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與再生:人類世(Anthropocene)◎責編一尾
我心有所愛
不忍讓世界傾敗
⠀
——羅智成〈一九七九〉
⠀
安娜・羅文豪普特・秦 (Anna Lowenhaupt Tsing)在《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以最快速度在廣島重新復甦的「松茸」來談論二戰後的日本地景:「支配原子是人類控制自然這春秋大夢的最顛峰,卻也是該夢想覆滅的開端。廣島的原子彈造成許多巨變。突然間,我們意識到人類有能力破壞地球的可居性,無論是無心插柳,還是刻意為之。這份認知在我們目睹污染、大規模滅絕與氣候變化後更是清晰。」
⠀
從工業革命以來到兩次世界大戰,人類在地表示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如隧道、礦坑以及原子彈和核災對於地球生態的影響,人類好像成為了完全主宰這個地球的生物,在地質年代上地質學家認為我們從11700年前開始的全新世(Holocene)進入了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時代。
⠀
進入人類世,是否也代表人類文明更進一步了呢?在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的現在,似乎很難判斷,而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些人看到了科技的進步充滿信心,也有人認為社群媒體以及資本主義掌控的世界,使得文明傾頹,我們似乎難以在網路世代裡真正的做到傾聽,彼此間的互信在社群媒體的發展下也加深了歧見。二戰的核子彈、近來的核災、網路社群媒體和Covid-19疫情,在在的都大幅度改變我們所認知的世界,而「詩」為我們在這個人類世儼然降臨的時代提供了什麼想像?本週我們以羅智成、李魁賢、巫時和謝旭昇的詩領路,試圖帶大家重新審視我們週遭的一切。
⠀
延伸資訊:
⠀
人類世:跨學科的愛恨情仇
https://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8/06/人類世跨學科的愛恨情仇.html
人類世:形成中的地質年代
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3208
⠀
美術編輯、照片: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 #生態 #人類世 #末日松茸 #人類文明 #地質 #一尾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20201128.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Innerearth 【亞特蘭提斯】通往地心世界第二集,拜爾德日記是真的嗎?地心世界裡面究竟是怎樣的?難道地心引力是不正確的?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由於收集資料和大家的問題,然後在分門別類後,用文章的方式整理出來,讓大家久等...
毀滅與再生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月主題:自然詩 ◎主編哲佑
本月的前半部,我們和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以及愛爾蘭文學館(Museum of Literature Ireland)合作,規劃了十首台灣的詩歌,請愛爾蘭和蘇格蘭詩人來朗讀這些英譯的作品。而本月的後半部,主題則是「自然詩」。
關於自然與藝術、文學的結合或辯證,在東方和西方都有很長的歷史。中國文學從晉宋開始,自然山水開始脫離了政治、巫教與玄言,成為一種氣感的功夫論,開啟了往後中國的山水詩與山水藝術,「自然」一直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關鍵字。在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可區分為「普羅米修斯」與「奧菲斯」二脈,前者主張以技術揭開自然面紗,後者則是對自然保有敬畏的、詩意的態度。而若提到詩歌或藝術,佩托拉克登文圖山的記錄被視為「發現」風景的一個關鍵,與心靈、詩意的相互映照,似乎也暗示著人與自然彷彿是互為啟蒙。
自然無窮盡的奧秘顯然是藝術靈感的根源之一,但自然是否真的純淨無暇?德國哲學家Joachim Ritter便曾提出,「享受」才是欣賞風景的先決條件,而這基於個體的解放,故只能由城市而非鄉村提供。現代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也提出,「自然」其實沒有天生的價值,「自然就是和諧」的看法往往是人們把自己對於現實利益以外的價值渴望投射於上;舉例而言,一個被評價為「和諧無礙」的生態系,其實也可詮釋為弱肉強食下的恐怖平衡。自然的山海鳥獸,到底以什麼方式、什麼形式落植在詩裡,也值得反思。而更進一步來說,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造成的氣候變遷、生物滅絕,如果人定勝天,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自然」又能在人類社會上佔有什麼角色?
由於本月單元的天數較少,關於自然詩這個主題,將分為以下三個單元:
一、10/16-10/21 自然的靈性
二、10/22-10/27 自然與人文的交會
三、10/28-11/1 毀滅與再生:人類世
希望大家會喜歡本月的主題。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m=1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毀滅與再生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感謝再感謝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展覽從當代藝術觀點出發,以當代城市文明的 #毀滅與再生 作為主軸,探討「人類世」時代人類如何自處,講述人性、資本主義發展及戰爭等所導致的城市景觀變遷,進而反芻對於城市未來的思考。
在全球疫情嚴峻的時期,謝謝這三個月以來,蒞臨參觀的每一位觀眾朋友,更要謝謝藝術家們帶來如此精彩又充滿寓意的藝術創作,最後也衷心致謝給在第一線工作的夥伴們,嚴謹細心的遵守與執行防疫措施,提供一個安全的觀展環境給所有觀眾朋友,期許我們都能在這混沌之中重生,迎向燦爛的明天~
#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的唷
#正_向_防_疫
毀滅與再生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Innerearth
【亞特蘭提斯】通往地心世界第二集,拜爾德日記是真的嗎?地心世界裡面究竟是怎樣的?難道地心引力是不正確的?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由於收集資料和大家的問題,然後在分門別類後,用文章的方式整理出來,讓大家久等了。今天除了會在影片當中回答一部人的問題以外,也會把問題的答案再詳細的解釋,所以會有點燒腦,不過大家喜歡看我影片的人就是喜歡另類燒腦,腦洞大開的主題吧!如果你也是喜歡這些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大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通知,已經訂閱的人也記得做這個動作,不然有更新的時候,你會收不到通知的。
之前有收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問,究竟地心的人是站在那裡的,是和我們相反站著,還是偏向核心那個方向呢?這個問題我也有想了一下,那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理論裡面,都有說所以物質都有引力,而物質越大,引力就越大,但是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因為牛頓說的引力是超越距離的,而且是比光速更快,立即性的發生在兩個物質的身上,那麼是否是意味著有一天太陽突然間沒了,那地球就會被拋出太陽系嗎?但是這一點就被愛因斯坦否定了,他說物質的質量會扭曲空間和時間,而引力就是在扭曲中產生的。所以並不是因為地球有引力,而是因為物質的扭曲才產生引力,大家明白愛因斯坦的理論嗎?
到現在為止我們雖然可以用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理論去到外太空,但是卻無法解釋和證實引力是如何運作的,究竟它是直線型的,還是怎樣的?而最新的M理論裡面也有個新的講法,這個就比較玄一點,那就是我們的宇宙是由11個維度產生的,而我們看到的維度只有4維,其他的維度就在真空裡面,而這個在真空裡面的七個維度會捲起成一個圓環型。
如果每一個維度是一塊薄膜,而電力,磁力,弱力和強力就好像弦連接在兩塊薄膜上面,而重力子的弦則兩端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圓圈,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物質的引力是比較少,但某種情況之下,它的其他因素會讓它停留在那裡,因為每一條弦都有不同的張力的關係。
大家明白嗎?我也不是很明白,不過可以理解為引力並不是直線型的,而是以環形的方式形成的,那之前那個問題我也問過他,他的答案也是一樣:就是引力是圓環形的,而地心裡面的人是頭上向著核心,並且是與我們相反的方式站著,而地心裡面是沒有白天和夜晚,因為現代智人體內的lyra基因被修改,需要睡眠恢覆身體,而內部是沒有黑夜的,lyra基因從一開始沒有睡眠的基因編碼,都是通過冥想進入意識狀態恢覆身體。目前的現代智人到地底難以生存,因為沒有黑夜來適合目前的基因編碼。
那如果說通往地心的歷史記錄,需要提一個人叫拜爾德,他是美國海軍少將,是美國Medal of Honor,也就是國家最高榮譽勳章的得主,我在尋找地心資料的時候,一直出現他的名字,而且找到了他的飛行日記,如果真的出自於他的手筆,那可信度就大大的提高,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他根本沒有去過北極,或是這個日記的其他人偽造的,我們先來看看這本日記如何描述:
裡面有講到:
在1947年2月19日,在北極遇到強烈氣流後,上升到2900尺的高空中,看到除了白色的雪地,而發現了淡黃色的光,並且以好像線型的圖案向外擴散,接著他飛機的儀器表和羅盤開始旋轉,就改用太陽能指南針並且和基地報告了位置後,就繼續飛行。
當他的飛機又再次遇到氣流是,就爬升至2900尺時,當他的飛機飛越山脈時,遭遇到強烈地震動。他繼續朝北飛越這些山脈後,他竟然看到了青色的山谷,山谷中有小溪流過,左邊的山坡上分布著茂密的森林。這是不可能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可以看到的情景,此時它的羅盤又開始旋轉,
於是他下降至1400尺,並且向左急轉,以便仔細觀察這個山谷。他看到青色稠密的草原,而這裡的光線很奇特,有光線但是卻看不到太陽。
再下降至1000尺,他就用他的望遠鏡看看地面上的動物,結果吃驚地發現了地球上本已絕種的猛獁!繼而又看到綠色的山丘,外面的溫度為27℃,各種儀器恢覆正常,無線電通訊卻失靈了。
地面開始平坦了,他看到前方竟然有城市存在,發現空中有個不明飛行物體漂浮在空中。在艙門上端和右側出現碟形發光飛行器,上面有無法形容的符號。結果,拜爾德的飛機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吸住,無法控制了。
更不可思議的事情隨即發生,無線電竟然傳出帶著德語音調的英語:“歡迎將軍的光臨”,不用擔心,7分鐘之後將安全降落。
接著,飛機的引擎停止運轉,飛機在輕微地震動中平安著陸,幾位金發碧眼、皮膚白皙、體形高大的人出現了,這些人並沒有攜帶任何武器。拜爾德和他的通訊員受到熱忱地款待,他們登上了沒有輪子的平台車,急速奔向燦爛的城市。城市似乎是用水晶修築而成,閃閃發光,而且還發出彩虹般的色彩。
隨後,他們走進一巨大的建築物裏,飲用風味絕佳熱飲料。10分鐘後,拜爾德暫時離開通訊員,進入一架升降機,向下移動了數分鐘,後來升降機的門朝上無聲地開啟,他走過充滿玫瑰紅色的走廊,光線似乎是從墻壁上放射出來的。他在一扇巨大的門前停下,門上有奇特的文字。他親眼看到的華麗精致的房間,非常不可思議的裝潢,和那些人見了面,他們的聲音既悅耳又熱忱,他們告訴將軍,因他具有高貴的素質,並在“地表”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讓他入境。
那些人還告訴他,這個地下世界名為“Arianni”,自從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過後,他們才開始關註外面的世界,也派遣許多飛行器到地表展開調查。他們表示,地下世界的科技和文化要比地上世界進步數千年,原先他們並沒有幹涉地上世界的戰爭的想法,但因為不願再見到人類使用原子武器,因此派出密使訪問超級大國,可是卻未受重視。這次借邀請將軍的機會,傳達地上世界可能會走上自我毀滅的信息。那些人抱怨說,他們派出的人在地上世界受到了不友好的待遇,而飛行器也常遭戰機惡意攻擊。人類文明之花慘遭蹂躪Rou lin,陰暗的幕罩已經降臨,全世界將陷入極度的不安之中。黑暗時代將出現,但新世界將從廢墟中再生,地下世界的人類會協助地上世界的人類重建家園。
拜爾德在結束會晤hui wu後,沿原路返回,與他的通訊員會合。在兩架飛行器的引導下,他們升至823米,然後平安返回基地。臨行之前無線電傳來德語“再見”的聲音,27分鐘後著陸。
1947年2月,拜爾德出席美國國防部的參謀會議,所有的陳述均有詳細記錄,並且向杜魯門總統做了匯報。會議歷時6小時40分鐘,他還接受了最高安全部門及醫療小組的調查,後被有關方面告之嚴守秘密。拜爾德身為軍人,只能服從命令。但他仍在1965年12月24日的日記中寫到:“那塊土地在北極,那個基地是一個巨大的謎。”
看完了這個日記,我找到歷史裡面的確是有記載,不過是他去到南極的記錄,那個行動叫Operation high Jump,我們在下一集會講到這個Operation high jump。至於有沒有去過北極,那就沒有任何的記錄,只有這個Flying Log。
如果飛行日記描述的是真的,那麼在他飛行時發生的第一次氣流,可能已經進入了巨大的洞口裡面,由於引力的關係,他們並不察覺到,就好像你飛行的時候,並不會察覺到地球是圓的,一樣的意思。在那裡開始算起他飛行了29分鐘,以以前的飛機飛行距離來算,以大概時速150-200公里的飛行29分鐘,就大概是100公里後,像之前我們說的,地殼本身就已經45km了,如過這樣來算,的確是符合邏輯的,至於是不是真的,那我們下一集再看多一個關於地心探險的記錄吧~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我們下一集會說納粹黨在北極和南極的探險,和在那裡建築新柏林的傳聞,究竟傳聞是不是真的,下一集我們一起來探討,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毀滅與再生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Break & Break ! Chou Shu-Yi Dance Video Exhibition2018 Taipei_Polymer
* 無用之地 * 周書毅身體錄像展 空場 / 台北
身體 在無用之地上起舞
創 作 周書毅 Chou Shu-Yi / film director & choreographer
影像攝於 2014.10 ~ 2017.10 / Film record
影像設計 李國漢 Max Lee / Video design
音樂設計 王榆鈞 Yujun Wang / sound artist
燈光設計 莊知恆 Chuang Chih Heng / Lighting
平面設計 陳文德Winder Chen / graphic design
展演記錄 呂威聯 William Lu / Video Recording
展覽合作 空場Polymer / co-work space
*FB : https://www.facebook.com/shuyichoushuyi/
舞蹈家周書毅首次舉辦身體錄像展 "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展出地點位在台北的空場藝術聚落,這裡在90年代以前是一間紡織工廠,閒置多年後,透過藝術家進駐產生新的能量。而周書毅選擇於此的原因,正是想與休息再生的廢棄空間撞擊對話。此次展出的影像是2014年至2017年身體在各地移動的觀察,從城市的中心到邊緣,從外在龐大的建築到內在個人生命的構成,不斷透過身體與那些有用或無用的場域對話著,感受到人類正在往毀滅的方向前進著。其中有許多場景,都是我們忽視的,如同生命的分類,將彼此邊緣化的過程。
“無用的時刻,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在身體感到無力或是無用之時,我們如何感覺活著?”
周書毅用身體的舞動去撞擊空間,找到生命與土地彼此相互呼應的力量,那是一個無人之地,也可能是一個即將被拆除的釘子戶,或是我們曾經對抗的路,在被遺忘的角落中,等待著再生的可能。
Break 是休息,也是打破、損壞之意,兩者之間不同意義,卻相互並存著微妙的關連。而中文則以人在面對身體無用的狀態,以及土地在對抗財權後的破敗去命名,試圖帶領觀者從身體走入影像中的空間,感受身體與舞蹈語言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存在與對話時刻。
影像,是這次創作媒介的開端,從身體到光影到環境,決定按下快門的原因是"人",是人在這時代變遷與城市快速更迭的環境下,所感受的流逝與無力感,從無力的角度去觀看環境中不同的力量,從中心到邊緣,從有到無,從失去到再生。
--- 周書毅
* 特別感謝 : 郭奕臣、乙甯、小野、育晉、春春、孝聆、林婉玉、李偉能、王榮祿、伍宇烈、古名伸、郭奕臣、黃明川、陳芯宜、趙徳胤、林立淇、劉麗華、林家文、劉孝聆、Frankie、Zoe、Tank Wu / Solo singer hotel、周先生與舞者們、DocDoc紀錄片工作坊、事件工作室、鹿港囝仔、驫舞劇場、laboratory實驗平台、豪華朗機工、稻草人現代舞團、雲門-流浪者計畫、廣藝基金會....以及許多未能提及的好朋友們 , 在這兩年多裡協助我 , 讓我堅定獨立自籌製作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