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誤解、衝突、性格差異,甚至是憤怒的口角,這些都不是愛情的殺手。自我辯護才是。
自我辯護,並不是那種我們在犯錯或跟伴侶對小事意見不合時,傾向使用的普遍自我辯護,例如誰忘了蓋沙拉醬的蓋子、誰忘記繳水費。這種常見的自我辯護,能暫時讓我們覺得自己並不笨拙、不無能,也不健忘。不過,真正會侵蝕婚姻的自我辯護,目的並不是維護我們的實質行為,而是極力維繫自我形象。
這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再來則是:「就算我是錯的,那真是遺憾,但這就是我。」(伴侶吵架)之所以無法找出解決方法,就是因為他們都在替根本的自我形象辯解。他們非常重視這些屬於自己的特質,而且不希望有所改變,或是認為這都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他們不是在告訴對方:「關於那件事,我的記憶是對的,你的記憶是錯的。」而是:「我是對的那種人,而你是錯的那種人。因為你是錯的,所以無法欣賞我的優點。更蠢的是,你甚至認為我的優點是缺點。」
每段婚姻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但婚姻也跟所有故事一樣,都受制於伴侶雙方各自扭曲的認知和記憶。這些扭曲的認知與記憶,能維繫雙方各自對這段關係的認知和解讀。(雙方)正面臨婚姻金字塔中的關鍵抉擇時刻,面對「我愛此人」跟「此人行為讓我抓狂」所引發的失調,他們為了消除失調跨出的那一步,有可能讓他們感情更融洽或是令關係徹底破裂。
伴侶的瘋狂行徑會引出一些關鍵問題,而他們必須決定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他/她之所以有這些行徑,是因為性格中有無法改變的缺點嗎?我能忍受這些行徑嗎?這些行為會構成離婚的原因嗎?有沒有辦法找到妥協的方式?雖然想起來根本是天方夜譚,但我有沒有可能從伴侶身上學到什麼、或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
此外,他們也要決定該對自己的處事作風抱持何種觀點。打從出生就跟自己相處到現在,他們難免會覺得「自己的作風,理所當然,而且是無可避免的。在自我辯護的阻撓之下,伴侶都不會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可能是錯的?我有沒有可能犯錯了?我有可能改變嗎?」
婚姻問題越積越多,雙方各自發展出一套內隱理論(當事人通常不知道自己心中有這些想法),並用這套理論來解釋對方是如何破壞婚姻的。一旦我們發展出內隱理論,確認偏誤就會出現,使我們無法看見其他不符合理論的證據。針對自己與其他人的行為表現,我們的內隱理論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是將原因歸咎於外在情況或環境:「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今天工作量太大。銀行人手不足,沒辦法應付排隊人潮。」或者我們會說那個人本身有問題:「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本來就很沒禮貌。」
然而,解釋自己的行為時,自我辯護則是讓我們對自己拍馬屁,我們將好的行為歸因於自己,將壞的行為推給外在情境。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時,我們很少會講:「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性格殘忍、沒血沒淚。」我們通常都說:「我被激怒了,換作是別人也會這麼做」、「我別無選擇」,或是「對,我是說了一些惡毒的話,但那不是我的本性,因為我醉了」。
不過做出慷慨助人或英勇的行動時,我們很少會說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被煽動、喝醉、別無選擇,或是因為電話那頭的男子讓我萌生罪惡感,所以才捐錢給慈善團體。我們之所以有這些善舉,是因為本來就很慷慨熱心。
感情融洽的伴侶會把這種寬以待己的模式,延伸應用在另一半身上。他們會原諒對方的過失,認為這些過失是外在因素所致,並且肯定對方體貼細心的舉動。假如對方做了一些未經深思的舉動或顯得心情暴躁,另一方不會認為這是對方的錯,而是情境所致:「他現在真的壓力很大,好可憐」、「我可以理解她為何對我發脾氣」、「她這幾天剛好背痛」。不過,假如其中一方做了特別貼心溫暖的事,另一方就會歸咎於伴侶天生的善良本質與溫柔性格。老婆可能會說:「親愛的老公無緣無故送我花,他真的是最貼心的男人。」
看待另一半時,幸福的伴侶總會往好處想,但感情不睦的伴侶則徹底相反。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體貼的事,那都是因為一時僥倖或情勢所逼:「他是買花給我沒錯,但那都是因為他同事買給他們的老婆。」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粗心或煩人的事,那就是性格缺陷使然:「她對我大發脾氣,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賤人。」
內隱理論會造成強大的後續效應,因為除了影響各個面向之外,內隱理論會影響伴侶吵架的方式,甚至主導伴侶爭執的目的。假如爭執的前提是雙方仍是好人,只是做了件錯誤但可導正的事,或因為在一時情勢所逼之下做了一些蠢事,那一切都還有修正和妥協的希望。不過這裡也一樣,感情不睦的伴侶會顛倒這項前提。
為雙方都是自我辯護專家,大家都把對方不願改變的原因歸咎於人格缺陷,卻將自己不願改變的原因解讀成性格優點。如果他們不想承認自己錯了,或是不願調整造成另一半困擾或不快的習慣,他們會說:「我也沒辦法。我生氣的時候,講話本來就比較大聲,我就是這樣。」
大聲抗議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將這種寬以待己,的自我辯護用在伴侶身上。反之,他或她有可能將這種說法,轉換成令人惱火的侮辱:「你就是這樣,跟你媽一模一樣!」通常這種評論指的不是你媽精湛的烘焙技巧或跳探戈的才華。這種說法指的是你遺傳到你媽,而且已經改不了、無可救藥了。當人感到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不公平的指控,就像被批評身高太矮或雀斑太多一樣。
社會心理學家朱鄧尼發現,比起因為你做的事情被批評,因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受批評,會引發更深刻的羞恥和無助感,讓人想躲起來或消失。遭受批評而感到羞恥的人,因為無處可躲,也擺脫不了那股凄凉的羞辱感,導致他或她往往會憤怒反擊:「你讓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罪無可赦的事,因為我很惡劣、很無能。但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這麼糟糕又沒用,你才該因為羞辱我而被指責。」
等到爭執演變成羞辱和責備時,爭吵的根本目的就變了。雙方已經不是在努力解決問題,或是試著讓另一方改變他或她的行為。吵架的目的只是要傷害、侮辱、訓斥對方。這就是為什麼羞辱會讓人再次以更激烈的方式自我辯護,拒絕與對方妥協,並引發關係中最具殺傷力的情緒:輕視。
▫️▫️▫️▫️▫️▫️
本文摘修自社會心理學經典書籍《錯不在我:為什麼我們會替愚蠢的信念、錯誤的決定和傷人的言行辯解?》,作者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與艾略特.亞隆森(Elliot Aronson)兩人皆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本書不談艱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而是從豐富多元的案例故事著手,幫助讀者了解,只要意識到自身偏誤、了解偏見的運作模式,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心理機制缺陷上,我們就能發揮更多力量來控制認知偏誤,更聰明的決策、思考、看待世界。本次好書由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發行。
閱讀紙本書 https://reurl.cc/43alYY
翻翻電子書 https://reurl.cc/q1gpaR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知大家會怎樣形容自己跟子女的關係?是溫馨和諧,像朋友一樣?還是「火星撞地球」,成日嘈交?但相信沒有人會像美國心理學家Judith Rich Harris,將小朋友和父母的關係比喻為獄卒跟犯人。 大家或者會覺得「有無搞錯,拎獄卒同父母比」,但如果先聽聽Judith的解釋,就會知道這個比喻有助我們了...
「自我形象 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sychology Society SSS HKUSU - 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 ... 的評價
- 關於自我形象 理論 在 CH11-3 青少年的性格發展4之2:Harter的自我概念理論 的評價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人的魔咒】 #不知不覺替孩子貼標籤
日前好友跟我聊到,擔心孩子上學後沒有被妥善照顧,畢竟0-3歲都是他手把手帶大的,焦慮老師沒有辦法太細膩的對待他,哭很慘怎麼辦?
「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真的會蠻擔心的,畢竟我們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那你做了什麼來幫助孩子呢?」我好奇的問。
『我的孩子只吃高麗菜,不吃紅蘿蔔跟深綠色蔬菜、白飯只吃半碗吃太多容易吐,跌倒的時候要馬上抱他安慰,就不會哭得那麼傷心、午睡的時候一定要拿著被子標籤才睡的著,喜歡被抓背背等等等,我把孩子的痛點洋洋灑灑的寫下來了!我想老師就會很好上手』好友認真的說。
我跟好友分享好好第一天上學的狀況。
「我非常擔心老師不允許好好帶安撫物上學,好好有可能做得到嗎?他可是難過就需要小被子,睡覺時一定要摸標籤,上車時發現忘了帶被子,我們會馬上掉頭回家拿。」
「試圖溝通兩次老師都是溫柔堅定的告訴我,上課時不用帶安撫物喔(微笑)
甚至連讓我放在置物櫃都不肯,要求不許帶進學校!
最後我只好配合老師,提早預告好好上學不帶被子,下車時請他跟被被掰掰。」
說也奇怪,我原以為好好會跟我在車上拉扯,卻很果斷的放下被被說掰掰呢。
好友驚訝的問『那好好上課或是午睡有哭嗎,你有在外面準備隨時送被子進去嗎?』
「當然有啊,我也只是普通的媽咪,那條小被子在我家裡真的對好好很重要」我忍不住大笑。
「送好好入校門後,我還特別告訴學校,我就在附近的咖啡廳工作喔~如果有任何狀況請打電話通知我,我會馬上抵達學校,安撫被我隨身攜帶!請不要擔心打擾我務必打給我」
結果我等啊等,學校沒有來電話,放學的好好笑瞇瞇的絲毫沒有委屈的影子,老師告訴我好好完全沒有找小被子。
🌟那一剎那,我發現了!
原來是我不知不覺的替孩子貼上標籤「好好沒有被子不行」成為好好跟我之間的「緊箍咒」
就像孫悟空戴著緊箍,其他人都沒辦法讓咒語生效,僅有唐僧能使出咒語控制孫悟空的言行。
💡到底是好好不能沒有被子,還是我讓好好認為自己不能沒有被子呢?
📌法國心理學家雅克·拉岡提出的「鏡像理論」支持這個論述!
幼兒心理活動是有層次的,先有感覺活動而後理性活動,最後是想像力活動。幼兒對自我形象的形成,起初是從視覺上的感覺與知識獲得。最後,真正的自我是在鏡中的虛像中產生認同而後形成。
而「鏡像理論」中鏡子隱喻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
孩子是很敏銳的觀察者,擅長透過察言觀色去理解自己要表現出什麼模樣。
無論是成人對他的態度,或是那些不經意的言語,來堆疊出來 #原來我就是這樣的人 形成自己的影像!
說到這裡,我的朋友點點頭,收起孩子十萬為什麼清單,打算讓幼兒園老師親自去了解孩子。
💡你呢?有準備好清單讓老師還不認識孩子之前,透過你的印象先了解孩子嗎?
🔸我想,面對幼兒園的預備,我們能做的是參考幼兒園的自主程度,作息,規矩,讓孩子在家裡預先練習,掌握流程,減少上學時的挫折感,專心的面對獨立的一大步。
以上,共勉之~
讓我們動動神奇魔法,告訴自己去去標籤走,多一點觀察,少一點預設立場,讓孩子告訴你,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吧✨
🔸不要替孩子貼標籤,但是家裡的物品可是很需要標籤機呢!藍芽款跟美妝機同步團購:https://reurl.cc/eEY9jK
🔸輕盈多一點綠拿鐵:https://pse.is/3m3d2g
🔸Trixie輕便可機洗後背包:https://pse.is/3k99em
🔸主動式防護去去病毒走:https://pse.is/3lz7v6
🔸Irobot掃地/拖地機器人王者:https://reurl.cc/ZG3RQ3
🔸日本食品團:https://reurl.cc/MA5YZ4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好亮育兒日誌
#大V聊教養
#上學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格面具】我們每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世界,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
#gaypride2021 #人格面具 #gaypride #同志驕傲月
在占星學中上升星座意味著我們跟他人相處時,容易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在"占星自學經典"一書中用了一個很好的比喻,書中提及這就像是一間房子的大門,它首先映入訪客的眼簾,他們必須先穿過玄關,才能看見屋內的樣貌。
#上升星座
上升星座的重要性是來自於我們與生俱來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因此,它的定位星就相對重要,上升星座的定位星也就是命主星。它落在哪個位置、跟誰產生出相位,以及它跟行運中的重大行星產生甚麼樣的互動,都會強烈地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自我、以及自我與世界的互動,甚或會改變我們跟這個世界互動的狀態。
現在的占星學沿用了榮格心理學所談及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視為某種特殊目的而採用的心理建構與社會建構。榮格選擇它作為自己心理學理論,是因為它與社會中角色的扮演有關。人格面具是我們面向社會環境的邊緣四周,緊密包裹出一片夾層。(取自榮格心靈地圖)
心理學與占星的結合對我來說是多麼迷人的議題,就在我思索著如何再把人格面具說得更精確一些時,NCGR占星學會寄來了一篇電子報:這個月是同志驕傲月,讓我們來談談著名的變裝皇后:Rupaul
Rupaul上升位在雙子(很有共時性的是,我上次才談過上升雙子),其命主星是水星天蠍與海王星合相,海王星本身就有一種模糊、朦朧的意涵,天蠍則帶有一種神祕感。命主星與海王星合相的他自然帶有神秘且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味道。
因此,他最為著名所說過的一句話便是:
“We’re all born naked, and the rest is just drag.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世界,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
這句話多麼地貼切地說明了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就是緊緊貼在我們皮膚上的樣態,但這並不等於真實的自我。榮格也發現人格面具的兩個來源:「符合社會條件與要求的社會性角色,一方面受到社會期待與要求的引導,另一方面也受到個人的社會目標與抱負的影響。」
以榮格心理學的概念來談,我們人格面具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在意他人看待我們的眼光,而環境也會要求我們個人調整自己的樣態,所以我們為了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滿足環境的要求,我們慢慢就習慣去包裝自己。(這就是為什麼做自己很難,因為光是要了解自己就要先把緊緊黏在皮膚的人格面具放一旁)。
在占星學的上升點則是在我們出生時就擁有的天生氣質,也可以說是上輩子帶來因應這個世界的生存策略。而榮格在這裡談的人格面具,我也認為包含了事業宮(十宮),在占星的概念是十宮意味著我們渴望實踐的社會角色,所以也是我們的事業、聲譽與社會地位,這也是來自於社會主流價值觀中長期影響著我們,某某角色意味著尊榮、有名望、榮譽,我們從中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同。
變裝皇后Rupaul的十宮宮頭落在雙魚,為木星魔羯所守護,木星入弱在魔羯意味著他要獲得主流社會價值觀的認可需要花費很多心力去建構他的自我形象,而往往他周遭環境的資源也是相對地少。而他的木星與金星合相在魔羯,更意味著他對於美的追求是非常有條有理且富有堆砌的概念,我猜他對於自己的身材管理也是很要求,不然不會活到六十歲了,身材都還是這般結實。他也曾經說過,他不是一個女人,他是一位變裝皇后:他說:“我不冒充女性! 你知道有多少女人穿著七英寸的高跟鞋、四英尺的假髮和緊身連衣裙? 我穿得不像女人! 我穿得像個變裝皇后!”
#古典占星
而他的月亮也是入弱在天蠍,且是殘月,容易感到與大多數的人不同步,相信一開始他面對自我的身分認同也遇過相當大的衝擊與掙扎,卻仍是很有勇氣地做自己。
在「占星與真我」一書提及殘月階段出生的人,特別活在業力的生活之中,橫跨於過去及未來,給舊的帶來結束,給未來的重生做準備。他們經常感到與世界不同步,因為他們超越了當代,對世界有所展望,而那是我們其他人要在很多年後才能意識到的。
而Rupaul的月亮入弱在天蠍,且火星也入弱在巨蟹,雖然兩者都弱,卻位在彼此入廟的位置(互容),所以他的月亮與火星本質的相對資源稀缺,卻能夠提供給彼此相當大的支持與資源(就像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感謝立陶宛 #民主同盟
這也是為何他在掙扎努力的過程,也不忘提攜後輩與對於身分認同感到困惑的朋友們,那是因為他在泥濘中奮力拚搏過,所以對於弱勢的族群有著更深刻的憐惜。
因此,人格面具就是我們與這世界的互動過程,為因應生存與維護尊嚴而產生出來的模式,在占星學中,人格面具其實可以由一宮與十宮窺探出一二。倘若在自己的星盤中看到有相對弱勢的行星,也請不要害怕與擔憂,若好好運用其能量,亦能夠像Rupaul在世界舞台中閃閃發亮。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知大家會怎樣形容自己跟子女的關係?是溫馨和諧,像朋友一樣?還是「火星撞地球」,成日嘈交?但相信沒有人會像美國心理學家Judith Rich Harris,將小朋友和父母的關係比喻為獄卒跟犯人。
大家或者會覺得「有無搞錯,拎獄卒同父母比」,但如果先聽聽Judith的解釋,就會知道這個比喻有助我們了解小朋友對父母和朋友,為可會有兩個不同的模樣!
根據Judith的說法,在監獄中,犯人必須服從獄卒的指令,自然會想辦法跟獄卒搞好關係,否則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這樣的關係和親子間的傳統角力有些相似,子女聽父母話,可以免卻很多「籐條炆豬肉」。
不過,犯人要在監獄生存,不單要守獄卒所定下的規則,還要跟從犯人間的潛規則,一旦違反了,其他犯人就會嘲笑、杯葛、甚至攻擊他。對犯人來說,無論自己跟獄卒的關係多和諧,獄卒始終是獄卒,自己就怎樣都是犯人而已。兩個群體的界線非常清晰,所以犯人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要做一個成功的獄卒,而是要融入犯人的圈子。
把同一邏輯套入親子關係中,對小朋友來說,大人同樣是非我族類,他們想親子關係好,但不需要成為一個「大人」,反而怎樣能夠融入朋輩的群體,才是孩子們最在意的事。
也因為這個推論,Judith認為影響孩子最深的,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屬於一個怎樣的群體…
參考資料
Harris, J. R. (1998). The nurture assumption: 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 New York: Free Press.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好是壞,可以說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世紀大辯論!
正方的家長表示:「依家乜都要上網,早啲畀小朋友接觸話唔定可以成為下一個 Steve Jobs!」;反方的家長則認為「網上咁多野睇咁多野玩,好容易會學壞,陣間識埋啲唔知咩人仲危險!」
家長的憂慮確實不無道理。
2017年一個大型跨國調查,訪問了29個國家約3萬4千名8-12歲兒童,結果發現有近半受訪兒童正曝露於「網絡危機(cyber-risks)」之中,這些危機不止打機成癮,還包括網絡欺凌、跟陌生網友見面等。如果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並經常使用社交媒體,他們遇到這些危機的機會會比其他孩子高出20%!
香港的情況又怎樣?防止虐待兒童會同樣於2017年做過調查,千多名小學生中,有3%曾被要求性交易或裸聊,亦有6%左右曾收到色情內容。
說得這樣危險,難怪有家長想嚴格監控甚至不讓孩子上網。只不過,我們的生活跟網絡世界早就已經密不可分,而且接觸資訊可以說是現今兒童權利之一。家長更要明白,我們的子女,特別是青少年人如斯投入網上世界,背後有機會是出於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Erik Erikson的心理發展理論,正好解釋青少年「尋找並建立自我」的心理需要。要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同時好好利用網絡,一段穩定而且容許開放討論的親子關係,可以說是關鍵所在……
今集由 POPA x 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香港救助兒童會 共同創作
參考資料
DQ Institute. (2018, August). 2018 DQ Impact Report-Outsmart the Cyber-Pandemic.
防止虐待兒童會(2017)。探討小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現況及對家庭關係的影響」問卷調查
Childnet. (2017, June 02). Putting the Family Agreement into practice.
Henley, J. (2013, October 21). Are teenagers really careless about online privacy?
Save the Children Finland. (2011). Online life is real life ... and online education is real life education.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0. 你希望趨吉避凶嗎?為何我們認為術數有許多盲點?
術數有許多形態:卜筮、堪輿、掌相、讖諱、星占、六壬、奇門遁甲、拆字、起課,星座、塔羅牌﹍。人類自古就希望先知先見,以求平安。
術數是靈驗?是非常複雜的辯論,我們轉而求其次,試從人性的心理要求的角度,分析「術數思維」的一些共同特徵:
1.當人遇上困難時,都希望解決自己的處境。又比如生病,就會找醫生診治。不過有些問題,並不是知識所能解決,例如兒子不幸遭遇車禍死亡,這類問題都是理性無能為力的,何偏偏是我的兒子以求用「超知識」的方式處理問題。
2. 凡是迷信的解釋,都不能驗證,不合符科學方法的驗證原則。
科學活動是先從觀察開始,搜集資料,將觀察量化,然後構作假設,再經過有效的實驗核證,最後作出有涵蓋性的理論說明。術數並不能滿足這些程式條件,人的吉凶休咎,窮富貴賤,即所謂命數,而人類的行為是複雜而富動態性的,受著個人意志、環境、風俗、經濟等條件錯綜影響,並非單純的物理現象,術數往是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將事件賦予因果解釋。
不能驗證的第二個原因,是方術的解釋或指引,通常具有威嚇性,於是事主不敢去驗證。例如堪輿師指導事主在門邊擺放一缸「龍吐珠」(風水魚),以便擋煞。事主是否敢於驗證,不依照堪輿師的指示,不擺放風水魚?
3. 術數的靈驗較不靈驗更容易記憶。由於求問者已經有一種主觀的冀望,希望所求的能實現,於是時刻關注術數師的「預言」,以印證其靈驗性。
4.徘徊於僥倖心理與貪念之間。相信術數的人大都有一套命定論心態,覺得自我無力,一切都是受外在的力量所操控,但另一方面卻又希望佔得「先機」,希望不勞而獲,較其他人幸運。所以盲信術數者,其性格或自我形象總是有些扭曲。
除了定命論的心態外,賭徒的個人心理狀態亦是盲點所在。賭徒首先有一種僥倖心理,。為何會有僥倖心理?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CH11-3 青少年的性格發展4之2:Harter的自我概念理論 的推薦與評價
版權聲明:本著作除版權聲明頁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 版授權釋出. ... <看更多>
自我形象 理論 在 Psychology Society SSS HKUSU - 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 ...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始創人本主義(Humanistic approach)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的人格理論(Theory of Personality),自我概念由三部份所組成,分別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