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爾賽,沒有醜女人,因為醜的不能算人】
關於時尚,對於瑪麗.安東尼婭來說不只是嗜好
更有關她的前途和生涯發展
在她剛登場的故事裡,她獲得了達標的容貌
但在凡爾賽,外表遠不止一張臉那麼簡單
美貌=天生麗質+後天維護+大量的吹捧襯托
少了哪樣,她就會被打上「不合格的外國女」標籤
就像她的弟妹普羅旺斯伯爵夫人
只不過是不夠精緻,就被活活歧視了幾十年
我還記得《穿著Prada的惡魔》裡有一幕
改造前的Andrea穿著一件挺醜的藍色毛衣
因為有人焦慮地向米蘭達說明不知該配哪款腰帶
時尚小白Andrea忍不住不屑的噗哧一笑
引發米蘭達長篇大論教育她時尚產業的嚴肅和重要
對米蘭達來說,時尚因養活了無數產業鏈而重要
但在安東尼婭的故事裡,時尚卻是她的生死存亡
如果Andrea了解這段歷史,恐怕連笑都笑不出來
在這一集故事裡,安東尼婭憑藉時尚贏得勝利
雖然過程辛苦,贏了就是贏了
但這樣的勝利對她未必是好事
這「錯誤的勝利」給了她過度良好的錯覺
即將在接下來的發展當中逐漸反噬
先來看看太子妃時期的安東尼婭吧~
完整故事聽Podcast:
《瘋狂之前的壓抑,由時尚觸發的悲劇開端:瑪麗.安東尼婭|紅妝法蘭西12》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XWQ1d3
MixerBox:https://reurl.cc/EnQxkk
Spotify:https://reurl.cc/j8rzLZ
KKBox:https://reurl.cc/KA97Vy
SoundOn: https://reurl.cc/EnQ38m
請Hazel吃下午茶,讓她繼續說故事吧(贊助):https://is.gd/1B1N3y
#歐洲史 #法國史 #西洋史 #波旁王朝 #路易十五 #瑪麗安東尼婭 #凡爾賽 #時尚 #路易十六 #法國大革命 #Podca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Zen master Thich Nhat Hanh and Plum Village sangha practice Buddhism rituals, walking meditation, sing the beautiful Sanskrit songs, washing the baby ...
瑪麗 太子妃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噓~不要吵】
畫作與觀者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乾脆明白,有的曖昧隱晦,有的激發澎湃情感,也有的誘發好奇心理。
乍看這幅《沉默》(Le Discret or The Silence,1791),你覺得畫中男子想要表達什麼?〝大家安靜不要吵〞?〝內有惡犬要小心〞?〝千萬別告訴別人我在幹嘛〞或是〝我才不要告訴你秘密咧〞?
許多觀者在見到《沉默》的第一眼通常便能勾起想像,建立有趣又直接的互動與連結,例如本倫也是站在它面前忍住笑意端詳許久。如今《沉默》每回展出總是引人注目,迅速累積高人氣。至少你會開始揣測畫中人物處在何種情況,究竟想要傳遞什麼訊息?
=======================
法國畫家約瑟夫・杜克勒(Joseph Ducreux,1735-1802)於1780至1790年代發展出一系列反映人類表情的肖像畫,而且都是自畫像,《沉默》就是其一。
由於人相學(Physiognomic)研究在18世紀末很受歡迎,被用來做為聯繫人類神情以及科學發展、啟蒙運動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入了解,加上杜克勒自己對於如何透過臉部表情和手勢表達情感很感興趣,所以有了這一連串自畫像。
你大概會想說這跟啟蒙運動有何關係?別忘了被宗教主宰的中世紀文化裡,面貌醜陋或肢體殘缺都是被認為是一種罪惡。
杜克勒刻意捕捉特定時刻和單一表情,無論是誇張猙獰或滑稽搞笑,都與正襟危坐的傳統樣板相去甚遠,此舉或可視為是18世紀啟蒙主義主張理性求知,不受限於宗教威權的影響之一。再者當需要做出各種誇張、扭曲的面容時,有時麻豆表現難如人意;何況據說畫家本倫脾氣不太好,很容易暴走,因此當然還是自己來擺姿勢比較方便。
不只作品有趣,杜克勒人生故事也挺妙,他的創作歷程剛好以法國大革命作為分界點。大革命之前,他曾是炙手可熱的宮廷畫家,專為法國和英國宮廷服務,雖不至於在凡爾賽宮裡橫著走,好歹也是王室寵兒一位。
=======================
1769年,杜克勒被派遣到維也納,為未來的路易十六王后瑪麗(Marie Antoinette,1755-1793)繪製肖像畫,好讓當時仍是王太子的路易十六先瞧瞧未婚妻的模樣,那一年瑪麗才14歲。隔年,瑪麗正式告別在奧地利宮廷裡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及大方寵溺她的親人,前往法國嫁給路易十六,成為太子妃。
正值荳蔻年華的瑪麗在杜克勒筆下,有著水靈眼神和紅嫩朱唇,襯上鮮嫩飽滿蘋果肌,看來清麗嬌美傾倒眾生。如果以〝不切實際少女心〞猜想,或許路易十六就是因此一見鍾情,才成為法國史上唯一沒有情婦的國王吧(最好是。
瑪麗嫁到法國之後,杜克勒跟著沾光,被封為男爵,還擔任〝王后首席畫家〞(premier peintre de la reine),可見這對王室小夫妻對於畫像都很滿意。1774年,他被任命為路易十六夫妻的正式宮廷肖像畫家。一直到大革命之前,杜克勒的肖像畫家日子都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事業蓬勃發展。
待到1789年革命發生,路易十六一家從凡爾賽宮被押解至巴黎,局面頓時翻轉。
-----------------------------
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陷入混亂局面,在廣大壓力下,路易十六曾經試圖施行君主立憲制。君民之間的妥協之舉,卻在1791年6月王室出逃行動失敗後徹底瓦解,再無轉圜餘地;國王一家人被囚禁在杜勒麗宮,人民反專制情緒高漲,大革命愈演愈烈。
雖說當時國王和王后還活著,為了避免掃到革命颱風尾,也跟著其他貴族上了斷頭台,與王室淵源頗深的杜克勒火速在1791年1月開溜到倫敦避難,意圖重建事業。只是事與願違,倫敦人似乎對他的作品興趣缺缺並不買單。當年8月,這位前法國宮廷畫家只好黯然回到巴黎。
失去王室當靠山,總得尋找其他顧客來源,並在嶄新政治和文化氛圍中重塑自己的藝術家形象。這種情況之下,〝政治正確〞很重要,尤其是1793年路易十六夫妻接連魂散斷頭台之後。
狡猾,ㄟ不是,聰明的杜克勒轉向投靠藝壇新古典主義領導人物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成為大衛的同事→其實是好乖好聽話的小跟班。在大衛協助之下,才保住一條小命,得以繼續發展繪畫事業,並與其他藝術家友好來往。
=======================
《沉默》曾於1791年的巴黎沙龍展中展出,畫家將手指放在嘴唇上,可能示意觀眾保持安靜,也可能有其他含意。這類表現手法既來自當代人相學研究,也讓他以更加誇張的形式,包含表情和手勢,呈現在畫布上。此時的杜克勒已經完全不同於昔日講究唯美氣勢的宮廷畫家角色,並以相當與眾特殊的方式直接與觀眾互動。
經歷過大革命洗禮,不再自滿於典型肖像畫家角色,杜克勒試圖分類並定義人類面貌和個性的各種表達方式,引起當代驚訝之餘卻也顯得格格不入。畢竟此類展現形式跟大革命前的洛可可風格和大革命後的新古典主義都相去甚遠。
儘管作品並未立即獲得重視,但18世紀的歐洲是個對生理學研究興趣日增的年代,杜克勒的作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自畫像反而也讓他因此留名美術史,獲得更多注意。
可惜的是,杜克勒很少在畫作上簽名,導致許多作品被錯誤歸類成其他藝術家之作。不過下次逛美術館,再看到擠眉弄眼,動作誇張,幽默又滑稽的自畫像時,杜克勒肯定就是頭號〝嫌疑犯〞。
=======================
都說了藝術要與生活結合,最好還是跨越時空限制和地理環境那種才強大。所以心情鬱悶、忙到翻天,想要公告〝閒人勿擾快滾開〞,或家有P孩吵不停時,《沉默》或許就能派上用場→舉起畫作遮住臉。
然後《沉默》還可以有啥用途?以下開放留言,歡迎大家一起來亂~
#防疫期間輕鬆一下
#很適合做成Q版Line貼圖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瑪麗 太子妃 在 Hermes Ma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到凡爾賽宮,如果不提這個被路易十五包養的情婦-杜巴利夫人,就太可惜了!
簡單來說,這個夫人之前的職業也就是現今的高級公關,之後透過假結婚,取得名媛的身分,進而被國王包養。
皇宮裡沒有皇后,所以杜巴利夫人這個地下皇后和太子妃瑪麗安東尼有著嚴重宮鬥。
從古至今都一樣,有權勢有資源的男人,資源一定要分散給眾人。
只是路易十五好開放啊!不像清朝皇帝要從秀女選起。
鑑古知今,現今社會上的杜巴利夫人可多著呢!
瑪麗 太子妃 在 James Hong Official 項明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Zen master Thich Nhat Hanh and Plum Village sangha practice Buddhism rituals, walking meditation, sing the beautiful Sanskrit songs, washing the baby Buddha during the Buddha's Birthday in 2013, at Lotus Pond Temple, Lautau Island, Hong Kong.
人聲鼎沸、煙火彌漫的寶蓮寺旁邊數百米, 有一間寧靜清幽、滿眼青翠、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小寺廟。蟬鳴聲聲慢, 露珠滴滴清。
寶雄大殿前面, 是一片廣闊的草坪, 空無一人。順著草坪後面的茂密樹林中, 傳來的風吹沙沙聲, 來到一處林中空坪, 地上鋪了過百張草席, 席上無數男女老幼盤膝而坐, 還有不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古樹參天, 涼爽通透。天地之間, 鳥語蟬鳴伴奏, 一把不急不緩、空靈婉轉的老者聲音, 餘音裊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的通序)。我看過不少描繪二千五百年前, 佛祖釋迦牟尼在祇樹的露天大花園中, 向一千多位僧眾講法的圖畫, 竟然和眼前的情境有些似曾相識。
「皇后生下太子悉達多時,毫不辛苦。她站在藍毘尼園站著就生下了太子,那時, 她應該是練習行路禪。(眾人笑)。很不一樣,耶穌出生時,瑪麗亞是難民。而悉達多的兒子出生時,就辛苦得多,皇后幾乎難產,因為悉達多見到人間痛苦, 坐立不安, 這是導致太子妃分娩困難的其中一個原因。」
這是一行禪師, 佛誕日的時候, 在大嶼山蓮池寺, 又名 "亞洲應用佛學院", 為眾生開示的開場白。
開示之後, 禪師帶領僧眾, 焚香、禮佛、唱讚、行禪、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