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放棄,是幾歲要學的功課?
最近接了幾場演講,剛好都跟「選擇與放棄」相關,但講題和聽眾完全不一樣,講題分別是關於紓壓、教養和生涯;而族群分別是五十世代主任級教授、四十世代的為人父母以及三十以下的年輕人。
五十世代的中堅份子,在工作與家庭腳色多重壓力下,無法再全力衝刺只憑意志力,默默背叛的體力和對家人掩蓋不住的情緒,都在在提醒著,是該選擇與放棄了,生活該重新排序並且重新整理了。
三、四十世代的為人父母,面對網路養大的孩子束手無策,勤勞的聽每一場演講、追每一篇教養文,卻沒成功說服自己選擇與放棄,叫孩子不要太快放棄是對的,但有時候訂了過高的目標而沒有彈性,人生只有增加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而沒學會選擇與放棄,就太危險了;就像沒又彈性的脆骨頭,萬一跌跤就慘啦!面對人生永遠有多重選擇,也是該要教給孩子的。
三十以下的年輕人,面對茫茫職涯大海,那麼多選擇,卻又彷彿沒有選擇;我想要選擇的很多,卻不知人家要不要我?或我已經很努力應徵,卻找不到適合我的工作。一個不愉快的工作環境,到底該不該放棄?等久了真的就是我的嗎?都說要勇敢追夢,爸媽又說自己好高騖遠,到底該聽誰的?這又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議題,怎麼這麼晚才開始練習呢?經過幾年的摸索,再回頭時已經失去了勇氣。
選擇與放棄之間非零和遊戲,大同國小的馬校長在講座後的座談時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開了讓孩子「可以放棄」的後門,不會讓孩子不努力嗎?我們不該施加點壓力,激勵孩子挑戰新事物嗎?這是一個直指教育核心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在挑戰與放棄之間的智慧,是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我們若是身為家長老師,如何辨別或與孩子討論合適他的目標,那目標是符合他程度但需要努力一些挑戰,就有可能達到的目標,那麼就該鼓勵他不畏失敗與挫折繼續挑戰,但若是一下就提出太遠或是太高的目標,很可能在孩子達標之前,就已經被挫敗感淹沒到無力前進。
我們的社會太鼓勵學習典範,卻缺少認識自己的智慧,於是理想和現實之間有多少落差,人們往往根本不知道,於是久拚不得的挫折與自信折損難以測量。訂定現階段自己合適的目標,並且探索最佳達成途徑,接受必須付出的代價,才是終其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Ps1.各地都有勞動部的「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提供許多三十歲以下就職諮詢服務,有需要的青年朋友可以就近詢問,是很難得的資源。
Ps2.感謝大家在滿意度回饋上給予五點量表中「非常滿意」的回饋,離開學生身分後很久沒有得到這麼高的分數,每一場用心設計客製化的課程能夠真的對聽眾有幫助,也是說不出的開心。
#12/18企業內訓:主管人員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6h)/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台北
#11/13企業內訓:行政人員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6h)/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台北
#12/19孩子,別被挫折打敗!/大同國小親職教育講座/台中
#12/20跨出舒適圈,做你真正喜歡的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高雄
滿意度五分量表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基里斯腱肌腱病變 (Achilles Tendinopathy)📍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今天要來介紹的是阿基里斯腱肌腱病變(Achilles Tendinopathy),我們簡稱做AT。
📍 AT有52%的發生率會出現在跑者以及競技性運動(跆拳道、球類運動...等),還有久坐的人群(不要以為沒動就沒事囉)。
而運動是目前臨床以及學術推薦能夠改善AT問題的其中之一保守性治療。
📙在2019年 (Dilger CP et al., 2019) 以及 (Chimenti RL, et al., 2017) 整理了非侵入性以及侵入性治療的建議:(圖五、圖六)
📙肌力訓練(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 是最推薦能夠改善AT的治療。
📍那推薦什麼樣的運動呢?
📙在2015年 (Beyer R et al., 2015) 發表的文章中分為兩組做個比較:
👉🏻『離心訓練組ECC』:圖三。兩個運動(膝蓋伸直、彎曲),15次一回合、一天三回合、每天做、12週。 兩個運動中間可以休息兩到五分鐘。
👉🏻『慢速高阻力訓練HSR』:圖四。三個運動,每個動作花大約六秒完成。
第一週訓練:每週三次,每次三組,十五回合,強度為15RM。
第二~三週訓練:每週三次,每次三組,十五回合,強度為12RM。
第四~五週訓練:每週四次,每次三組,十五回合,強度為10RM。
第六~八週訓練:每週四次,每次三組,十五回合,強度為8RM。
第九~十二週訓練:每週四次,每次三組,十五回合,強度為6RM。
📙並在第12週以及第52週測量:
1. 跑步時疼痛
2. 踮腳尖五次疼痛
3. 疼痛量表(功能、運動時疼痛感、運動滿意度)
4. 肌腱厚度變化
5. 彩色杜卜勒超音波變化
📙結果:
1. 兩組都有達到改善之效果。
2.『慢速高阻力訓練HSR』優於 『離心訓練組ECC』
3. 在病人的自主感覺,十二週的時候,對於『慢速高阻力訓練HSR』滿意度較好,而最後在第五十二週的時候,兩種訓練效果是差不多的。
4. 而在運動完成率來說,『慢速高阻力訓練HSR』是比較好的。
📙最後要跟大家說的是~
👉🏻如果有下肢肌腱問題的,在訓練期間有疼痛的問題,可以以『慢速』的方法來讓他改善訓練時的疼痛。
👉🏻在文章中兩組的效果都是有的,因此可以針對個案的問題做一個複合式的訓練唷~
★圖片來源:(Chantel L et al., 2019; Beyer R et al., 2015; Dilger CP et al., 2019; Chimenti RL, et al., 2017)
滿意度五分量表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打給Ho、胎嘎齁、各位鄉親父老晚安,前天的直播我有一個地方說錯(而且還說錯很多次,真的很抱歉),然後加上前天非常忙碌,可能沒有仔細說明控制和勒索的差別,剛好今天也做了資料分析,一併將結果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跟情緒勒索的異同
前天在直播的時候,有人說看起來跟情緒勒索很像,其實我讀起來的感覺比較是,操控的概念比較大,勒索的概念比較小。
換句話說,你可能在夫妻或者是家人的關係當中是容易被勒索的,但整體上來說你並不是一個容易受到控制的人、也不會想要取悅所有的人。相反地,如果你在 #所有的人際關係當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好人,不管這個人跟沒關係是親密還是疏遠,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受控者。
作者在書裡面也有提到情緒勒索(Susan Forward 1998就提出了這個理論),我在讀的時候也有這種「好像很像」的感覺,於是去找同是本書推薦人的慕姿討論。
慕姿認為,很多東西本來就是「萬法歸一」的,例如跳針回應不論是在原版Susan 的情緒勒索、慕姿的情緒勒索、甚至其他類似的心理治療書籍上面,都有提到「跳針回應」這個方法,因為它真的很有效,而且真的可以被使用出來。不過,《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這本書比起「停、看、應」更進一步地描述了細節,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指出 #幾種不同的操控者/ #被操控者 類型,以及提供許多的檢核表(除了貼文底下測驗之外,幾乎每一種都有一個自己的檢核表)。換句話說,控制百百款,但第一步就要看清自己是為何被控制。
#我已經買了情緒勒索還要買這本嗎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老實說我無法幫你決定要買或不要買的問題,不過倒是可以稍微小小的說明一下這本書相對於情緒勒索的長處。
—條理分明,幾乎每個章節都有列點、分類
—自我檢核量表:包含操控者、被操控者、甚至每一種被操控者都有專屬的量表和檢核(如有的人可能是贊同症、有的人可能是自我感消失)。
—提供案例的改變過程:這本書和《姿勢決定你是誰》的共同點是用很生動的案例來說明這個控制的過程,不過更明確的用了「前後呼應」的方法,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五個案例,並在最後一個章節說明他們是如何擺脫掌控和改變,有種注入希望的fu。
— 立論有心理學根據:例如自我效能、習得無助感、內外控信念等等。
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著重在「自尊」的建立,以及覺察這段關係為何會勾著你(第八章),惟有等到你自己慢慢長好了,才比較有可能去面對受控制的關係。
#這本書何時出版
昨天直播有一個地方說錯,這本書並不是一九叉叉年出版(對不起我記成情緒勒索原版的時間),其實英文原出版年是2004年10月,在此致歉和更正[1]。台灣版本原本的書名是《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術》[2],由於是2014年6月出版,博客來上面還有賣,但是千萬不要買錯,請認明紅色封面的才是新的(我看了一下目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不過舊的反而比較貴,因為現在有新書七九折的活動)。
先前的舊版賣得非常好,所以換了封面之後又重新出版,封面重新設計過後,也更為吸睛。
有人問說,相隔至少10年以上的書,現在看還符合現況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思考的觀點,畢竟心理學研究是會與時俱進的,不過,至少在這次收集的樣本和分析上面,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退流行」、或者「不符合現況」的狀態。相反地,至少在我們的分析當中發現,它很精確的描述低自尊者如何受他人擺布、被操控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思考的觀點也不錯,雖然是2004年原版的書籍,卻歷經兩次的重新出版,就可以知道這本書有多重要、多受到歡迎。
不過,本來就沒有什麼書或者是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適用於全部的人的,如果有疑慮的人,還是可以去翻翻看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這本書囉。
#這個量表可信嗎
這是一個很棒的量表,沒有但是!
謝謝大家的協助,我們使用所有願意參與研究的回應(n=3256),進行初步的信效度以及因素分析。
這個量表有非常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alpha =.97(實在是驚人的高),也沒有不良的題項。
在效度方面,根據作者的說法,說控制屬於高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需要仰賴別人、心理適應也會越差,實際上在這次的分析當中,也獲得了初步的支持,受控指數越高的人,在親密關係當中焦慮依戀(r=.43**)與逃避依戀(r=.29**)也越高。
而這些人在生活方面,也有較高的憂鬱(r=.49**),自尊(r=-.56**)、生活滿意度(r=-.33**)、安全感(r=-.48**)也越低。如作者所說,將所有條件都考慮進去之後,#自尊(self-esteem)果然是預測「受控程度」的強力因子(標準化回歸係數beta=-.39**)。可見得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被控制的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回自己的自尊[3]。
這點也跟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描述的相呼應,不論你是容易被勒索或被控制的人,最重要的的一個步驟還是回到自己身上、不要看輕自己。
#自尊是一切的答案
可是「不要看輕自己」這五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難,這本書花了整整3個章節來說明(第11章、第13章、第14章),要翻轉操控的關係,重點在於要相信自己、以及具體要如何去做。如果你是低自尊、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做決定的人,建議可以參考書裡面的方法。
不論是這次《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或者是之前《情緒勒索》的直播,蠻多人都留言很難、做不到,我相信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操控你的人如果又掌握住你的一些把柄,能更難脫身。可是作者也說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上癮,當你持續需要別人的認同、別人的稱讚、別人替你做決定,你才能夠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愛的時候,那麼你的自尊仍然會起起伏伏,對方也就更能夠掌控你。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提供的另外一種新的出路是,假設你還沒有辦法去面對被控制的關係,那麼不如就回過頭來 #先面對自己吧。根據前面的分析資料,你會發現受控制的人和低自尊有很高程度的相關,所以當你把自己長得比較穩固後,也比較有力量去對抗對方。
畢竟,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話:「如果你都不願意為自己勇敢,那麼也不會有人要替你堅強。」
#註解
[1]https://www.amazon.com/Whos-Pulling-Your-Strings-Manipulation/dp/0071446729
[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0505
[3]我們的分析也發現,生理女性相較於男性(p=.02)、疑性戀或者是不確定(有201人)相較於同性戀(p=.001)和異性戀(p=.003)的的受控指數更高。但這並不表示這些人有問題,我們應該要更進步的考量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脈絡和架構,影響了生理女性及性別認同的少數族群?
----
/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
本集內容:
1.容易被操控的七種情緒按鈕
2.不再被操控的七個方法
——
#測試傳送門
https://inner.tw/questionnaire/manipulation/
#購書傳送門
https://goo.gl/qWnBAS
滿意度五分量表 在 如何用Excel 設計線上問卷+ 資料分析? | Excel 教學#36 的推薦與評價
... 克特量表03:46 問卷答案數值化05:01 使用Power Query 進行資料整理07:36 建立資料模型08:25 建立樞紐分析表10:28 滿意度 圖表製作▻ 影片中操作的 ... ... <看更多>
滿意度五分量表 在 足球俱樂部學童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二)學童參與動機量表:包含「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健康適能」. 及「心理需求」四個構面,共計18 題;採用Likert 五分量表予以評分,. 每題從「非常同意」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