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碳水皆是毒
#精緻油高溫油也是毒
重點摘錄:精煉油的問題在精煉過程中要用高溫脫臭,而脂肪經過高溫就會產生質變,進而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烹調溫度太高,時間太長,就是不好,盡量避免。
巧克力、麵包恐藏致癌物「縮水甘油」 牢記3招不傷身
出處/康健雜誌 文/吳孟瑤 圖/pixabay
你今天早餐吃了什麼?吐司抹個巧克力醬或是奶油?餅乾、麵包糕點、冰淇淋、泡麵等,是不是也都是你平常愛吃的食物?那要注意了!近幾年,這類含植物油的食品中,被驗出一種名為「縮水甘油」的成分,是人體可能的致癌物質,食品藥物管理署也預定明年訂立規範。
什麼是縮水甘油?
縮水甘油是近幾年才發現的新興加工污染物,產生原因主要是油品在製造過程中,經高溫、脫臭、脫酸、脫色而產生,其中又以精煉油脂被發現較多。
毒物專家招名威表示,有些原料油中會含有縮水甘油的前驅物,例如單酸甘油酯、雙酸甘油酯、氯離子等,而原料油因有味道,需透過高溫做脫臭處理,過程中溫度通常可達200℃以上,有時甚至會到250~260℃,這時便會導致「縮水甘油酯」的生成。
另外還有脫色處理,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表示,有些脫色劑會含有氯、酸等物質(例如鹽酸),過程中也都可能促進縮水甘油酯的形成。
恐增致癌風險 巧克力、嬰兒奶粉都有可能
招名威表示,縮水甘油酯其實本身毒性不高,但被人吃下肚後,小腸分泌的水解酶便會將縮水甘油酯,轉換成縮水甘油,而縮水甘油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A級致癌物,也就是經動物實驗確定會使動物致癌,但是否會使人體致癌則尚未確定,過去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曾指出,食用縮水甘油不會造成立即危害,但長期還是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縮水甘油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常見,歐洲食品安全局2018年5月公告指出,各類經高溫處理的植物油加工食品,經實驗發現都可能含有縮水甘油,其中又以棕櫚油被發現所含的縮水甘油較高,招名威推測,可能是因為棕櫚油在脫臭、脫色的過程中,所需時間較久,進而導致縮水甘油的生成更多。
常見的植物油加工食品,包括巧克力、各式抹醬、泡麵、零食餅乾、冰淇淋,甚至嬰兒奶粉等等,也就是說,含縮水甘油的食品,已廣泛存在日常生活周圍。
目前僅歐盟有規範 台灣預定明年上路
或許因為發現時間較晚,國際上訂出規範的國家仍然不多,目前只有歐盟訂立限量規範:一般食品原料用油,包括植物油和動物油的縮水甘油限量為每公斤1000微克;嬰幼兒奶粉、副食品的原料油則不得超過每公斤500微克;粉類食品不得超過每公斤50微克;液體類食品則是每公斤不得高於6微克。歐盟也評估,成人每日縮水甘油的耐受量為每公斤體重0.8微克。
在國內,食藥署宣布將研擬跟進,預計2020年上半年上路,由於目前日本、美國等國家都尚未訂定相關規範,因此台灣若通過法令,將成為亞洲第1個訂定縮水甘油限量標準的國家。
3招避免縮水甘油傷身
在尚無相關法令規範前,面對縮水甘油風險,我們該怎麼辦?專家們有以下建議:
1.分類用油,不要一瓶油打天下
招名威表示,想避免吃進過多縮水甘油,減少選用精煉油,改用初榨、未經精煉的油是一種方法,但這類油通常又不適合高溫烹調,只能涼拌或低溫拌炒用,因此他建議,針對不同的烹調、食用方式,還是要搭配不同性質的油。
例如少量煎炒時,可用一般精製後的芥花油、葵花子油等;純未精製油如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則用於低溫拌炒或涼拌即可。
2.少吃棕櫚油食品,油不反覆使用
如前文所提,棕櫚油所含的縮水甘油較高,因此想降低吃進縮水甘油的風險,避免攝取含棕櫚油的食品也是一種方法,例如巧克力,可儘量選擇以可可脂而非棕櫚油為主成分的產品。
另外,溫度也是影響縮水甘油生成的要素之一,品油師王甯表示,一般家庭在油炸時,溫度通常不會超過180℃;但若是油反覆使用(尤其外食我們更難察覺),溫度便可能會超過200℃,增加縮水甘油生成風險,因此,「多自煮、少外食」也是降低縮水甘油下肚的方法。
3.多吃新鮮蔬果,增加纖維攝取
除了減少攝取機率,招名威建議,新鮮蔬果富含纖維質,也能幫助減少油脂在小腸的吸收,因此多吃高纖食物,能降低縮水甘油對健康的危害。
最後,陳炳輝表示,針對縮水甘油問題,民眾其實不用過度恐慌,也呼籲行政單位應儘快訂出相關規範,讓食品業者能依法製造、標示,或是進一步改良製程等(例如降低脫臭時的溫度),讓民眾吃得更安心。
原文連結:https://tinyurl.com/vuxty3o
亞當老師分享健康新聞
泡成人奶粉溫度 在 白佳偉Za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Zale肌餓小教室開課啦~
男生如何快速變身巨石強森小秘方‼️
當你決定開始健身運動、想要快速如何把肌肉💪🏻練大,一定常聽到高蛋白、乳清蛋白這個名詞吧!!
因為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原料之一,包括肌肉、骨骼、血液等,而對於想健身及鍛鍊肌肉群的人,吃對蛋白質更是影響成效的關鍵。
人體肌肉生成跟蛋白質有很大的關係,人在運動及代謝的過程中,體內的肌肉蛋白都不斷在進行「分解」和「合成」的動作。肌肉蛋白分解時可產生能量,供人體運動的時候使用;而肌肉蛋白合成時,則是將多於的能量儲存起來。所以要讓肌肉成長的概念就是透過肌力訓練讓肌肉組織破損,再補充高蛋白質去修補破損的肌肉,肌肉蛋白合成的作用愈高,生成的肌肉就愈多。
一般人在運動後都無法馬上透過飲食補充需要的養分,這時液態狀的乳清蛋白飲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被分解成小分子,非常有效率的送到體內各肌肉組織作修補。同時乳清蛋白含有最高比例的支鏈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和纈氨酸(valine),這三種都是肌肉生長時不可缺少的氨基酸,所以乳清蛋白是促進肌肉生長最有效的蛋白質。
講到這裡很多我們女生朋友就會有個迷思~感覺吃乳清蛋白就會一秒變浩克😂錯錯錯!!!因為攝取乳清蛋白增加肌肉比例後,可以大幅增加熱量代謝率,還可以幫助抑制食慾、增加飽足感,有助於達到減脂增肌、塑造完美體態的目的。
市面上乳清蛋白的商品眾多,令人眼花撩亂,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乳清蛋白?什麼時間點補充、補充多少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挑選乳清蛋白前,先帶大家認識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從乳清中分離的球狀蛋白質的總稱。牛奶中的蛋白質中20%是乳清蛋白,另外80%是酪蛋白,在製造乳酪時,酪蛋白會凝固,剩下的液體就是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的分類
① 濃縮乳清蛋白
最常見的形式,通常由牛奶或大豆萃取,具有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蛋白質含量大約30%~90%(依濃縮程度而定)。
② 分離乳清蛋白
比濃縮乳清蛋白再更進階的處理法,將脂肪及乳糖都去除,蛋白質含量約有90%以上,適合乳糖不耐症民眾使用。
③ 水解乳清蛋白
利用水解技術將蛋白質分解成最小分子,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也減少蛋白質過敏的可能性,蛋白質含量約80%~90%,運用在嬰兒奶粉及醫療飲品,在價格上也相對貴許多。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乳清蛋白?
1. 只想要增加肌肉比例,但不想增重者: 一般乳清蛋白
每份乳清蛋白的熱量大約在250大卡以內,並含有20公克的蛋白質,可讓身體有效率的吸收蛋白質,又不用擔心熱量會過高,還可確保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2. 想要增加肌肉比例及體重者:增重乳清蛋白
增加肌肉的同時也想增加體重的人,建議可選用增重乳清蛋白。增重乳清蛋白含有的蛋白質雖然比一般乳清蛋白中含有的蛋白質比例低,但卻有比一般乳清蛋白高的熱量,這些額外的熱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可以幫助那些新陳代謝超快,吃超級無敵多但都無法增重的瘦子們,有效達到增加體重及肌肉比例的效果。
🌟攝取乳清蛋白的最佳時間
早餐:晚睡或是睡眠品質不好都會加速肌肉蛋白質的分解,緩解肌肉成長,所以最好在一早起來時,先補充20-35克的蛋白質來彌補睡覺時失去的肌肉營養素。
運動前後:研究顯示在運動前1~2小時,或者運動後30分鐘補充20-35克蛋白質對增加肌肉效果最好,這時候人體吸收蛋白質效率最好。
睡覺前:長不出或是留不住肌肉的人可以在睡覺前,攝取20克左右的乳清蛋白來加強睡覺時肌肉蛋白的合成功能。
💡ZALE小提醒:
1. 選購乳清蛋白時可注意一下成分表,看是否有額外添加支鏈胺基酸BCAAs、肌酸、牛磺酸、酵素等來加強增肌效果。
2. 沖泡乳清蛋白時要注意溫度,水溫不宜過高攝氏36度,以免破壞蛋白質結構。
3. 如果不吃乳清蛋白者,可以使用大豆蛋白粉、無糖豆漿、低脂牛奶或是補充魚肉、雞肉及雞蛋來補充運動前及運動後所需的蛋白質,不過記得要以簡單的料理方式來烹調,以免吃進過多熱量喔!
#哥喝的是氣勢😂 #喝不喝都是看個人
#吃什麼長什麼 #營養均衡飲食
#以上資訊提供大家做參考唷
https://www.facebook.com/LikeZalePai/posts/1011325452367560
泡成人奶粉溫度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天龍國還是「鉛」龍國?你必須知道,跟這根鉛管有關的事,快來看"台北市鉛管地圖"】
台北市鉛管地圖 http://kiang.github.io/lead_pipes/ (依據台北市自來水鉛管清冊中的道路名稱繪製)
你喝的水裡有鉛嗎?
提供來自美國環保護署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官網的資料:
Q 飲用水 (drinking water) 裡可以有鉛嗎? 有沒有國家標準?
A 美國在1974年訂定飲用水中,鉛的"最高汙染程度目標 (MCLG)"是"零"。也就是說,飲用水中,不該含有鉛。
附註:EPA會跟據"最高汙染程度目標 (MCLG)"設定"最高汙染程度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考量費用、資源,不可能所有目標都可以在有限的經費或技術下達到。但因為飲用水中的鉛很特別,大部分是因為供水系統腐蝕造成,因此EPA訂定減少飲用水中鉛的方法,而不訂定MCL。
在美國,如果10%的飲用水鉛含量超過15 ppb (parts per billion),供水系統必須採取對應措施,以維護用水安全。
Q 為什麼飲用水中會有鉛?
A 最常見的原因是供水系統腐蝕,且供水系統的管路材質本身就含有鉛。影響供水系統釋出鉛的因素包括"溫度 (水溫高容易使管壁釋出鉛)"、"酸鹼值"、"水停留在供水系統的時間 (時間越長,鉛濃度越高)"、"水中的電解質組成"。
附註:因此,許多專家建議,一段時間沒開水龍頭,前30秒 (EPA建議5至30秒) 的水不要用。
Q 我該怎麼辦? 如何減少家裡自來水裡的鉛?
A EPA建議你可以這麼做
(1) 只要水龍頭超過6小時沒使用,前5至30秒的水不要使用,讓水流動。
(2) 用來飲用、煮沸、尤其是嬰兒泡奶粉用的水,不要使用水龍頭流出來的"熱水"。因為高溫會增加管路融蝕。
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認知煮沸可以去除重金屬、漂白水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煮沸並不能除去水裡的鉛"
Q 鉛對人體有什麼傷害?
A 對嬰兒、兒童,鉛可能延緩身心發育,甚至影響專注力、學習力。對成人,鉛可能造成腎臟疾病,最重要的,雖然鉛在血液中的半衰期 (排除一半所需的時間) 約為28天,但95%的鉛會蓄積在骨頭裡,並不容易排除。
地面上的繁華與進步有如海市蜃樓,地面下的水管才是可能影響你我健康的重要關鍵 (有點想接"認同請分享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