臉書滿滿都是稱讚我老公很棒的事跡
寫到後來跟老公朋友出去
他們還會幫我一起稱讚跟見證XDDD
見證到後來老公假日常常一打二帶出門打球
他非常享受當好爸爸
而我則在心裡感謝他朋友們幫忙推坑 哈
可能我的輕鬆比較基準是我媽
我媽從小沒讓我做過任何家事
導致我現在很多事情都不會
加上老公萬能我也不需要會(咦)
我媽到現在都還會幫我削水果
因為我唯一會處理的水果只有香蕉(大誤)
當然現在會讓媽媽繼續幫我削水果
是因為我想讓他覺得自己仍有貢獻與價值感
不然我買水果回家丟給老公就是了XD
可也是看到媽媽的例子覺得
如果我不從小讓孩子們練習
我可能就要做一輩子
實在太可怕了XDDDD
目前我家除了曬衣服(衣架太高小孩身高不夠)
和吸地板(吸塵器對孩子來說還太重)
他們沒辦法幫忙
其他家事他們幾乎都能做好
婚姻板很多都在吵家事的
我家沒吵的原因是小孩全都幫忙分攤掉了
前後我花不到十年 只有一開始需要陪著他們做
後期動口就好 甚至很多事情我都不用教弟弟
弟弟看著哥哥做 他自然而然就會了
我印象超深 他一歲多就會幫哥哥收餐袋XDD
收完還會自己拍拍手 超可愛 哈哈
對我來說真的相對輕鬆啦
不過每個人對輕鬆的定義不同
大家就參考就好囉
教養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阿
重要的是你跟孩子喜歡 這樣就好了
很開心對你有幫助
畢竟真的花了我很多時間寫(淚)
謝謝你的稱讚
不過其實我不是一開始就有耐心耶
版上有分享過很多我的故事
我的耐心真的是在團體一點一滴練習
慢慢長出來的
我相信每個媽媽只要願意
都是可以做到的
寫這篇4000字長文花了我一天半(哭)
媽媽有時間的話可以6/18(日)晚上八點來線上聽我分享故事
因為我暫時不想寫了(淚奔)
可能需要休息一陣子QQ
我盡量喔 寫文章真的超花時間QQ
但也是因為孩子們都夠獨立
我才有時間在這發廢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