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內視鏡翻修手術]
一位在多年前因為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
接受過傳統的開放式減壓手術
今年突然發生一模一樣的症狀!
核磁共振顯示她在同樣的第四五腰椎
有一個新的椎間盤突出還有骨刺的形成
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後
我們決定選擇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
來避免因沾黏傷到神經以及全身麻醉的風險
在術後的第一天就能正常行走
很高興術後她能恢復正常😁
希望這個手術能讓妳再撐20年!
#感謝這位女士願意讓我們分享影片
#微創脊椎手術
#脊椎內視鏡
脊椎減壓手術風險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想就是,會開跟不會開的差別罷了
再次重申「腰椎滑脫做微創手術不必自費花大錢」,也就是說只要符合條件「全套健保給付可以做微創手術」。
前幾天查房時無意間聽到一段對話…我的75歲阿婆,腰椎滑脫接受微創手術術後第7天,隔壁床是另一位醫師的50歲腰椎滑脫接受傳統手術術後第3天,這位病患的看護以下簡稱甲,病房內某位路人簡稱乙:
甲:為什麼我的病人開傳統的,隔壁曾醫師的做微創?
乙:可能是微創要自費吧!?
我:不!我的病人是全套健保的,完全健保給付是可以做微創手術喔。
甲:那為什麼我們的醫師不幫我的病人開微創?
我:…(我的回答已經不重要了!)
真的!再重申:
全套健保給付可以做微創手術
全套健保給付可以做微創手術
全套健保給付可以做微創手術
太重要了所以說三次!
最近還有一個病患因為某醫學中心「開價」四十萬幫他做微創手術,接著來找我以健保價解決掉了。到底為什麼健保價做得到的東西會搞得動輒二三十萬?!加價購的東西有哪些?實用性或必要性是如何呢?
1.雷納生機器手臂/導航系統:至少加價20萬,既然是所謂的導航系統,目的就是為了讓釘子打得「更準」。但是神經壓迫的減壓仍得靠醫師自己而不是雷納生喔,所以得考慮花這20萬是不是殺雞用牛刀?而且既然是為了讓釘子打得「更準」,那應該是用在複雜變形、退化變形嚴重的脊椎,但這種脊椎開刀治得好嗎?綜合來看花這20萬值得嗎?
2.經皮穿刺型骨釘:兩節要價6至10萬,三節至少12萬。這項東西是值得考慮使用的,但缺點在於因為是完全看不見骨頭外型與骨頭特徵,因此手術當中必須長時間照射X光來確定穿刺的位置,也因而導致輻射線暴露風險,手術醫師長時間穿鉛衣也很累。至於釘子的材質與健保釘是完全一樣的。
3.多孔鉭金屬椎間融合器(即椎籠、籠架):加價10萬。「多孔」可以抓住更多幹細胞,使骨頭生長得「更好更快」,也因為多孔設計因而必須用特殊金屬才能維持硬度與強度。然而與健保給付的椎間融合器相較,骨頭生長的「長期效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同樣追蹤三五年之後,兩者骨生長融合的結果是相似的。因此,是否該花這10萬?見仁見智了。
以上三樣東西全選就已經將近三四十萬了,還有其他一些兩三萬元的「小選項」喔,難怪微創手術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
為什麼全套健保給付可以做微創手術呢?
1.雷納生我們剛剛已經分析過,其實必要性與實用性是有限的。
2.套用經皮穿刺釘的概念,我們改用「偏心撥筋法」(偏離中心線撥開肌肉筋膜)打釘子(Wiltse approach)。
3.用健保給付椎間融合器。
以上的做法全部加一加是不是不必自費花大錢,健保給付就做得到微創手術了!所以,另一個重點就是要來談到底怎麼樣才算脊椎微創手術?其實重點不在於傷口有幾個洞、傷口到底有多小,真正的脊椎微創概念應該是要「有別於傳統手術的完全保留中心線的骨骼與肌肉結構」。
傳統脊椎手術藉由中心線切開、大範圍剝離肌肉、切除中線骨骼構造(椎弓切除)來達成神經管減壓與植入椎間融合器與打釘,但復原過程肌肉喪失中線骨骼附著處,因而導致肌肉萎縮纖維化,並造成長期更不適的術後背部痠麻無力,而在「偏心撥筋法」(偏離中心線撥開肌肉筋膜)之下,不僅中線構造完整,也可做到有效的神經管減壓與打釘子,若再把偏心撥筋法與經皮穿刺釘做比較,一個穿刺釘的洞要1.5公分,以兩節的腰椎手術來說(左右兩邊每邊要打2根釘子),經皮穿刺法一邊要兩個1.5公分的洞(兩個洞之間還有間距喔),而偏心撥筋法一邊要大約4公分的傷口來打2根釘子,試問傷口大小有差嗎?經皮穿刺釘的錢是不是可以省下來?所以,脊椎「微創」這兩個字的意義與概念不在於傷口有幾個洞或傷口有多小,而是在於要「有別於傳統手術的完全保留中心線的骨骼與肌肉結構」。
總之,只要符合健保的嚴重度規範,全套健保給付是可以做微創手術的,關鍵在於採用完全保留中心線的骨骼與肌肉結構的偏心撥筋法(Wiltse approach, or paramedian muscle splitting approach)。
脊椎減壓手術風險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news.pchome.com.tw/…/20161102/index-4780794956913721…
「摔下來的時候,我想爬起來,但是手腳都不能動!」。二十九歲的小瑞,工作時發生從高處摔落的意外,被救護車緊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就醫,經過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第七節 #頸椎 爆裂性骨折,導致四肢無法活動,經過花蓮慈院 #神經外科 醫師洪祥益進行 #脊髓 減壓與人工椎體重建手術,術後預後狀況良好,康復出院。
許多人看到有人受傷,第一時間總會想要上前協助傷者,但是對於車禍或高處摔落的病人,一個小動作很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原本想要助人美意可能成為害人的舉動。洪祥益提醒,不確定狀況的移動個案,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二次傷害。因為 #脊椎損傷 的原因大多是車禍或者從高處墜落,意外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絕對不是移動個案!而是要就個案本身周圍,建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再來就是確認個案本身的意識,還有呼吸狀況,萬一有嘔吐的問題,可以讓個案側躺;同時要馬上撥打119請求緊急救護人員的支援。
洪祥益醫師表示,當初在急診看到小瑞的時候,因為他的頸椎爆裂性骨折,造成脊髓腔、神經都受到壓迫,一般正常人肌力測試應該是五分,但是當時小瑞的肌力測試只有一分,用一般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頸部以下幾乎全部癱瘓,而且還伴隨著嚴重的神經痛。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先進行 #脊髓減壓術,清理壓迫脊髓及神經的碎骨,再用鈦金屬人工椎體,進行頸椎重建術。手術順利成功,術後隔天小瑞就能下床行走,也能自己用湯匙吃飯。術後隔天恢復生活活動能力,接著觀察一周就康復出院。
#洪祥益 醫師表示,一般人會以為脊椎在後背,所以,受傷都要從後背開刀,但從神經外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頸椎問題都可以從前側開刀,而且前側開刀可以不用撥開肌肉,直接進行手術,減少肌肉、神經受損的可能性,除了降低風險也能縮短恢復期。現在小瑞只需要帶著頸圈大約六個月,等到鈦金屬人工椎體跟自體頸椎骨融合,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從頸部以下全癱到能自由活動,對小瑞及家人來說是個奇蹟,對很多人來說,小瑞是個很幸運的個案,但是洪祥益醫師表示,要恢復的這麼好,不只是醫護團隊的努力,從意外發生當下周圍的人、緊急救護人員、急診團隊,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