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相聚,好好活著
作者:王文華
我帶媽媽出去吃飯,起身離開時,
20幾歲的男服務生,注意到我媽行動不便,
主動來幫忙攙扶,甚至一路走出餐廳。
我說:「麻煩你幫我扶一下,我去叫車。」
我走到人行道,回頭看他扶著我媽,不走只有三階、但陡的樓梯,而繞遠路走輪椅通道,緩慢、細心,彷彿是自己的媽媽。
我招了一輛車,車停下。
我打開車門說:「對不起,麻煩等一下後面那位老太太。」
司機搖搖手,揚長而去。
不同人,不同年紀,對衰老,有不同的態度。
這些年,我爸媽年紀大了,相繼生病,所以我一直關心老人照顧。
同齡朋友都到了這階段,因為交換照顧父母的經驗,而變得更親近。
幾年前,我辦了一個活動,義賣自己的收藏品,
把所得捐給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一位匿名的朋友透過第三者,用9萬2千1百元(921是國際失智症日),買下我收藏的《征服情海》海報。
一年後,他又透過第三者,把海報還給我,並寫了一張紙條: 「送回你最喜愛的海報,你為了做好事送它出門,它為你又回來了。希望你像 JerryMaguire 一樣,一個人(加上一隻魚) 影響另一個人,再影響一小群人,再影響一大群人。」
他匿名,但我知道他是誰。事後我和他見面,彼此心照不宣。
今年,我第一次見到他90幾歲的媽媽,用我那破台語,跟她聊了一下午。
他媽媽說話緩慢、聲音微弱,但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會在台語中突然夾雜一句“wonderful”!當她說“wonderful”時,我看到的是19歲。
大多時候,90歲的長輩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的就是90歲: 身體上遲鈍、心理上固執。
當你看得更深,會看到90歲的外表下,有19歲的影子。
他們在身體、心理、情緒上都不再有任何顧忌,
對社會、朋友、家人的眼光也完全放下。
人生第一次,他們完全做自己。
當然,這個自己,做起來並不輕鬆。照顧他們的人,也同樣辛苦。
因為對老人照顧有興趣,我到日本參觀了一個安養院。
大家去日本都會買藥妝或家電吧?他們設計產品時的細膩,總令人歎為觀止。同樣的細膩,表現在老人照顧。
他們仔細觀察長輩在食衣住行上的不便,設計出各種輔具。
比如說湯匙有各種弧度,手腕無力時也好用。
握的地方用特殊材質增加摩擦力,拿得比較穩。
兩根筷子中間有夾子連在一起,不容易掉。
起床時可以抓著床邊一個支架,輕鬆撐起自己。支架上還有夜燈。
坐輪椅洗澡時可以圍個「帳篷」,防水濺出。
臥房地上放個除臭墊,專門擺尿壺。
自動門設定成手動、開關在高處,預防坐輪椅的失智者擅自離開。
病房的門橫著沿牆壁滑開,而非拉開或推開,以節省空間。
還有些工具不需設計,只需細心。復健者練習走路要看鏡子。 照顧者在長方形立鏡中間懸掛一根垂直的繩子,
作為中線,讓復健者走路時比對姿勢是否端正。
當然,這些工具只是照顧最膚淺的層次。
重要的還是使用這些工具的照顧者。
在台灣,照顧長輩的工作,常是外勞在做。
在復健中心,外勞站在長輩的輪椅後面,自顧自地滑手機,或跟別的外勞用母語聊天。長輩坐在他們前面,像一面牆壁。
我參觀的日本那家機構,照顧者都是20幾歲、有型有款的年輕人。
他們穿著像健身房教練,身上戴著專業的護具,
把照顧長輩,當作一份嚴肅的工作。態度嚴肅,但表情可以輕鬆。
除了協助食衣住行,他們還跟老人家說笑談心。為了預防失智,他們帶長輩用吸管、色紙,做出照片中的貓頭鷹和史奴比。
為銀髮生活注入創意和生命力,才是好的照顧。
看到他們,我想起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
他們雖然年輕,但對歲月有成熟的態度。
那種態度,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缺陷的包容,
和覺悟到自己也會老而產生的謙卑。
尊重到什麼程度?
安養院接待我的日本醫師說:
「病床兩邊如果要加上欄杆,需要本人或家屬簽同意書。」
我說:「為什麼?這不是在保障病人安全嗎?」
因為欄杆是一種限制,任何限制都侵犯人權。
佈告欄上,長輩的名字後面的稱謂是「神樣」,尊敬他們就像尊敬神。
能走到這一步,都吃了很多苦,當然有神性。
我想起台灣的醫師也提醒我尊重的重要:
「爸媽如果聽不到你的話,未必是重聽,不要自動就大聲。
沒有人喜歡被大聲。跟爸媽講話時,正眼看著他們,
讓他們看到你的嘴型,講慢一點,也許他們就聽懂了。」
心理師告訴我:「對於有失智徵兆的爸媽,要顧及他們的尊嚴。
不要說『你怎麼又忘了』。而是可以假裝我們自己也忘了,
而說『吃過藥了嗎?我也不確定。讓我們一起來查一查!』」
我點點頭。我知道現在反應變慢的媽媽,年輕時也曾耳聰目明、健步如飛。打我從不手軟,打牌從不放砲。
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來自於她。
現在她老了。
老了,不是她的錯。
慢了,就跟著慢一點。
忘了,就再講一遍。
煩了,就休息一天。
一切都有方法應對。
我離開日本那家照顧機構時,頻頻回頭…
因為我看到「 年輕時意興風發的爸媽,和未來步履蹣跚的自己 」。
我看到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也看到那位搖手揚長而去的司機。
然後我注意到安養院的門楣有個燕子窩,跟現代建築格格不入。
我問醫師:「沒想要清理掉?」
他說:「既然有緣相聚,就讓他們好好活著。」
是啊,有緣相聚,好好活著。
這句話獻給燕子、「神樣」,和 有一天都會老去的我們。
老人尿壺 在 布農Doc 田知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急診日常......每天必重複之經典對話」
**
我從急救室插完管、大家努力為病人和死神拔河....匆匆走出來,急救過程外面一定累積很多待診病人。才沒幾步,就被躺在走道的病人攔下。
「小姐,叫你們醫生趕快來看我,不然我打給院長!」
「是成年人就不要這個樣子!我當你沒說!」
**
「急診是這樣做的嗎?老人優先不知道嗎?」
上次在機場,也有老人說同樣的話喔!
**
「到底要等多久?我們來了已經兩個小時了!」
其實是20分鐘.....。
**
「你們居然這樣!我們在美國都不用這樣.....」
那......你考不考慮回去?
**
「可以快一點嗎?就是不舒服才來急診啊!」
其實,每個人都這樣說。你可以試著跟前面的病人說,看看他們會不會讓你先?
**
「是啦!這個不舒服已經很久了!我大老遠來,急診比較快!」
急診,真的不是這樣用的!
**
「我要指定田醫師看診!我可以等!」
急診醫師沒有指定醫師!請不要等!
**
「你知道發燒進入醫院一定要告知嗎?現在還是疫情期間!萬一你們真的被感染,整個醫院都....」
「我不知道發燒耶!」
「你的主訴是什麼?不就是發燒嗎?在家裡量幾度?」
「38度!我不知道38度算發燒耶.....」
再扯下去,鼻子會變長。
**
「請給他做全身詳細的檢查!」
麻煩請走出急診大門,轉到健檢中心!
**
「多少錢?!」
急診醫護不收錢!
**
「到底什麼時候有床」
急診醫護醫療工作都忙不完了,哪一點看起來像住院組?
**
「我要指定某某某醫師!」
那請到門診喔!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想,急診變成什麼了?!
**
「抱歉!我們正在處理有生命危險的病人!請稍等!」
聽不懂、聽不到、聽不懂、聽不到..........
**
「我不要吃前一家醫院的藥,都沒有效!你重新開!這個我丟掉!」
開一樣的嗎?藥廠紛紛出走台灣,全台灣的藥已經在走「統一台製路線」,你覺得我還能變出什麼新藥好藥嗎?你知道台灣一年丟掉多少噸多少億的藥嗎?
你應該也會這麼跟下一位醫師說我.......「前一家醫院的醫師開的藥都沒有效!」
**
護理師:「醫師請你再留一管用來細菌培養的尿液再回家。」
「不用了!我們已經凹到想做的檢查,沒事就好!我們要回家了!而且剛剛那個尿是從馬桶撈出來的!」
**
「急診比較快!」
比較快什麼?
**
「抗生素口服的沒效,我要每天來急診打!」
糟糕,這個抗生素轉成點滴,一天要打三次,問一下健保願不願意付喔!
**
車禍一開始都還好的病人,檢查都正常,只是皮肉傷,也說不需要止痛藥物,在肇事者和警察來了之後。
「我痛到無法走路、上樓梯都有問題!我一定要住院!」
讓你住院,健保一定核退、甚至成為黑化醫師的材料;不讓你住院,投訴就來。
這樣好了!全自費就沒有問題!
**
天邊孝子,衝進急診「來急診這麼久,都沒有醫師看!」。
抱歉!沒有盛大迎接您是我們人力不足,您父親手上的點滴、點滴裡的藥物、剛剛做的檢查......,沒有醫師診視、下處置,護理師是不會執行的!
**
「我剛剛坐救護車來,你們醫院救護車要送我回家!」
醫院救護車的工作範圍真的沒有包括這個喔!
**
「我其實是想來看門診!」
「這樣濫用救護車,要罰錢喔!」
「喔!我的症狀好像變嚴重了!掛急診好了!天啊!你們急診掛號費吃人喔!還只能開三天的藥!」
**
「小姐,幫我拿尿壺、倒尿。」
「請你找個家人來陪伴和幫忙喔!你看現在每個護理師都忙不來手邊的工作!」
「不行,他們現在正在上班,很辛苦!」
嗚嗚嗚....那我們就應該的.........
**
救護車載入一個多次欠費的病人:「我很不舒服,趕快幫我打針!」。
「來!你先去批價領藥,就幫你打針!」。
瞬間消失.........
*****.........#知道還有很多 #今天這邊就讓大家抒發用吧
晚上八點,休息室桌上除了晚餐,當中還有沒有吃到的午餐........
#當初我們說著南丁格爾誓言
#當初我們念著希波克拉底誓詞
#我們夢想著......
#偶爾還是有感動有歡笑有成就感......
#制度把台灣人寵壞把台灣醫病關係變成什麼樣子
老人尿壺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叔叔坐在輪椅上,由職員緩緩地推進診症室。
這是一所政府資助老人院,我下午到來外展到診。
翻查紀錄,叔叔今年只有67歲,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幾年前因中風導致左邊身乏力,故此不良於行,需要用輪椅出入。
「 叔叔,最近有冇乜唔舒服?」我先發問。
「 係左邊隻手同膊頭痛囉,左邊身喐唔到。」叔叔說話清晰,完全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
「 等我同你檢查一下。」我嘗試叫他舉起左手,他完全提不起來。我再舉高他的左邊肩膊,的確有點緊,難怪他申訴痛肩。中風後關節容易變緊,多做被動式的伸展對此類痛症會有幫助。
「 我哋開啲藥畀你試吓,睇下有冇幫助?同埋試吓叫物理治療師同你做下伸展,睇吓會唔會好啲?」我嘗試提出解決方法。
「 醫生呀,我隻左手幾時先會好番,好似隻右手郁得咁好?」叔叔突然對我說。
叔叔中風已有多年,左邊身一直不能移動,就算再怎樣鍛練,說坦白緊本無可能恢復原本狀態,我們也沒有靈丹妙藥可以即時解決他的問題,作為醫生其實有時也愛莫能助。
「 叔叔,坦白講,你隻左手唔會去番以前咁。。。其實你平時有冇乜嘢做唔到,但係其實又好想做,我哋睇下有冇辦法做啲訓練, 或者用的輔助工具幫下你,等你做到?」我嘗試坦白,但又嘗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中風左邊身乏力,我們說是 impairment,但透過訓練加上輔助工具,他未必不能應付自己的生活所需。故此 impairment 未必一定會令人有 disability。
「我淨係想隻左手變番同以前一樣,好似右手咁囉。」叔叔神情顯得無奈。只有 67歲,神智正常,卻因中風而連走步路也不行,當然是難以接受。
「我意思係,例如你想係老人院自由出入吓,我地可以試吓你用唔用到輪椅; 如果你唔想用尿片,我地試吓用尿壺,或有練過床用便椅。。。 你有冇乜嘢想做到?」 我嘗試再解釋。
叔叔沉默了片刻,然後再說:「我淨係想隻左手好似以前咁。」
也許叔叔對他的中風還是未能接受,或是他還沒有想過,縱使左邊身不能動彈,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三言兩語,一時間也難以令他完全了解。
「 不如叫社工同物理治療師幫幫手,同佢傾下,睇下有咩可以做到?」 我唯有建議。
面對困難,總不能只說不行;認清現實,再想想有沒有方法,可以找出你未曾想過的可能性,或許會令你有全新的觀點與看法。
而我們醫護人員一定會在你身旁與你同行。
老人尿壺 在 改良尿壺行動不便也能輕鬆自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記者張嘉珈、李宛庭/桃園縣報導】因為社會新聞上常出現獨居 老人 半夜起床如廁,不小心摔倒造成受傷或身亡的意外事件,設計人蕭國喬、李奕廷、廖廷瑋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