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肋膜腔積液/胸腔積液/fetal pleural effusion>
最近COVID-19在台灣蠢蠢欲動,輕則完全沒症狀,重則引起發燒呼吸衰竭。
一般人喘起來,我們最常做的檢查就是照胸部X光,來看看有沒有肺炎或是肋膜積水;對於胎兒來說,我們則是利用照超音波的時候來檢查肺部有沒有異狀。
---
成人會肺積水,寶寶也會肺積水。
只是寶寶在肚子裡面有臍帶連接著,因此呼吸不是重點。嚴重的肺積水,不至於造成他們呼吸衰竭。
但是嚴重的肺積水,會造成肺部受到壓迫無法正常擴張,心臟血管受到壓迫影響回流,造成全身性的水腫,嚴重者可能胎死腹中😥。
有 #單純的肺積水,也有 #肺積水合併胎兒水腫。
會造成肺積水/胎兒水腫的原因很多,因此要一一做檢查來釐清。
1️⃣超音波檢查
🔎積水嚴重度: 判斷胎兒是只有單純肺積水,使否有壓迫到心臟,還是已經到了胎兒水腫的程度?
🔎從頭到尾仔細巡一遍: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肺部畸形 (常見的CPAM, 游離肺, 橫膈膜疝氣) 都有可能造成肺部積水,因此要注意是否其他器官的異常。
🔎羊水量: 另外可能會有羊水過多的情形,如果太多引起宮縮,有可能需要放水引流。
🔎血流阻力: 如果是胎兒貧血引起的水腫,有可能會引起中大腦動脈血流阻力過高,記得也要一併量測。
2️⃣染色體檢驗
以透納氏症, 唐氏症等較常見, 大概有10%會有染色體異常。
✏️因此會建議抽羊水做 #傳統染色體核型分析 和 #基因晶片 的檢驗。
3️⃣母血檢驗
🔎Rh血型不合
國人大多數為Rh陽性。若母親為Rh陰性,和寶寶不一樣,在肚子裡則有可能造成嚴重溶血反應。
🔎地中海型貧血
重症會造成嚴重胎兒水腫,甚至有可能到大週數才發生!
-->這些在第一次產檢的抽血都會檢驗
🔎先天性感染 (TORCH)
排除巨細胞病毒,弓漿蟲等先天性感染,這些有時候除了鈣化點或腦部異常,也可能造成胎兒水腫。
4️⃣如果排除以上異常,剩下的診斷大多數就是 #乳糜胸(Chylothorax)了
✏️追蹤方式
建議每兩週追蹤超音波,看是維持現狀還是變得更嚴重。
另外也會請孕婦回家多多注意寶寶的胎動!
---
通常單純的肋膜積水然後找不到其他原因,就會懷疑是下面這個病:
<#先天性乳糜胸/#乳糜管破裂>
一開始可能為單純的肋膜腔積液,後來進展變成回流受阻心衰竭,引發全身性的胎兒水腫。
在產前的胎兒治療,可以為單次的抽胸水,放置引流管,以及肋膜沾黏術。(其實就和成人的治療一樣)
✔️抽胸水
胸水再度累積起來的速度也很快,有可能需要多次的穿刺引流,間接造成破水的風險提高。
✔️放置引流管
可以持續引流胸水,缺點是有可能會被寶寶自己拔掉...
✔️肋膜沾黏術
就和成人打OK432這個藥物一樣。不過根據我們小兒科的研究數據統計,在出生後肺部纖維化比較嚴重一些,需要氧氣支持的機率較高。
✏️另外,依據之前和小兒科討論會的結果,如果能在出生前先幫胎兒引流胸水,對於預後有幫助。(引流的時間當然是越近越好囉)
#終於不是廢文
#但是是肺文
#congenitalchylothorax
#fetalmedicine
胎兒 游離 肺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天性構造異常
從關乎著我們出生後的重要器官之一---#肺臟 🫁先來說起
寶寶出生後要先能呼吸才是重點阿!!!
(當然心臟也是特別重要,但是先天性心臟病實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無限♾️)
#寶寶的肺成熟與否超音波能診斷嗎
大家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過了34週之後,胎兒的肺臟相對成熟,就算早產,也比二十幾周的寶寶好很多。
因此有很多安胎的媽媽在照超音波時會問: 醫師,那肺部成熟了嗎? 看得出來嗎?🧐
❌❌❌很抱歉,沒有辦法。
超音波有個限制,能看各個器官的構造外觀異常,但是肺臟成熟與否,呼吸功能如何,沒有辦法產期判斷。
那...肺🫁在超音波下看得到嗎? 又要看甚麼勒?
肺部在超音波底下,應該要在胸腔裡,且看起來是均勻的偏灰色,旁邊緊鄰著一個很重要的器官也就是心臟🫀。
通常超音波會focus在心臟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針對肺臟通常瞄一眼就過去了。
但是肺臟偶爾也是會出現問題的!
—-
以下為常見的肺部病灶: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以前叫做先天性囊腫性腺瘤樣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
產前最常見的肺部異常之一,占了先天性肺部病灶的1/4。
肺部正常組織被或大或小的泡泡所取代,有可能導致肺部發育受限,或是容易發炎感染,出生後需手術治療。
比較常見的三類: (Stocker classification)
✔️Type 1: (大泡)最常見,超音波底下會有明顯的大泡泡,2-10公分都有。
✔️Type 2: (中泡)第二常見,較小的泡泡,大部分都小於兩公分。這種type有可能合併游離肺。
✔️Type 3: (迷你泡)非常小,<5mm的泡泡們組成,超音波底下看起來反而是整塊很亮偏白的病灶。
✏️在產前的追蹤來說,我們會量測病灶的大小,並和頭圍相比得到一個數值(CVR),再藉由CVR的大小來決定之後追蹤的密集程度。
✏️長大速度到30週左右漸緩,通常不會再更大了。(會縮小的比例大概20%)
✏️通常有很大一顆泡泡的病灶會容易發生胎兒水腫,要特別小心。
✏️預後跟病灶的大小比較相關,分類其次。
#游離肺
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個單獨離開肺葉的病灶,沒有用的肺組織。
分成肺葉內(intralobar)或是肺葉外(extralobar)兩種。
肺葉內的病灶通常埋在肺中;肺葉外的病灶通常長在腹主動脈附近,大部分在左邊,也是靠近縱膈腔後或是腎上腺附近。
但是超音波下看來的病灶本身型態和CPAM很難區分,其實根本是非常類似的外貌。如何區分請看下一段~
✏️通常是偶發,不用特別做染色體檢查。
✏️要想到CDH, Scimitar syndrome。
✏️有三分之二在產前會縮小。
🔎🔎🔎如何區分上述兩種異常🔎🔎🔎
基本上超音波看起來有可能是非常相似的! 這時候要怎麼區分呢? 主要是看支配病灶的血管從哪兒來?
簡單來說,CPAM是由肺部血管(肺動脈)支配;游離肺的血流供應是直接由主動脈來的。
但是,這兩種病灶其實是好朋友,因為他們也很常一起發生! 對於之後的治療大同小異,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沒辦法區分這兩種唷!
—-
以下為少見之肺部異常
#先天性肺葉氣腫
Congenital lobar emphysema為肺葉的過度充氣。超音波底下通常是 #亮白色的病灶(echogenic),可能有泡泡狀也可能沒有。
沒有額外支配的血管。如果太大,有可能造成縱膈腔偏移,羊水過多或胎兒水腫。另外14%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異常。
✏️最常發生的肺葉: 左上>右中>右上
✏️大約只有5%會影響兩個肺葉以上
#支氣管囊腫
Bronchogenic cysts產前少見。通常是 #一大顆單一的水泡。
在肺門、縱膈腔及肺實質都有,好發於下肺葉,通常在體檢時被意外檢查出來。
#先天性高位氣道阻塞綜合症
Congenital high airway obstruction syndrome (#CHAOS),發生率極低,先天性喉閉鎖,或許合併有食道氣管瘺管。
超音波下會看到氣管擴張,#雙側肺部變大變白,把橫膈膜往下壓,甚至也會壓迫到心臟的位置。
✏️可以藉由MRI來判斷阻塞的位置
✏️通常建議做染色體晶片檢驗
🔎🔎🔎怎麼跟 #CPAM 或是 #肺葉氣腫 分別?🔎🔎🔎
✔️CPAM較常發生在單側,肺葉氣腫也是較常發生在單一肺葉。
✔️CHAOS通常是雙側且所有肺葉都影響。
#CPAM
#lungsequestration
#CHAOS
#才講一個器官就真的混亂chaos了
#附圖為之前整理的CPAM
胎兒 游離 肺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ancer #screening
癌症篩檢
篩檢:「你覺得很好(無症狀),所以你有問題」。
「老鷹」是速度太快、來不及救的癌症,「兔子」是如果不治療就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是惡化很慢、不會傷害你的癌症,治療是「圍欄」。
癌症篩檢能:
1、找到能治療、會傷害你的癌症(你能用圍欄把「兔子」關起來)
2、「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找到不能治療的癌症(「老鷹」)
找到不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
把沒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是癌症(假陽性)
把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沒有癌症(假陰性)
(https://twitter.com/vprasadmdmph/status/1212840987363442689…)
除了胎兒蛋白以外,不要用「腫瘤指標」篩檢癌症。
有幫助:
• 乳癌:美國 USPSTF 建議年紀 40-75 歲的婦女每二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國民健康署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注射能預防。
• 肝癌:有 B、C 型肝炎或有肝癌家族病史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
• 大腸癌:每二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每 10 年做一次大腸鏡篩檢。75 歲以上或餘命少於 10 年的人不需要做大腸鏡篩檢。CEA 只能用來追蹤確診/治療後的病人。
• 口腔癌:國健署建議有吃檳榔者(30 歲以上,原住民 18 歲以上)、吸煙者每二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膀胱癌:無痛性血尿、肉眼可見血尿、沒有蛋白尿、有血塊、有危險因子(男性、年紀 ≥ 35 歲、抽煙、某些化學品如苯類,aromatic amines 或染劑、止痛劑、骨盆腔放射線、某些免疫抑制劑如 cyclophosphamide,alkylating agent、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重金屬(砷)、放射線等)者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 ± 泌尿道 CT。
有爭議:
• 肺癌:USPSTF 建議每年以 LDCT(不是胸部 X 光、痰液細胞學)篩檢50-80歲,20 pack-year且未戒菸,或已戒菸但不到15年者。
https://www.facebook.com/1484893288/posts/10223483549145274/?extid=mOugg8Zlezfa7Fet&d=n
• 食道癌:胃鏡 for Barrett's esophagus、吸煙?喝酒?
• 胃癌:日本、韓國有建議用胃鏡篩檢。
• 甲狀腺癌:USPSTF 建議沒有症狀者不需要用觸診及超音波篩檢甲狀腺癌,除非有危險因子:放射線、遺傳性癌症、一等親有甲狀腺癌。症狀:異物感、吞嚥困難/痛、容易嗆到、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發聲障礙、疼痛。
• 前列腺癌:USPSTF 建議 55-69 歲的男性要用醫病共享決策決定是否要用 PSA 篩檢。
• 卵巢癌:USPSTF 建議不要篩檢沒有症狀的人,除非她有遺傳性癌症家族病史。台灣醫界的建議是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30 歲以上的婦女每 1–3 年做一次)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如果陽性再進一步做 CT、MRI 等檢查。
• 鼻咽癌:EBV。
台灣的十大死因: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
男性: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淋巴癌、膀胱癌
女性: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癌症的危險因素:抽煙、喝酒、加工肉(肉鬆、肉乾、肉脯、香腸、火腿、醃肉、培根、熱狗等)、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檳榔、肥胖、不運動、感染(B/C 型肝炎、HPV)、放射線(游離輻射)、免疫抑制、家族史。
https://medium.com/…/%E5%90%91-%E4%B8%83%E9%BE%8D%E7%8F%A0-…
https://medium.com/…/%E5%B8%AB%E7%88%B6-%E5%A4%A0%E4%BA%86-…
https://medium.com/…/%E8%81%96%E8%AA%95%E8%80%81%E4%B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