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出現譫妄(Delirium)的精神病症狀!】: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2019,新冠病毒)以及所造成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絕不止於實際得到時所造成的身體傷害,健康大眾在面對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威脅下,光想到COVID-19 這場戰役帶來的社交距離拉大、生活型態改變、工作穩定度的影響、未來可能的整體經濟衰退,每個人或多或少在精神心理上也都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嚴重的焦慮憂鬱、心理創傷。(資料來源:【註1】)
《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最新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3559包含SARS、MERS、COVID-19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數據指出,COVID-19患者的譫妄【註2】在感染的急性期時,有不少的比例:
在COVID-19的研究中:一項研究加護病房譫妄的比例約69%;另一統計則顯示在感染後死亡的82例患者中,有17位也(21%)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的譫妄症狀。治療出院後,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有執行障礙的認知功能問題(dysexecutive syndrome,也就是譫妄的症狀)。
這份研究顯示: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其他冠狀病毒(SARS, MERS)感染類似,在恢復後不會產生精神疾病。但醫護人員仍需要注意康復後的患者更長期是否有憂鬱、焦慮、創傷壓力後症、以及罕見神經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資料來源:【註3】)
據美國 CNN 報導,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5月18日表示,因新冠肺炎而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中,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認為,新冠肺炎重症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中,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教授Jonathan Rogers及同事對過去兩種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進行了回顧。這兩種病毒分別是2002年至2004年流行的病毒SARS,和目前仍有人感染的MERS。
Jonathan Rogers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一個特徵,但還是建議臨床醫生檢測患者的精神狀況,如憂鬱、焦慮、疲勞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Jonathan Rogers指出,就像SARS和MERS患者那樣,醫生需要關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內出現這些精神症狀的可能性,對精神症狀的監護應該成為醫療護理的常規內容。
當然,確診精神疾病者還是只佔了少部分,Rogers同時補充指出,團隊對355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感染病毒之後,大部分人不會出現精神問題,還需要更多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相關精神症狀的數據予以佐證。(資料來源:【註4】)
■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才在7月初獲得控制。
■SARS過後... PTSD、憂鬱、恐慌仍在蔓延
「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然而對於病患及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顧SARS期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醫療護人員,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在心理精神層面上也造成影響,例如災難後經常見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及失眠症。
■ 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
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
「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
「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
「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曾受隔離的醫護人員,身心狀態變得更強
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了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6個月,發現這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曾照顧SARS病人,憂鬱症發生率高13倍
第二項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
■醫護人員曾受感染,數年後腦神經仍脆弱
第三個研究是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1.5年及4.5年的追蹤研究,包括精神症狀、認知功能、壓力激素及腦造影(測量腦神經細胞活動),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2/3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1.5年後降低至1/3左右;4.5年後僅3到4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
認知功能的測驗則發現,患者的語言記憶在4.5年後仍比對照組差。在壓力系統的挑戰試驗亦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有功能失調的現象,而且其左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活動力也較低。
這些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罹患SARS的病患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使用大量類固醇以及精神嚴重創傷的聯合效應,在4.5年後,腦部的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這種腦神經的脆弱禁不起生活壓力衝擊,容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強調,在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內心的害怕、不確定性是十分普遍的;從過去的經驗中,他認為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等精神醫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主要且必須的目標。(資料來源:【註5】)
■譫妄(Delirium)
譫妄(Delirium)在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中屬於「認知障礙疾患」,「認知」,一般指的是「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等等大腦功能。
一個人會有「認知障礙」表示他的大腦功能已由於某種因素而造成損傷,這些因素可以是顱內局部性的(如腦細胞退化、腦部腫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內分泌異常)。
通常「失智」是慢性、持續性腦功能退化而造成的;「譫妄」則是急性腦功能受損的一種表現。
「譫妄」病患最常出現的症狀是:
▶ 注意力散漫及定向力不佳,且或多或少有意識清醒度減低之現象。病人看起來迷迷糊糊的,對人、時、地搞不清楚,無法集中注意力和你對話。
▶ 病人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所謂「精神病症狀」是指較嚴重的思考、知覺或行為異常。例如幻覺、妄想等。
▶ 較常見的是「視幻覺」,病人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可能是鬼怪、小動物;可能是早已過世的親人;可能看到地上都是水,天花板在動 .......等等。「被害妄想」也常見,病人會以為有人要害他,以為醫護人員會對他不利,因而引發焦慮、害怕或激動行為。
▶ 睡-醒週期會因腦功能受損而變得紊亂,病人晚上不睡覺、吵鬧、激躁,白天卻呈昏睡狀態。
▶ 病程為波動形式,時好時壞大,部份病患病況嚴重時會激動不安,有些人甚至出現拔點滴、打人或到處亂跑行為,這時就需要適度的約束或醫療處理,以保護病人。
▶ 另外有些病人「譫妄」時卻變得遲緩呆滯、動作量少,整天躺床,未仔細檢查會以為他情緒不好、憂鬱,或以為他在睡覺,這種情況易被忽略而誤診,更需小心。
▶ 在病況和緩或復原後,病人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有失憶的現象。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台灣精神醫學會【Taiwanese Mental Health Guideline for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 https://bit.ly/30CY8nH
∎【註2】
「譫妄」
1.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淺談譫妄」:https://bit.ly/2YyGvmi
2. (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急性大腦衰竭:譫妄(Delirium)」:https://bit.ly/2Aw6SS3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Psychiatric and neuropsychiatric presen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轉譯文章: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108/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摘要整理)
∎【註4】
Heho健康「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患精神疾病!」:https://bit.ly/3d1XUsW
∎【註5】
健康2.0「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https://bit.ly/2B0CNdg
∎【註6】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失智與譫妄】:https://bit.ly/3hiICDD
➤➤照片
∎ (愛長照-「容易被誤解為失智症的疾病:譫妄與老年憂鬱症-《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https://bit.ly/3hqtZOH )
∎ (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師週刊-第2086期-107/10.8 ~ 10.14) 【淺談早發性失智症(2)-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三者比較】:https://bit.ly/2XVErWs
∎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診療手冊」:https://bit.ly/2ULgH5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譫妄 #Delirium #Lancet Psychiatry #PTSD #憂鬱 #恐慌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蘇東平
LANCET /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神經內分泌腫瘤權威 在 【_天啊,拎杯的日本丈夫好靠北_】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秘密遲緩追蹤中②】
前天龍哥跑到梧棲童綜合醫院去找遲景上醫師,他是兒童內分泌+病因發展遲緩的權威醫師。他有名到,連秘密的自費語療師都聽過他的名字、也忍不住說:「遲醫師真的很厲害,媽媽妳以遲醫師的建議為主。遲醫師可以靠著聞孩子的尿布、去診斷孩子發生什麼事。」
龍哥乍聽之下覺得很驚奇,但真正遇到遲醫師的時候,龍哥真的很驚訝他的能力與親和力。
昨天排到了遲醫師的診,醫師仔細詢問過後、便很親切地跟秘密互動、仔細檢查秘密的反射神經,也認真聞過秘密的尿布,很細心地記錄一切。
「我聽完媽媽說的這些事情,我覺得現在可能有四種可能。①是肝醣細胞的儲醣倉庫不足、②是肝醣細胞分解地太慢才導致血糖不足、③是肝醣細胞可能缺少某種分解酵素。①-③項都是屬於肝醣處理上的問題,要看看是哪一個階段出錯。」遲醫師接著說:「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胰島素的數量不對⋯」
「是胰島素分泌過剩的病症嗎?」龍哥這一週估狗了很多相關的小兒罕見疾病。遲醫師點頭地說:「對對對,就是胰臟上可能長了一顆良性小腫瘤、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血糖一下子都被分解完、才導致出現低血糖症狀。」
「我安排妳到OOOO醫院去做更進一步、更詳細的檢查,我幫妳轉診過去。妳直接拿去診間掛號,因為這位醫師的診很滿、妳最好用轉診單,而且今天就過去。」龍哥接下轉診單,帶著孩子、立馬又從海線驅車前往台中市區的醫院。
到了醫院,我們就是用現場補掛的方式等。醫師的病人很多,雖然我們排到了下午三點才輪到,但能夠當天就看診已經很感激了😢
醫師聽完秘密的狀況,醫師的神情覺得起來、秘密好像不是太大的問題。還忍不住說:「沒有做過相關檢查,看症狀就判定孩子是低血糖,這太草率了。我們還是好好地做一遍檢查⋯⋯⋯
再來解讀孩子的狀況吧!」
— — —
貧果「好的麻煩您了」報導~
【後記】後來去醫院檢驗室領驗尿相關的物品時,竟然在那裡遇到小瘋子的護理師。護理師小瘋子還安慰龍哥:「秘密看起來很正常啊!龍哥別太擔心了💕」
離開醫院已經四點了,距離可以接髮髮下課的五點還差一個小時,龍哥就帶著秘密去醫院附近的商場吃點東西。
剛好在商場外面有個手作物品攤位,喜歡手作物的龍哥就忍不住逛了起來。攤位的老闆娘看了龍哥好幾秒、驚呼出聲:「請問妳是⋯⋯⋯?」
「是。」龍哥已經看開自己素顏又三天沒洗頭這件事。「天啊!我好想看看另一隻噢!」「髮髮嗎?她還在幼稚園。」
「不是,我想看的是板桓的真面目。」此時,板桓就戴著口罩跟帽子站在龍哥跟秘密的後方。
#襪妳這孩子太有種
之後上樓拿之前修改的婚戒,又收到小瘋子Tina寫給龍哥的信、鼓勵龍哥要正面對待秘密遲緩的事情。
接完髮髮,美村跟公正路口的美村烤鴨闆娘的小瘋子包了兩大袋烤鴨送給龍哥、要龍哥吃飽飽心情好,才有力氣帶著秘密持續走下去。
這幾天,龍哥收到了很多小瘋子的暖心打氣🌹其實,面對漫長且無盡頭的復健之路,龍哥跟板桓一直以為我們是孤立無援的。但是卻在我最脆弱的時候,上天安排了這麼多小瘋子的出現、為龍哥打氣😢 龍哥哭完,就會站起來了⋯
孩子還需要媽媽,龍哥不能倒下去。
神經內分泌腫瘤權威 在 狄志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是56歲安迪哥、再來是54歲嚴凱泰,今天又ㄧ個52歲的劉駿耀;都是罹癌病逝,ㄧ個比一個年輕.....不禁讓人唏噓。
三個月前看他還上購物台,兩個多月前還ㄧ起在東森購物碰到面,當時他瘦得離譜,卻也沒說自己生病,只說自己在減肥⋯⋯我想哥是不想讓人擔心吧⋯⋯購物專家問,他是這麼答!其實半年前就聽說他罹癌,但不知道是什麼癌,沒想到走得這麼低調這麼快;我想當時他會出來上節目,應該是在家裡悶得慌⋯⋯
駿耀哥個性海派爽朗,如今走了也是告別病痛,不再受苦,您ㄧ路好走⋯⋯
蘋果日報報導:
三軍總醫院今上午證實,名嘴劉駿耀昨晚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2歲。胰臟癌素有「癌症之王」稱號,醫師指出,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症狀不明顯故發現時多為晚期,即便手術切除還是可能復發或轉移,50歲以上患糖尿病、曾胰臟發炎者都是高危險群,若有不明黃疸、上腹部悶痛或體重驟減,務必就醫檢查。
因「癌症之王」胰臟癌過世的名人不少,除了今年赴瑞士接受安樂死的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還有美國傳奇靈魂歌后艾瑞莎弗蘭克林、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華洛帝、「米其林摘星巨匠」法國名廚侯布雄、在哈利波特電影飾演「石內卜」的英國演員艾倫瑞克曼等人,香港藝人沈殿霞、羅慧娟也不敵此病辭世。
胰臟癌權威、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指出,胰臟癌多為胰臟腺癌,致死率高;至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罹患的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和胰臟腺癌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存活率也天差地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5年存活率達40%,胰臟腺癌卻只有8%。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教授王正旭指出,胰臟位於後腹腔,癌變症狀不明顯,也少有效的篩檢與預防方式,故發現時多為晚期,若患者確診時已是第4期,存活時間只有6到9個月,甚至更短,死亡率高達9成,堪稱「沉默殺手」之一。
田郁文說,胰臟癌若未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症狀,大部分都要到晚期出現腹痛或背痛後才發現。且胰臟會分泌保護癌細胞的纖維組織,把腫瘤包圍起來,像是在腫瘤外築一道牆,化療、電療都難以攻破。
稍早有不具名的三總醫師透露,劉駿耀的胰臟癌發現時已屬晚期,最近一兩年陸續在三總治療,半年前病情出現變化,一個月前急速惡化。王正旭說,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以52歲病逝的年齡,確實相對年輕。胰臟癌容易惡化無法控制,大多數病人癌細胞會轉到肝臟或有其他因素導致惡化,變成癌症惡病質,身型暴瘦且營養不足身體虛弱,易導致器官衰竭死亡。
田郁文表示,治療胰臟癌最好的方法還是手術,但只有2成到2成5的患者診斷後能動手術,就是因為胰臟癌易侵犯周邊神經,很難切除乾淨,且因此容易復發或轉移到其他部位。
王正旭也說,若能幸運早期發現胰臟癌,則以手術切除為主,之後視狀況追加化療、放療;若為晚期,手術可能對患者沒有太大幫助,且腫瘤壓迫膽管造成阻塞性黃疸,出現眼白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必須先做引流才能進行後續化療。目前化療雖有進展,但效果仍不是太好。
隨醫療科技進步,田郁文說,早期胰臟癌開刀切除乾淨,再搭配化療,最近法國有研究顯示平均可存活約50個月,而其他則平均存活約30個月。他並提醒,50歲以上且罹患糖尿病、曾有胰臟發炎病史或有胰臟癌家族病時,都屬高危險群,若出現不明黃疸、腹痛或背痛,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王正旭表示,因胰臟位於腹腔深處,不易做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早期揪出,也沒有較好的預防方式,只能提醒60歲以上族群平時若有不明上腹部悶、不適感,照胃鏡卻無發現異狀,且合併有體重減輕,就要懷疑恐是胰臟癌上身,最好做進一步檢查。
#大家要多愛自己
#多照顧自己
神經內分泌腫瘤權威 在 專業良醫#戰勝NET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不起眼!...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三軍總醫院51病房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陳佳宏主任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千變萬化,症狀與 ... 《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