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726)
文化搖籃時期
1955年2月,我開始了第一份工作,在香港上海書局,開始是在發行部做銷售統計和包紮書籍,兩個月後,調到位於灣仔的編輯部,做資料收集和校對。
編輯部那時人很少,總編輯趙克,編輯吳藹凡,和校對兼聯繫印刷業務的鄧耀星。我以後,又增添了兩個青年畫家:魏翀和歐陽乃霑,因為準備出版大量兒童讀物供應新馬市場,需要插圖。
我在中學時頗為自傲的廣泛閱讀和寫作能力,到了編輯部才發現自己無論知識、寫作還是閱讀層面,在這些編輯人面前,都淺薄到接近無知。趙克在香港文化圈人脈廣闊,他的學歷不知,但對中國的四書五經卻相當稔熟,人也寬容大體。吳藹凡的來歷卻真是不凡。他是畫家和小說家。抗戰前在林風眠當校長的杭州國立藝術院學繪畫。與他同在杭州藝專就讀、其後成為大畫家的有李可染、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人,都是拜林風眠從法國帶回來的後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和開放思維的影響所致。1937年抗戰爆發,杭州藝專向西南轉移,林風眠離開美術教育主流,專事繪畫。吳藹凡大概在那時候奔赴延安紅色政權參加「革命」。何以後來會離開延安來香港,他諱莫如深,但據聞他不是中共「逃兵」,而是得到中共高層批准,與同在延安的妻子一起來港的。在香港也仍與中共有聯繫並獲照顧,太太被安排在中資銀行做閒職,他被安排在上海書局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就寫作。他出版過一本小說《伶仃洋恩仇記》,寫香港水上人的愛恨情仇,1956年李翰祥進邵氏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根據這小說改編的《海茫茫》。在我那時看來,趙克和吳藹凡都知識豐厚,尤其是吳,不僅素描基礎了得,美術和美學理論也說得頭頭是道。從他那裡我獲得了許多追尋知識的入門指引,可算啟蒙老師。1964年香港舉行過一次「林風眠畫展」,吳藹凡邀我去看,一邊解釋林風眠的畫風,使我認識現代藝術。我跟他一直有聯繫,在主編《七十年代》之初,他以「伍繁」的筆名在我們雜誌上連載過兩個長篇小說,分別是1974年刊出的《水綠山青》和1975年的《鹽》,他為小說畫插圖,兩連載後來都出了單行本。
吳藹凡晚年移居加拿大的卡加利,幾年前我在那裡同他女兒見過面,說她父親1997年去世,生前畫了很多加拿大的風景畫。我一直在想,他當年放棄美術專業投奔革命是有點可惜了,否則他得到林風眠的傳承,也許會在藝術上有更大成就。後來他轉為寫作,頗有點為了生計。他在延安期間的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他為人是相當膽小,對政治權力有畏懼感和保持距離,有些事比如延安生活,延安的搶救運動,他應該知道很清楚,卻從沒有說過更不用說寫出來了。
他的老師林風眠在大陸歷盡滄桑於1977年獲批准出國,兩年後在香港定居。那時我與林老也略有來往。1989年六四後,從來畫風不涉政治的林老,給了我兩幅他那時創作的題為《噩夢》的畫,當然不是原作而是幻燈片。我在1989年《七十年代》八月號刊登。這兩幅畫極為震撼。尤其想到這是出自一輩子從事現代藝術、遠離政治的90歲老畫家之手。不過,後來所有林風眠畫冊都沒有收這兩幅畫,對他的論述也沒有人提到這兩幅畫。這兩幅可能是林風眠生平僅有的政治畫作,有點像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但就從來沒有展出過。
我進上海書局編輯部,正趕上書局為了供應新馬的需求而在香港擴大出版的時機。通過趙克的組稿,我也在編輯部接觸了許多香港作家,包括葉靈鳳、柳木下、何達、陳凡等人。後來因為投稿《文匯報·文藝版》而認識羅孚,並由他帶進左派文壇,就認識更多富才學之士了。
1955年前後,正是中國大陸出版業最旺盛的時候。儘管土改、三反五反、反胡適反胡風、肅反等政治運動已陸續展開,但書籍出版卻似乎不受影響。而且因為內戰停顿了好幾年,許多作家的作品和種種譯著都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湧現。此外,各種文學、歷史、哲學的刊物,所介紹的思潮和論及的問題也都新鮮和及時,文章富文采與可讀性,不似大陸後來的文章大都被政治掛帥搞到套話連篇。我因為負責收集資料,訂閱了許多大陸刊物,也不斷為資料室買大陸書籍,每天閱讀的刊物和自己想看的書,多到可說是目不暇給。
白天是為了工作而不停收集資料與閱讀,晚上就按自己的興趣繼續閱讀,然後就會給麗儀寫信,講我的閱讀心得和思想的發現與啟蒙。那幾年,是我文化知識和寫作的搖籃時期。(41)
圖1,吳藹凡在《七十年代》的連載小說《鹽》及其插圖;
圖2,林風眠在1989年畫的《噩夢》。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畢卡索的創作就是怪裡怪氣,畫中的人常常像鬼一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藝術大師的故事 畢卡索用盡一生的時間 - YouTube 的評價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期間,防疫自是第一目標。但很多人也因此空出了許多時間。這段時間與其看著新聞瞎操心,不如拿起書本充實自己。
齋主前些日子推薦了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所出版的《藝術七鑰》。該書介紹了解讀現代藝術截然不同的七種方式,並以一張張現代名作,引領讀者思考這些作品背後的種種概念、歷史意義及價值。不過對藝術稍有熟悉的齋友都知道,藝術發展自照相術的發明以及印象派的出現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往繪畫的一大功能,便是紀錄與重現,但在照相術發明後,紀錄的功能逐漸被取代,因而從印象派開始,畫家開始將圖像平面化、色塊化、幾何化等,這個轉變逐漸孕育出現代主義,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畢卡索、馬諦斯等人的時代。在現代繪畫出現以前的繪畫,不管是文藝復興、卡拉瓦喬流派、荷蘭黃金時期、巴洛克、洛可可甚至是新古典主義,都能被稱作「廣義」的古典主義作品。如果《藝術七鑰》是以解讀現代藝術為主,那典藏這次的新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就是以解讀廣義古典藝術作為主軸。
這次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所出版的《藝術,原來要這樣看》一書的英文原名為《Look Again》。作者奧森沃德(Ossian Ward)曾有著作《注視的方式》(Ways of Looking),本書是與前作相呼應之著作。若齋友你曾涉獵過藝術、攝影或設計等領域,則必然曾經聽說過由約翰伯格(John Berger)於1972年所出版的經典名作《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換言之,本書書名其實有著某種意義的致敬,並且嘗試用另一種不同於約翰柏格的角度切入解讀藝術作品。see和look二字,在中文上雖然都譯作「看」,但於英文意義上卻不同。See更近似於被動的接受資訊,而look相較顯更更主動些。若以情境舉例,你走進美術館,無意間看(see)到一幅作品,你走上前聚精會神的注視(look)該幅作品。簡單來說,本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更像是教導觀者們,如何在美術館或藝廊,能有更「積極主動」的解讀方式,去注視該幅作品。
然本書並不只是將主典名作放到讀者面前要求讀者再看一次。作者奧森沃德提出一套口訣「T.A.B.U.L.A.R.A.S.A.」,口訣中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了「注視」行為中的一部分。
「T」時間(Time)
注視作品需要多少時間? 作品花了多少時間創作? 作品中的時間又是如何?
「A」聯想(Association)
用直覺感受作品,共感作品帶給你的感受,聯想曾有過的相同經驗。
「B」背景(Background)
理解創作者的身分背景,同時也體會創作的大時代背景。
「U」理解(Understand)
從注視的過程中,體會第一眼無法理解的作品細節及感受。
「L」再注視一次(Look Again)
體會新的理解後,再重新注視一次。
「A」評價(Assessment)
從作品中的種種感受和新理解,重新思考作品的價值。
「R」節奏(Rhythm)
感受作品帶給觀者的韻律感,感受每幅作品特有的速度感。
「A」寓言(Allegory)
閱讀隱藏於作品中的隱喻、符號和意義。
「S」結構(Structure)
從構圖中的軸線分布、色彩重量,體解不同作品的結構差異。
「A」氛圍(Atmosphere)
當一件作品感動了我們,其感受和餘韻是久久不去,而這就是該作品特有的氛圍。
這套方法聽起來玄之又玄,但其實作者將大部分的篇幅,用於將這套方法實際應用於古典名作上。本書提及的古典名作相當多,包含了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拉裴爾《雅典學院》、波堤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波希《人間樂園》、卡拉瓦喬《耶穌被捕》、哥雅《農神吞噬其子》、馬薩喬《逐出伊甸園》、傑利柯《梅杜莎之筏》、安格爾《浴女》等名作。
作者不只是將名作呈現於讀者眼前,更是詳述陳述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名作,它們彼此的差異和社會氛圍。並將整本書分作不同大類,講述不同主題的藝術,諸如誠實、美、驚恐、戲劇、矛盾等子題,讀者能針對不同課題下的省思,進而增加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及體會。
本書對於單純對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適合入門,本書提及的作品,大多數台灣讀者都應有曾在課本、戲劇或媒體上接觸過的經驗,本書正好補足這些背景知識。對於藝術稍有涉獵的讀者來說,本書也提供了讀者們「再注視一次」的好機會。
本書已經全台上市,有興趣的齋友們歡迎於各大通路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021
當然,本次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23 (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OnThisDay
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生日快樂
打敗大英博物館的新藝術
.
Tate Modern 泰德現代美術館是我旅居倫敦時,最愛的倫敦博物館
位於英國倫敦南岸的泰德現代美術館 Tate Modern 是泰德四座美術館之一。
開幕於2000年5月11日,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揭幕,首年吸引525萬名遊客參觀
.
這座泰德現代美術館建築原本是一座發電廠,在1947年至1963年之間分兩階段建造,由倫敦另一座發電廠巴特西發電廠的設計師 Sir Giles Gilbert Scott 所設計建造。
與泰晤士河對岸的聖保羅教堂對望,一直到1981年退役。
關閉之後的發電廠,經歷許多開發商感興趣,想要建造許多新用途的商業開發,但都遭到許多人的抗議希望可以保留作其他用途。
.
一直到1994年4月,由英國泰德美術館 Tate Gallery 宣布將在此處作為旗下以"現代藝術"為展示的美術館,同年7月召開全球競圖。
泰德現代美術館最後是由瑞士建築團隊 Herzog & De Meuron 獲選,關鍵因素是他們所設計的理念是保留絕大部分的建築體。
把原本發電廠的巨大機具移除之後,保留建築的鋼架與磚造主體,內部原本的渦輪機大廳作為博物館的出入口以及大型的展示大廳,鍋爐房則是現在主要的藝廊展示廳。
原本的建築體上方,利用玻璃往上增加室內空間,也就是目前用來給遊客休息的咖啡廳。
.
2016年開幕增加新的建築空間,在原本的發電廠後方發電箱塔樓重建新的建築。找來當年的瑞士建築團隊作為新擴建的建築設計師,原本是以金字塔玻璃階梯造型,但是遭到抗議。最後則是修改成為傾斜磚造立面,以延續原本發電廠的樣貌。
.
泰德現代美術館21歲生日快樂
不到20年就打敗大英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一直都是英國倫敦地區最多遊客造訪的博物館,根據 ALVA Association of Leading Visitor Attractions 統計資料,大英博物館在2018年參觀人數被泰德現代美術館所超越
資料顯示當年泰德美術館遊客參觀人數是 5,868,562,比前一年提升3.7%人數,總人數比大英博物館的5,828,552還多。
研究顯示,入場遊客增加的原因是泰德美術館的擴建新大樓剛落成,吸引更多人前往參觀,另外,當年也舉辦現代藝術家特展,像是義大利藝術家Modigliani 以及知名的現代主義藝術家畢卡索特展,都是吸引更多遊客參觀的原因。
這一年,泰德現代美術館開館都還不到20年,就可以超越大英博物館的年度參觀人數,可以說是在倫敦地區非常吸引大眾參觀的博物館。
.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藝術大師的故事 畢卡索用盡一生的時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畢卡索 #Picasso #藍色時期# 畢卡索 冷知識 畢卡索 曾說:「 我從不固定,因此沒有風格。風格-對於畫家而言是最危險的敵人。」所以 畢卡索 不受風格與派別所 ... ... <看更多>
畢 卡 索 現代主義 在 畢卡索的創作就是怪裡怪氣,畫中的人常常像鬼一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名作賞析】~ 畢卡索《亞維農姑娘》 (撰文/靴子老師). ... 強調人的內在情感表達,如果再加上後來的超現實主義與抽象主義,就成了開啟現代藝術大門的五把鑰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