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策展 #南方以南 #浪漫台三線
在離開固定知識權力結構的美術館 #白盒子 後,城市被拉進 #藝術策展 的版圖,在這無牆美術館中,仍有隱形之壁規範著一定的機制運作。尤其城市策展案是觀光與政績的重要一環,強大的行銷能力雕塑著大眾對於藝術與城市的想像。當我們所遊覽的藝術無可避免地成為觀光的一環之際,終究所謂的 #地景(landscape)是否單純只是變成一個充滿物質的 #場所(place)?因此我們不得不討論,#是誰把藝術帶進城市鄉鎮?是誰創作了這些展演?其企圖提供的 #感知形式 或 #文化價值 是什麼?當我們以城市策展趨勢重探以下兩檔展覽:2018年舉辦的「 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和2019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或許可以試著勾勒城市究竟為何成為近年文化或藝術政策的偏愛,及如何思考城市作為主體或背景地理的存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
美術館白盒子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藝術是人類社會行為,是某群體創造、溝通、賦予經驗意義的產物。藝術品的生產、消費與詮釋,不僅關乎文化技術的發展,也反映出特定社會文化脈絡下,價值與情感連結表現的多重意涵。 報導者 The Reporter劉亞蘭 X 龜卡索的這篇文章,帶我們反思「物」成為藝術品的過程中,「藝術氛圍」與視野如何讓我們辨識並創造藝術品的價值與意義。
---
為什麼美術館裡的「床」可以成為藝術品?究竟是什麼要素使這些原本平凡不堪的東西,躍升至藝術殿堂?丹托提出兩點:一是作為某種氛圍的「藝術界」;二是作為授予藝術地位的「藝術理論」。由於這兩點,可以使一個平常物透過某種藝術術語的「認定」,把藝術的名義授予給某物,而變成一個藝術品。也就是說,我們不再是用肉眼可觀察到的繪畫技巧,來確認一個東西是不是藝術品,而是基於某種肉眼不能察覺到的條件:我們由某種「藝術史的知識」以及「藝術理論的氛圍」,形成一種可稱為「典範的藝術世界」,這個「藝術世界」讓我們有了辨識藝術品的標準。
...
在丹托的解釋之下,當一個藝術作品與另一個日常物品在外觀上沒有任何差別時,當我們再也無法用明確的、感覺得到的經驗與性質,來判別「藝術」與「非藝術」時,決定它們是不是藝術的關鍵,是包覆在作品周遭的藝術氛圍。由相關的藝術理論、藝術史等諸多脈絡,構築出藝術語言世界的疆域。這些,形成丹托所謂的「藝術界」(artworld)。經由特定藝術理論的加持,你在美術館中看到的這只洗衣粉紙盒,進入了「藝術界」,它和你家後陽台擺放的洗衣粉紙盒再也不能同日而語,日常事物成為藝術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觀看當代藝術時,常常覺得「看不懂」的原因。因為作品看起來如何,是次要的問題;重要的是作品背後的理論、語言策略與姿態。「藝術界」的相關知識,成為理解藝術作品的門檻。這就是一種以藝術語言賦權的作法。
...
在這個藝術體制裡,決定誰可進入或拒絕誰進入的等級以及給予權力的特權,仍然繼續被體制化。然而,除了對藝術體制進行批判與檢視之外,豬卡索的例子,也刺激我們更進一步思考另一種面對體制化運作的策略:由藝術包裝的,可以是利用豬仔進行的商業交易,可以複製、強化體制中佔據威權與獨斷的成分,但也可以是對小豬原居地非營利組織農莊的關切,可以是對畜牧業與氣候變遷的關切。如何讓那些原本在那封閉的美術館「白盒子」裡不會注意到的事,被凸顯出來,成為突破體制威權與獨斷的破口,是耐人尋思的。
(引用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philosophy-wormhole-pigcasso-artworld?fbclid=IwAR2RSqkZdwbtKdSgh7CLtrqzmXhJLaBBvuS7zxENuR5TXaP6iBXPpMnLPkQ)
美術館白盒子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展覽直擊
比利時導演 #香妲艾克曼(Chantal Akerman)回顧展「#Passages」,展名象徵性地總結了其創作生涯:從首部短片到生前最後一件創作,橫跨劇情與紀錄、實驗與敘事、不同拍攝媒材等近半世紀的藝術探索,題材既私密又疏離,遊走在電影院黑盒子與美術館白盒子之間,穿越時間與空間.自覺「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
艾克曼拍攝電影時的漫遊姿態,其電影的鏡頭運動,近乎「無事發生」的情節,本應特別貼合在白盒子觀看作品的方式。然而,存在於艾克曼所有的創作中的囚牢,「空間化」成裝置作品的時候,她創作中的「閉鎖性」反倒沒有因著進入白盒子展示空間後被打開,反而透過作品在空間中的配置,讓裝置也成為另一種囚牢。
#展訊便利貼
Chantal Akerman - Passages
展期|2020.06.01 - 2020.08.30
地點|荷蘭國家電影博物館(Eye Filmmuseum)
美術館白盒子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 #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傳承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 #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 #立方計劃空間 與 #龍泉市場 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除了臺北獎,他同時正參與 #板橋435藝文特區「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年初也曾隨 #亞紀畫廊 參與「#Taipei Dangdai」。
「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碩尹 Chang Ting-Tong、在地實驗ET@T
---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
2020臺北美術獎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展期|2020.12.12 - 2021.02.28
美術館白盒子 在 白盒子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美術館 的空間被規定為White Cube(白方空間),一種“白盒子”,它是一個可以替代教堂的建築容器,也是特定意義構成的公共場域,不同類型的藝術實踐皆可在這個聖殿般的空間中 ... ... <看更多>
美術館白盒子 在 城市中心的美術館-「移動白盒子計畫」 的相關結果
自十九世紀以來,「白盒子」(White Cube)一詞常被用來指涉現代主義式的美術館展覽場。在美術館的展覽場裡,大部分的展牆都是白色的,而觀者在這樣一種「 ... ... <看更多>
美術館白盒子 在 白立方之後1:美術館空間如今面臨什麼問題? - 非池中藝術網 的相關結果
所有美術館、畫廊、藝術家與策展人都各自在嘗試,沒有人知道下一個 ... 緊接著「灰盒子」或公共參與空間則為了跨媒材作品的展示也在美術館中發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