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個地球火氣似乎都很大。
透中晝,來跟大家分享登上國際期刊的最新研究,🔥大腦「火氣太大」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而且有方法可以抑制!
🔥🔥🔥🔥🔥🔥
#研究的重要性
透過研究「亨丁頓舞蹈症」小鼠證實了蛋白質 Galectin-3在腦神經發炎反應的運作機制。
#過去研究的已知與未知
許多神經退化疾病,這些生病或發生創傷的腦中會大量出現 Galectin-3,不過過往並不清楚此蛋白質在腦中的功能和病理機制。
#研究細節
透過抑制微膠細胞(microglia) 中的蛋白質 “Galectin-3”,可以有效地💦降低腦細胞的發炎反應,💦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的症狀💦延長小鼠壽命。
#與什麼病症有關
神經發炎有關的神經退化疾病如 #中風、#創傷型腦損傷(TBI)、#多發性硬化症(MS)、#帕金森症 等腦部病變。
#未來應用
可應用於其他神經退化疾病如 #阿茲海默症,也是未來製藥能加以應用的新策略。
#研究團隊
此研究第一作者為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分子醫學學程博士生蕭建靖。研究共同作者為研究助理陳惠美、博士生陳玉珍、博士後研究陳煥源、陳宏霖、張敬邦。林口長庚醫院吳逸如醫師、陳瓊美醫師,臺北榮總醫院宋秉文醫師。以及本院林俊宏研究員、本院劉扶東院士、陳儀莊特聘研究員。
------
A team of biomedical scientists from Academia Sinica,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and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recently identified a novel role of Galectin-3 in promoting the microglia-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 which subsequently worsens neurodegeneration. Inhibition of Galectin-3 therefore becom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treatment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Multiple experimental models (including cell cultures, mouse models, and postmortem brain tissues and blood sampl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Galectin-3 in neuroinflammation. This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Nature Communications on August 2nd, 2019.
----
🌏新聞稿 Press Release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321
📑論文全文 Full Articl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441-0
-----
📜媒體報導
中研院發現抑制關鍵蛋白質 降腦火治療退化腦疾(中央社)
https://ppt.cc/fmDLox
腦部退化「它」害的! 中研院找出大腦降火氣機制(自由時報)
https://ppt.cc/fx95Rx
中研院研究 抑制關鍵蛋白質可阻大腦退化
https://ppt.cc/fLp5dx
延緩失智新發現!中研院:抑制關鍵蛋白可抑制大腦發炎
https://ppt.cc/ftgSFx
「蕭秉治生病」的推薦目錄: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台灣歌手—蕭秉治的人生故事❤️ - 追星板 的評價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蕭秉治】哽咽曝八年憂鬱症「可以戒藥了」 經典〈射手〉 的評價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倒數7天_蕭秉治張若凡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蕭秉治爸爸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蕭秉治爸爸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蕭秉治生病 在 蕭秉治爸爸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 的評價
蕭秉治生病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活動時間:103年7月5日(星期六)下午1時30分至4時。
二、活動地點:臺北市政府2樓親子劇場(台北市市府路一號)。
三、活動內容:
(一) 腸道益生菌除了有幫助調整過敏體質、改善腸胃道症狀(腹痛、腹瀉)等促進人體健康的好處,還有一些特定的益生菌更是可以增進精神疾患病人的健康效益,因而被稱為「精神益生菌」。
根據2011年大腦行為免疫學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老鼠試驗發現,在長期壓力之下,腸道菌種生態會有所改變,並會提高體內發炎細胞激素濃度;同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刊(PNAS)所刊登的老鼠實驗研究也發現鼠李桿菌具有抗焦慮的作用。
而2011年英國營養學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所進行的人體試驗印證了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可有效緩解健康者的憂鬱、生氣、敵意等負面情緒;2013年腸胃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則發現乳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以及雷特氏乳球菌等混合益生菌可以降低健康婦女焦慮情緒並活化大腦理性區域的反應。
美國太平洋實驗室(The Great Plains Laboratory)的蕭博士(William Shaw) 在2010年營養神經科學期刊(Nutritional Neuroscience)中發現,自閉症的兒童比起同年齡和同性別的兒童,他們的尿液中HPHPA濃度偏高,同時還發現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急性發作時,尿液中HPHPA濃度是正常人平均濃度的300倍,HPHPA的全名為「3-(3-hydroxyphenyl)-3-hydroxypropionic acid」(3-(3-羥基苯基)-3-羥基丙酸)是梭狀芽孢桿菌所產生的化合物,而高濃度的HPHPA會影響腦中「兒茶酚胺激素」(Catecholamine)的濃度高低,2010年因而導致自閉症症候群(刻板行為、過動等)的發生。
2013年9月ABC大篇幅報導了三個使用益生菌治療成功的個案,第一例是一位同時罹患強迫症(OC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以及一些腸胃道症狀的青少女瑪莉(Mary),長年對藥物反應不佳,多年後向波士頓精神科醫生─格林布拉特醫師(James Greenblatt)求診,格林布拉特醫師幫瑪莉做了HPHPA尿液檢查後,發現瑪莉體內梭狀桿菌數量偏高,於是格林布拉特醫師讓瑪莉先進行抗生素療程,緊接著服用高劑量的益生菌,瑪莉服用益生菌後,體內的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 bacteria)的數量明顯下降,半年後她的症狀開始緩解,一年之後症狀消失,目前已經過了三年時間,瑪莉已是高中生,且沒有再出現任何精神方面的症狀。
第二例是亞當強生(Adam Johnson)在5歲時即被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焦慮(anxiety)以及一些情緒障礙,14歲時,家長採用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 )治療方式,檢驗血液及尿液後發現體內細菌有失衡情況,決定停止精神方面藥物治療改採取特殊飲食以及益生菌的療法,亞當強生目前可正常上課,並在樂隊中表演單簧管,對家長來說,這是最佳的治療方式。
第三例是一位10歲小男孩被診斷出鏈球菌感染造成的妥瑞氏症(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PANDAS),在長期單獨接受抗生素療法,但症狀並未改善小男孩,後來停止抗生素療法使用益生菌後,症狀完全消失。
潘懷宗教授於是向台北市立聯合院區院長龍佛衛醫師商量,在台灣探討有自閉症症候群(刻板行為、過動等)、焦慮等症狀的兒童及青少年接受HPHPA檢查及使用益生菌療法的可行性,獲得支持後,由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世光博士申請專案研究計畫,估計將於下半年度核准開始進行,這將是台灣第一個研究使用腸道益生菌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意義非凡。
為了讓民眾可以更加瞭解精神益生菌的作用機轉及對人體精神健康益處,潘懷宗博士將於2014年7月5日星期六下午2點假台北市政府2樓親子劇場舉辦「腸道益生菌可以影響喜、怒、哀、樂」演講,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歡迎民眾即早蒞臨入口處索票入場。
(二) 東森財經台《57健康同學會》自2010年開播以來,一千多集的內容完全秉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民眾傳輸正確健康觀念,替民眾奠定健康生活的基石。 為慶祝播出四周年,《57健康同學會》更預計在7月5日當天於保健室主任潘懷宗博士開講前推出《57健康同學會》四週年主題歌曲(歌詞如附件),歌曲內容以輕鬆旋律搭配簡單肢體動作,讓民眾除了淺顯易懂的健康知識外更能身體力行,健康運動每一天! 此外,在演講結束後,潘懷宗老師與兩位主持人隋安德、許晶晶將共同為新書辦理簽書活動,《57健康同學會》所推出的『健康生活,你做對了嗎?』書中包含三大部分:一、讓生活更健康的13個祕訣,二、保健養生的10個祕訣,三、聰明選擇醫療的7個祕訣,總共30則你一定要知道的保健新知,內容精彩,不可錯過。
附件:
《57健康同學會》主題曲歌詞:
(口白)請你跟我這樣做:
走一走 甩甩手 彎彎腰 轉轉頭/
健康口訣要牢記
常運動 重營養 好睡眠 保安康
環境衛生 要保證 無毒食物 才安心
低鹽低糖 多纖維 蔬菜水果 少油份
生病就要看醫生 不要隨便 服成藥
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 快樂的人生
(口白)請你跟我一起唱 ...
57健康 同學會 健康同學 來做伙
1234 567怎麼人數少一位
啊
失去健康喚不回 多看電視 你就會
敬請收看 東森台 57健康 同學會
敬請收看 東森台 57健康 同學會
蕭秉治生病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劉孟捷與布拉姆斯的邂逅 第一章
2013 年 9 月 02 日星期一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曲目|
布拉姆斯:八首鋼琴小品,作品 76
J. Brahms: 8 Piano Pieces, Op. 76
布拉姆斯:四首鋼琴小品,作品 119
J. Brahms: 4 Piano Pieces, Op. 119
布拉姆斯:四首敘事曲,作品 10
J. Brahms: 4 Ballades, Op. 10
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作品 24
J. Brahm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Handel, Op. 24
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ntch.edu.tw/…/…/2c90813e3e8c72c3013f196067d60d06…
我們不想濫用「台灣之光」之類的詞彙,因為我們知道,劉孟捷(Meng-Chieh Liu)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現任芝加哥獨奏家樂集(Chicago Chamber Musicians)音樂總監一職的劉孟捷,有著太多的不平凡,所以認識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從他的不平凡開始。
或是,9月2日進入國家音樂廳,親耳享受劉孟捷的布拉姆斯。
----
用鋼釘手指彈出心旋律 鋼琴家劉孟捷
鋼琴是他的命,他最愛的就是鋼琴。才二十歲出頭,他得意樂界。但是,8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醫生宣判「你完全不可能再彈鋼琴」,他的世界,徹底瓦解。今天,他憑著什麼樣的意念與行動,重新站上舞台,彈出比任何曲子更深刻動人的文章?
演奏廳內,32歲的鋼琴家劉孟捷,雙目微閉,神情專注,十指在琴鍵上快速穿梭,指尖流瀉的每個音符明亮清晰,表現出超乎年齡的成熟。
看他彈琴,架勢老練、沉穩,彷彿比實際年齡大上二、三十歲。走下舞台的他,身高180公分,體格壯碩,喜愛談天說笑,燦爛的笑容加上俏皮的眼神,像個18歲的大男孩。
很難想像,眼前的他在8年前歷經一場大病,四肢肌肉萎縮,瘦到只剩30公斤,十指攣縮糾結,被醫生宣判「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現在,他的十指中仍有三指無法完全復原。出了問題的手指全在右手,裝入鋼釘的食指永遠呈屈指狀,再也伸不直,無名指與小指則因肌腱斷裂,做不到向上抬起的動作。
不過,劉孟捷用這樣的十指彈奏出美妙樂音,贏得國際樂壇的肯定。在2002年,這位出生於台灣高雄的年輕鋼琴家,獲頒美國紐約艾維里費雪職業大獎與費城音樂基金會職業成就獎。近年來,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巡迴演奏,偏愛技巧艱深的炫技曲目。
劉孟捷坦率地說,「我的雙手和以前不一樣,完全是重新練出來的。」
掙脫病魔糾纏,他是如何重回演奏舞台的?
劉孟捷從小被視為鋼琴神童,14歲赴笈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院,一畢業就被留下來任教,成為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這所學校是全世界唯一提供全額獎學金栽培音樂神童的地方,老師多半是滿頭白髮的大師級演奏家,學生的平均年齡是14-18歲。著名的鋼琴家伯恩斯坦、佛斯,都曾在那兒接受訓練。
能夠獲得教職最主要的原因是,畢業前幾週,劉孟捷臨時被指派代替因胃痛無法出場的鋼琴大師安德魯瓦茲上台。雖然,準備時間不到3個小時,但他當晚在費城音樂廳的演出完美,一炮而紅。
演奏會後,美國哥倫比亞經紀公司跟他簽約,安排各地的個人獨奏會,前途一片大好。除了四處旅行、演奏,他還要兼顧音樂院的教學工作。此外,全校160位學生每年舉行上百場的音樂會也由他統籌、評鑑。
劉孟捷除了每天在學校工作14個小時,等到半夜11點學生們離校後,他還繼續留校練琴到凌晨兩、三點,準備自己獨奏會的曲目。不到兩年光景,疾病悄悄地找上25歲的劉孟捷。
曲折求醫路
1995年夏天,一場重感冒後,他開始覺得手部肌肉有點緊繃,原本毫不費力彈奏的八度音程,略感吃力。
他懷疑,自己過度使用手部肌肉,引發肌腱炎。他先從與運動傷害有關的科別開始看起,遍訪名醫,甚至還飛到科羅拉多州,找上一位能治好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小提琴家肌腱炎的名醫,但都徒勞無功。
幾經周折,他轉向風濕免疫科求診,抽血檢驗,被認為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由於尚未出現其他明顯的症狀,醫生也無法告訴他確切的病名,遑論病因,只開給他少量的類固醇,控制症狀。
最令劉孟捷失望的是,醫生說不出什麼時候可以把病治好。他也擔心,自己會養成依賴類固醇的習慣,靠吃藥才能完成每場音樂會。
滿腦子工作的他,經常忘記按時服藥。此外,他也尋求其他療法,舉凡食療、針灸、中醫和按摩等等,來者不拒。但他手掌肌肉緊繃的感覺愈來愈劇烈,一場場的演奏會被迫取消,使得劉孟捷又急又氣。
急的是,難道自己的鋼琴演奏生涯就要結束了嗎?氣的是,醫生為何一直查不出他生了什麼病,治不好他。
甚至,他不理會醫生的嚴厲警告,「再不按時吃類固醇,就會死掉!」
在發病後的隔年夏天,劉孟捷整個人垮下來,肌肉緊繃的感覺從手掌蔓延到全身,體重從原本的72公斤降至43公斤,身上出現多處紅斑和潰瘍的傷口,形容枯槁。
某日,他因為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無力,難以起身下床,被友人緊急送醫急救,診斷為心包膜積水,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但經藥物治療3天後,病況漸趨穩定,一個星期後,他被轉送到復健醫院。
住院期間,醫生也為劉孟捷進行萎縮肌肉的切片檢查,但仍查不出病因。他沮喪地認為,醫生根本治不好他的病,已經吃了一年半的類固醇,卻未能改善手緊的症狀,所以不願意再接受後續的治療。
爸媽幫他撿回一條命
此時,劉孟捷瘦骨嶙峋,手腳不靈活,打電話回台灣向家人求救。
家人一接到消息,大為驚恐。母親謝碧霞當時是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急忙在暑假趕赴費城照料兒子,並且陪同行走困難的他,前往多倫多尋求食療和靈療,因為那裡的民俗治療師同時也是他一位日本同學的媽媽宣稱,「保證可以治好他。」
時至嚴冬,劉媽媽追述當時的情景:他們每天會為孟捷熱敷和按摩,用檸檬汁清潔他身上潰爛的傷口處,並敷上蘆薈等草藥。另外,規定他早上7點~7點半要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即時下著大雪也照走不誤。
那時,「兒子的意識曾經幾次陷入一片混亂,會對著日本人講法國話或者台語,」謝碧霞說。
留在高雄的父親劉錦池,擔任七賢國中籃球校隊教練,急忙要求太太把兒子費城醫院的病歷表傳回台灣,四處請教醫生,得到的答案是「再不回醫院治療,隨時可能會死掉!」
父親即刻向學校請了一個月的假,趕往多倫多。他驚見兒子瘦到皮包骨,癱瘓在床的模樣,一把將兒子抱起,扛他上飛機轉回費城醫院。劉孟捷癱坐在輪椅,一路上輪流用英語、國語和台語大聲吼叫,「我不要回醫院!」
重回費城醫院的他,體重掉到30公斤左右,心跳激增到每分鐘100多下、全身三十幾處潰爛發炎的傷口,再加上尿道感染,隨時有併發敗血症致死的危險。
醫生用抗生素消滅入侵他體內的細菌,並積極治療心臟問題,但是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仍無法確定劉孟捷究竟罹患了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7天後,他被轉到專門看肌肉萎縮病變的教學醫院,才被確診為罕見的「血管炎」,為他施打化療藥物,壓制體內過度活躍的抗體攻擊器官。
復原之路愛相隨
此時,劉孟捷四肢肌肉萎縮,只有脖子能轉動。
對他而言,任何一個動作都萬分艱難,「連電視搖控器的按鈕、護士鈴,他都沒有力氣按,」謝碧霞回憶,「醫院派人幫他抬手、翻掌做復健,稍微動一下,都會喊痛。」
他看起來像身上被挖了好幾個深可見骨的大窟窿,形銷骨立。他插著尿管,還外接三根細管,用來抽血、輸注藥物和營養液,因為全身已經找不到地方扎針。每天護理人員要為他量體重,連人帶床單,像拎包袱一樣拎起來稱重。
劉孟捷躺在醫院病床上,整整一個星期都不跟人說話。「被爸媽把我送回一直治不好我的醫院,讓我很生氣,」他解釋。
更糟糕的是,當他能開口說話時卻語無倫次,有時還出現幻覺,甚至發生過連爸媽都認不得的情形。
看在父母眼裡,倍感辛酸。「當時只求兒子能夠活下來,希望他以後可以行動自如,大小便能自理,就心滿意足,」劉錦池說。
每天早上,夫妻兩人8點進醫院病房,帶著為兒子準備的新鮮果汁,為他按摩、翻身、擦澡,一口一口餵他吃飯,忙到半夜11點,過了醫院最晚的探病時間才離開。
年過半百的雙親,撐了10天,體力吃不消,但在費城舉目無親,只好跑去音樂院找人幫忙。所幸,與劉孟捷相識的學生們願意自動到病房來陪他說話,替他按摩、擦澡,分擔辛勞的照料工作。
當劉孟捷住院的消息被傳開後,兩個月內,經常有來自全美各地的同學、朋友探望他,訪客川流不息。
在漫長的復健過程,劉孟捷學習如何運用身上每一吋肌肉和各個關節,經歷無數次挫折和疼痛,重新學會每個動作。
光是學坐,他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只能平躺的他,期間慢慢適應把床頭搖高的感覺,「剛坐起來,我會頭昏腦脹,」他說。
再來,他練習伸展四肢。為了把屈著的手肘伸展開來,他練習用叉子吃東西,叉了半天的時間,才吃到一口義大利麵,這是他第一次不必依賴媽媽餵他吃飯。
住院兩個月後,他的體重緩慢增加,人也比較有力氣,劉孟捷開始學走路。那天,在醫院迴廊上,不到40公斤的他,兩隻腳細得像根竹竿,只能靠雙手撐著助行器,「根本不能說在走路,就像用晃的前進,」他形容。
正值農曆春節假期,劉錦池再度赴美探視兒子,手持V8拍攝這一幕。他永遠忘不了當時27歲兒子欣喜、燦爛的面容,「好比看到他小時候剛滿周歲學走路的樣子,」爸爸喜孜孜地說。
另外,醫院也為他安排爬樓梯、踩腳踏車等復健項目,訓練腳力。
從兩根指頭開始
剛住院,他的雙手肌肉萎縮,布滿坑坑疤疤的傷口,連攤開手掌都有困難。
尤其是右手食指腹有3處傷口潰爛沾黏導致指節糾結縮短。「你的手是完全不可能再彈琴,」醫生建議他未來改學作曲或指揮。
等到他學會抬肩、屈肘等上肢大關節的動作,醫生畫了個紙鍵盤,鼓勵他多多活動手指,並且安排他捏紙黏土、抓毛巾、把指頭插進海綿挖的洞來復健。玩電腦,也是他練習觸鍵的好方法。
兩個星期後,寇蒂斯音樂院送來一台電子琴。剛開始,劉孟捷只能彈出單音,就像拿著筷子在琴鍵上咚咚地敲,因為他的右手只有姆指和小指能動,手掌張不開也無法兩指同時按鍵。
「當時,一談到音樂,劉孟捷當場眼淚就流出來,」父親說。
他的體力虛弱,整天躺在病床休息,一日心血來潮,要求媽媽播放他以前演奏會的錄影帶,最後以母子相擁抱頭痛哭收場。
以後,謝碧霞在病房準備卡通影片、腦筋急轉彎的笑話,或者講經說禪的書,來為他解悶。
劉孟捷卻愈來愈清楚,自己最愛的,就是彈琴。
手指的活動範圍雖仍有限,但他常在腦海裡彈奏音符,「特別是那些複雜的曲目,我連指法都看得一清二楚,」劉孟捷回憶當時的情景。
期間,一位女聲樂家數次從香港飛到費城醫院為他加油打氣,她到病房唱歌,鼓勵他彈簡單的伴奏應和,這是病房第一次傳出音樂,充滿喜樂,爾後琴音不輟。
在寇蒂斯音樂院主修管風琴的學生肯尼,也經常到病房陪他練習彈奏電子琴。他們先從技巧簡單的曲子開始,一人彈左手的旋律,另一人就彈右手,到最後兩人可以彈奏舒伯特的四手聯彈。
對劉孟捷而言,彈琴等於一切歸零,重頭學起,不能依賴過去的指法、技巧,得靠自己摸索新方法來詮釋樂曲。此外,彈琴也變得吃力許多,剛開始彈5-10分鐘就累了,連張開手掌都是忍痛練出來的。
他從單指,七指、八指練到九指彈琴。左手進步快速,右手無名指和小指雖不能抬高但還能按下琴鍵,唯有扭曲變形的食指一觸鍵就癱在琴鍵上,「連彈音階都覺得它很擋路,」劉孟捷形容。
住院半年後,體重增加到40公斤,還需要依賴助行器走路,他改採居家照護。往後,醫護人員定期到他家持續替他注射化療藥物,進行肢體的復健。
出院後,他為右手食指傷透腦筋,遍訪手外科醫生,希望能把糾結的指節鬆開。醫生們評估,他的食指肌腱壞死加上骨頭破裂不可能再演奏,勸他死心。
找了半年,只有一個醫生願意動刀,建議他還要植入鋼釘固定食指的形狀,否則指頭會晃來晃去。他對醫生的說法半信半疑,只求先把指節鬆開,還不敢把鋼釘釘進手指。
不過,右手食指抬不起來,一點也不妨礙劉孟捷練琴,他從莫扎特入門,再進階到蕭邦夜曲、布拉姆斯小品和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術後一年,劉孟捷重回舞台。1998年10月底,他在寇蒂斯音樂院舉辦了一場公開的獨奏會,挑戰艱難曲目,並獲得高度評價。
後來,他從一次次登台演奏,慢慢累積經驗和信心。在2000年,劉孟捷決定進行第二次手術,把鋼釘植入右手食指。
手術前,他與醫生一起畫圖討論,仔細研究鋼釘該如何擺放。進行手術時,他特別要求醫生把血淋淋的手指拿到他眼前,再三確認鋼釘植入的角度是他要的。雖然,同時他得忍受麻醉劑量減少的痛苦。
劉孟捷非常滿意手術結果,「我可以把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彈得更好,因為我右手的食指更有力,還可以抬起來,」他自信滿滿地說。
兩年後,劉孟捷獲得美國古典樂壇兩項大獎,再創職業演奏生涯的高峰,打破了醫生「完全不可能再彈琴」的預言。
不再為病發愁
經歷那段與死神搏鬥的日子,劉孟捷感謝親友的鼓勵與扶持,也讓他認清自己要走音樂這一條路,領悟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坦承,在病情最危急,再度被送進醫院時,種種事實都令人絕望,全身癱瘓在床,看著扭曲變形的十指,想像活下來卻不可能再彈琴,曾經想過「我不想活下去」。
不過,一句話激發了劉孟捷的求生意志。因為爸媽勸慰他說,「我們會養你到老」,令劉孟捷愧疚不已。
他開始什麼都不想,把宗教、哲學都拋棄,甚至連當鋼琴家的念頭也拋掉,一心想著:我要好起來。他把病拋到腦後,只管「好起來」,每天專心地吃飯、睡覺、努力做復健,身體於是一天天好起來。
儘管血管炎有可能再復發,出院後6年來,他的病情獲得控制,至少症狀不再那麼嚴重,類固醇已經減量停藥4年多了,而且這三、四年來沒有感冒過。
現在,他的生活忙碌。年初回台灣,停留兩個星期,他一下飛機,連續教琴10個小時,也有過一天睡不到兩小時的日子。
除了全省各地的獨奏會、學校演講,空檔時間還有接不完的聯絡電話,早上7點半就有人打電話來預約授課時間,深怕排不進他滿檔的行程。
曾經,劉孟捷滿腦子想的都是病,遍試各種療法,也困惑「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勤讀宗教、哲學類書籍尋找解答。
但後來在康復之路上,除了吃藥打針,他逐漸領悟要秉持「我會愈來愈健康」的信念,學著不再為病發愁。
這場病也讓劉孟捷與家人重拾親情。「我像撿回一個兒子,」劉錦池坦承,兒子對父母講話的口氣沒像以前那麼衝,不再是一付「你們都沒有我行」的樣子。
劉孟捷年少離家在外,但這場大病讓他深刻感受父母的愛。爸媽從鬼門關前把他救回來,父親把他從多倫多送回費城醫院接受治療,母親則專程在美國照料他整整兩年。
找回對音樂的熱愛
劉孟捷藉由這場病更加認識自己,發現彈琴對他意義非比尋常。
病倒後,十指扭曲變形,他根本彈不出任何音,卻在腦海中一小節一小節複習過去彈奏過的曲目。渴望「多彈幾個音」,支持他走過復健之路,甚至願意接受兩次手術。 但在病前,彈琴是再輕鬆不過的事,劉孟捷愛看表演,練芭蕾舞,甚至想過當名舞者。
病後,他懂得珍惜天分,全部心力放在彈琴,「那股執著和認真是以前沒有的,」與他相交20年,任教於美國茱麗亞音樂院的中提琴家黃心芸說。
在重建職業生涯上,劉孟捷一度不願多談生病的事,怕被人以為搏取同情,直到2002年勇奪紐約艾維里費雪兩個大獎後,在洽談演出事宜時,商談對象對他的病改口說,「辛苦是有代價的」。
諷刺的是,他現在反而覺得,「沒有這段生病經歷,我不會得獎。」在音樂表現上,劉孟捷更臻成熟,琴音比以前溫暖、容易親近,層次豐富。
發現「心」力量
從醫學角度來看,劉孟捷彈琴應該比常人吃力,因為他有三根手指肌腱斷裂,也抬不起來,但他發現自己有「另外的力氣」,從「心」出力來彈琴。
他相信,人有很大的力氣,如同基督教說的,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基督,或者「佛即本性,不需外求」。
而且,每個人往內看,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方法來開發這股力量,可以是宗教、音樂或者任何事。
「這場病好像一場修鍊,」他比喻,「練琴就像是我的早、晚課」。每天,劉孟捷花五、六個小時練琴,心沈靜下來,跳開自我,享受與萬物相融的美妙境界。
劉孟捷在病中學到自我療癒的人生功課,正好印證了《疾病的希望》一書所說,把疾病當成朋友,從中看見疾病帶來的希望。書末寫道:我經歷過生與死,快樂與哀傷,天堂與地獄;最後我終於了解,我存在一切之內,一切也存在我之內。
擷取自《康健雜誌第65期/2005年》 司晏芳/文
蕭秉治生病 在 【蕭秉治】哽咽曝八年憂鬱症「可以戒藥了」 經典〈射手〉 的推薦與評價
這場演唱會喜事連連!!恭喜# 蕭秉治 破億神曲#我還是愛著你全場都會唱 素材來源:相信音樂提供#射手#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最爆款娛樂新聞 追蹤我們ℹ ... ... <看更多>
蕭秉治生病 在 倒數7天_蕭秉治張若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蕭秉治 Xiao Bing Chih 想聽最療癒的溫暖嗓音➡鎖定臺北跨年若凡RuoFan 你想看的表演#臺北跨年統統有! #防疫不能鬆懈#請你跟我這樣做戴口罩勤洗手 生病 ... ... <看更多>
蕭秉治生病 在 台灣歌手—蕭秉治的人生故事❤️ - 追星板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人都有低潮有生病的時候請試著努力讓自己活過來 )(創作歌手時常把自己丟到很深的沉痛裡,試著挖掘自己的痛來寫歌,當晚謝震廷也有提到他寫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