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普遍的購物習慣】
我們家約3-4天會去超市做採買,而在德國多數人也都習慣去大的連鎖超市購買民生用品及肉類、魚類食材,所以超市位置是較接近居住區或是市中心,容易去達,如此的消費慣性與台灣到傳統市場的購買習性不太一樣。
其實他們也有所謂像傳統市場般的攤販,但規模都不是很大,會聚集幾攤賣蔬果的,然而有些攤商並不是常態,一星期可能就來個1-2次,而肉類、魚類則是門市專賣店才買的到,沒有像台灣有溫體豬肉攤、溫體雞肉攤、魚攤那樣,因為肉類、魚類若是放置在外面販售,沒有所謂的冷藏冰箱保存,在德國是犯法的,是無法經營販售的。
而第三種選擇,就是去私人農場購買,大多農場裡的食材新鮮,樣式種類很多,但卻需花費開車的時間,因為農場大多坐落於郊區,便利性不足,沒辦法常態性採購,除非你住在農場附近。
以食材價格來做比較,超市方面就會分平價超市跟高價超市,舉個例子如: Lidl、Aldi 、Netto就屬於平價超市,Rewe、Edeka等就屬於較高價的超市(當然還有很多,舉些常看的超市品牌),一樣的東西,高價的超市都會賣貴一些,當然超市裡都有它們自己的超市品牌及商品優勢,所以沒有哪家是好或不好,而是有些東西這裡買的到,有些東西那裡買不到,全看個人需求及習慣還有開車的距離及便利性,高價的超市規模、商品種類大多比平價超市多且大,但價格就會比較不平易近人。
而類似傳統市場的攤商,及門市肉類、魚類販售,價格多數比超市昂貴,但種類跟新鮮度卻是相當不錯的,所以有時看到特殊的當季蔬菜、水果可以直接跟攤商購買。肉、魚類倘若在門市採購,魚種或肉類部位選擇性多且新鮮,平價超市則大多為冷凍魚、肉類,除非大型超市內,有增設魚攤及肉攤,那品質就跟門市的相差無幾。
私人農場的部分,若是結合觀光農場,可以讓小孩進去遊玩體驗,通常販售食材新鮮,但價格相對會比超市或是攤商昂貴許多,如果只是蔬菜農場或是單一水果的種植園,因為省去運輸的費用,價格相較於平易近人,但消費者卻可能要花上時間開車到那裏去購買,便利性較差,所以這類屬於機會性或目標性商品單一購買。
而大多數德國人的購物習慣,都是目標型購物,有些記憶不好的,會記在便條紙上,就買家裡需要的東西即可,如果只是要買幾樣東西,就會一到超市迅速地拿完目標物,就到櫃台結帳,除非你是年紀大的老人或是外來的移民媽媽,才會在超市裡逗留很久,因為大部分的德國人錢都是花在刀口上,需要時多少金額都是能考慮的,不需要時再便宜也不想買,勤儉跟務實真的在他們身上嶄露無遺。
所以阿~~我剛開始去德國超市都像在台灣一樣是閒逛,看到什麼不是立即需要的就抓一點,有特價的就買一些,車子很快就滿了,大概有一半東西都不是我出門時有想到要買的,丹尼就會說你要逛什麼啦?趕快把需要的買一買就可以走了,別花太多時間,沒什麼好在超市買的,我剛開始覺得催什麼催啊,是不想陪我逛吧!
結果之後我跟我公婆、德國友人去超市時,他們也都是這樣迅速地拿完家裡缺的東西,然後就排隊結帳了,沒人在那閒晃很久,我才發現這也是一種購物文化。
以自身經驗,老實說,大家都以為德國薪資高,相對消費高,這是沒錯,物價、人工服務費都是比台灣高出許多,但,物慾很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在德國一個月的零用花費(不含水電),其實只是我在台灣的零花費一半而已,這是日常平均而言,有遇到特殊節日、折扣季就另當別論。
為什麼呢?
1.每天都在家裡煮飯,非常少外食,外食太昂貴。
2.冬天長又寒冷,只想保暖,衣服都基本上是在裡面包裹,美觀就是次要的,所以也不太想買衣服,因為走在外面也看不見,大衣幾件就夠了,一進室內就脫掉了,上班族就以套裝為主,也沒什麼特別。
3.鞋子好看的不好穿也不保暖,也無法走很久,因為交通密集度沒台灣高,如果要走路,都是需要走蠻大段的,所以跟鞋不方便,也不好開車,再者冬天冷,路上容易結冰,要穿防滑鞋,基本上機能鞋都不太好看,但為了不滑倒,就是要買,但一雙動輒200歐以上,所以買個幾雙就能過冬了,冷的時候,真的好不好看都顧不得了呀~
4.冬天冷,放假時只想待家裡,可以享受做自己的事。
5.娛樂消費不多又貴,所以非常態性,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大概3個月1次吧,其餘都在家線上看,KTV有,但超少,而且都是亞洲人去較多,歌單也很不ok~德文歌又太難唱,我也沒有酒吧喝酒習慣,要小酌就在家喝就行,當娛樂消費不平價,就會降低消費次數,所以娛樂費就很容易省下。
6.生日、婚禮心意到就好,禮金、禮物沒壓力,隨意就好。
7.旅行回來沒人在買伴手禮,自己玩開心就好。
8.因為歐洲的國家位置很近,經濟體的相互合作,若只是在歐洲境內遊玩,購買慾很低,因為德國就可能買的到,或是網路上,價格稍貴,但不用大小包扛。
9.保養品、彩妝品我都買德國超市平價商品,一罐面霜台幣90塊,我就擦得很開心了,我最貴的保養品也才300台幣左右。
10.旅行費用因為歐洲航空公司選擇多,價格也相對便宜,加上假期的彈性大,所以旅行費用除非是設計成高檔旅行計畫,基本上花費也還算適宜。
11.手機買能用的就好,我德語老師還在用按鍵式的,我們所知曉的名牌他們多數也不太嚮往,都是穿舒服、實用重要,價格貴但使用價值久,他們就會購買,很少有品牌迷思。
以上是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因為在台灣有時跟朋友看個電影、喝個下午茶,再衝個周年慶,去spa、做臉、做指甲、按個摩、接睫毛,在不知不覺中,辛苦的血汗錢就跟我說再見了,忘了積少成多,但在台灣工作壓力大,花錢變成一種抒發,我能理解這是文化背景跟工作習慣的不同。
再者,各國對人的外在觀感也不同,在台灣彷彿是有包裝自己的壓力,今天的裝扮不夠好看、變太胖、都容易讓人不太開心,或是想用名牌來體現自己,這也都可以理解,因為多數的亞洲人對顏面的看重,比例是相當高的,所以比較容易活在愛比較、怕別人眼光的世界裡。
也因此我來到德國,發現這裡多數的人樸實簡單,無論你的裝扮如何,無論你的身家背景如何?無論你高矮胖瘦?無論你有錢沒錢,你不說,沒人想了解,這對他們來說都是隱私,來德國時,若不熟,別問太多私人問題,從談天氣、談旅行開啟話題吧! 他們跟你交朋友,就是愛你這個人,你的涵養你的個性才是他們的取決重點,喜厭分明,雖不近人情,但生活得很自在自由。
最喜歡德國的原因之一就是
生活自在的像水,你今天想去哪個杯子,都無所謂......
#自身經驗分享切勿筆戰
#生活自在很重要
#單純也是福
#天氣太冷漂亮衣服真難穿
#務實生活好像可以省不少錢
#我也想穿好看鞋但不方便呀
#入境隨俗
#如果花錢能開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別太要求太壓抑
#歡迎不同意見交流
#連超市也很樸實沒啥華麗裝潢
#若喜歡我的文章動動手指幫我分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
生活別太要求太壓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生活別太要求太壓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忙完一整天的行程之後,回到家裡整個人就像是電玩的角色大失血、快要GG了…徹底的累垮;而且怎麼睡都沒有用,還是黑眼圈、哈欠不斷,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充不飽電的電池一樣。
而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疲倦」,我們總會覺得它跟身體因素是有比較高的相關,像是缺乏睡眠啊、經過激烈的運動啊,或者是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但是呢,美國的奧瑞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略特・柏克曼」,他就指出,假如你是建築工人,或者是在田裡幹活的農夫,再不然是日夜都得輪班的住院醫生;那麼你的疲倦的原因喔,的確是「體力透支」。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狀況,那很有可能你的疲倦,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有研究證實喔,如果你長年覺得疲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還有下面這三種心理的因素,也會把你的內在能量整個榨乾。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第一個「強烈的情緒感受」、第二個「自我控制」和最後一個,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
先來說說喔,什麼是「強烈的情緒感受」?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啟點文化」的小天使~媗甯,她曾經遇過一個狀況。
有一天上班日喔,她一如往常的進教室辦公,沒想到喔,她一打開我們線上課程的平台,就赫然發現整個平台當機,無論她怎麼怎麼按、怎麼重新整理網頁,整個線上平台就是沒有反應。
在她處理緊急狀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跟工程師溝通,而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學員沒辦法上課的困擾。
所以呢,在壓抑自己驚嚇過度的情緒之餘,還要承受著心跳加速啊、血壓升高啊…這些生理負荷。
一直到整個狀況解除,她才能夠鬆一口氣,而且感覺到一整天的體力,就在那一個小時全部消耗光。
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小時之內就順利的解決,但強烈的情緒感受,激化了身體的壓力反應,在短時間之內造成很大的內在負擔,所以會有一種瞬間被榨乾的感覺。
其實不管強烈的情緒,是來自於像「焦慮」這一類的負面,還是像是「興奮、開心」的正面情況;當焦慮或興奮持續的時間太長,就會超過人類所能夠負荷的程度,很快的耗盡我們所有的心力。
再來呢,第二個會榨乾我們內在能量的因素,是「自我控制」。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內向、不常說話的工程師,他要出席一場公司的餐會,你要他在社交場合努力裝出一副很健談、幽默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擅言詞的人,要跟眾人侃侃而談,發表一個很重要的簡報。
也好像是喔,你要求一個愛玩的孩子,不可以出去玩,必須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定在那裡不能動完成功課,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情況,都要我們去忽略自己的感受、無視於外界的誘惑,再辛苦也要完成目標的決心,這些都很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呢,內向的人在參加完聚會之後,他回到家會覺得累翻了,會比他寫一個禮拜的程式還要更累。
而且人的意志力很有限,不可能隨傳隨到啊,一旦需要自我控制的時間太長,就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疲力盡。
而第三個,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的因素,就是「過度的負面思想」。
什麼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呢?打個比方喔,當你在工作上不順利,遇到挫折、心情很糟,回家想要跟你的家人,或伴侶傾訴的時候。
結果沒想到你的家人卻跟你說:「早就跟你說那個工作很爛,你偏偏要去做,就不聽!」請問這句話講完,你聽到這裡,是不是會覺得更悶、更賭爛?
同時呢,你也會因為這樣的回饋,繼續留在挫折感裡面,說不定你心裡喔,還真的會責怪自己;就是像這樣的對話:「對呀!別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我竟然看不出來,真是白痴,我這輩子完蛋了!」
像是這樣的信念,都叫做「災難化的思考」。它只會不理智的讓我們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因此呢,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焦慮跟擔憂上面。
於是呢形成很大的內在壓力,讓人光想就覺得累,最後你根本就沒有任何行動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當我們純粹因為身體的因素而感到疲倦,要恢復體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休息」就好了!
但麻煩的是喔,當我們筋疲力盡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時候,因為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黑洞」,讓我們的內在能量,無止境的流失,休息再多你也補不回來。
那你一定會好奇,如果是你,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個唯一的解方,它很簡單,兩個字叫「平靜」。
雖然「平靜」多數時候,會讓人有一種被動、懶惰、無作為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平靜的真正功效,跟大家認為的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平靜是一種低強度的情緒,所以不會刺激你的生理機能,你的心跳不會加速,你的掌心不會冒汗,呼吸也能夠保持規律,身體的狀態是相對感覺到安全,而且平穩的。
所以呢,平靜它其實不會降低你的產能,也不會讓你變得消極。反而啊,能讓你更順利的完成工作;同時呢,它消耗的能量,也會比你急躁、焦慮的時候來得更少,讓你更省力。
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完美主義」的經營者,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導致他們過勞的原因。雖然追求完美這樣的一個「自我控制」,可以使人進步,但過分追求完美,會把人逼瘋的啊!
讓人在每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因為能量用光,而彷彿虛脫一樣,長期活在高壓的狀態裡,會越活越累的。
又或者你有一場重要的簡報,或是正在洽談一筆大交易,但你從接受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你一顆心七上八下。
除了要做工作上的準備,還要應付心裡不斷跑出來的擔憂跟緊張,處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受」和「負面思想」,爉燭兩頭燒的內在情況裡。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在這種內外煎熬的情況底下,你覺得自己能夠撐多久,又能夠如何把事情做好呢?
說到這裡喔,如果你有以上這些議題或困擾,我有一門課,叫做【CIA通達力】,它會用循序漸進的步驟引導你,達到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的平靜狀態,幫助你更靠近你自己,覺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焦慮,和躁動的情緒的時候,你就能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保持在清明而平靜的狀態,讓你能夠用對內在的能量,就能夠避免累到厭世的狀況發生。
我們的文化長久以來,在道家和《道德經》裡面,都強調「無為」這個詞彙,他們把「無為」說成是一種「生命之鑰」,認為呢「無為」是力量的來源。而「無為」最直白的說法,其實就是「平靜」。
當你能夠平靜,你就可以安住在當下,保持淡定沉著,自然就能夠更專注,而且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處在一個能量正常流動的狀態,擺脫長久以來的疲倦感。
祝福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活出「寧靜致遠」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
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CIA通達力】課程,是在10月26號開課。這也是我這一門課經營這麼久以來喔,第一次開在禮科拜六,所以呢它的名額很有限,而且機會很難得。
希望對於想要更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生活別太要求太壓抑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親愛的,過去的你,生活太多辛苦 的推薦與評價
親愛的,過去的你,生活太多辛苦,外在順應著別人,內在卻壓抑自己許多的需求。過於順應外在,產生的委屈、憤怒、失落,終於讓你內心失去平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