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愛的馬來西亞沙發客YQ要在
嘉義的Mimico Café 秘密客咖啡館開畫畫工作坊囉!
7/12(五)晚上18:30~20:00
據說已經快要額滿囉~
心動的你(妳)快點報名吧!!!!
#跟著YQ一起,畫自己。
#秘密客咖啡館
人數即將額滿了!
趕快跟大家做最後手刀搶啊~的通知!!
這個星期五晚上,#走國際路線了
#秘密客修煉所 在這個夏天給大家來自 #馬來西亞的藝術家 #YQ,讓堅持用「畫畫」感受世界各地相遇你我的故事的溫暖,帶你體驗「創作中找尋自己」的驚喜。
讓大家自己親身來體驗馬來西亞青年 YQ
怎麼讓你從「畫畫」中,更懂得自己。
畫出自己認識自己的樣子,
跟著心一起揮灑開心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
【 課 程 時 間 】: ・07/12 (五) 晚上18:30 - 20:00 📌 [ 跟著YQ一起,畫自己。]
【 適 合 對 象 】: 無基礎、初學者可上課。
報名須知 - 重要必讀 !!!
1. 課程前三日(不含上課當天)終止報名。
2. 報名前請確認上課時間 ,此課程恕無法提供補課。
📌程度限制
無基礎、初學者可上課。
📌上課同學需準備工具
鉛筆、橡皮擦、自己、期待體驗的心
💁🏻上課小提醒
課程只限報名者參加,為顧及上課品質,請勿攜伴,敬請配合。
_________________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xh6pt2isJc76vdr1A
_________________
#秘密客咖啡館 #秘密客修練所 #秘密客精神
#馬來西亞 #藝術家YQ ###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了自己的理想,你可以有多堅持?展能藝術家高韻雯(Koko)用行動告訴世人,她即使行動不便,常人畫5分鐘的動作自己就要30分鐘,完成一份作品需時3個月至1年,但她仍在多年來堅持自己的興趣繪畫,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面對身體的缺陷,藝術路上伴着Koko的除了有自己強大的意志,這些年來還有幫助她減緩身...
藝術家yq 在 鹿途中旅遊書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有很多朋友因為三立"台灣亮起來"
及新聞的播出而打電話或是寫訊息來給我們
謝謝大家的鼓勵 : )
今晚八點"跟著沙發客一起認識全世界-馬來西亞"
一起來聽聽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藝術家Yq
介紹並分享她的家鄉-新山
歡迎舊朋友新朋友一起來參與喔
跟著沙發客認識全世界-馬來西亞
https://www.accupass.com/go/happydoory
台灣亮起來(鹿途中的部分是31:40開始喔)
https://youtu.be/maA9ucNrJ54
#馬來西亞
#台灣亮起來
#跟著沙發客認識全世界
藝術家yq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為了自己的理想,你可以有多堅持?展能藝術家高韻雯(Koko)用行動告訴世人,她即使行動不便,常人畫5分鐘的動作自己就要30分鐘,完成一份作品需時3個月至1年,但她仍在多年來堅持自己的興趣繪畫,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面對身體的缺陷,藝術路上伴着Koko的除了有自己強大的意志,這些年來還有幫助她減緩身體肌能退化的物理治療師。
看Koko坐在輪椅上拿着畫筆,專注的一筆筆的畫着,旁人可能會認為她很吃力,但她卻是正沉醉在自己的藝術世界。她嬰兒時因發燒而患上大腦麻痹症,身體協調及語言能力因而受影響,須長期坐輪椅之餘,因肌肉張力異常,四肢會間中不協調及痙攣,但Koko偏偏愛上需要複雜而微細肌肉運動的繪畫,走上她不平凡的藝術路。
Koko自小喜歡拿各種顏料來玩,跟隨老師學畫畫後就愛上繪畫,多年來創作了不少出眾奪目的作品,成為展能藝術家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之餘,也曾出書細訴自己心路歷程。然而隨着歲月流逝,Koko身體肌能會退化,可能影響到她繪畫的能力,因此就申請了社福機構在地區為肢體傷殘人士提供的上門物理治療服務。
3年來,物理治療師Alex定期上門為Koko提供物理治療,他指會手法治療鬆弛她的異常肌肉張力,也會跟她做一些手部精細訓練或是軀幹訓練,因為這兩者對畫畫都很重要,也是因為怕她的關節會再僵硬,甚至有脫骹、畸形的情況要做手術,因此要定期上門為她拉筋,希望減少關節攣縮。
保良局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新界區)經理馮潔燕補充指,服務是為殘疾人士提供家居照顧支援,對象主要是嚴重肢體傷殘、需要高度護理的殘疾人士,希望讓殘疾服務使用者可以長期留在社區,及照顧者更放心及更有信心可以照顧殘疾人士。她又指服務會了解使用者需要及評估,制訂個人照顧計劃,因此除了物理治療服務外,也有其他如言語治療、護士上門護理及短暫家居照顧等服務。
Alex坦言是第一次服務展能藝術家,笑指在見Koko前有一份緊張,然而在接觸後就感受到對方的和藹及友善,沒了緊張之餘現在更成了朋友。他也觀察到Koko的作品多是朝氣勃勃的風景畫,不會十分陰沉,「雖然佢身體會有限制,不過佢無負面思想」,稱讚她的樂觀,也敬佩她對藝術的堅持,「你見到Koko坐嗰陣會有啲攰,長時間畫畫除咗身體機能,都要有份意志先堅持到。」
「我其實覺得Koko好犀利,因為搵到自己長處同強項係好難得,甚至可以克服自己身體限制,透過筆將自己訊息帶畀觀眾。」Alex指Koko最啟發到自己的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或挑戰,不過很多時我們都會給自己一些藉口叫自己放棄,不過認識了Koko後,雖然Koko有這身體機能的問題,但她很堅持的實踐她的藝術理想,自己也覺得不應該這樣容易放棄,給太多原因自己,只要肯堅持都沒有事是不可能。
Koko稱讚Alex的細心,會關心自己四肢肌能及日常興趣情況,多謝他的工作細心及專業,也坦言如果沒有治療師跟進,自己未必有能力繼續保持自己的興趣作畫。她想透過畫作,希望觀賞者看得開心,亦想以畫中的顏色,令觀賞者見到多姿多采的畫作。Koko也鼓勵其他希望投身藝術的殘疾人士追夢,只要就自己興趣再訓練,就可以發展所長。

藝術家yq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an和阿添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覽,而這個星期,這些作品去到中國成都,向當地的人展示舊香港的特色。展出的除了有Ian和阿添的作品,還有香港一群微型藝術家精心製作的微縮香港,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展覽現場的情況。 #香港特色 #迷你模型 (#港故小記)
重溫▶http://bit.ly/KongGu_Miniatures
第148集《手指尖上的香港》
#港故 #oncckonggu #酒粒仔 #微縮模型 #工程師 #微型藝術師 #舊香港 #報紙檔 #冰室 #茶餐廳 #業餘 #3D打印 #藍屋 #鯉魚門 #利東街 #細緻 #回憶 #時光隧道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藝術家yq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歲月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流逝,很多人很多事總是難抵變遷。他們的故事會慢慢褪色,又或是一個不小心,就這樣消失在生活中,但留下的是情懷。面對消逝,有人會用文字、用圖畫,紀錄消失前的那一刻,然後在幾年後的一個不經意,從這些憑證中想起那些舊時的情懷。
「我哋想將香港美好嘅事物留低。」業餘微型藝術家蔡璧龍(Ian)和何國添,就想用微縮模型,去留住香港的舊時光。
遲來十年的共同興趣
Ian和阿添是工程師同事,兩人相識了差不多廿年,平時都是談論公事為主。直到十年前,Ian在女人街買了一架迷你衣車,而阿添也買了一架。那時才發現原來大家有共同的興趣,兩人一拍即合,在外合租了一間工作室,利用公餘的時間製作微縮模型。
「業餘」微型藝術家
Ian和阿添並沒有學過製作模型,連紙黏土的經驗也沒有。他們笑說自己是邊玩邊學,對比其他微型藝術家製作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就像是「小學習作」。起初,他們只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動手?紙去完成他們的作品,到後來,電腦切紙機、鐳射切割亞加力膠、蝕刻,再到3D打印,Ian驚嘆道:「原來世間有呢啲咁嘅技術。」
不斷學、不斷試。雖然他們說這只是業餘的娛樂消遣,但實際上,他們所投放的精力一點都不比正職少。他們會花上一、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完成一個模型,更曾為了趕上展覽而通宵製作了幾個星期。阿添對着Ian笑道:「佢話佢試過一瞓醒,諗到一樣嘢,就會彈起身做。」
愈細緻愈像真
就在今年,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以藍屋為藍本的微縮模型。「原來佢有一個好得意嘅歷史背景。」阿添分享起他們從構思開始到製作完成的過程。從上網搜集資料,再多次到現場視察、量度,然後由Ian在電腦中畫設計圖,畫上每一個細節,定案後就開始買材料製作。
Ian表示:「呢個過程同我哋做工程差唔多,只不過成個比例縮細咗。」而正因為身為工程師,他們更會去留意現場設施的情況,譬如電箱電線的鋪排、水渠的位置、招牌受風化的狀況等。而本身知道設施分佈的地方與原因,也有助製作好模型中的細節。「愈多細節就愈像真、愈精彩。」這就是他們所相信的。
想留住往日美好時光
十年間,Ian和阿添製作了不少難分真假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曾在世界各地展出過。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滿足感就是觀眾分不清真假的那一刻。但除此之外,觀眾在作品中得到的感動,也是他們相當珍重的事。
Ian憶述一次在澳洲的展覽,有一位觀眾每天都會開車過來參觀。作品中的事物,便是那個觀眾小時候接觸過的事物:那些零食、那些玩具、那個當年所經歷過的場景。「真係會帶畀觀眾,一個好似係時光隧道嘅事,等佢返去以前嘅世界,勾起一啲特別係開心嘅回憶。」阿添也沉浸在回憶中。
但看着作品中的美好事物慢慢流逝,或早已消失。Ian和阿添都有很深的感受,特別是身為工程師的他們,在面對發展和保育的衝突時,阿添坦言,無論是社會還是科技的進步,很多事物都會被淘汰,例如他們所做的報紙檔模型,「好多嘢唔係你想留就留得住。」
Ian也嘆息說:「好多嘢都係,佢原本好地地喺度就無人珍惜,當要拆嘅時候,先覺得佢靚、需要保育。」也因此,Ian和阿添將來除了想藉微縮模型去保留香港歲月的痕跡外,也想製作一些香港具代表性的景點,或者捕捉不同人物、不同行業的神韻,向觀眾展示香港的特色,希望盡量在事物消失前,吸引外間的注意。
如何留住香港的美好時光?今集《港。故》用7分鐘,帶大家細看手指尖上的香港。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