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正是心智模型為我們帶來秩序,讓我們能夠無視不必要的事物而抓住重點—就像在雞尾酒會上,只聽到自己的對話,而不管四周其他人的吱吱喳喳。我們會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套現實的模擬,用來預測情況的發展。
雖然我們可能並不自覺,但心智模型時時刻刻都在運作。但也有時候,我們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正運用怎樣的觀點在衡量局勢,而且也能夠刻意堅持觀點或改變觀點。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像是換工作、生小孩、買房子、關掉工廠、蓋一棟摩天大樓),就最常有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自己的決定除了出於客觀邏輯,還會有一些更根本的理由,像是看待當下情境的視角、認定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潛藏的認知因素,就是由各種心智模型組成的。
我們必須去詮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些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但也總是覺得理所當然而渾然未覺。
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也就是我們所選擇應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歸納類推,得出抽象的概念,再應用到其他的情境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即使面對新的情境,也有辦法應對,而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無論何時,思考框架都會默默運作。但我們可以刻意停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我們運用了怎樣的框架?這真的是最適合目前情景的框架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能去選擇其他更好的框架,或是創造全新的框架。
.
▍我們所謂的「框架」
框架(framing)這個詞,在社會科學領域已經談了很多。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就曾清楚解釋過,對各種結果採用了不同的說法,會影響別人所做的選擇;他們把這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並認為這是人類推理的一項缺失。
而在這本書,我們雖然也用了「框架」一詞,但含義卻有所不同:我們指的不是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而是要刻意掌握自己的心智模型,在下決定之前,先發掘出各種選項。面對特定情境,選錯思考框架肯定就會讓決策有所疏漏;雖然如此,建立思考框架仍然是人類為自己賦權賦能的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重塑世界。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人類,要是少了這種能力,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有人會認為,另啟思考框架就好像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某個特定領域的主要概念及實務有了根本上的改變。1962 年,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就提出主張,認為是一次又一次的典範轉移,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然而,典範轉移和改變思考框架並不完全相同。每次典範轉移,都是在另啟思考框架,像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推翻了托勒密的天動說模型。但是,每次另啟思考框架,卻不一定稱得上是典範轉移;另啟思考框架是一件相對頻繁得多的事。有些時候,改變思考框架會改變整個社會對世界的觀點;但遠遠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但深遠的改變。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另啟更適宜的思考框架,就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創造更好的局面。
說要建立或改變思考框架,可能讓人覺得很複雜、很困難。這確實需要一點技巧,但人們其實很懂這一套。雖然我們平常不見得意識到這點,但人類幾萬年來一直在建立及改變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並不只是個人的個別觀點,而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型。不過,若以「觀點」來打比方,確實有助於瞭解什麼是思考框架。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1420年左右,確立了幾何透視畫法,而在這之前的繪畫是把世界畫成平面,各個物體的位置則是以重要性來決定。是在布魯內列斯基之後,畫家才學到了透視法,學會如何表現深度、如何畫出我們眼睛實際所見的景象。比較這項改變前後的畫作有何不同,有助於理解改變思考框架有何效力。
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種預測和決定。而這就像是一直進行著某種心理上的時空旅行。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善於此道,但不論是誰,也都有一些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改進。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我用我的理解舉了原生家庭與關係的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思考框架對我們的影響。學習「思考框架」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覺知:我們如果持續使用不適合的框架,導致痛苦的結果,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使用更合適的思考框架呢?
像這種練頭腦的書,偶爾看看,可以預防失智,強迫思考,也是蠻好的事情。這種自我挑戰,是我自己平常就會做的事,也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建立適宜自己的思考框架!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科學哲學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好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閒聊] 理工人為什麼需要科學哲學? - 看板W-Philosophy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科學哲學淺說──科學家是大悶蛋還是冒險家?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12位翻轉科學自然科學的哲學家到底在想什麼!? 《水變成冰 ... 的評價
- 關於科學哲學家 在 Siaran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 的評價
科學哲學家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趨勢風向標,區塊鏈-IoT或將引發各行各業的範式轉移【物女心經】
作者:物女王(彭昭)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導 讀
當人們發現地球是圓的而不是平的後,之前對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現象的理解全部都要重新考慮。這樣,之前舊的範式(地平說)被一個新的範式(地圓說)所代替。範式,簡單來說,就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而範式轉移,就是沖出原有的束縛和限制,讓人們的思想和行動開創新的可能性。如今,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正在改變諸多行業的應用場景和運行規則。區塊鏈-IoT的使用涉及生產關係的變革,有可能會形成各行各業的範式轉移。
史蒂芬•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曾做過一次關於天文學的演講,他描述了地球如何繞著太陽運動,以及太陽又是如何繞著我們稱之為星系的巨大恒星群的中心轉動。演講結束後,他卻被一位老婦人全盤反駁了所有觀點。
老婦人說:“世界,實際上是馱在大烏龜背上的一塊平板。而這只大烏龜的下面,還有另外一隻大烏龜,就是這樣,一隻接一隻的烏龜馱下去,形成了一座烏龜塔。這就是這個奇妙的宇宙的模型。”
地球是平的,就是這個老婦人的對世界的基本認知。
當人們發現地球是圓的而不是平的後,之前對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現象的理解全部都要重新考慮。這樣,之前舊的範式(地平說)被一個新的範式(地圓說)所代替。
範式,簡單來說,就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而範式轉移,這個名詞最早出現于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庫恩的代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之中。
一旦一個范式已經形成,就會束縛我們對事物的想像力。新範式出現的時候,往往像一株幼苗,還不能立刻被認出是否會長成參天大樹,而持有老範式的人會堅決抵制新範式。
範式轉移就是沖出原有的束縛和限制,讓人們的思想和行動開創新的可能性。
如今,區塊鏈憑藉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正在改變諸多行業的應用場景和運行規則。區塊鏈-IoT的使用涉及生產關係的變革,有可能會形成各行各業的範式轉移。
根據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在10月底發佈的最新資料,中國有700多家區塊鏈企業,有500多項相關投資。互聯網巨頭、初創公司、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都在推動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
自2019年上半年以來,我國和各部委已發佈了12項區塊鏈相關政策。最近的一個區塊鏈新政,是由廣州市黃埔區發佈。黃埔區提出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區塊鏈產業基金,並且還將開展區塊鏈創新創造創業大賽活動,設立總額不低於1000萬元獎金…
不僅中國重視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歐美很多國家也紛紛制定了區塊鏈產業的總體發展戰略。
比如,作為工業4.0的發源地,德國最近就將區塊鏈納入國家級藍圖。9月18日,德國政府審議通過並發佈區塊鏈戰略,促進、支持和資助區塊鏈創新,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推進企業的數位化轉型。
這篇文章,我將繼續呈現2020年物聯網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你肯定看出來了,這次的主題是區塊鏈-IoT。在本文中你將看到:
• 2020年踏入區塊鏈-IoT的正確姿勢
• 有哪些區塊鏈-IoT的最新案例?
• 哪些領域區塊鏈-IoT將會最先落地?
01 區塊鏈的機會從應用入手
To B時代,面對區塊鏈-IoT,可能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如果巨頭們做了,自己怎麼辦?
在這方面,人工智慧AI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值得借鑒。目前人工智慧的平臺型機會已經被各大公司搶佔,如果你還想做人工智慧最為基礎的部分,就等於向世界最大的幾家IT公司宣戰。
但是如果你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人工智慧平臺型機會的終結,恰恰意味著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落地的基礎設施逐步成型,人工智慧在行業應用的機會正在開啟。
如果自己不是巨頭,從區塊鏈-IoT的應用端入局不失為良策。
從供給端看,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截止2019年上半年,我國已披露151個區塊鏈應用案例,覆蓋28個應用領域和場景,其中金融、電子政務、醫療、智慧財產權保護、溯源及公益慈善6大領域落地案例較多。
其中,以雄安新區、佛山、廣州等地區為代表,主打“智慧城市+區塊鏈”的應用創新,逐漸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通整個智慧城市體系;以青島、天津、深圳等地區為代表,主打“跨境貿易物流+區塊鏈”的應用創新,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智慧港口、跨境貿易及物流。
從需求端看,各行各業對於區塊鏈-IoT的嘗試意願正在快速提升。
根據德勤發佈的針對全球1,386名企業管理者的最新研究《2019年全球區塊鏈調查》,80%的被訪企業將區塊鏈升級為戰略重點。
53%的受訪企業高管表示,區塊鏈在2019年成為公司的優先戰略,相比2018年增長了10%。
83%的受訪者表示,區塊鏈應用已經成為必須。總而言之,各個企業對區塊鏈技術的整體態度有所改善
但是報告也察覺到,看法和做法之間仍然存在差異。
雖然受訪機構都認同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但是只有23%的企業實際啟動了區塊鏈項目。此外,雖然市場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出現了改善,但是仍有43%的受訪者認為區塊鏈技術中存在誇大成分,高於2018年的39%。
02 摒棄區塊鏈-IoT的殺手級應用“妄念”
每種新技術的誕生,人們都會盼望殺手級應用的出現,然而如願時寥寥。
自從區塊鏈技術問世以來,就不斷有創業者和投資人關於區塊鏈殺手級應用的討論。
現在,大家逐漸意識到區塊鏈不需要殺手級應用,因為區塊鏈本身就是殺手級技術,它將為眾多行業變革提供基礎。
西門子將區塊鏈-IoT搭載在工業互聯網平臺MindSphere上,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Mindsphere平臺記錄了整個生產流程中產生的資料,並挑選關鍵資訊發佈到區塊鏈,提升了資料的安全性,以便促進各方對資料的有效利用。
MindSphere與區塊鏈-IoT的結合,被西門子應用於薯片、牛奶和肉類等食品的跟蹤溯源領域。
以牛奶溯源為例,追溯過程中涉及的各方包括:奶牛業主、奶牛飼料提供商、奶牛灌裝廠商、物流方,監管方、售賣方(商場超市)。
首先,奶牛業主通過協力廠商感測器,獲得奶牛日常的餵養過程以及牛奶的檢測資料並記錄在帳本中。
→針對這些資料,監管部門或防疫部門會根據其資料給予奶牛業務提供相應的支撐,並補充到分散式帳本中。
→奶牛飼料提供商給奶牛業主提供的飼料情況的資料上鏈後,可有效對非法飼料跟蹤和定責。
→灌裝廠商的灌裝流程資料,以及物流方的資料在後續的流程中上鏈,從而獲知牛奶的運輸中的保鮮度。
→通過售賣方,可以方便普通使用者通過終端應用獲取想要購買奶粉的整個生產和售賣流程,從而杜絕非法產品。
基於資料的共用,各方可以知道相互的需求,實現更為有效的合作互贏。當然在牛奶生產過程中,發現資料不達標則會馬上預警進行調整,並且不達標的資料無法生成平臺認證的品質簽名,對應牛奶將被拒絕銷售,且資料超標的,將及時進行銷毀,從而保障牛奶品質。
在新能源和共用出行領域,西門子也在進行區塊鏈-IoT的嘗試。
比如,西門子最近宣佈和區塊鏈服務提供者Swarm合作,解決新能源的持續開發、採用和專案融資問題。
隨著分散式光伏、儲能的成本大幅降低,以區域自治為核心的能源微網將逐步凸顯經濟性。同時,太陽能、風能這類新能源往往具有分散式的特點,發電廠及住戶都可以使用太陽能板來進行儲能,能源認領可以發生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因此可以通過區塊鏈和智慧電錶,對不同主體的發電量進行計量和登記,以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發電量帳本;同時通過智慧合約來實現多餘電力的點對點認領和交易。
另一方面,區塊鏈還可以促進新能源達成更高的公益和環保價值。通過區塊鏈和智慧電錶,對不同主體的發電量進行計算和登記,以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清潔電力發電量帳本,相關環保和公益機構可以當這筆交易在區塊鏈中被驗證有效時,向用戶和發電廠發放清潔能源生產和使用證書,以鼓勵雙方生產和使用新能源的行為。
電信集團Verizon著眼于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支援虛擬SIM卡的動態創建。
虛擬SIM卡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一些電信運營商也曾提供本地虛擬SIM卡的服務。
差別在於,原有的虛擬SIM卡只是單純將SIM卡的塑膠晶片,以網路登入帳戶代替。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實體SIM卡,而是利用網路直接登錄到移動服務提供者。
Verizon的區塊鏈虛擬SIM卡系統,能夠提供安全與速度的額外保證。
區塊鏈技術可對使用者資料進行加密,Verizon通過授權碼驗證,讓虛擬SIM卡的部署防止外來攻擊,所有附有虛擬SIM卡的移動設備都有一份唯一且不可竄改的虛擬SIM卡記錄副本。
在實際操作中,系統首先將向每個帳戶使用者,分配具有國際移動訂閱者身份IMSI的一串號碼,作為虛擬SIM卡證書。在允許訪問資料紀錄、驗證交易前,系統都將審核參與節點的資訊,若虛擬SIM卡中代碼紀錄和IMSI的身份代碼不符合,則會被拒絕訪問。
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在基於區塊鏈的馬可波羅貿易融資網路上進行了第一筆交易。
9月25日,在商業貿易交易的試點中,戴姆勒公司處理了與零件製造商杜爾公司交換付款所需的資料,德國銀行也參與了相關交易。
杜爾公司交付訂購的設備後,履行資料將輸入到馬可波羅貿易融資網路中,並自動與商定的交易資料進行核對,從而觸發不可撤銷的付款義務。
作為參與方的德國銀行認為,目前為國際貿易交易安排傳統的紙質付款方式,效率低下且緩慢,需要多種系統和眾多仲介機構的參與,例如物流提供商、保險公司、海關當局等。而區塊鏈將整個試點交易的過程從幾天縮短到了幾分鐘,降低了訂單履行的複雜性,從而使所有參與者獲益。
針對工業互聯網的控制安全、網路安全、資料安全等問題,在首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中,中電工業互聯網公司和天河國雲聯合展示了“天河鏈控”工業互聯網安全雲平臺。
這個平臺採用智慧合約,實現了控制邏輯和狀態的傳輸和控制。通過區塊鏈構建分散式防火牆,並對資料進行脫敏和許可權管理,確保資料透明和可信。工業資料通過安全閘道採集上雲,在雲端實現設備參數優化,提升設備運行效率。
天河鏈控目前在SMT工業雲、重型機械融資租賃、數字機床、無人值守水泵站,及重卡綜合運維等領域進行了應用。
03 哪些領域區塊鏈-IoT將會最先落地?
我們已經提到了區塊鏈-IoT可以落地的諸多案例,包括產品溯源、新能源交易、電信服務、供應鏈協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其中,區塊鏈-IoT在供應鏈協同中的應用值得格外重視。根據波士頓諮詢BCG的分析,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測試大規模部署的可行性。
基於對35個區塊鏈-IoT應用案例的研究,BCG認為在提升供應鏈追溯性和透明度領域,60%的應用已經適合投入生產。排名第二的產品溯源領域,有33%的應用可能適合投產。其餘應用可能在遠期才能大規模推廣。
而且BCG認為,區塊鏈-IoT能使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效率獲得良性提升,進而幫助企業帶來0.6%的收入增長。
德國政府建立的歐洲區塊鏈研究院,位於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IML內。最近IML也提出了區塊鏈-IoT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框架。
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協同,將供應鏈上各參與方、各環節的資料資訊上鏈。典型的採購和銷售供應鏈階段包括:生產採購訂單、倉庫備貨、物流運輸、收貨確認、商品銷售等環節。
通過供應鏈上各參與方資料資訊上鏈,資料加密存儲保證資料隱私,智慧合約控制資料存取權限,做到資料和資訊的共用與協同管理。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成本高達20%,遠高於歐美國家8%的平均成本,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而這正是供應鏈協同發揮作用的地方。
在供應鏈應用之外,工業互聯網也是區塊鏈-IoT值得探索的方向。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具有多中心、資料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的全新基礎架構與分散式運算範式,因此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應用前景廣闊。
美國智慧維護系統IMS中心主任李傑教授在今年5月,發表論文闡述了在工業4.0製造系統,啟用區塊鏈技術的資訊物理系統架構。
下圖是基於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的BCPS(啟用區塊鏈的資訊物理系統)架構案例。這種基於區塊鏈的系統性架構,可以緩解資訊物理系統在製造應用領域內,即時部署時所固有的問題。
----寫在最後----
區塊鏈-IoT引發的變革才剛剛開始,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
任何公司都可以通過應用區塊鏈-IoT來改變供應鏈、生態環境和產業格局。但在短期之內,區塊鏈-IoT並不會顛覆現有業務形態,其主要價值仍將體現為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尤其在一些急需借助區塊鏈構建公開透明的營商環境的領域。
新技術總是能帶來新機遇,關鍵在你是否善於把握。
區塊鏈的應用已由金融領域,延伸到新能源交易、工業互聯網、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區塊鏈-IoT所構建的可信機制,或將改變當前社會商業模式,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創新與變革。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vO6gbTlVf2Pe-0fmd8sZEg?fbclid=IwAR0GXqTbMiYER9yyvpwoAKksgYFPbBczAtvR6wEBLElAH7eCpepV0PGWTe4
科學哲學家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家孔恩的名著《科學革命的結構》,論證了科學典範同樣建基於感性、多變的人文特質。張一村在這篇書評提到,此書亦使人反思在現今社會,是否仍可固執相信某種普世真理,知識分子對改變世界的信念,終將需面對「盲目V.S.清醒」的自我拷問。
全文:https://bit.ly/33mxdeH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a nice place to;(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新界)生活書社;(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科學哲學家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科學哲學家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死亡與來世的可能性自古以來使藝術家、哲學家以及科學家們著迷,恐懼,希望,擔憂。當我們試想自己死後會如何時,都可能會有這些感受。不過科學究竟對死後的世界有什麼了解?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死後有個歸宿,我們會更好地生活嗎?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G_f_x7GlHsLy18rkDUNrg/join
我們的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science/
我們的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hTF9wHwhCt-BzIq-s4V-g?sub_confirmation=1
我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if.show/
#大膽科學
#whatif
#scifi
#死亡
科學哲學家 在 好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支持創作理念
🈲 幸福不敗兵法 ▶ http://bb.yehland.com
✔️ 好倫褲子基金 ▶ http://donate.yehland.com
✔️ 加入紳士會員 ▶ http://join.yehland.com
本週主題
幸福科學VS無上聖皇
宗教團體與靈性
到底要不要買OCULUS QUEST
半澤直樹第2季心得
菜市場的哲學家
tags/台湾ロス/
https://www.instagram.com/explore/tags/%E5%8F%B0%E6%B9%BE%E3%83%AD%E3%82%B9/
特派員@台湾
台湾在住15年以上、なのに独身囧rz
https://www.instagram.com/nezumi_tokuhain/
本週B級景點:
狗殷勤古道遇到眼鏡蛇!!
陽明山神袐溪流
郭漢聰醫師
https://bit.ly/3iqGppo
普拉納呼吸:平静和冥想
https://bit.ly/3iXmoXV
林口三井OUTLET
神奇的慢呼吸:不焦慮、心穩定,為身體「補氧」的呼吸術
https://bit.ly/3jID2LJ
冰人呼吸法,我再也不生病:身體變暖的反常識方法,肌力變勁爆、不感冒、遠離高血壓和糖尿病。醫學證實、運動員紛紛仿效
https://bit.ly/32ZIUuf
傷風敗俗文化史:十五個改寫人類文明的墮落惡習
https://bit.ly/3g5aUAy
Wim Hof Metho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xY-zcdlHNlOTcWYnT6It6E8TqHzq6RF
Twitter CEO的日常
https://www.evernote.com/l/AXlnUy4TbBZLTbGiw_Vpwzmm8B5Z3stf1NE/
洗冷水澡的好處
https://www.evernote.com/l/AXkhICVOgtxB4a97n5t5rrazjWDLZ_FcGyM/
冥想的步驟
https://bit.ly/2BgiNE0
如何避免過度思考
https://bit.ly/3fLexLy
MUSE: The Brain Sensing Headband
https://amzn.to/333facs
🤵 倫粉基本義務
✔️ 訂閱好倫頻道 ▶ http://sub.yehland.com
✔️ 追蹤好倫唉居 ▶ http://ig.yehland.com
✔️ 按讚好倫臉書 ▶ http://fb.yehland.com
👀 精選必看好片
⏩ 交友軟體 ▶ http://youtu.be/qqo8i_8uhYM
⏩ 破解照騙 ▶ http://youtu.be/jIIcivxtxmk
⏩ 可愛柴犬 ▶ http://youtu.be/W4I6HuWCnJE
⏩ 型男速成 ▶ http://youtu.be/UerA6g26ZOA
⏩ 已讀不回 ▶ http://youtu.be/2zicCQ0Chyw
⏩ 最難駕照 ▶ http://youtu.be/0tiVrUO2-aM
🎥 更多經典作品
⏩ 深日本 ▶ http://dj.yehland.com
⏩ 好日本 ▶ http://gj.yehland.com
⏩ 好幸福 ▶ http://gs.yehland.com
⏩ 好知識 ▶ http://gk.yehland.com
⏩ 好廢片 ▶ http://bs.yehland.com
⏩ 純愛暴 ▶ http://bz.yehland.com
⏩ B旅推 ▶ http://bt.yehland.com
⏩ 少女觀 ▶ http://yg.yehland.com
水菫隊:好倫音樂明星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xY-zcdlHNnlOF1pV_s7cFYkcIGPcQXk&disable_polymer=true
楊定一:奇蹟
http://bit.ly/2QLaDbH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https://bit.ly/2Le2icK
#推薦書單
防彈成功法則:46個觀念改寫世界規則,由內而外升級身心狀態,讓你更迅捷、更聰明、更快樂
http://bit.ly/2rfgqvW
超級大腦飲食計畫:擊敗失智、調校大腦,讓你更聰明、更快樂、更有創造力
http://bit.ly/2qnFYHa
愈睡愈成功:揮別疲憊的生活,從充足睡眠開啟自信人生
http://bit.ly/2NhhCss
愉悅的秘密 強大的愉悅本能
http://bit.ly/2PcHXK1
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祕
http://bit.ly/315QCzj
最高睡眠法:們都在進行的「睡眠保養」
http://bit.ly/2A2uF8e
視幻覺
http://brainden.com/color-illusions.htm
好倫TED影片精選(都有中文字幕)
意識之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R-n3oRg4c
你的大腦如何幻想出你意識到的現實:亞尼·賽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u7v7nWzfo
揭開心靈的神秘面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IaTaNR3gk
科學哲學家 在 科學哲學淺說──科學家是大悶蛋還是冒險家? 的推薦與評價
若果哲學的本質在於思考一切事理,那麼哲學家的形象大多目光深邃。探討何謂科學探究是科學哲學的大主題,當中不同的答案亦透露出不同的科學家形象。下文 ... ... <看更多>
科學哲學家 在 12位翻轉科學自然科學的哲學家到底在想什麼!? 《水變成冰 ... 的推薦與評價
水變成冰是 哲學 問題#五分鐘看一本書# 科學哲學 #自然 科學 史你有想過研究自然萬物可能不能成為知識的一部分嗎? 因為古希臘人對於什麼要成為「知識」可是 ... ... <看更多>
科學哲學家 在 [閒聊] 理工人為什麼需要科學哲學? -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case.ntu.edu.tw/shs/?p=6875
一、科技活動內的科學哲學或科學哲學對理工人的意義
理工人很容易對哲學感到好奇,但往往也會誤以為哲學就只是在談論人生、倫理、道德、
良心、修養、甚至命理、鬼神一類的事情。理工人也傾向認為科技和哲學是兩回事,前者
具體、明確與實際,後者則抽象、飄緲或虛玄。當他們看到「科學哲學」這「雜種」時,
往住感到迷惑,卻可能引發更大的好奇心──可是,就像對明星偶像的私人軼事那種好奇
心一般,船過水無痕。在本文中,我希望告訴理工人,科學(技)哲學不是處在遙遠不可
及的國度,它其實存在於你們的活動裡。是的,我想告訴你們,在科學與科技的知識建立
、學習、應用、發展與轉變的過程中,哲學無所不在。你並不需要讀所謂的哲學著作,引
用康德、黑格爾、沙特等大哲學家的名言,你才是接觸哲學。事實上,理工人的活動常常
要觸及哲學,只是你們並不自知。
環視周遭,我們生活在一個世界中,這個世界有各式各樣的物質,令人眼花撩亂的現象、
能思考的人類、有無數的互動與聯結。我們可以觀察到某些現象反覆地發生,例如日月星
辰每日東升西降。為什麼會如此?什麼東西(原因)使它們如此?它們又是什麼東西?對
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人類會發好奇、會發問、會想知道!這是古希臘的哲學問題,也是
科學問題,因為回答那些問題,開啟了自然哲學也催生了古代天文學。二十一世紀的人們
也許想問的是:網路究竟是什麼?只是電腦連線而已嗎?還是,網路其實是人際關係的連
結?或者人與物的連結?我們如何在一個網路發達的世界裡過得更好?幾千年來人們感興
趣的現象和問題不斷變動,也因此發展了一個龐大的科學系統,一開始的哲學思辨被後來
科學研究補充、強化或取代,很多理工人因此以為科學取代了哲學,卻沒看到新的哲學正
在醞釀未來的科學──這是科學哲學想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當你縱觀全局地去追問新的
現象究竟會如何發展?原因是什麼?對人類(包含我自己)未來又有何影響?你就是在作
科學哲學的反省。
二、什麼是科學哲學?
也許你正應用相對論計算宇宙膨脹的速度,或者透過天文望遠鏡追蹤一顆小行星,也許你
正試圖用離心機分離細胞的DNA,或者調查台灣與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的演變軌跡,也
許你正小心翼翼地研究效率更高的太陽能電池……等等,凡此種種,你都在從事科技活動
,而且你應該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以支持你有效地達成目標。可是,你是否曾想過你所
依據的理論是怎麼建立的?怎麼被發現的?為什麼它們可以被你應用?你的實驗或調查結
果可能只是一堆數據,你能從這些數據推出什麼?你又如何推出有意義和有用的結論?你
的結論對社會又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或者社會對你的科學判斷有什麼影響?如果你遇
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推算不吻合時,你又該怎麼面對?當你思索這些問題時,你就是在進行
科學哲學的思考。因為這些問題正是一般科學哲學(gene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的標準問題,它們屬於方法學(methodology)或科學推理(scientific reasoning)─
─方法學不是特定的方法,而是針對各種特定方法的反省,去抽取出其一般特徵,可以推
廣到所有的科學。用科學哲學的慣用術語來說,這些問題包括科學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才
算科學知識或科學實驗?科學與偽科學如何區分?如何判斷好科學與壞科學?科學理論有
什麼結構?科學家如何做實驗?科學是怎麼演變的?理論和實驗有什麼關係?科學家怎麼
選擇理論的?科學與社會有什麼樣的關係?等等。
你也許會有疑問:科學如此龐大,真的有可以應用到各個不同科學的推理方法嗎?科學哲
學的思考可以不管科學內部複雜的次學科內容嗎?
2011年七月法國南鍚(Nancy)舉辦第十四屆國際邏輯、方法學和科學哲學會議在,大會
發表的論文一共分成四大主題,其下又分成幾個次主題:邏輯(數理邏輯、哲學邏輯、邏
輯和計算)、一般科學哲學(方法學和科學推理、科哲中的倫理議題、科哲的歷史面)、
特殊科學的方法學和哲學議題(邏輯數學與計算科學、認知科學、生物學、化學、物理、
醫療、環境科學、經濟學與社會科學)、技術的方法學與哲學爭議。這個主題架構或許可
以給你某些關於「科學哲學」廣度的印象。換言之,除了一般科學哲學外,還有特殊科學
的哲學,討論與反省每個特別科學內部的各種哲學課題,例如物理學哲學會問時空、物質
(matter)、宇宙的本質是什麼?世界是被決定的或機率的?也會提出物理理論的概念問
題(力、場、粒子等等概念是否指涉真實對象?量子理論與相對論是否會互相矛盾等?)
以及物理理論背後的形上學或存有論:古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弦
論等等理論內容是否告訴我們世界的真實存在物?又如生物學哲學會問生命是什麼?生物
學能被化約到物理學嗎?分子生物學在生物學中的地位是什麼嗎?演化論和遺傳學有什麼
關係?古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又有什麼關係?還有許多生物學理論的概念問題(演化、
物種、適應、天擇、基因等等)。
如果你常常專注於自己的問題,你的研究謹守實證精神:面對現象、定義術語、建立假設
、廣泛蒐集資料、統計與計算、使用數據結果來檢驗假設;或者謹守實驗技能,你只需精
研DNA分離與轉殖技術,不必管生物學究竟是什麼、分子生物學是否可以取代遺傳學的問
題等等,也許你會認為毋需讓自己一頭栽入那些逾越本分的問題。可是,一來你的看法本
身就反映出某種科學哲學(亦即實證論科學觀);二來你雖然可以當一位謹守本分的科學
家,但是卻很難針對整個不斷變動中的科學發言,甚至很難面對一些較大型的「科學或科
技問題」。例如你可能調查全球核電廠發生核事故的機率極低,又核電廠被大海嘯襲擊的
機率也極低,所以兩者相乘,未來發生日本福島核災的機率更是低到近於零,因此沒有理
由反對台灣的核四廠。可是,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核四廠可能涉及核廢料的處理、電廠
基礎工程發包、台灣電力公司的組織文化、核能技術、貢寮地質條件、居民意願等等,你
是否有可能單單使用實證精神來面對這個課題?如果你沒有一些針對科學整體的哲學反省
(從數據資料到有意義結論的科學推理方式、科學理論選擇與評價問題、實驗方法設計的
背景或來源之可靠性、科學成果如何應用到社會……),那麼除了提供資料外,你大概很
難進一步主張些什麼。
可以這麼說,科學哲學的基本功能就在於反省既有的「科學形象」(images of sciences
)並提供新的科學形象──包括一般科學形象和特殊科學(物理、生物、醫療、社會科學
等等)的形象。
三、科學哲學也是一門專業學科
前文不斷地強調哲學其實就內在於科學與科技活動之中,但是科學哲學也發展成一門專業
學科,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問題、術語和專家。為什麼?因為經過兩千來的發展,科學已
成為一個超級龐大的知識與實作系統,需要有專門針對它整體面貌(形象)的研究,否則
無法掌握它。從二十世紀初以來,科學哲學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有無數豐富的成果與理論
產生。這意謂著理工人的哲學反省,也不能無視於科學哲學既有的成果。[1]簡單地說,
一位有志於科學哲學反省的理工人,也必需要接觸科學哲學這門專業。
縱覽百年來的科學哲學發展,我們可以歸納出四大研究取向(approaches)和觀點(
views):二十世紀初的科學哲學家從邏輯取向切入,主要對準科學理論與檢驗的邏輯結
構;六十年代開始從歷史取向切入,研究科學歷史演變的模式;八十年代認知取向興起,
科學哲學家研究科學的概念和模型的認知、以及科學推理的模式;同樣約在八十年代,一
些研究者看重科學與社會的關係,因而從社會學的取向切入,研究社會如何影響科學知識
和科學知識的演變。
這些不同取向分別有其支持者,至今爭論不休(但這正是哲學的特色與優點!)而且也持
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或學派家族:邏輯實證論、否證論(採取邏輯取向)、典範
論、歷史理性論(歷史取向)、科學實在論(邏輯與歷史取向)、演化自然論(歷史與認
知取向)、社會建構論(歷史與社會學取向)。如同上述這些理論觀點在歷史上有先後順
序,但均發展至今,歷史取向居於「承先啟後」的位置。亦即自「歷史取向」之後,各種
科學哲學的觀點都重視科學史的實際發展,科哲理論被要求要能說明科學歷史。
歷史取向興起的關鍵人物是科學史兼哲學家孔恩(Thomas S. Kuhn),他其實是物理學家
出身,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後來因為兼科學史課程也改作科學史,在1962年出版一本《科
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提出了科學變遷的典
範理論。這個觀點大幅改變了過去人們對科學的「實證論形象」(the positivist image
),並開啟後來的社會學進路和認知進路。
孔恩從科學史的研究中發現:經驗實證只是科學的一部分,但並非全部;科學內存在著非
實證的、主觀的、玄想的成分。每門學科都會經歷常態、危機與革命三個階段,在常態科
學時期,科學家的研究被一個典範主導。歷史顯示科學和形上學並不是截然二分,形上學
甚至是科學的必要成分。科學知識只有在常態科學的階段才是累積性的。科學革命之後,
舊有的知識庫往往被全盤拋棄──科學發展不是在穩固地基上蓋房子,而是像政權變更一
樣,科學革命就像政治革命。如果說科學是統一的,只有在常態科學時期統一在一個典範
下,而不是統一在一個共同的科學方法之下,因為不同的典範可能會強調不同的科學方法
。科學也不是階層性的,學科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這些看法雖然日後不斷地被修正,但
已經大幅改變了科學哲學這個專業學科本身的基本架構──反映在之前所談的國際邏輯、
方法學與科學哲學的主題分類上。
問題是,如果科學哲學家的科學形象與科學家自我反省的科學形象有衝突時,該怎麼辦?
科學哲學家專門宏觀科學整體,縱覽兩千年科學歷史、哲學反省的專業訓練、並站在科哲
百年傳統上,有其優勢;但科學家有第一手的實作經驗,對於自己行業的知識與細節有專
門掌握,也有不能忽視之處。因此,我的意見是:兩邊應該多多對話,在對話中彼此學習
對方的成果,修正自己原來的看法,共同精煉更精確、更完整、更細緻的科學形象。
四、結論
科學活動可以粗分兩成兩面:一是操作面,例如數學計算、理論公式推導、實驗等。另一
是「概念面」,即理論概念的思辨、範疇的考察、概念的說明。簡單地說,當今多數科學
家著重科學活動的操作面,但是科學活動中的「概念面」免不了哲學思考,甚至可以說它
本身就是一種哲學──如果科學的目的之一是在「理解」現象為什麼會發生,那麼就不能
沒有概念思考,換言之,不能沒有哲學。過去兩千年來,多數科學是從哲學發展出來的,
科學與哲學的分家其實是晚近一百多年的事,但沒有理由說科學與哲學不能再相融為一或
者至少互動頻繁?
科學哲學是一門專業,但既不是今日的純哲學專業,也不是今日的純科學專業,它是一個
雜種專業──可是「雜種」往往有助於新品種甚至新物種的產生。因此在今日的學術體制
下,科學哲學應該在哲學專業與科學專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縱觀兩千年的科學歷史發展
,哲學反省無疑可以幫助建立一個科學傳統,哲學思考對於科學新理論和新方向的提出和
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科學史上被拋棄的理論的歷史與哲學分析,也相當有助於科學教
育。因此我個人期待:能有更多理工人投入科學哲學研究,理工學院也能與哲學系合作培
養像物理學哲學、生物學哲學、工程科學的哲學一類的人才,而且在理工學院內聘請類似
專長的師資,並使科學哲學成為理工專業的一門必選課程。
--------------------------------------------------------------------------------
[1] 以英文寫作的科學哲學導論書籍非常多,幾乎每隔幾年就有新作誕生,因為不同的科
學哲學家會從各種不同的方向寫作以介紹這個領域。本文無法在此提供,但一本中文導論
書籍提供了相關的英文導論書籍,參看陳瑞麟(2010),《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台
北:群學)。該書也提供了到2010年為止,許多西方科哲與台灣科哲研究的經典文獻。
--
1.陳瑞麟老師是台灣研究科學哲學幾個重要的大咖之一,
台灣研究科學哲學不可不碰的人物
2.雖然此篇是哲普文,但對於當代的科學哲學社群發展和研究領域有粗略的介紹,
適合推薦給初學者
3.版上幾位宣稱自己有很懂科學哲學,但非哲學社群的版友可以看一下
有助於你們對於科學哲學架構的釐清
ps: 不要再說什麼科學和歷史無關這種鬼話,開個孔恩的書單就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162.199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122.121.162.199 (08/27 22: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