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張圖看懂大倉媽祖文化園區
1、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的源起?
2011年,澎湖縣政府規劃在大倉島設立「媽祖文化園區」,設置一尊媽祖銅像,銅像高度48公尺、基座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為世界最高的媽祖銅像,可環視澎湖內海,帶動觀光發展。2012年12月25日,澎湖縣議會審議通過全案5.5億經費。
2、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為何停建?
2015年3月17日,甫就職83天的陳光復前縣長,在未經議會同意下,即宣布停建已執行超過一半的「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停建理由為財政負擔大、園區未實施環評、破壞生態,引發府會激烈對立,民情激憤。
3、停建讓縣庫損失多少?
銅像統包1億7,000萬
土方工程6,000萬
專案管理1,500萬
仲裁賠償5,000萬
總計2億9,500萬
4、大倉媽祖文化園區現況?
停建後,當時陳光復前縣長承諾將園區轉型為觀景平台、旋轉餐廳、景觀民宿,亦有「大倉法國村」興建孤拔將軍紀念館的構想。但從其2015年3月17日宣布停建,至2018年12月25日卸任,前述構想皆未履行,任由園區荒蕪、鋼構生鏽、工地圍籬剝裂,嚴重違害村落景觀,並衍生公共安全。
2019年,賴峰偉縣長編列1,200萬,協助大倉村移除工地危險構面,並進行環境綠美化。
5、縣府為何要重啟媽祖文化園區?
(1)2019年1月,白沙鄕長宋萬富、代表會主席吳正利、大倉村長陳文章、大倉社區發展協會等人拜會賴峰偉縣長,表達「重啟大倉媽祖文化園區」之訴求。
(2)停建後,媽祖銅像置放於彰化鑄造廠,6年下來,必須支付廠商約7百萬元租金。2019年9月,縣府、議會至彰化考察媽祖銅像存放狀況,一致認為長年支付廠商租金,非長久之計,應儘速移回銅像,並擇合適地點置放。
6、縣府有做不同場址的評估嗎?
有。縣府針對媽祖文化園區選址,縣府公布馬公金龜頭、西嶼東台、馬公風櫃蛇頭山、湖西龍門裡正角、白沙大倉島場址分析報告,認為大倉島原址續建為最佳方,原因如下:
(1)位置最佳:位處內海中心,內海周圍,遠至桶盤、虎井皆可眺見。
(2)期程最快:已取得用地。
(3)成本最低:已投入3億購地、完成銅像基座(結構安全無虞),只須再編列約2.5億,即可完工。
(4)效益最大:可創造內海新景點,延長遊客停留時間,不僅大倉居民受益,還能帶動澎湖整體觀光。
(5)環境平衡:初期登島每日以1,000人為上限,不擴建港口、不浚挖航道。
7、原址續建要再投入多少經費?
銅像吊裝1億
土建工程8,000萬
景觀工程5,000萬
監造管理 1,500萬
總計2億4,500萬
8、大倉島原址續建是否需要環評?
不用。2013年縣府報經環保署依「環評法第五條第一項第十一款」認定,「大倉媽祖文化園區」屬風景區開發,開發面積未達5公頃,免辦理環境影響評估。未來,原址續建僅在原核定範圍內開發,無須再經環評。
9、設立媽祖文化園區是獨尊媽祖信仰嗎?
不。媽祖文化園區是文明資產,非宗教設施。澎湖有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媽祖則為討海人最主要的心靈寄託。當前各地競相發揚媽祖信仰文化價值,澎湖與媽祖文化淵源深厚,設置媽祖文化園區,可展現澎湖的歷史地位、文化內涵。
連江縣政府積極以媽祖行銷觀光,澎湖與連江幾乎同時期規劃「媽祖文化園區」,但連江縣「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已於2015年完工,29.6公尺的媽祖石像聳立山峰,遙望閩北海域,成為觀光客造訪連江必遊景點。
10、大倉島停建4年,基座還安全嗎?
基座鋼架裸露部分,因長期曝露產生鏽蝕,將予切除,但底下基樁經認定安全無虞,將重新接合鋼架,在取得結構技師簽證下重啟工程。
11、大倉島原址續建是否會破壞海洋生態?超出環境承戴量?
2011年縣府規劃每日登島人數3,000人,環保團體疑慮必須擴建港口、新闢航道輸運旅客,恐破壞海洋生態,且可能超出大倉島負荷。
縣府考量環保團體顧慮,未來初期調降為每日以1,000人為上限,且評估現行港口運量已足夠,將不另闢港口、不浚挖航道,在顧及環境平衡的條件下發展觀光。
12、進出大倉的交通如何規劃?
(1)交通對口港:大倉港、馬公第三漁港、西衛港、重光港、通梁港、大菓葉港、赤馬港。
(2)港口設施:提升現有設施,便利旅客上下船
(3)航班管制:協調船公司進出大倉港時段,維持港口船席充足、航道順暢。
13、大倉島的水、電、汙水處理量是否足夠?
(1)用水:大倉島用水由海底管線供應,島上設有700噸配水池,園區預估用水量為230噸,當地居民用水量為75噸,合計305噸,供水量充裕。
(2)用電:台電已於大倉島佈放海底高壓電纜供電2,000KW,來回各一條,供電量充足。
(3)汙水處理:園區預估日污水量27 CMD,島上已設置污水管路收集,經沉殿、過濾集中處理,以符合排放標準。
14、園區維護費用?
(1)銅像外觀維護費:每10年重新上漆為古銅色,每次約850萬元,每年平均攤提85萬。
(2)銅像表面清潔保養費用:每年約30萬元,每年3、4月分保養。
(3)園區建物及設施維護:每年100萬元。
(4)大倉島植栽維護:每年200萬元。
合計=415萬元/年。
15、環保團體希望在大倉發展獨木舟基地、露營區,媽祖文化園區設置後是否有衝突?
不會。媽祖文化園區尚規劃「漁村聚落生活圈」、「農業生活體驗區」、「沙灘踏浪區」、「堤岸賞海區」,獨木舟基地、露營區可適度列入園區,於島上合適地點設置。
#大倉媽祖圖文懶人包
#大倉媽祖
結構 技師 簽證 高度 在 張耿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po
#5月12日/5月9日
基隆河步道串聯計畫難產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2019-05-12
基隆河沿岸步道缺廁所,議員要求比照新北市開放抽水站給民眾方便。 (記者王慕慈攝)
基隆河員山子分洪工程民國九十四年完工,市府規劃沿岸防汛步道兼自行車道並串聯新北,推動十三年來中繼、休息站、腳踏車專用道及親水公園闕如,連上廁所地方都沒有。議員張耿輝要求協調抽水站開放廁所讓市民方便。
基隆河全長九十六公里,基隆市部分十五公里。市府九十五年規劃沿岸城鄉風貌計畫,原案現因年代久遠且執行有困難度,工務處另起爐灶,一0四年起先就基隆河沿岸防汛道路兼供步道或自行車道使用串聯進行重新規劃。
市府委外進行可行性評估,規劃串接下游與新北市汐止交匯處,往上則從碇內接到新北市瑞芳區交匯處,建置完成將可與大台北路網完成串聯。
工務處長張元良說,短期目標是利用基隆河既有的防汛道路,透過斷點銜接串聯優化道路使用功能;長期則以基隆河兩岸既有防汛道路做系列完整且安全的串聯與規劃,營造優質休閒空間。
受限於河段地形起伏甚大,串聯計畫所需經費概估達五億二千萬元,水利署要地方負擔一億多元。市府認為基隆河屬於中央管理河川,將繼續向中央爭取全額補助或逐年分段辦理。
張耿輝說,市政應有延續性,基隆河步道串聯計畫,到現在中繼、休息站,或自行車充氣站闕如;那麼長的距離,連找個上廁所的地方都沒有,只能找附近宮廟或加油站。沿岸有十六座抽水站,建議借鏡汐止河段,協調廠商開放讓市民方便。
張元良表示,會與新北市連繫觀摩汐止星光橋鐵馬驛站提供打氣、飲水及基本救護、廁所等公設怎麼處理,再研擬基隆抽水站有沒有條件做。同時,串聯部分現以分段辦理方式,基隆河右岸碇內段興隆路至暖江橋未串聯,過港路至尚仁街至八德路段也是。他說,興隆路砂石車多,所以優先處理;七堵與暖暖將各挑一危險路段以棧橋式串接,透過立委向水利署爭取中會°
加速危老重建 議員促提配套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2019-05-09
基隆市老舊建物多,影響安全及市容景觀,議員促以獎勵加速危老重建。(記者王慕慈攝)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獎勵重建容積百分之十,一0六年五月十日公布,明年五月底到期。議員擔心過了時效誘因不再,關心市府是否有相關配套,建議借鏡台北市設危老重建推動師,比照雙北放寬合法房屋認定標準。
議員張耿輝說,基隆老舊建物都更腳步慢,大建商要來都更蓋房子,建議容積率明確化、因地制宜、地方自治條例應考量現況。
議員鄭文婷指出,危老條例明年到期,房屋稅、地價稅獎勵也在民國一一一年到期,市府應搭配配套獎勵措施,讓民眾更有動機加速老舊房屋更新。
她認為,基隆與雙北合法房屋認定看起來比較簡便,但基隆房子很多沒有使用執照,提出解決方式加速推動都更刻不容緩。
議員楊秀玉指出,台北市有容積獎勵辦法、權利變換、畸零地自治條例等,建議基隆要因地制宜適度放寬,讓狹小基地重建可以不受寬度、深度拘限。全台危老重建最多是新北市,有上千專業經驗推手;建議學習台北危老重建推動師的培訓,加速推動。
目前基隆市政府受理危老重建計畫案三件,審查完竣一件、核定一件。都發處長徐燕興說,危老條例在經濟弱勢、結構補強補助及減稅、融資,市府在二月已權責分工,配套法令都有,加強宣導責無旁貸。此外,危老推動師也與內政部反映,建議與雙北合作,二月已納入縣市合作議題。
http://www.cdns.com.tw/mobile/news.php?n_id=0&nc_id=298090
屋頂搭建防漏設施 盼鬆綁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多雨,老舊公寓屋頂多有漏水等問題,市府自治條例規範屋頂搭建相關防漏設施,限制在五層以下、建造年限十年以上,經建築師、土木技師、結構專業技師鑑定確有漏水情形,同時限制屋脊高度不得超過一點五米,民眾難以據此申請合法搭建。議員九日建議放寬相關限制。
議員呂美玲指出,新北市搭建防漏設施相關規定開放七層樓以下建築,且不需經建築師簽證,只要現場勘驗確認即可搭設,高度則不得超過二點一米,建議比照新北市放寬相關規定。
議員秦鉦、莊敬聖表示,現行限制高度讓到屋頂維修、查水表,甚至是消防救災時都得彎著腰進行,不符合實際狀況;議員蘇仁和更直指,搭建防漏設施可能只要花個一、二萬元就能解決,但要建築師或專業技師鑑定簽證一張至少就要十五萬元,建議只要現場勘驗確認漏水就可申請搭設,完工後再行複驗即可。
市長林右昌指出,建築有相關法令規定,新北市的作法在適法性上有所疑慮;都發處長徐燕進一步說明,中央對於新違章「即報即拆」全國適用,新北「二米一、免查報」的規定若到中央不可能會通過。
莊敬聖指出,基隆臨海加上天候多雨,建築物比其他地方更加容易侵蝕、漏水,應該因地制宜;張耿輝也強調,「法規是死的」,應該因應各地情況不同做修正。
議長蔡旺璉決議,為有效解決老舊建築屋頂漏水問題,並配合建物維護與救災等實際需求,請市府儘速研議因地制宜之彈性調整做法,其中有關無壁式雨棚高度規範應檢討適度放寬,請市府在下次定期會將辦理情形提報議會。
http://www.cdns.com.tw/mobile/news.php?n_id=0&nc_id=297564
結構 技師 簽證 高度 在 結構簽證表、建築師簽證範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各科技師執業範圍. 中華民國八十年四月十九日... 號令修正「土木工程科」執業範圍及備註... 但建築物結構之規劃、設計、研究、分析業務限於高度三十六公尺以下。 ... <看更多>
結構 技師 簽證 高度 在 結構簽證表、建築師簽證範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各科技師執業範圍. 中華民國八十年四月十九日... 號令修正「土木工程科」執業範圍及備註... 但建築物結構之規劃、設計、研究、分析業務限於高度三十六公尺以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