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前線巴的孤獨與哀愁〕
去年秋天,每周末都有示威,在路障的附近,在水炮車的面前,在防線的最前,勇武抗爭者之中有一個男子,獨來獨往的。其他人作blackbloc打扮,或會露出一點皮膚,或可看到眼睛或手臂,但他刻意從頭包到腳,丁點兒一點隙縫也不會露出來。
偶一不慎,頭巾滑下了,給「手足」窺見到他的臉容時,別人的反應總是誇張的「嘩!」不會說廣東話的John(化名)模仿着這個新學習回來的粵語單字,雙手揚起,身體忽然靠後,眼睛瞪大,還加一個詞:「鬼佬!」「I know, it means ghost。」他帶點不好氣,自嘲地微笑着說。
John說,在前線只遇過南亞裔青年,白人他則鮮有遇到,雖然早前一名澳洲籍女教師襲警罪成判監三個月。即使坊間有輿論宣揚反修例運動涉及「外國勢力」,圖文並茂指現場出現一些「白人指揮官」(不少是外媒記者),但真正參與其中的白人卻少之又少。
阿John更透露,身為白人,在現場並不是那麼受歡迎。
因為示威者以為他是「白撞」:「前線的人會推我走,以為我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他們會跟我說,You are not local, this is dangerous, Go!」又或者太過禮貎地說「多謝Thankyou!」這些都令John感到尷尬。性格內歛的John唯有在氣候悶熱的香港把自己包得有咁密得咁密,也防止自己被警方點相。
阿John去年夏天,從西方國家來港,他形容,他認識的白人圈子,對這場運動的態度有兩種。一是完全迴避,即使心態上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但不想惹麻煩,又會覺得:「爭取的話,堅持和平示威就可以,任何暴力都不能接受。說完這些論調,他們周末會醉心玩樂,最愛clubbing, 去酒吧喝酒,去海灘開派對。」
另一種白人會去示威現場,利用自己的種族優勢,自拍打卡:「有些白人遊客,拿着啤酒於抗爭現場,拍照放上網,態度輕挑,消費香港人的抗爭,濫用自己的種族優勢,令我很光火。」
阿John來自西方國家,自小關心世界公義,修讀的學科亦訓練他的思維,尤其對壓迫和反抗,公平等議題有所反思。
來港之前,他只對香港略有認知,聽過雨傘運動但沒有深究,知道香港曾是殖民地,是個現代大都市,和中國有點不同。但他指,家鄉的人對香港認識很皮毛:「至少以前,一般西方人都會以為香港就是中國,他們問候我,都只會問『你在中國過得怎麼樣?』(意指香港)」
來港之前,碰上反修例運動爆發,有人擔心他安危,勸他取消行程。「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會參與這件事,但我十分好奇,一個如此穩定的先進城市,發生大型社會運動是怎樣的?」
在港之後,他曾到現場看看,思想亦受改變:「在傳媒裡看到的,是警察與示威者對壘,還以為是兩班人在公平比拼。因為在傳媒裡只看到最核心的示威者。」
「怎知去到現場,看到的畫面讓我很震撼,警察和示威者,雙方權力懸殊。不是甚麼公平較勁,示威者是很年輕的細路,但衝出來的警察卻是海量的,裝備是軍隊級的。根本不是對壘,只是示威者先做一些事,警察再出來做一些事。」
他陷入思想掙扎,再由本地朋友那裡了解到721、831事件,明白到本地人為何麼憤怒,「事情比我想像的更不公平,我不能袖手旁觀。每一次我想到,若我缺席,就有多一個年輕人給警察打或拘捕,我就過意不去。我覺得去參與是做對的事,我一生從沒有覺得有這種做有意義的事的感覺。」內歛的John,說得慢條斯理,語氣平和。
John最初認識了一班和理非的銀髮族,一起參加和平遊行。他亦使用電子軟件,接收抗爭資訊:「按手機看,全部是廣東話來的,我開始認得一些字,又或者乾脆在Google Translate裡翻譯。」
為保障自身安全,他對自己要求嚴格,「每次落場,我都早一點去現場看一看環境,永遠獨個兒行動,保持冷靜頭腦。會預想遇到危險要怎樣逃走,時刻保持警覺。」催淚彈,橡膠子彈,水炮車,他全中過,每次僥倖全身而退。
但John知道,真正保護了他的,卻不是勇氣智慧,而是與生俱來的皮囊:「若我不是白人,我應該被拘捕了很多次。」他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己的膚色帶來極大好處,面對警察,比一般本地人容易脫身。「就是因為這樣,我更加不能不去現場,幫得就幫。」語氣裡有點不好意思。
運動後期,他因為過度疲勞,加上經歷不少創傷畫面,一度情緒低落,看到警察就會心跳加速和焦慮。但當他和記者坐在餐廳裡,還是忍不住不斷查看手機,看看商場的「和你sing」進行得怎樣,有沒有人受傷被捕,他的神情裡有一種關切和焦慮,對我們面前的美食不屑一顧。
「我的心情是,只要那天有示威集會,我沒辦法不理會,沒法子安心去享受假期,吃好東西或去開派對。」我問,這種心態,會不會很像本地人。「對,我的思維已經把自己當作香港的一份子。所以我感到特別孤獨。因為沒有人有我的背景,卻有我這種想法。」
一個白人過客,為何對這場運動,負肩起一種「不能缺席的責任?」
「在運動裡,我與本地人並肩一起,看到整場公民抗命運動裡,年輕的,快樂的,友善的示威者,我看到一種團結精神,大家互相幫助,滿有創意和幽默感。 我記得一次看到現場有人竪立起抗爭女神的雕像,一起唱《願榮光歸香港》,那個畫面是整場運最美麗的記憶,讓我感動得全身起雞皮。」
然而這位愛思考的宅男,仍不忘反思運動的不足:「在運動的中後期,我看到有些參與者偏激了,讓情緒蓋過了理智,行為過了火位,有些示威者把自己當作動作電影主角一樣,我擔心,也失望。另外,『私了』的行為我不贊同,有時我也會遊說示威者別衝動。」
對於警察,他這樣形容:「警察有好也有壞的,有些壞得很,以惡劣態度對待示威者為樂趣;但我也有遇到專業而耐性的警員,兩種警察我也碰到過。另外,速龍真是跑得很快,令人害怕。」John本身是運動健將,體能不錯。
「我了解警察都是平凡人,因為學歷原因或供養家庭的緣故,不得不做這份工。我嘗試不去憎惡他們。但我也親身經歷了警暴,試過看到警察從私家車下來掃射我,真是令我害怕。但即使如此,每次我出去示威,即使身心俱疲,但我仍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
John記得,第一次去示威現場,一片混亂,一名陌生的女子,替他戴上防毒面具。
「在我自己的國家,人和人的關係不是那麼親切,好冷漠,我們甚麼都已經爭取得到了,不需要我們打拼。反而在香港這個陌生的地方,你看到大家一起為甚麼而努力的感覺,這令我對香港有一種深厚的感情,覺得這裡活着更真實,更能體驗到人性美善。雖然大家覺得西方社會甚麼都好,但我反而覺得,在香港跟本地人相處,這裡的人更友善,更親切,更讓我嘗到快樂。」
(訪問早於2020初完成,因為肺炎疫情,文章刊出的時候,阿John已安全離開香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貪眠狐 Keni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コスモノート】回夢星空/鏡泠風 -粵語版- | Cantonese Ver. 會一直念掛著你,在同一星空下⭐ ►鏡泠風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nithCreator 贊助支持 ➜ https://www.patreon.com/KenithCr...
「粵語語氣助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貪眠狐 Keni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伯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殿下在香港-香港在世界 (Hong Kong in the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廣東話常用嘅語氣詞(句尾助詞)重温 的評價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廣東話豐富的語氣助詞!|學習說話語氣超重要!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粵語語氣助詞 在 心得台灣人自學廣東話(粵語)更:語氣詞教材-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上)〉
#鳥、番薯和豬腰#
老師一句話沒說完突然停下,我們在等。
他悠悠地:「你們聽,外面有小鳥在叫。」說完就開始模擬它們之間的對話,滿頭白髮瞬間不見。
「今天有比較熱喔?唧唧唧。」
「對啊,這個天氣是這樣啦,齁。唧唧喳。」
「在樹枝上站站我也要去接我家小鬼啦。」
「嘰喳喳。起風了。」
繼續上課。
老師講啊講到一半,想起什麼便停住了,忽然,像是對我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孔子有個弟子通鳥語呢。真妙。」
中文系的老師詞彙量都很驚艷,經常迸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典故或比喻,每每這時,頓感渾身清爽。
因為我從廣東來,老師很愛逗我說粵語。有一次發言,我說:「當時世界的目光並未曾注視過台灣,這一滴眼淚。」
聽到後半句,老師的眼睛瞬間眯彎了,瞧瞧這小妹妹,好大的能耐!他在嘴裡重復默念「一滴眼淚」,好多次。
繼而打斷我說:
「台灣是一顆蕃薯。」
好吧,一顆眼淚確實矯情,
改為「一彎月亮」好了。
他不,堅持道:「一顆蕃薯。」
番薯可以,但老師怎麼也接受不了課本里有關芒果的注釋是「豬腰狀」,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碎碎念,豬腰,嗯?豬腰!豬腰...唔,好吧豬腰。
#傲氣與孤獨#
悄悄觀察我發現,老師會忍不住把眼睛飄向窗外,我知道了,大約是惦記著鳥。
入夏的午後困意襲來,認真聽課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多,但老師絲毫不在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文字為鄰的人總有些不可言說的傲氣與孤獨。
普遍散漫的學風下,遇到不遷就、不討好學生的老師,我都打心底里佩服,這位老師便是,一敲鐘就上課,講課有自己的節奏和水平,學生聽不懂就多做功課去!
這樣的課堂混是混不下去的,但認真的學生就自然收穫滿滿。可謂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呀。我超喜歡。嗯,喜歡得不得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就和老師熟起來了,下課後被叫去吃飯喝東西,同行的還有助教學長和幫忙照顧老師日常生活的看護姐姐。
老師突然問我:你覺得台灣有什麼不好?嚯,果然没跟我客套的!
我也就老實交代了,我說我是覺得台灣的課堂腦電波共振不是很夠,大家會神遊太虛。
對了老師你上課到一半冒出一句「孔子的弟子通鳥語」更像是自言自語,他聽了大喜,說:「對啊我上課其實都是在自言自語欸!」
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老師一不小心以「爺爺」自稱,我反應迅速,把對他的稱呼順勢從老師改為爺爺,立刻親切多了!
但說來也奇怪,從那天起,
我們的師生緣分,
確實也越來越深了。
#隨時考試#
我們幾個在世新的食堂吃飯,
另外一位老師跟爺爺打招呼,
坐下來一起聊天。
爺爺斜傾身子,眼珠子咕嚕轉:「考考你,你和這位老師身上共有的非漢族血統是什麼?」非漢族?什麼是漢族血統我其實都搞不太清楚,瞎蒙很久才答出來是鼻子。
接著,爺爺又出了好多題,「那存在主義在這裡的表現是?」「你猜他的姓氏是什麼?線索就在剛才的談話里哦。」結果我都答錯!
爺爺搖搖頭,
說你都沒看書,
你要多看書。
是啊!嗚嗚嗚,我都沒看書!
啊啊啊啊啊!
爺爺說他喜歡隨時考試。
我說那我喜歡隨時考零分。
爺爺哈哈哈哈哈哈。
爺爺說你這樣沒有資格做我孫女啦!
我說所以我才要當你孫女啊!
爺爺哈哈哈笑說這鬼丫頭嘴巴很甜。
話說回來,
被長輩叮該多看點書的感覺居然是
很!幸!福!
#彌勒佛和算命道長#
我說爺爺你笑起來好像彌勒佛哦!他哈哈哈哈哈哈,跟旁邊的老師說:「我一個基督徒,她卻說我像彌勒佛。哈哈哈哈哈哈。」
那位老師卻沒能領會這份幽默,一本正經地說:「所以說她缺乏社會經驗嘛。」哼。所以同為老師,我喜歡爺爺多過喜歡你嘛。爺爺看向我,我倆默契地眨了眨眼。
爺爺是耶穌的信徒,卻喜歡解說手相,有模有樣的,又像個算命道長。
只見他看了看我的掌紋,便說道:「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的成功是因為天份,但你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
我不服,反問道:「所以我是個沒有天份的人嗎?」他說不是,天份對你來說只是起點。我哈哈哈笑說爺爺講話也很甜。
爺爺噘起嘴巴,像在思考,他問我在家裡說話有人聽嗎。我說我以前是個在家裡不怎麼說話的人。
他說他看出來了。「但我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決定要多開口說話了。」爺爺說:「嗯,這很好。」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特別期待禮拜四,因為聽完爺爺的課以後,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學生多,坐滿一圈,我們從西式吃到中式吃到日式,話題從天南到地北,邊吃邊聊,我看啊,爺爺那一節課的工資大概全用來付餐費了!
爺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總是非常溫馨,平日還會給我傳來徵稿信息,鼓勵我多參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聯合報的瓊瑤讀者心得徵文,我還因此回顧了一下從前在大陸看過的瓊瑤劇。
爺爺對校園裡的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我曾在校運會啦啦隊比賽上偶遇爺爺,那天是週末,他卻特別趕回學校看學生表演,真有活力呀!
因為跟著爺爺的緣故,我還混了一個觀影體驗不錯的前排位置!學期末段的時候,我跟爺爺一起去學校附近的文藝空間看傳播學院學生辦的攝影展,他說有從前的學生邀請他,我倆便利用中午時間去捧捧場!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老師(下)
#爺爺的研究室#
看完啦啦隊表演,爺爺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便打電話邀請助教學長買便當到研究室來,我們幾個一起吃。
爺爺的研究室在世新大學舍我樓的十一樓,所謂高處不勝寒,來往的人不多,很安靜,適合沈下心來看書或小憩。
我對爺爺研究室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多書。除了書架上黑洞般裡裡外外好多層,還有的書都堆到地上去了,一摞一摞的。
除了現代文本,爺爺這裡更多的是文言文和古書。隨手抓起一本,都有一堆有趣的事可以講。
例如這本《說文解字》,爺爺告訴我裡頭注釋中的「切」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指用幾個字共同輔助表某個單字發音的音標規則,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注音或拼音波潑墨佛。
有趣的是,古代人們常將「切」應用於黑話接頭,例如兩個匪徒到了一座茶館裡,佯裝用餐,實則觀察適合打劫的對象,找到目標後,兩人當然不可明目張膽地說「打劫他咋樣?」,這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切來給彼此傳遞信號。
研究室一進去便有一扇屏風,上頭貼滿了學生親筆的賀卡和信件,有祝福,有思念,有感謝,爺爺十分珍惜。
牆壁上的筆墨作品掛得滿滿當當,有各種各樣的漢字字形,我只知道上面有很多我看都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字特別像一隻頭上有三道痕的老虎!
漢字是通行至今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到現代,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我看啊,在爺爺這裡也有一部中國文字發展史!
爺爺指指一幅對聯墨寶,說是學生送的,讓我猜猜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看,「屈子當年投水去,徐師今日駕雲來。」
爺爺見我文學素養捉襟見肘,
只好自己破梗:
「我的生日是端午節!」
我恍然大悟,噢!端午是屈原投江的日子,而爺爺正好在那天呱呱墜地。
「白底黑字,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收的是輓聯呢,他好像在咒我仙逝歸西!哈哈哈哈!」雖然爺爺這麼說,但顯然他很滿意學生這份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啊!
那天,爺爺準備寫一首詩悼念往生的友人,我看了,說其中「乘鯤」二字用得好,爺爺說這是有來由的,這位友人生前研究《莊子》,所以用乘鯤向他致敬。
鯤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而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大魚海棠,蓬萊仙境,鯤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沈寂於斯,飛升於斯,如此說來,這「鯤」字便實在是匠心獨運,好玩好玩!
高中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有機會的話,讀中文要去找台灣人取取經,學繁體中文,學傳統文化,趣味無窮,可不嘛!
訓詁學多有趣啊,說文解字多好玩啊,以前真不曉得中文這麼過癮,嘗到甜頭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往舍我樓十一樓跑。
#文學華山論劍#
當有人問到董卿為什麼要開創一檔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大型朗讀節目《朗讀者》的時候,她說:「因為文章在那裡。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被忽略了,被遺忘了,被淡漠了,甚至被丟棄了,是很可惜的事。」
爺爺專門開了一門課,帶學生研讀《史記》,他曾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說:「讀書當然要讀經典啊!人生這麼短,哪有時間讀有的沒有的。」
爺爺的聲音和語氣像古時候的說書人,聽他念文言文特別過癮。曹丕有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經典的文章,更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但爺爺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可能讓其他系來承擔傳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因為現在的國語教育,讓年輕一代看不懂古文。
在我的印象中,常有一個男同學來找爺爺討論自己作的詩,每當這時,他們二人會自成結界,以譬喻為弓弩,以聲韻為矛盾,以意象為劍戟,小試牛刀,平平仄仄一來二去,好似華山煮酒論英雄,不亦樂乎!
只是爺爺這裡沒有酒,只有我自己帶的珍珠奶茶。當他們有不同意見時,爺爺還會時不時對我說,來!你來評評理。我會說我喜歡這聯,丹、血、桂集中出現,場面飛花般目不暇接、凜冽銳利又氣勢磅礡,贊!我喜歡!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嘖嘖稱奇,說這聯中「下天狼」的「下」字用得極妙,我一看,認同!班門弄斧分析道,下字可謂一箭雙雕!
天狼星在空中,若原來的射天狼只是張弓,而下天狼則直接包含中射之結果,不言而喻,「下」字重讀,元音發音更是讓人痛快。
爺爺說正是此意!師生多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以文會友,比劃推敲,動情處還會大力地拍大腿,高聲感嘆一句:「水啊!」
可能是珍珠奶茶糖分過高,
外加便當的澱粉衝擊,
很快我就困了。
爺爺的研究室雖小,卻藏了好多神奇寶貝!我最愛的就是那張可以支開的折疊躺椅,帶一小枕頭,睡起來還不會硬邦邦的。
大家幫我支開躺椅,用小毛毯子把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就這樣伴著四溢書香,在他們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中甜滋滋睡去。
朦朦朧朧,隱約感覺有人把燈關了,讓我好睡。耳畔還是那鏗鏘又唯美的中文辭藻,疏繁、風晚清、定無雙...不久,沒聲了,不知道是我睡熟了,還是大家也被困意傳染了...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跟著爺爺、助教學長、看護姐姐還有其他學生一起去參加爺爺所在教會小分隊的「小排愛宴」,每次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的時候,隊伍總是那麼浩浩蕩蕩。
舉辦愛宴的兄弟姊妹是從香港來台定居多年的一對夫妻,手藝一絕!我在他們家又認識了好多可愛的朋友,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還低著頭奮筆疾書,忽然助教在我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我抬起頭看向爺爺,他對我笑笑。
到了第二學期,因課程和時間的緣故,我沒能再和爺爺他們一同聚餐,但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總覺得十分快樂難忘,讓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小片段在眼前不斷湧現。
說起爺爺,其實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我也是很久很久之後才聽別人說起他的往事,因為一些變故,爺爺讀高中時就需借助輪椅生活,一直到現在。
即使手腳行動不便,
書寫有困難,
他依然立志報考台大,
並不負眾望實現了這個目標。
也許是因為這些生命經歷,當爺爺成為一名教師時,他堅持自己的學者風範和教學要求,對學生學業嚴苛、課堂規則多、考試門檻高等等,這些便是他對於畢生所追求和熱愛的中文傳承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吧。
爺爺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但他從來不提這些過往,更不以悲傷的口吻詮釋人生和未來,他只跟我們分享在中文文學領域探索時挖掘深海遺珠的喜悅以及許多年以後遇到主耶穌時重生的美好。
爺爺總是跟我說:「海珊啊,你相信嗎,主耶穌真的存在!」我會對他用力點頭,回以鄭重的肯定,笑著說嗯!我信!爺爺我信!
經典上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大概,就是我這位爺爺的人生寫照和啓示吧。
2020.03.10
粵語語氣助詞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粵語語氣助詞 在 貪眠狐 Keni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コスモノート】回夢星空/鏡泠風 -粵語版- | Cantonese Ver.
會一直念掛著你,在同一星空下⭐
►鏡泠風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nithCreator
贊助支持 ➜ https://www.patreon.com/KenithCreator
►鏡泠風 -Kenith GLT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JAlI5PokMPKL0D9fPw03Q
►鏡泠風粉絲群 Discord:
https://discord.gg/H79akBZ
►►►鏡泠風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enithCreator
(歡迎贊助支持鏡泠風!未來會更加努力以感謝大家!)
-------------------------------
∎コスモノート
原唱:Amatsuki
作曲、編曲、日詞:宮田‘レフティ’リョウ
插畫:みっ君/
動畫:WOAIb
混音:kain
∎回夢星空
填詞、歌手、混音、字幕:鏡泠風
歌詞:
人和心境都變遷 但見星空驟變想到你傍我當時
伴看星宿要每晚去畫上星連星刺繡
繫結只得我和你 是我心中的盼希
沿途歸家之旅中 在這分叉路徑講再見再次分離
但這感覺滿厭惡 晚後似只能一個了
難道我 還在怨實情未夠
從電話裡 清晰地聽到聲線是暧仿近耳邊的說笑
全是會令我心動搖 想無懼說出很愛你 仍只好放心中
祈求讓我勇敢可這天來告白 但是這刻的我卻步驚怕
未能向往 我仍悵惘獨個在凝望
朦朧在我的心中是那樣困惑 在你眼睛中算不上牽掛
為何沒法去取消思憶惡化
仍然一起的某天 愉快輕鬆地告知我你那理想時
在課室我已察覺 你臉頰憂愁的遠眺
明白了 離別已不成玩笑
繁華都市 星空被街燈淹蓋著了星際也都不見了
連繫也被理想抺埋 不情願地剪開刺繡 留低只有燈光
然而若是這刻可傳遞全愛慕 盡力說出心智已被俘虜
或情勢也 能變化 但我又停下
明明是有疼惜的愛戀在引導 但是怕開口氣氛變煎熬
無言暴躁 讓我只好禱告
曾經多次碰觸手 曾經多次要說出口
光陰也已過春秋 留待再無緣 唯獨我身於心酸
重重逃避最終心痛使我開口 用著細聲的語氣便足夠
回頭看我 而發覺你卻沒期待
望見也心知你意味將走 沒有結果的愛戀無因由
原來是嗎應該我別開口
談情是有這麼多痛苦難接受 未被愛惜心裡已望得透
別離遠去 無錯對 但我在流淚
沒有了心機但再度揮手 面對要分手我已無保留
無情別去我處於風中顫抖 唯延續了在夢裡中永久
仍然念掛在那天星空刺繡
-------------------------------
⊹感謝成為贊助人,你簡直就是我的英雄 ღ(๑╯◡╰๑ღ) :小星、貓哥
(想把你的名字刻上感謝名單?到Patreon成為鏡泠風的贊助人吧!
➜ https://www.patreon.com/KenithCreator)
-------------------------------
#コスモノート
#天月
#JapaneseSong
http://button.like.co/kenithcreator
粵語語氣助詞 在 伯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伯賴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indghost
伯賴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byeian
伯賴 微信Wechat公眾號: Byeian
伯賴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15655533
↓↓↓↓↓↓↓↓↓↓↓↓↓↓↓↓↓↓↓↓↓↓↓↓↓↓↓↓↓↓↓↓
#粵語 #廣東話 #伯賴
粵語語氣助詞 在 殿下在香港-香港在世界 (Hong Kong in the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廣東話啟蒙課程》- 一個專為中文母語者而編寫的廣東話課程
https://www.cantonesecollege.com/cantonesecourse
廣東話豐富的語氣助詞!|學習說話語氣超重要!
-------------
#語氣助詞 #說話語氣 #廣東話教室
香港人說話的語氣都相當豐富,助語詞可以說是數之不盡,而且還有複合用法,要掌握當然不簡單,但是如果會用的話,可以令你的說話相當地道。
我們都知道要表達程度的話,我們通常會用到一些副詞,我們還可以使用語氣助詞來改變程度。
今日簡單向大家介紹其中五個,
常跟形容詞一起使用的語氣助詞。
1️⃣嘅
2️⃣啦
3️⃣呀
4️⃣喎
5️⃣囉
-------------
劉殿下の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yuDenka/
-------------
關於廣東話的影片:
https://youtu.be/SK3wOaaTIN8
https://youtu.be/f4dX0x3ThDU
https://youtu.be/ex2-g0bKzh0
-------------
殿下推薦的廣東話Youtuber!!:
點點dimdim
屎萊姆的3次元
Hein Cream 海恩奶油
HuhuuuTV /廣東話教學
Mira's Garden
疯粤CrazyCanton
頴珊頻道 | The Wingshantsui Channel
MtzCherry
Learn Cantonese with CantoneseClass101.comDandan Chen
にんじんレイ
ようき楽園 / 玉其樂園 - マカオと広東語
CarlosDouh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 Why did I come to HK ?
-------------
關鍵詞:
語氣助詞,說話語氣,香港人說話,香港人語氣,助語詞,感受語氣,語氣豐富,
廣東話,广东话,香港,教學,道地,粵語,口語,白話,教室,廣東話教學,bensir,歐陽偉豪,广东话教学,打招呼,中英夾雜,港式英文,九聲六調,翻譯,字幕.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黃明志,楊民翠,點點,香港女生,廣東話歌,廣東話卡通,廣東話口音,廣東話 罵人,廣東話 詩歌,廣東話 數字,廣東話粗口,廣東話,廣東話兒歌,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你好,廣東話 謝謝,廣東話 普通話,廣東話打招呼,廣東話旁白,廣東話 翻譯,廣東話 英文,廣東話拜年,廣東話 拼音,廣東話學習,廣東話 發音,廣東話 客家話,廣東話 app,廣東話 母語,廣東話輸入法,廣東話故事廣東話俗語,廣東話歇後語,廣東話 澳門,Cantonese,Hong Kong,Cantonese lesson,広東語,広東語 会話,広東語 挨拶,広東語 発音,広東語 こんにちは,広東語 中国語
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廣東話豐富的語氣助詞!|學習說話語氣超重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中文母語者編寫的廣東話線上課程- 《啟蒙廣東話》】https://www.cantonesecollege.com/online-cantonese廣東話豐富的 語氣助詞 !|學習說話語氣超 ... ... <看更多>
粵語語氣助詞 在 心得台灣人自學廣東話(粵語)更:語氣詞教材- 語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台灣人自學廣東話(粵語)更:語氣詞教材. 語言. 2017年1月7日23:52. 看了語言版其實還滿多人在問關於學粵語的方法小弟不才但在粵語這方面頗有心得在學校常常跟僑 ... ... <看更多>
粵語語氣助詞 在 廣東話常用嘅語氣詞(句尾助詞)重温 的推薦與評價
廣東話常用語氣詞〔歡迎提供資料修正〕 語氣助詞喺粵語〔廣東話〕語句情貌嘅表達上,有非常重要同不可或缺嘅作用。粵語嘅語氣助詞非常之豐富,用法亦都幾複雜,有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