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艋舺龍津宮旁邊的老房子
上圖為艋舺龍津宮旁邊老房子(地址為臺北市長沙街二段182號)的近觀,攝於2020年7月,圖片源自 Google 地圖。
中圖由謝永乾攝於2017年10月21日,艋舺龍津宮順正府大王公聖誕出駕遶境,圖片源自 Google 地圖。當時張哲生在現場直播的影片:https://fb.watch/4FraXS_uCG/
下圖由張哲生攝於2021年4月4日,可以看到艋舺龍津宮旁邊的三棟老房子已被夷為平地。
1825年建廟的艋舺龍津宮歷經多次遷建,目前坐落在台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184號(正面對艋舺福德宮)的仿古建築乃落成於1993年,主祀順正府大王公,組織型態採管理人制,祭典日期為順正府大王公之誕辰~農曆九月初五。
艋舺龍津宮舊名「王公宮」,創建於清道光丙戊年(西元1825年)由福建晉江縣五店市經商者,自祖廟分香至艋舺帆寮口(今長沙公園)建廟。日治末期,1944年,日軍以須建構防空設施為由,將廟堂拆遷,俟於二戰結束後,始由先賢會聚地方紳士商行集資,將廟堂重建於當時的台北市環河南街147號。
197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萬大計畫」拓寬道路,奉仙指示再度遷移至第二水門堤防外。14年後,1987年,為配合市府之築堤防政策,該廟第三度遭到拆除。
嗣經執事委員及信徒聚會以達共識倡議,擬定與聖德宮(福德正神)一併覓地重建方案;尌以有限之遷移補償費,召募四方虔誠信徒以及地方紳士商行捐助,集腋成裘,於現址重建宮廟。
遂於1987年破土興建,歷時6年,至1993年落成,廟貌堂皇,殿宇華麗,永典奠基。
艋舺龍津宮主祀「順正府大王公」,亦稱「護國武惠尊王」,姓黃名志,廣東潮州人(祖籍江夏宗派),生於南宋淳熙13年(西元1186年)農曆九月五日,隨父遷居青陽洪圖村,16歲時異於常人,逢遇仙人相助,習得道術仙法,文武雙全,扶助大宋有功。
宋寧宗庚辰年(西元1220年)正月初四,昇天成道,得年34歲。後人以「御冠彌盜」、「護國保民」稱之,顯化於貴陽山「石鼓廟」。成道後屢屢顯靈感應,護衛晉江一帶百姓,深受百姓景仰並稱之「大王公」。
宋恭帝已亥年(西元1275年),大王公受封「江夏護國清遠上將軍」及「武惠王」。元世組辛已年(西元1281年),受封「殿前太尉」。明成祖甲辰年(西元1424年)受封「慈濟顯烈明王」。
西元1631年,明嘉樂年間,內監三保大人征琉球時,戰艦多次岌危,幸其佩帶之大王公香火顯應,凱旋奏上勒封「順正府大王公」乃賜帽袍並帶劍印之勳祿。
王姓祖籍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諺語之美(九十)
說到吃,可能有許多人感覺有興趣,台灣吃的特產實在太多,朋友聽了不要流口水,現在我就將比較有特色的一一介紹!
芒果在台灣被叫(木羨)仔,根據連雅堂先生(連戰的祖父)的講法,芒果是荷蘭人來台灣的時候,從菲律賓帶來種的。鄭成功\的時代已經對有徵收芒果稅, 芒果宅就是種芒果的果園,可見在那個時代本省已經有許多人種芒果。
清康熙22年(公元1683年)歸順清政府,台灣的官員為了討好,將芒果獻給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吃了很不歡喜,不但丟掉認為不好吃,還批示討厭的意思,這份批示還藏在士林故宮博物館的清朝歷史檔案內。
台灣好吃的水果還有橘子(椪柑),原產地本來是新竹縣新埔鎮與彰化縣員林鎮,近年來新埔的碰柑已經越來越少,除了當地人自己種來吃之外,市面上看到的都是員林椪柑。 根據新埔人的說法,椪柑是乾隆時代由廣東移過來的,經過改良後變得大又甜,員林鎮的椪柑是新埔運過去的,員林人對這種講法當然是認為不符。
員林、永靖各鄉鎮的世居移民,祖籍都是廣東饒平,就是客家人,經過二百年之後都不會說客家話了,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本省最大的福佬客的地點。員林人從鹿港登陸的不少,但是還有一部份,一直到現在清明節還會去新竹縣新埔鎮掃墓,由此可見,椪柑由新埔鎮傳過去並不是無可能。
台南縣麻豆鎮的文旦又香又甜,這個地方是文旦的最佳產地。麻豆鎮還有一個“文旦祖”,是當地最老的一顆文旦樹。根據民間傳說,嘉慶君遊台灣就是為了要吃文旦,日本人佔領台灣以後,就有人將嘉慶君吃的文旦帶到日本跟他們子民說,日本人半信半疑,以為文旦是專門給皇帝吃的,於是台灣總督府就規定每年獻文旦祖的文旦給日本天皇。
既然文旦有文旦祖,荔枝當然也有荔枝祖。朋友你可能都知道楊貴妃最愛吃荔枝,以前每年有九十台馬車載了荔枝到長安,因為路途遙遠,一路上會有許多爛掉,到京城只剩下幾盤可以進貢。算是珍貴之物,台中縣潭子鄉頭家厝林家就有一株荔枝祖,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南台灣名貴的海產很多,但是便宜又好吃的就是土托魚,照民間的傳說,清朝時代有一次福建的都督來台灣視察,台南人獻這種魚給他吃,都督吃了稱讚不已!
於是後來將這種叫做都督魚,都督魚後來走音變成土拖魚。 台南的擔仔麵最有名,店舖在台南西門的度小月是大房,中正路的度小月是二房,清朝時代西門路以西還是海,現在的台南西羅殿風神廟前,過去是碼頭,有一批姓郭的泉州人在這個所地方做苦力,每年颱風季節若到,唐山船無法過來,這些人就挑著擔仔賣麵,希望度過生意清淡小月,所以台南擔仔麵是做度小月,到現在姓郭的人不住在這個地方。
西羅殿供奉郭勝王也就是廣澤尊王,姓郭的人認定郭勝王是他們的祖先,到現在為止,西羅店迎神時,只准姓郭的抬神轎,這個慣例已經傳百餘年了。
王姓祖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0.1 台北市萬華區長沙街與環河南路口,直擊艋舺龍津宮慶典活動。熱鬧非凡,令人目不暇給,超精彩的!(請點擊畫面右下角之 HD 以播放高畫質影片)
1825年建廟的艋舺龍津宮歷經多次遷建,目前坐落在台北市萬華區長沙街二段184號(正面對艋舺福德宮)的仿古建築乃落成於1993年,主祀順正府大王公,組織型態採管理人制,祭典日期為順正府大王公之誕辰~農曆九月初五。
艋舺龍津宮舊名「王公宮」,創建於清道光丙戊年(西元1825年)由福建晉江縣五店市經商者,自祖廟分香至艋舺帆寮口(今長沙公園)建廟。日治末期,1944年,日軍以須建構防空設施為由,將廟堂拆遷,俟於二戰結束後,始由先賢會聚地方紳士商行集資,將廟堂重建於當時的台北市環河南街147號。
197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萬大計畫」拓寬道路,奉仙指示再度遷移至第二水門堤防外。14年後,1987年,為配合市府之築堤防政策,該廟第三度遭到拆除。
嗣經執事委員及信徒聚會以達共識倡議,擬定與聖德宮(福德正神)一併覓地重建方案;尌以有限之遷移補償費,召募四方虔誠信徒以及地方紳士商行捐助,集腋成裘,於現址重建宮廟。
遂於1987年破土興建,歷時6年,至1993年落成,廟貌堂皇,殿宇華麗,永典奠基。
艋舺龍津宮主祀「順正府大王公」,亦稱「護國武惠尊王」,姓黃名志,廣東潮州人(祖籍江夏宗派),生於南宋淳熙13年(西元1186年)農曆九月五日,隨父遷居青陽洪圖村,16歲時異於常人,逢遇仙人相助,習得道術仙法,文武雙全,扶助大宋有功。
宋寧宗庚辰年(西元1220年)正月初四,昇天成道,得年34歲。後人以「御冠彌盜」、「護國保民」稱之,顯化於貴陽山「石鼓廟」。成道後屢屢顯靈感應,護衛晉江一帶百姓,深受百姓景仰並稱之「大王公」。
宋恭帝已亥年(西元1275年),大王公受封「江夏護國清遠上將軍」及「武惠王」。元世組辛已年(西元1281年),受封「殿前太尉」。明成祖甲辰年(西元1424年)受封「慈濟顯烈明王」。
西元1631年,明嘉樂年間,內監三保大人征琉球時,戰艦多次岌危,幸其佩帶之大王公香火顯應,凱旋奏上勒封「順正府大王公」乃賜帽袍並帶劍印之勳祿。
王姓祖籍 在 同安清鑾新園王氏田柄社分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希望對有心尋根的各姓族人有所幫助, 可惜裡面沒有在下先祖資料, 歡迎祖籍在同安的各姓族人與在下聯絡免費索取 同安丁姓同安方姓同安王姓同安白姓同安石姓同安朱姓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