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平足會造成的5個問題!
.
1.深蹲出問題🏋️
下肢動作是連鎖反應,當你看到有足弓的腳,是可以讓下肢維持在一個好的排列,腳踝對其膝蓋,膝蓋對其髖關節👍🏻
當你看到扁平足要做深蹲時,會讓脛骨內轉,同時會讓膝蓋產生扭轉力量,可能會讓你的膝蓋內側疼痛❌
2.跳躍讓膝蓋產生壓力🤾🏻♂️
想像一下,當你跳躍,然後要著地的時候,膝蓋是伸直的,不能吸收緩衝的力量🤢
如果你讓膝蓋彎曲,可以讓股四頭肌離心收縮去負荷🦵🏻
扁平足,足弓沒有空間去吸收能量,每次跳躍都是腳掌貼平的撞擊地面
沒有離心控制下緩慢接近地面、幫助足部減壓
會讓膝蓋、髖關節、下背產生壓力☄️
任何跳躍的動作,像是跳箱、跳繩,如果在足部不能吸收衝擊力
就會傳遞到其他關節,可能是膝蓋、臀部、背部
3.跑步的速度、力量下降🏃🏼
足部有兩個功能,
1️⃣足弓接觸到地面時,用離心收縮的方式來適應地面,同時讓你的中足是鬆動的,容易的做出旋前/後的動作
2️⃣在跑步的時候,腳趾推對讓身體離開地面,會讓足部變很穩定(中足是鎖住的)
是為了接下來腳踝蹠屈的動作(踮腳尖)
扁平足在第一個功能會出狀況,而降低跑步的效率👎🏻
4.臀肌失能🍑
臀肌跟膕膀肌肉一起工作,當足弓不穩定,脛骨向內塌陷、髖關節向內旋轉,代表著髖外轉的肌肉長時間被拉長🔁
主要是讓臀中肌變得無力,他是主要穩定下肢的肌肉,一但啟動困難,下肢的壓力就會在膕膀肌上,這也容易造成反覆拉傷,
就會讓臀肌沒辦法正常使用,長時間下來就會讓兩者分工不均
5.
足底筋膜炎🔴
腳底平貼在地板,會持續拉緊足底筋膜,不段的拉扯下,會讓肌腱慢性病變
髕骨肌腱炎🟠
火車跟鐵軌的比喻,當鐵軌是歪的,火車就會出軌,火車是髕骨,鐵軌是下肢排列
.
這是扁平足會造成的問題,你有符合幾個👨⚕️
想知道怎麼測試扁平足嗎,留言告訴我🙌🏻🙌🏻🙌🏻🙌🏻
.
標記扁平足的朋友❤️
膕肌肌腱炎 在 我的,印度瑜伽之旅 _My India Yoga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學們~站要站好呀!!!!!!!
不要再超伸你的膝蓋了😣😣😣
想改善站姿與體態,平常站姿就要注意和練習,
不然一天上5堂瑜珈課都沒有用的!
關節過度柔軟時,對大部分的關節來說,韌帶、肌腱的主要角色是避免關節過度活動;如果這些組織變得過鬆,那麼關節便可能以會導致受傷、或著隨時可能受傷的方式運作。
但僅有少數人覺察到膝蓋的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膝蓋後側打開過多──同樣會造成關節失去順位和不良的運動習慣,而這為日後的關節炎、甚至更嚴重的膝蓋損傷埋下了潛在因子。
過度伸展的膝蓋基本上是膝蓋周遭的韌帶和肌腱過鬆所造成,那麼你就有可能在瑜伽動作中由於不良的順位造成韌帶、肌腱變得鬆弛,或著讓鬆弛更加惡化。
有被過度牽拉(overstretched)風險的軟組織包括了位於膝蓋深處的十字韌帶、位於膝蓋內、外側的副韌帶、以及跨過膝蓋後側的膕韌帶。
🔻🔻🔻🔻🔻🔻🔻🔻🔻🔻🔻🔻🔻🔻🔻🔻
①磨損膝關節:再站立狀態下,膝超伸則會將壓力直接作用在關節上,肌肉無法有效做功為其分擔壓力,因而會加劇骨與骨之間的壓力,最終容易導致膝關節磨損、引起膝蓋疼痛、滑膜炎等
②容易損傷“交叉韌帶”:交叉韌帶的作用就是前後穩定膝關節、和保護膝關節(它是膝關節屈、伸以及旋轉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膝超伸則會導致交叉韌帶的壓力增加,從而增加交叉韌帶的受傷機率。
如果交叉韌帶損傷和鬆弛,會導致膝關節其它穩定因素進一步鬆弛,最終造成疼痛、腫脹和膝關節不穩定,這種損傷的結果是退行性骨性關節炎!且臨床必須進行適當治療。
③更容易發生膝關節的急性損傷:如果在承受壓力較大時膝超伸(例如負重、跳躍落地),則膝關節急性損傷發生的概率極
膕肌肌腱炎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淺談伸展(Stretching)
關於伸展這方面的研究實在太多,坑太大,而其中研究方法出錯,沒有參考價值的研究也佔許多,更有著一堆不同的名詞定義,故本篇稍微整理一些結果與推論提供給嘗試使用伸展輔助運動表現的人做參考,這裡給出的只是參考方向,不提供伸展細節,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運動專項不同、應該伸展的部位與程度最後還是由教練評估,另外,其他筋膜疏理術、按摩、姿勢矯正...等,因為與Stretching研究主題無關,故不提及。
伸展被認為用來改變軟組織的長度、排列、沾黏性進而達到更佳活動度,例如:為了達到更高的踢腿動作,普遍傾向使用大量伸展大腿膕繩肌群,而一個可以輕鬆將腿踢過頭頂的人,在進行較低位置的踢腿動作時,會相對於踢不到頭頂的人更加輕鬆,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的代償也較小,當然大腿膕繩肌群並非唯一影響踢腿高度的因素,因此在認為需要進行伸展加強柔軟/韌度與活動度的同時,一定能夠找出真正限制的因素,再對症下藥。
伸展應該針對可被延長的軟組織—肌肉、肌筋膜、肌腱,有研究顯示柔/韌度變好時,被延長的部位是肌內膜、肌束膜、肌外膜,也就是由內而外各層包裹肌纖維的外膜,可以想像成一捆青蔥被一個塑膠袋包著、十捆青蔥再由另一個大一點的塑膠袋包著,當你伸展時,被拉長的是塑膠袋而不是青蔥,青蔥頂多因為外部伸展而改變排列模式,而不應該被伸展的部分則是關節組織—關節囊、軟骨、韌帶…及其他關節周圍構造。
伸展的形式普遍被分成三大類,依使用價值排序:
1.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NF:一種需要夥伴或是器材輔助的伸展方式,常見的是肢體在接近活動度極限位置,夥伴與被伸展者使出反方向的力氣相抵抗,使肌肉呈現等張收縮,放鬆後再往要伸展的方向前進,沒有夥伴時多數會使用磅數較高的彈力帶取代。根據許多的研究評論結果,多數認定PNF的伸展效果最佳、傷害風險最低,因為該伸展方式較能夠瞄準需要被伸展的地方—肌肉、肌筋膜、肌腱起作用,也能有效避免過度伸展其他不該被伸展的部位,研究顯示在進行PNF時,使用50%~80%的等張收縮便能產出既安全又顯著的效果,無須使用到100%的力量相互抵抗,另有研究顯示在進行PNF伸展熱身活動之後,測試1RM臥推與垂直跳的結果都比其他方式來得好,缺乏訓練經驗的對象更能透過PNF得到一些肌力提升的效果(進行等張收縮當然好過0訓練)。
2.動態伸展:類似來回甩腿一樣的動態模式,透過反覆進行同一動作,使該動作的作用肌與拮抗肌在活動中不斷交替刺激、放鬆,逐漸增加動作幅度。動態伸展在各項爆發力、肌力表現的研究中給出的負面影響不大,但因研究過程對動態伸展的形式規範不嚴謹,比如說:每個研究當中的甩腿、甩手、擺動之類的動作,在速度、力量、節奏上沒有一定形式規範,所以參考價值還是很低,而且動態伸展也被分成慢速、中速、高速,這使得客觀規範變得更難。
3.靜態伸展:類似體前彎一樣的靜止模式,讓肢體維持在伸展位置,主要配合呼吸以及一段時間後本體感受器分別放鬆、降低拮抗收縮,使得伸展幅度加大。使用價值最低的靜態伸展也是拉傷風險最高的一種,而且經常為了快速得到顯著的活動範圍提升,會採用一些比較殘忍的方式進行,有許多實際案例因為過度伸展導致多處軟組織、關節組織出現發炎、受損,也有許多研究都顯示進行靜態伸展之後,爆發力、最大肌力、甚至衝刺速度會下降,造成表現衰退的效果從10分鐘到1小時以上的結果都出現在不同研究當中,雖然也有少數研究顯示在進行完靜態伸展之後,配合動態伸展或是專項活動,可以抵銷伸展造成的表現衰退影響,但還是要斟酌使用。
以上只是簡短介紹,詳細的伸展處方、動作選擇、持續時間…等,真的是五花八門、因人而異,PNF演化到現在,最常見的也有三種,甚至有人把按摩融入伸展當中,但很多東西都只是直覺上認為合理、做起來舒服,真正可供參考的研究實在不多。
如果已經長年從事同一項運動,在能夠正確呈現各種技術並沒有附加代償動作,以及活動範圍也符合技術所需水準時,並不需要特別進行太多伸展去額外加強柔軟/韌度與活動度範圍的必要性,伸展對這類對象帶來的效果是讓組織能夠在反覆收縮使用後得到放鬆、降低沾黏性、恢復正常長度與排列方式、恢復活動度…等,不建議額外提升柔軟/韌度、活動度,主要是因為伸展去突破原有極限時,除了有可能出現細微拉傷,也會使各項技術因肌肉必須在平時不習慣的長度下進行收縮,反而出現不協調、不順暢,進而加大受傷的機會,或降低動作經濟性。配合上次說的神經肌肉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得知變得更加柔軟的大腿後側膕繩肌群會影衝刺時的技術流暢程度,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其他專項技術當中,所以替練習、比賽的熱身加入伸展環節時,重點應該是熱身而不是過度伸展,那麽,是否所有練習、比賽之前都需要有伸展當作熱身?值得思考。
@@@@字數又超過了,後面篇幅請上Medium閱讀,聯結在自介@@@@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運動表現訓練、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
#訓練名言 #訓練知識 #美國大學運動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伸展
膕肌肌腱炎 在 利捷醫療- 膝腿疼痛--- 膕肌肌腱炎 【常見症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膝腿疼痛--- 膕肌肌腱炎 【常見症狀】: ☹️膕窩後側腫脹,時有明顯腫塊。 ☹️膕窩偏後外側壓痛,主被動屈膝無疼痛。 ☹️小腿後側、酸痛、麻木,若病人下坡奔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