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DJtime #木的談身心科迷思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疑惑,不太清楚路上的身心科診所、醫院的精神科看診到底是在...看幾點的呢(開玩笑XD)?
到底如何判斷什麼樣的狀況該去看身心科/精神科,有時候在接案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少與個案討論「到底要不要去看身心科、或是怎麼看身心科」的過程,就讓木的來為大家解惑吧!
建議這篇可以搭配上篇 #木的談精神科用藥迷思 一起服用喔💊
歡迎右滑看圖文,或是往下看文章⬇️
/
🌟身心科裡面的看診醫師是什麼來歷
一般在身心科或是醫院的精神科,看診、開藥的都會是「精神科醫師」唷!
只有精神科醫師能夠開藥,而有時候醫師也會建議搭配心理諮商,這時候才會轉介給 #諮商心理師 或是 #臨床心理師 做後續的諮商晤談服務。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看身心科
通常會建議當影響到「生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讓自己備感困擾,就可以去身心科看看,下面的狀況都很建議可以至身心科求助:
1️⃣分手後吃不下也睡不著、難以專注,每一天上班都像行屍走肉,因工作表現不佳而讓重視工作表現的自己很崩潰
2️⃣發現近期自己情緒起伏極大,有時候感到突然的悲傷而難以控制,好多次不小心在公共場合哭出來,影響日常生活
3️⃣近期工作專案忙碌,每天都失眠或是早醒,一個禮拜下來身體已經不堪負荷
透過服藥來協助近期可能因壓力較大而較難好好照顧自己的你,先透過藥物讓身體能夠回歸平衡的狀態,讓日常生活功能得以運作。
/
🌟去看身心科代表抗壓性不足嗎
看身心科代表的是你對自己身體的狀況有足夠的覺察,且也認知到近期因內外在因素而較難好好照顧自己的狀態,短期間先依靠藥物讓生理功能恢復穩定,我們也才更有力量去照顧心理層面。
/
🌟吃藥的話就會成癮
來這句話~看完這篇之後還寫對的人就要掌嘴了哦(再次開玩笑XD)
看身心科吃藥並不會讓你藥物成癮📣📣
看身心科的目的是先解決現在眼前可能因近因(工作壓力、失戀)或遠因(早期家庭議題)引起的生理不適有所改善,而最終目的仍是停藥,並讓我們找到能夠減緩壓力反應或情緒困擾的方法(例如:長期心理諮商)。
/
🌟看身心科只要看一次就可以了嗎
精神科的藥物與一般感冒藥不同,由於藥物主要影響的部份是大腦,需要較長的時間作用,因此,看身心科/精神科會需要一些耐心與定期回診,可能會有人覺得吃了藥沒有什麼改善、或是有些副作用讓自己不想繼續吃了!但會很建議回診時讓醫師知道你對於藥物的反應,也讓醫師知道可以如何調整藥物。
/
🌟我需要對醫生透露多少
基本上每個診所或醫師問診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樣,有些醫師會比較善於引導,有些可能會習慣等來看診的人自己說,但對於第一次看診的人,確實會有些擔心與緊張,木的這邊建議:
1️⃣若大概知道自己的狀況與哪些原因有關,可先讓醫生知道(如:近期剛失戀、最近家人過世等)
2️⃣詳細描述自己的困擾情況,幫助醫師判斷。如失眠,便可跟醫師說明大概是幾點睡、通常會幾點起來,是屬於睡不著、翻來覆去,或是屬於睡不久、早醒類型。
3️⃣如果你對看醫生有很多擔心,向醫生表達你的擔心吧!像是你很擔心副作用會影響日常生活、不確定要吃久的藥物等,這些都絕對可以跟醫師詢問的!
/
看完上面幾點,是否有對身心科有更多的了解了呢?
雖然近年心理健康意識抬頭,但還是有許多人會對看身心科/精神科有一些誤解,木的希望讓大家了解,看身心科並非丟臉或是抗壓性低的展現,而是更懂得在你需要求助的時候,願意讓資源進來協助你,這反而是好好照顧自己的表現呢!
若對於看身心科/精神科有更多的問題與疑惑,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唷!
#身心科 #精神科 #看診 #精神科藥物 #副作用 #精神科醫生 #抗壓性 #照顧自己 #諮商心理 #諮商心理師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可以開藥嗎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次邀請到直播訪問的特別來賓是 Joyce。 Joyce 是加州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紐約醫學院線上課程兼任教授,這次的直播聚焦在現代科技人的心理健康、看心理醫生的一些迷思、及如何幫助自我達到好的心理狀態。
Joyce 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心理諮商碩士, 再到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教育心理學系心理諮商博士,在台灣與美國的許多醫院及心理諮商中心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曾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及亞洲大學心理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
矽谷作為全球科技中心,是世界人才嚮往的工作及居住地點,路上名牌名車充斥,大公司裡高薪聘請的名校碩博士一堆,看起來十分光鮮亮麗、令人心生嚮往,但現實是工作競爭激烈、生活壓力非常大。在這次直播中 Joyce 會分享她從心理醫生的角度來觀察,科技人不為人知的 "後巷真實人生" 中,心理可能有面臨什麼樣的通病或現象、可以怎麼自我照顧以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會討論 如果真的有需要看心理醫生了, 公司會知道嗎? 員工會不會因此被貼上標籤、被公司差別待遇? 最後,會系統性的介紹一些心理諮詢的種類。 直播前及過程中也歡迎大家提問討論。
為了這次直播, Joyce 做了超級充分的準備, 她還特別準備了投影片來輔助說明!如果你聽完後和我一樣覺得受益良多, 歡迎追蹤 Dr. Joyce Sun - CA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在矽谷 的頁面, 如果你聽完覺得想利用公司的 EAP 或是醫療保險來找 Joyce 諮詢, 直播中有談到她的執照是可以看加州及佛羅里達州的居民,美國其他州要再確認,台灣可能不行,中國可以,因為最近肺炎,她的諮詢都改為線上對談, 她的個案有人還是想要見面談,所以她有一兩個空缺出來, 機會難得, 如果你有興趣, Joyce 的心理所網頁是: https://www.peacefulsunshine.com/
以下是直播訪問的一些內容大綱、搭配 Joyce 推薦的資源連結
---------------------------------------------------
矽谷灣區人的心理狀態
一般性常見的壓力:
Stress, anxiety, depression, self-esteem/ self-image, career confusion, relationships, parenting issues, kids/teens (佼佼者父母的失落與不願面對);
正式的診斷 :
bipolar, OC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other diagnoses
矽谷的公司文化 v.s. 亞洲教育的特質 (12:50)
Make impact & creative v.s. Being helpful and obedient
跟別人比 & 老是看自己的不足
移動的終點線 (高中要前三志願、大學要國立、研究所要...)
健康的心電圖與不健康的心 (加上內向敏感,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想被看到)
沒有很謙虛 = 自大討人厭
集體主義 v.s. 個人主義 (要聽話/要得到認可,結構跟明確方向才有安全感)
破碎的蛋黃哥 (自我認同與核心價值) (26:30)
我可以! 我不需要”幫助”
對自己
對孩子 (青少年自殺等,錯失早療的介入)
什麼狀態建議諮詢 (36:45)
治療/復原模式、平時自我照顧模式、個人成長探詢模式
防疫期間的自我照顧 (40:26)
與現實接軌 (專家建議、合理的準備、不要過度幻想)
固定的新聞時間
運動
興趣、嗜好
朋友們互相支持
正念練習
身體照護: 泡澡、按摩、伸展、深呼吸
五感練習
意象練習
珍惜、祈禱
看心理醫生的感覺? 公司會知道嗎? 會不會被 fire ? (51:20)
不會,confidentiality,甚至不可能知道你是否有看心理師
唯一的例外: 被送來做工作適任評估,但公司只能拿到 yes or no 的回答
矽谷科技人的特殊性困擾 (58:40)
登山攻頂者
靈肉分離者
加州心理師執照種類 (1:01:00)
博士: Licensed Psychologist
碩士:
Licensed Professional Clinical Counselor (LPCC)
Licensed Marriage and Firmly Therapist (LMFT)
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LCSW)
精神科醫師 Psychiatrist: 開藥、部分的精神科醫生也提供心理諮商與治療
美國的心理服務資源 (1:04:00)
保險 (網絡內外)
EAP
公司的額外補助
disability/ unemployment
自費 (心理師搜尋網站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低價網路諮商、open path)
社區資源 (冥想團體、正念中心、瑜珈 、breath work)
對策 (1:08:50)
平衡報導
肯定自己的每個小成就,內在歸因
不只是認知層面的肯定,還要情緒的回應
定義你專屬的蛋黃哥 (核心價值)
個性、優點、興趣、價值觀、哲學觀、可轉移性的技術、
他人對自己的整體印象等
用行為 (包括肢體語言/眼神) 改變感覺 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
Growth mindset v.s. fixed mindset
怎樣的心理治療才有效 (直播中沒時間講,但 Joyce 有準備的內容)
個案要負的責任
想改變的動機
準備度
願意分享的程度
回家功課的努力度
親朋好友的支持等
心理師的部分
專業認證或學有所長
感覺有安全感或至少不討厭
你的個性/思考模式與心理師採用的理論技術的相容性
你與心理師目標的一致性 (問題解決 v.s. 增加自我了解)
推薦的影片連結
TED Talk-Amy Cuddy: 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有中文字幕,尤其是 15:52 處的個人故事
https://youtu.be/v_vkoz1_nd8
婚姻及伴侶關係: Making Marriage Work | Dr. John Gottman,推薦 Gottman 的所有影片與書籍
https://youtu.be/AKTyPgwfPgg
推薦伴侶們讓關係更緊密的問題討論集- 201 Relationship Questions: The Couple's Guide to Building Trust and Emotional Intimacy:
Amazon 連結: https://amzn.to/2wHmzmY
博客來連結: http://bit.ly/2v4mlGn
臨床心理師可以開藥嗎 在 張心理師的運動處方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如此呀~
看別的心理師的文章來認識自己的工作~(誤
【關於臨床心理師】
1.#臨床心理師會出現在哪裡?
通常我們會出現下在以下幾種地方,公私立醫院(身心精神科、兒童心智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癌症腫瘤科、安寧病房)、身心科診所、復健科診所、心理治療所、諮商所、各大專院校、國中小學、企業、政府單位。
2.#什麼情況我需要找臨床心理師?
有些學生或小孩在學校因為一些狀況,會被學校老師轉介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情緒與注意力狀態的評估。
社區民眾的部分,當你腦海中浮現「我需要諮商/心理治療嗎?」這個疑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提醒,無論你最後有沒有選擇去做心理治療/諮商,表示你都意識到了生命中有一些自己無法立即處理的議題,或是難以消解的情緒,這些問題,往往也都不是一次的諮詢就會好的,而需要數次以上的共同合作。
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職場人際」、「家庭議題」、「失眠焦慮」、「情緒憂鬱」、「朋友覺得我需要來」、「工作快撐不下去」、「重要他人過世」、「懷孕生產前後憂鬱」、「早年曾有創傷經驗」,覺得上述提到的這些困擾,影響了當下的生活,經常感受到難受,或是疑惑。
每個人都可以來找心理師,只要你感受到你有需要,不一定需要醫師下一個診斷說你有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真的不需要!任何人只要有想要解決的困擾,只要覺得哪裡怪怪的,都可以來。
3.#臨床心理師能做什麼?
臨床心理師主要對民眾服務內容有兩大類,第一種是心理衡鑑(身心狀態評估/發展狀態評估)、第二種是心理治療。除此之外,臨床心理師也會接受各種演講,文宣品出版邀約,透過媒體或是進入社區或機構宣導身心健康資訊。除了個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諮詢外,有些心理師也會帶領團體性質的身心探索成長課程。
對象可能是所有身心相關科別的所有個案(患者),或是有身心困擾的一般民眾。
年齡層從剛出生的嬰幼兒,到老人或是安寧階段的個案都有包含。通常患者都會先看過醫院或診所的精神科醫師門診,再由做精神科醫師作轉介,在門診結束後另行安排時間做評估(衡鑑)。也有少部分會是透過其他科別的醫師協助轉介安排駔評估或治療。
[身心狀態評估/心理衡鑑]
評估內容涵蓋範圍如下,嬰幼兒發展階段、兒童青少年情緒、過動注意力問題、人際困擾、亞斯伯格、智力評估、失智評估、學習障礙、憂鬱焦慮情緒、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思覺失調症、人格疾患、性向評估…等等。
[心理治療]
我們可以談什麼?
憂鬱焦慮情緒、親子關係、霸凌問題、家庭關係、婚姻伴侶關係、生涯規劃、老年議題、慢性疾病身心調適、自傷/自殺議題、自我探索議題、存在議題、身心靈成長、自我探索、壓力因應、精神疾病患者家屬自我照顧…等等。
「心理治療是專業醫療行為,也很像是一種合作關係。」
心理師與眼前的你一起探索你想探索的議題,陪你一同面對對你來說很難以面對的傷痛,在治療過程中給予你安定包容的感受,有時也會真誠的反映你的矛盾,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時間傾聽你的感受與想法。在這樣的心理治療關係中,缺一不可,缺乏你的參與,心理治療這件事情就不存在。
在心理治療中,個案需要心理師的幫助,心理師也會需要個案提供許多素材,做一些嘗試,有些心理師會問你最近發生的事情,有些會問生命史,問你的家庭狀況,有的會問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有的會問你小時候的故事,有的會問你的身體感覺或是情緒,有的,會出回家作業讓你回去執行。
4.#臨床心理師跟門診的精神科醫師有什麼不一樣?
「台灣沒有心理醫生,只有心理師或是精神科醫師」
無論是醫院或診所的精神科門診,都是精神科醫師門診居多,目前臨床心理師門診仍是少數。
精神科醫師經常會站在面對病人/個案的第一線。精神科醫師也會需要負責做初步(或進階)的身心狀態的評估,精神疾病跟症狀的診斷(失眠、焦慮、憂鬱、幻覺),藥物使用諮詢,情緒支持,深度心理治療,精神疾病患者家屬衛教,其他相關身心疾病門診的轉介與緊急個案住院安排等等。
精神科醫師,除了藥物評估之外,也一樣會傾聽你的困擾,了解你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但門診時間有限,再加上有些醫師門診大排長龍,或許一個人想談到十幾分鐘都很困難。目前全台的醫院還是診所,僅有很少數的醫師會限制門診人數,或是堅持採預約制,因此經常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跟病人會談。
臨床心理師在訓練過程中多數都有專業的精神疾病的生理心理機制訓練,但目前在台灣的法律中,臨床心理師並沒有開藥或下診斷的權限,因此若有明確藥物需求的個案,建議先預約精神科醫師的門診提初步評估,並提出自己的用藥需求。醫院中的臨床心理師,多數是透過醫師轉介,少部分是能夠直接被民眾預約。
診所/治療所方面,就比較容易在第一線接觸到個案,也就是民眾通常可以很直接預約到心理師門的諮詢或是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
5.#其他尋求心理健康資源的管道
除了醫院跟診所之外,有沒有其他心理評估/心理治療的資源跟管道呢?在校學生可以多利用校內的輔導室或諮商中心,雖然會有寒暑假的問題,也不見得能每周排到,但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除此之外,各縣市也有心理衛生中心,或是社區心理諮商中心,還有一些公立或私立的社區機構都可能有提供,這些網路上都能查詢到很多相關資料。
文/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