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背叛與我們在太平盛世期間的背叛相較之下是天真無害的。新的戀人是緊張和溫柔的,但是能夠敵擋一切只因為它們炙熱如火的心。」
⠀
關於戰爭可以說的故事非常多,想要從哪個觀點切入任導演選擇,例如:昆丁的《惡棍特工》(2009) 從復仇德軍角度出發、史匹伯的《辛德勒名單》(1993) 從寫實角度呈現、Joe Wright 的《贖罪》 (2007) 則是從小情小愛帶到戰場無情的宏觀。而《英倫情人》雖然是以戰爭襯底,但訴說的內容並不是無情戰火,而是一場浪漫詩意的感官饗宴。
⠀
改編自 Michael Ondaatje 的同名小說,《英倫情人》在1992年出版後一直被認為是難以搬上大螢幕的文學作品之一,其原因不外乎是內容支線龐大導致挑戰度極高,但編劇兼導演 Anthony Minghella 卻做到了,他成功把書中的美好浪漫具象化讓全球觀眾驚豔,並在第69屆奧斯卡以12項入圍9項得獎的傲人紀錄在影史上留下光榮,能夠贏得此殊榮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只要看過就會了解其中的魔力。
⠀
故事分成過去與現在兩方並行,戰地護士 Hana 善良熱心,她願意親吻陌生的病人只為讓對方心情好過,某天深夜從前線回來的士兵口中得知未婚夫已經死亡,而隔日好友在眼前又意外被地雷炸死,心灰意冷的她決定留在一棟棄置的修道院照顧一位嚴重燒傷的病患,由於頭部受到傷害導致失憶身上帶的物品只有一本夾滿照片的小說,無法得知姓名的情況下大家就稱他為「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這名病患就成為過去與現在的交集,從 Hana 閱讀小說的過程,病人回憶起他的身粉和往事。原來他是一位匈牙利籍的地圖繪製師 Almásy,在戰爭時札營於埃及剛好遇到一對英國夫妻 Geoffrey 和 Katharine,某次沙漠探險 Almásy 和 Katharine 被風沙困在一起而生情,展開婚外情,Katharine 時而愧疚想終結兩人戀情,但是 Almásy 卻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另一方面,Hana 在照顧病人時遇到一位拆彈士兵 Kip,兩人也悄悄談起戀愛。
⠀
英國身為西方文學重要發源之地,英倫情人的劇本散發濃濃的莎士比亞風情,Almásy 和 Katharine 的情話像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吟詠,Hana 和 Kip 的純愛如同《仲夏夜之夢》的美好,用兩段截然不同的愛情故事讓觀眾看見生命的不同意義。前者是戰爭時期的小情小愛,艷陽天慶祝聖誕節彷彿一切都時空錯置無關緊要,只有眼前的彼此才是最重要的大事。而後者是非常時期的大愛,兩人必須因為各自任務而告別以國家為重。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選擇沒有誰對誰錯,他們都是只是忠於自己。
⠀
劇情雖然有許多支線但絲毫不會有雜亂瑣碎感,反而每個角色的個性思緒都有刻畫完整,導演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來呈現整部電影,例如:Hana 的個性,第一場戲和士兵接吻的戲短短一分鐘就立刻讓觀眾明白,還有爆炸後 Kip 立刻趴在地上尋找炸彈的謹慎。這些細節的安排都可以看出導演功力。最重要的是,造就本片會有如此浪漫絕美的氣氛就是在於 Minghella 善用三種藝術形式來架構:台詞、攝影、配樂。
⠀⠀
攝影師 John Seale 把枯燥的沙漠拍成絕美的戀愛聖地,飛機在空中翔翼、暴風沙,到兩人床戲,處處都像是古典油畫一般的細緻美麗。在廢墟教堂,善用不同構圖角度創造空間的大對比人物的小。配樂以鋼琴聲做主旋律配上弦樂器慢慢堆疊出深厚的愛情詩篇,,提琴獨奏段落像是角色心弦上的波動,引起觀眾情緒漣漪。兩種不同感官元素交織在一起,創造出《英倫情人》那不可一世的美麗、浪漫,與殘忍。
⠀
Hana 真的是非常可愛的角色,點亮整部沈重史詩步調的劇情,巴哈笑話畫龍點睛,茱麗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也憑此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其中個人最喜歡的片段是 Kip 給 Hana 的壁畫驚喜部分,音樂有上升浮動的感覺剛好配合 Hana 上升的瞬間,小小的火焰與瀰漫空氣中的煙是 Hana 和 Kip 四溢的愛,吊臂韻鏡超美,非常棒的視覺與聽覺安排。
⠀
《英倫情人》雖然以愛情為故事主軸但絲毫不落俗肉麻,每個角色的心境轉折都清楚合理,讓觀眾可以產生共鳴,不管是原著小說和電影都值得細細品味,非常實在、動人的一部經典作品。
⠀
⠀
英倫情人 (1996)
The English Patient
類型:史詩、愛情、劇情
⠀
🎈R2D2
⠀
⠀
#AJxCinesteampunk #CinemaTzu #電影 #看電影 #movie #film #英倫情人 #TheEnglish Patient #雷夫范恩斯 #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 #茱麗葉畢諾許 #威廉達佛 #RalphFiennes #JulietteBinoche #WillemDafoe #KristinScottThomas
羅密歐與 茱 麗 葉 配樂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屜裡翻出 1996 ~ 2000 年的日記,1998 年第一次去美國自助旅行,帶了日記本同行(現在旅行則是必備筆電),每天乖乖寫下當日見聞。記得當時在洛杉磯看了《小蟻雄兵》和《美夢成真》(中國戲院),在紐約看了《美麗人生》(當時台灣還沒上映)。翻閱日記才發現,我的超級愛片《歡樂谷》居然也是在這趟旅行看的!
.
我·完·全·不·記·得·這件事,印象一片空白!#人的記憶實在太詭異太不可靠!(幸好年輕時有寫日記的習慣)
.
千禧年前,網路逐漸盛行,手寫日記的次數遞減(所以才會四年只寫完一本日本,而且是我的最後一本日記),上頭記載了我的 96 ~ 99 年的年度十大愛片,有趣的是,有些電影我依然印象深刻,有些列入十大的電影,已經印象模糊。話說,看到自己當年費心做的片單,一方面覺得好害羞,#自己也太假掰了吧,一方面覺得「我幹嘛花時間做這個啦」!
.
以下就是我 1996 ~ 1999 的年度十大佳片片單。(充滿「時代感」的片單,妙的是,很多電影這幾年都重映過了!)
.
#1996
1.《醫院風雲》(我在金馬影展看子夜場,晚上十二點一路演到早上五點,很瘋狂,但印象超深刻。而且看完《醫院風雲》那天,公司剛好報名參加《百戰百勝》,根本沒辦法睡覺,直接殺去錄影現場,喔,我沒有下場玩遊戲,我是在旁邊加油打氣的人。對了,我們公司是《百戰百勝》史上,第一個參賽隊伍,完全沒有人過關的團隊,哈哈哈哈哈哈)
2.《地下社會》(#又瘋狂又詩意又美好)
3.《#郵差》(#本週台灣重映大家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
4.《秘密與謊言》
5.《尋找世紀末的天堂》(#完全不記得這部片在演什麼)
6.《愛在黎明破曉時》(這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只拍兩個人聊天也能這麼好看啊!)
7.《歐洲特快車》(當年實在太愛拉斯馮提爾)
8.《情書》
9.《三十二個關於顧爾德的極短篇》(#另一部沒有機會重看的電影)
10.《動畫短片》(加拿大影展看的短片輯,挑這個也太妙)
.
#1997
1.《櫻桃的滋味 》(這是我接觸伊朗電影的前幾部作品之一)
2.《山嵐之愛 》(這些年一直沒有機會重看)
3.《鐵達尼號》 (大家都說《鐵達尼號》很芭樂,但我就是愛啊,當年大概去戲院刷過三次或四次吧)
4.《破浪而出》 (#這幾年瘋狂迷戀拉斯馮提爾)
5.《動畫短片》 (同樣是加拿大影展的動畫短片,我當時應該很著迷短片釋放的創作能量吧)
6.《帝國大反擊 》(居然把經典重映也放進來了,哈哈)
7.《醫院風雲》 (第一次看是在金馬影展,隔年商業放映又選進年度十大,大概只是想表達自己有多愛這片吧,現在應該不會這樣選年度十大了啦)
8.《英倫情人》
9.《接觸未來》
10.《沒有人愛我》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並列,《沒有人愛我》是在金馬影展看的,但它演什麼我已經忘了)
.
#1998
1.《搶救雷恩大兵》(開場搶灘戲嚇壞我了)
2.《美麗人生》
3.《楚門的世界》
4.《香港製造》(#陳果的第一部片可說是一鳴驚人啊)
5.《迷情花園 》(電影原聲帶好聽死了,男主角上吊自殺一幕,百花同時枯萎的畫面被深深地刻印在我腦海中)
6.《心靈捕手》
7.《雙面情人》 (《天橋上的魔術》第八集,有讓我想到《雙面情人》)
8.《一路到底:脫線舞男》
9.《愛在心裡口難開》
10.《狂戀吉娜》 (#完全不記得這片哈哈哈哈)
.
#1999
1.《紅色警戒》 (配樂、影像都美得不得了,看完馬上買原聲帶收藏)
2.《鬥陣俱樂部 》(當年票房很慘,可是我愛死了!)
3.《白痴》(#我真的好迷拉斯馮提爾喔)
4.《莎翁情史》(#這片被罵很慘但我一直沒討厭過這片)
5.《大開眼戒》(膽敢把庫柏力克排在《莎翁情史》後面,哈哈)
6.《眾神與野獸 》(#金馬奇幻有選映這片大家別錯過)
7.《玩具總動員》、《鐵巨人》 (#並列,《玩具總動員》票房大好,《鐵巨人》卻是票房慘澹,都是很讚的片,但命運大不同)
8.《中央車站》
9.《星際大戰首部曲》 (咦,我不記得自己有這麼愛這片!)
10.《伊莉莎白》
羅密歐與 茱 麗 葉 配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呂泉生與張文環舊居》
有朋友提問我們母校靜修女中旁的四海豆漿大王,除了是24小時營業的著名連鎖店以外,我想要特別聊一下這裡可能較鮮為人知的歷史:呂泉生與中篇小說《閹雞》作者張文環當年一起合住的舊居,二樓。
比起著名的《丟丟銅仔》、《杯底不可飼金魚》或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對靜修女中的孩子來說,呂泉生沒有那麼遙遠,他曾經是她們的音樂老師、訓導主任,最重要的:校歌作曲者。
大家對校歌之所以無可忘懷,或者是因為它真會列為考題要大家填詞背誦,錯一字扣一分,雖然老師們通常都會隨便放水,只要不太離譜就會讓你「歐葩」。
回頭再看史料,當時擔任靜修女中訓導主任的呂泉生攜家帶眷,張文環似乎也剛新婚不久,那麼狹小的空間,好像有點難容兩家?
他們當室友的時候,這裡當然還不是四海豆漿大王,至少翻閱學校圖書館裡的舊資料,看起來就是一棟普通的民宅。
通常我到這間可能超過30年的老店都是買油條,是的,油條——再搭配上一罐瓜仔肉,據說是大稻埕耆老莊永明老師母親的味道。
張文環的《閹雞》現在可能不太容易找到,簡單來說,它的劇情綜合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殉情還有《玩偶之家》的娜拉出走,在大稻埕這個區域,或者更被人孜孜念念的是劇作家林摶秋改編的《閹雞》,1943/9/3曾經於永樂座首演的版本——舞台設計楊三郎,戲劇配樂呂泉生,在當年皇民化運動之下,第一次將台灣民謠以合唱曲之姿登上舞台,甚至還遭到日本警方臨檢與禁唱。
山水亭的老闆王井泉說的好:「不許唱就不唱,總有一天,我們必定會開懷心胸的唱!」
如今,我們當然是能夠開懷心胸的唱著台灣民謠的年代,畢業多年以後,只要看到靜修校歌的歌詞就能自動地唱誦起來,我想音符裡或者是封印了青春所有酸甜苦辣的記憶,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忘記的呢。
特別感謝:
莊永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