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很久~~~~
我終於成功參加了#BAKUMO商品體驗會1st 👏🏻🥳👏🏻🥳前一天我忙到了很晚,一大早起床也沒有時間吃早餐,匆匆的趕到會場
當天還匆忙到沒有帶手機呢😂還好有跟君岳約在會場碰頭,用最原始的方式見面
我真的這記性很母湯 已經不是銀杏吃不吃的問題了ಠ_ಠ
-
等著我的是滿滿的我最愛的日系品牌🇯🇵
有我最愛的Ebara荏原食品、森永、好侍食品😻👏🏻我是吃很久的老主顧了~
真的不能從生活沒有他們(講到吃我就激動)
Ebara可能很多人吃過但是不知道名字...一吃會發現你一定有在日系餐廳吃過他們家的佐料
他們家最夯的就是黃金烤肉醬(甘口/中辛)最大的賣點就是什麼東西加下去之後瞬間都好吃翻倍🤣
最常聽到的就是媽媽們把它加在蔬菜裡面,讓小孩更愛青菜(這招高明)
我覺得加在蘆筍青椒金針菇這類的蔬菜🥬
都會提升用餐的美味指數,更不用說是肉類了~
不死鹹而且有桃子、梅子、蜂蜜的甜度🥺真的是好好吃喔
就是一罐不是只有拿來烤肉還能炒菜的百搭醬料😋
-
森永就是大家的童年啊~
從牛奶糖打響知名度,進而拓展好吃的飲料甜點還有冰品😻我發現他們有兩個雪糕超級好吃🍨 一個是 #質上雪糕 一個是 #牛奶糖珍珠雪糕 一個像是姐姐的味道,一個是小女孩的口味~兩個我都很喜歡,也不管最近的天氣變冷,還是要嚐一嚐😋
喜歡巧克力食品🍫的人,一定會明白質上雪糕療癒人心的能力,下班的時候都會想要來上一支🖤
牛奶糖珍珠雪糕就是喜歡喝手搖杯的朋友的最愛,森永真的好擅長發揮甜點的魅力
-
好侍食品我自己是會買他們家 #薑黃之力 給寶哥喝,網路上也都訂的到 通常買一箱比較划算(拿計算機)
上班族很需要這種類型的補充品
通常都是給睡眠不足😪還要去應酬🍻熬夜加班💼3C重度者💻喝的
寶哥每個都中啊🤣他這次就帶著去出差了(業務好辛苦)
薑黃可以抗氧化、增加抵抗力,營養價值很高,而且我研究過他們家是用比較珍貴的秋薑黃,等級更再往上爬一階
我自己也會熬夜的隔天喝,保養一下自己
-
這次的商品體驗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不少日系品牌大家都很熟悉, 質量都有把關
我對於能夠代替砂糖的羅漢果很有興趣
他做出來的奶茶實在太好喝了 喝不出來不是砂糖熬煮☕️而且也不用擔心代糖給人的身體負擔
還有大家的好朋友獅王洗衣精我也喜歡,對付衣服領口和袖子他們家配方很有一套👏🏻
下次還有這樣日系商品體驗的活動我也會像這次一樣在限時動態跟大家預告分享
到時候也可以一起去唷!
Photography / @ch811027
#BAKUMO #商品體驗 #Ebara #荏原食品 #黃金烤肉醬 #森永 #質上雪糕 #牛奶糖珍珠雪糕 #好侍食品 #薑黃之力 #獅王 #奈米樂超濃縮抗菌洗衣精 #KEYCOFFEE #總匯隨身包 #羅漢果醣苷萃取物 #可果美 #奧納芮 100% 有機蘋果汁
漢森計算機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接下來美國會改變對中國以及台灣政策嗎?】
.
大選過後,大家都在關心美國對亞洲(尤其中國)的政策會如何變化,許多人擔心拜登會走回以往歐巴馬時代近乎綏靖的政策,甚至許多人擔心台灣會受到不利的對待。
不過,在這邊,我們要來推薦兩篇專訪,受訪者是余茂春博士,國務卿蓬佩奧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他也是川普政府對中國政策規劃的(最)重要人士之一。由他來講的未來美國外交政策走向,應該是很有參考的價值。
.
自由亞洲:https://pse.is/38vgxs
美國之音:https://pse.is/38s47l
.
我們在這邊幫大家做幾點摘要:
.
我們先來看一下川普對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影響,他對全球安全議題做了根本性的重新調整與分配,現在不只美國,大多數國家也認定中國帶來許多威脅。
.
民主黨上台後,接下來的變化會怎麼樣?余茂春博士一言以蔽之地說:「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根據其行為重新認識的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川普總統對華政策的主要理念和操作方式都將難以逆轉,因為「中共每天都在證明我們這些重新認識的理念是正確的。」
.
川普政府對華政策很顯然地是在理念上帶來了根本的改變。最主要的改變包括:
.
▍1、揚棄了「交往政策」。
.
現在普遍的認知是:交往與接觸政策並沒有改變中國,但中共卻透過接觸政策想來改變美國甚至全世界。過去的接觸政策中,從尼克森以來一直強調的「求同存異」,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往往為了要追求經濟利益和作生意,而犧牲「人權、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也就是說,美國跟中國最大的「異」就是這些普世價值觀,但過去一直都被忽視了。
.
川普政府底下的一個成就是,讓過去大力幫中共做遊說的大企業變少很多,開始警覺到並且試著排除特殊利益集團和外國代理人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制定和影響力。
.
▍2、中國成為國安威脅。
.
不再以中國做為潛在的合作對象來獲取戰略目標,而是明確指出中國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以往常常是把中國政策拿來去平衡其他方面的政策,例如聯中制蘇,或者是追求其他目標,但現在中國政策就是亞洲政策的核心。
.
▍3、區分中共和中國人民,更能夠調整有效的對華政策。
.
余茂春認為,川普政府最大的特色就是說到做到。採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對華強硬措施和行動,包括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禁止中共黨員尋求美國永久居民身份和加入美國國籍,指定15家中國媒體、孔子學院和中共統戰部領導的海外組織為外國使團。
.
▍小結
.
余茂春認為,中共的行為不會有根本改變,因此川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這些理念和方式也不應該改變,「不管誰當總統,他畢竟是美國的總統,他一定是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這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
.
===
.
另外,在自由亞洲電台的專訪中,直接和台灣相關的段落如下:
.
▍問:如果一國兩制在香港被破壞,會不會影響美國對台灣政策的判斷?
.
香港在美國決策層面上佔據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香港有一百五十多年的特殊歷史,這種特殊的歷史遺產讓香港有不一樣的地位 … 我們也曾經相信這些承諾,從一九九二年香港政策法實施以來都沒有改變。這種承諾已被打破,香港的高度自治沒有了,重新評估的結果使美國對香港的政策法令有根本性的改變,認為香港不該繼續享受美國的政策優待。
.
這個還牽涉到你提到的台灣問題,因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實際上就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前奏,他在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能否有效成功對台灣有根本性的示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是把香港的一國兩制做為樣板給台灣看。現在一國兩制徹底失敗,美國的對台政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對一國兩制的重新估價。如果香港的一國兩制是虛幻的承諾,對台政策的一塊基石就不存在,當然有重新考慮的必要。
.
另外,我們也要認識到 #台灣已經不是七十年代以前那個台灣。台灣是一個民主的榜樣,是華人社區里的一個光輝典範。所以說保護台灣已經獲得的自由跟民主,實際上跟美國的立國理念及既定外交方針是完全吻合的。
.
▍問:所以不管未來美國誰當政,都會以保護台灣的民主為施政重點?
.
可以這麼說。七十年代的國際政治有所謂的幕後交易,幾個領導人來自不同國家可以把整個國家或地區放在秘密談判的位置上,然後世界的格局就受到重大影響。但在民主化繼續深入的地方,這種閉門外交已經完全不適用。很難想像美中領導人可以繼續坐下來進行密秘談判然後決定台灣的未來,因為台灣的未來應該完全由台灣老百姓自己來決定。他們有民意充分表現的機制,連馬英九時代都說了台灣的未來由選民來決定,#美國會在大國政治中把台灣做為一個籌碼的可能性不大,這種擔心沒有理由。
.
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正面,她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是有價值的,台灣經驗不可小看,比如在武漢疫情中做出非常傑出的貢獻,台灣可以教給世人很多有益的作法跟政策。另外,台灣在社會進步上做出非常了不起的貢獻,把一個威權統治的國家變成一個多元化、非常有忍容力的地方,台灣的民主不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所有華人社區的驕傲,證明在一個擁有悠久文化傳統的華人社區里,民主和傳統並不是對立的,台灣是一個有示範作用的光輝典範,所以從這些因素來看,美台關係會向深度而健康的方向發展。
.
另外,台灣所面臨的不少問題也正是美國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在理念上有共同之處,在實際的操作上也有共通之處,兩國國家利益上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比如台灣去年大選面臨很多外國勢力的干涉,尤其是在電子傳播上散布謠言和假消息,美國也有大選,而這些年來美國最關心的就是外國勢力的不良操作與影響,我們在台灣選舉中就看到外國勢力如何來影響和操縱,從台灣學到不少好東西。
.
在科技方面,美國目前很注重供應鏈的保護,台灣在美國全球供應鏈的多樣化方面會起到重要作用,因為台灣有很多尖端科技產業,例如計算機的訊息處理軟體,所以美國和台灣有非常廣闊的合作天地。
.
▍小編的小結:
.
大家真的不用過度擔心美國對台政策會讓台灣陷入不利地位,當前美國政府對中政策的主要擘劃者 — 余茂春博士今天都把話說成這樣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
過去四年川普根本性地改變了美國外交政策走向,而在目前大眾民意、菁英意見、國會兩大黨、以及媒體們對中國態度高度一致的狀態下,拜登並沒有動機、而且也沒有像川普一樣的能力、更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例:這次選舉結果並沒預期中的好)去改變這樣的路線。
.
補上本站創辦人 #住海編 回應疑美論的文章集:
https://pse.is/388g3b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漢森計算機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關於病毒的起源就眾說紛紜,這之中有不少“陰謀論”都說病毒擴散是實驗室泄露導致的,但是近日,多項科學研究都發現,病毒並不是在實驗室產生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據央視新聞,美國多位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科學家:武漢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裏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新冠病毒與在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類似性,正是4%的變異解釋了為何它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加裏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說:“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病毒能夠獲得這種變異,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具致病性。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這種病毒如此容易傳播並導致了目前的大流行。”
加裏稱,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是觸發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積累到目前情況之前,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
同時,盡管許多人認為該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但加裏說這同樣也是一個錯誤觀點。“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漢那裏肯定有一些病例,但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發表名為《基因研究顯示 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於自然》博客文章,援引並力挺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對比幾種冠狀病毒(包括引起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公開基因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文章開篇寫到:“如今妳無論在哪打開互聯網,都必然會看到談及2019年末開始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文章。而關於該病毒的謠言和揣測似乎比該病毒本身還要傳播得快、傳播得廣。許多不懷好意的人曾經提出過令人憤慨的說法,即引起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由實驗室設計完成的,而後故意被釋放出來,使世界各地的人民染病。幸運的是,一項最新的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明了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從而以科學的證據打破了這種說法。”
柯林斯在博客中重點指出了加州拉霍亞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克裏斯蒂安·安德森、新奧爾良杜蘭大學醫學院羅伯特·加裏,及他們的同事等人的一個發現:
SARS-CoV-2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水平要遠遠強於目前所有計算機預測的模型,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毒在ACE2的定向選擇之下不斷進化,直到具有了超強的結合能力。”“也就是說SARS-CoV-2大概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進化出感染人類的能力,人類現有的水平造不出那麽異於模型的刺突蛋白。
而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來源,柯林斯提出了兩種構想:
第一種構想是,隨著新的冠狀病毒在其天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穿山甲)中不斷進化,其刺突蛋白也隨之發生突變,以此來結合與人體中與ACE2蛋白結構相似的分子並感染人體細胞。
第二種情況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獲得能夠引發人類疾病的能力之前,就已經從動物進入到人類。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逐步進化之後,它們最終獲得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並可以導致嚴重疾病。
與此同時,身為資深遺傳學家的柯林斯也強調:任何試圖打造冠狀病毒武器的生物工程師都不可能設計出刺突蛋白的構象像SARS-CoV-2這樣(奇特)的病毒。同時,他表示,該研究的發現得以讓世界人民共同專註於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遵守一定的社交距離、不信謠、不傳謠、尊重醫護人員和醫學研究員的抗疫決心和他們在此過程中的不懈努力。
在文章的最後,他提出:“下次當您在網絡上因為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時,我建議您訪問FEMA的“抵制新冠謠言”的官方網站。也許它不能完全解決您所有的問題,但這絕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能夠用專業的信息將謠言和事實區分開來,以此集結世界的力量來一同應對此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弗朗西斯·柯林斯就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已經10年,在成為院長前,他就已經領導並順利完成了龐大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被稱為“史上最有影響力NIH院長之一”。而此次發表這篇博客親自上場肅清謠言,也得到了諸多的認可。
有人在文章後留言表示贊揚:“出色的結果和分析,應該在全球科學界積極傳播。”
還有人表示,“我認為您的大多數文章對大多數人來說太科學了,我真的很感激,因為有太多人在臉書上發布了太多虛假陰謀論的視頻和帖子,這會對讓一些人在疫情時間上釋放假消息畫上個句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傳播及演變備受關註。而圍繞這些問題,也出現了很多爭議的聲音。甚至有些美國政客在利用這一爭議在抹黑中國,力圖在國際社會上制造輿論,但在事實面前卻屢屢遭到批駁。
華南海鮮市場測序分析:病毒源頭或更復雜
據人民日報,當地時間2020年3月27日,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學院愛德華·霍爾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永振教授聯合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一篇評論“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
該評論通過系統梳理目前所知的各項研究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基因組數據後,就現有成果總結認為:“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采集的‘環境樣本’的基因組序列現已被獲取,據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霍爾姆斯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復雜”。該評論認為,尚不清楚樣本是否來自經過市場的感染者還是源自該地點的動物。但對該市場目前已經缺少明顯直接的動物采樣,這意味著做出判斷將很困難。
就在上周,《自然醫學》雜誌也發表了霍爾姆斯教授與加州拉荷亞Scripps研究所、愛丁堡大學等科學家們共同撰寫的論文。該文通過對基因組數據的比較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產物,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從而否認了那些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造生物制劑的猜測。根據Altmetric公司的數據,這篇論文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排名最高的學術研究。“這充分表明了全球對這一話題的關註”霍爾姆斯教授指出。
最新這篇文章,結合科學研究成果,也結合時下很多認知進行了評點,為學術研究和大眾關切問題架起了一座橋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的進化途徑,不僅有助於我們對抗當前的疫情,而且能幫助我們辨別來自其它物種的冠狀病毒的威脅。該論文便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文章總結道,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人類第5種地方性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
該文指出,政策和其它相關措施有助於防止其它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包括:
1. 監測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眾所周知,蝙蝠攜帶許多冠狀病毒,我們對其它物種攜帶這些病毒以及哪些病毒有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知之甚少。
2. 加強打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行動。
3. 禁止菜市場銷售哺乳動物或鳥類野生動物。
“顯然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很多冠狀病毒,這些病毒有可能感染人體。這次疫情爆發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人類必須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例如禁止野生動物貿易。”霍爾姆斯教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