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身體的反映認識真實的自我
尼采認為,身體才是深淵中的深淵。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出現過許多次「深淵」這個詞,指得也是身體的深淵。身體,就是這麼有深度且模糊,遠比我們所認知的語言和理性更巨大,紮根於更深的深層心理,因此難以靠近,但也是越了解就越覺得新奇。
因為那樣的模糊,我們的四周圍繞著許多扭曲與壓抑,無數的情緒層層糾纏;那些情緒先於語言,伴隨著無以名狀的事物。那樣複雜的情緒會以模糊的感受、以身體的感覺出現。
也因此,為情緒取名時,絕不能使用抽象的名字。身體已經產生模糊的情緒了,我們卻為它取了一個類似「憤怒!」的抽象名字,或僅是以「生氣!」這種單純的情緒名詞代稱,並無法使兩者相符。這是因為用語言切斷的部分情緒,與實際發生的情緒並不一致。當我們所認知到的事物與情緒不一致時,身體自然不會有所回應。我們應該要保留那份模糊,並且為其取一個十分具體的名字。就像前面說過的「沸騰的心」、「沉重黑暗的恐懼」等。即使實際取名仍沒有任何反應,那麼通常都是因為太過抽象或是名字過於簡單的關係。
模糊的情緒,會以十分細微的差異偏離你所取的名字,這時應該更仔細觀察,再為它取一個更符合、更貼切的名字。例如:本以為是沸騰的心,但其實可能是熊熊燃燒且緊繃的攻擊欲望。這樣一來便必須配合這種感受,再次將其取名為「熊熊燃燒且緊繃的攻擊欲望」,並觀察看看身體有沒有反應。
此外,有時身體不會從某個部份產生鮮明的感受,反而是淸楚地想起特定的景象,就像對情緒的隱喻一樣。如果能夠具體且生動地將那景象表達出來,也能達到認淸情緒的效果。
情緒不是只有一種,尤其模糊的情緒更是如此。那些模糊的事物,其實是眾多情緒堆疊而成,其中甚至可能混入了扭曲、壓抑其他情緒的恐懼等。
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失戀的人,他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心如刀割,但靜靜觀察那份情緒,會發現其中有「是不是該再努力挽回試試看?」的「遺憾」,也有即便只有一次機會,也仍希望能再擁抱對方的「渴望」,更有再也無法與愛人在一起的「恐懼」;更可能參雜了曾經視為此生摯愛的對象消失,所帶來的「空虛」,以及因兩人關係破裂而起的閒言閒語所導致的「羞愧」等情緒。我們可以說,這世上沒有一種只能稱為「悲傷」的離別情緒。
試著回想生氣的瞬間,便會發現也是一樣的情況。首先,我們會感覺對方與自己站在對立面,但那一刻也能感受到對當下狀況的「恐懼」、對對方的「愛」。相反地,那些靜靜聽從對方指示的人,也可能會同時感受到必須服從的心態,與討厭這種虛耗的「不滿」。
實際上,就連吃東西也藴藏了多種情緒。例如:現在有個喜歡吃辣的人,由於他平時就吃得很辣,所以經常感覺肚子不舒服,胃部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如果我們把雖然很辣,但卻看起來很美味的食物,端到這個人面前會怎麼樣呢?他或許會開心地享用,然後感到非常滿足。他會想:「啊,辣到讓人說不出話來,居然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不過另一方面,他內心也會有另一個聲音說:「哎呀,肚子好難過,這樣下去會不會把我的胃搞壞?」萌生對健康的擔憂與不安。情緒就像這樣,不只會有一種。
由於我們生活在用語言裁決一切的社會中,因此會單純且習慣性地認為情緒就只有一種。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地、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認定「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所致。畢竟,依照我們所學,離別就只是心如刀割的「疼痛」,生氣就是「憤怒」的爆發。也因為我們一直將感受或情緒是為單一的存在,所以經常無法更專注傾聽更根本的情緒。
如果能為自己模糊的情緒與感受取名,一層又一層的情緒就會漸漸顯露。只要一個名字取對了,身體就會產生對該情緒的反應,模糊的情緒感受便會改變;接著再為改變後的情緒感受取名,就會再產生另外的反應,情緒感受再一次改變。如同前面的例子,失戀的人在意識到「喪失感」之後做出情緒反應,接著轉化成「惋惜」,那份惋惜再轉化成「渴望」與「害怕」,緊接著是「羞愧」,我們能夠發現情緒的接連排解與改變。
我們可以藉著為身體反應取名,慢慢逐一讀出自己隱藏的情緒,並往我們極度渴望理解的深層心理靠近,進而認識到自己深深埋藏的眞實面貌,並與其展開對話。
許多人會為了瞭解自己的深層心理,去學習夢的解析或精神分析。不過對這些理論的解釋會因為流派不同,而大相逕庭;更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支撐,且沒有明確的答案。相較之下這種觀察身體的技巧,則是人人都能夠輕易嘗試的。
運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能觀察到自己身上隱藏的情緒,這是一種令人驚訝的體驗。重要的是,我們能在生活中透過親自體驗身體的反應變化,證明對情緒解釋是否妥當。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感受,並找到合適的名字時,就能夠經常接收到「對的」感受,也能感覺到心中那種負面情緒逐漸改變的喜悅。面對特定對象與情況時,便能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感覺去接受它。比起單純用話語改變自我,這種方式更能讓我們透過實際改變,感受這個世界。
過去糾結的情緒、此刻折磨自己的情緒都將重新建構,進而讓我們感到更安定,就像已經獲得治癒一樣。
.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
作者:朱賢成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0)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身體跟情緒緊密相關。為情緒命名,固然可以帶著我們去認識情緒,然後,聚焦在身體感受它,才能回到根本。
清楚在身體層次感受,再回到語言,梳理情緒與想法,這能讓人獲得一時的輕鬆,進一步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讓情緒自由,這個世界因此多彩,我們也確實能走向安定。
祝願您,能享受感受情緒,並且看著它們不斷流轉變化的無常!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裂像對焦技巧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邊緣性人格少女]
貼圖繪製故事:
.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貼圖裡的這張「需要被餵飽飽」
在我介紹這張貼圖之前
可能大家都以為這樣就只是想要吃東西
或想被餵飽的這種撒嬌的意義而已
但其實這張貼圖包含了很多事情
不論是心靈上,安全感上的填滿(餵飽)
還是生理上的,食物以及性方面的填滿(餵飽)
(接下來會講到關於性方面的事情哦,不想看的人請斟酌。)
我們東方文化對於性這件事情通常都是比較保守的
私底下怎麼樣我不知道
但很少會公開談論
或是也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性方面的事情
因為都會因著許多害羞、或是顧慮而不太敢直接去談這件事
當然,現代有越來越多人已經越來越開放的在談論這件事了
許多youtube 頻道、或是一些文章、書籍也開始有人會來聊關於性教育、性生活上面的問題該怎麼辦了
那同樣的我們今天也要來跟大家聊這件事情
其實性這件事情在生活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常常很多人都是交往久了
結婚久了
就自然而然的覺得性生活這件事情不用那麼頻繁了
因為一方面是生活上有很多要忙的事
沒有空、沒有衝動
另一方面是覺得很花時間,而且很累
尤其是有些男生會比較容易覺得累,很耗體力
就常常選擇打打手槍就好了
覺得性慾這種東西只要各自解決了就好了
做愛這件事情有衝動、有浪漫再說
其實這樣的想法
是很容易對雙方的關係造成影響的哦
因為不論你們之間多恩愛
都還是有一部分的缺乏會因為沒有穩定的性行為而有所影響
因為性行為是有填補安全感、空虛感、增加自信、成就感、讓雙方關係更穩定更親密的作用的
性這件事情不單單只是性衝動的消除這麼簡單
很多人會以為是同一件事
以為自慰跟做愛選一個就好了
但其實不是的。
像我跟角爸剛結婚的時候
只有很前期的一兩個月角爸比較主動
但後來也就慢慢的間距越拉越長
而且常常會有一些不美滿的結果等等(兩個人都沒有高潮,就先累了等等)
因為我在跟角爸結婚前
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人做愛過
我本身是基督教家庭
都比較保守
我自己也覺得我不想有婚前性行為
就算以前交過男朋友也頂多曖昧,只要對方說要做愛,我都是一律拒絕
所以怎麼說呢...
我還年輕😂😂😂
所以當解禁之後我這方面的需求也是挺缺乏的
但角爸已經四十歲了
嗯...熟男?
可能需求就比較沒有年輕時那麼強烈
就導致我在這方面一直都沒有被滿足
因為後來就都是久久一次
或是我去要求才有
但我要求的話,角爸也不一定隨時都很有感覺
我就會覺得非常非常自卑
覺得是因為我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好、不夠有魅力
才會導致角爸好像對我都沒有什麼衝動
我也會因此很沒有安全感
覺得我無法讓角爸滿足,自己也得不到滿足
也不知道下一次的做愛什麼時候才等得到
但這些事情我當時只有跟角爸略提
因為我知道我講的越多
男生在有壓力的情況下
或是要顧慮很多的情況下
也很難勃起很難興奮
因為以前我都會做到一半就突然哭了起來
還是什麼的
也讓角爸很有壓力
這些事情也是延續了兩年多
因為我們都以為
性生活就是性生活
真的沒辦法也很難勉強
我只有想怎麼增加我的魅力
然後上網研究是不是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需要學習一些技巧還是什麼的
結果幫助都不大
後來我們就幾乎不太提這些事情
直到後來
好像某一次我又提說
「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來增加自己的魅力
我學著打扮自己
穿得女性化一些(因為我以前都很像小男生,穿XL號的大T恤、四角褲等等)
但為什麼你還是不會對我有性衝動呢?
我就這麼沒有吸引力嗎...
真的覺得很自卑,越來越討厭自己
覺得自己很醜很沒有女人味..
即便你一直跟我說你從來沒有覺得我不好看或是覺得我沒有女人味過
你一直覺得我很漂亮很可愛
我也還是不相信...
因為事實就是我怎麼樣都沒辦法讓你覺得有性衝動
我根本不想用要求的才能跟你做愛
但我用等的我也怎麼樣都等不到」
聊了很久
後來角爸也覺得我們應該好好重視這個問題
就提出了我們其實可以將做愛當作是固定行程
比如一個星期一次
看要固定禮拜幾
這樣我就不用擔心下一次要等到什麼時候
也不用總是要想著都要去要求他
那至於做的過程順不順利就是我們一起透過練習去嘗試
我就說好
這麼說好像也是
這樣即便我們過程不順利也會知道下週馬上又可以有下一次
而不會像過去一樣
如果不順利就不知道要等幾週還是幾個月
就會很在意我們每一次的過程還是結果到底有沒有順利
而一直對於性生活感到無法滿足、自卑與不安
後來正式實施定期做愛之後
確實我變得越來越有安全感與自信
角爸也會因為我的穩定
因為次數的增加而慢慢的跟我在性方面去磨合與練習
了解彼此怎麼樣比較適當
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性對於平常的生活影響會這麼大
以前角爸非常非常努力的要填補我的安全感
但怎麼樣填補都不夠
我還是一直都在各式各樣的事情上感到自卑、缺乏、空虛
沒想到這些東西跟性是這麼有關係的
到現在我們就也是固定週期的有性行為
但如果我有更多需求
或是我突然覺得我今天一早起來就莫名的憂鬱
莫名的覺得很空虛
但明明沒發生什麼事
就不知道原因的心情很差
我們就也去想各種可能性
如果不是因為什麼事件讓我壓抑或感到有負面情緒的話
那就是需要來Fuck一下了
我們就會增加次數隨機應變
當然如果時間上不夠
或是某一方不方便的話
我們就會選擇幫對方解決一下就好(You know what I mean.)
很多人聽到這可能覺得
「啊~我才不是這麼膚淺的人」
「最好是做愛可以解決這些事情啦」
欸~其實這些也都是東方文化從小教育或是生活環境給人的刻板印象哦~
我們人類也是一種動物
動物最原始的需求就是生存、吃、性(繁殖)
性這件事情的渴望與缺乏雖然是為了促使生物繁殖
但即便沒有要繁殖
也還是會對性有缺乏與渴望的
即便思想上很壓抑、不願接受、不願承認
(當然可能有些少數人是真的已經對性沒有需求了,只是我們談論的是大部分有需求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憂鬱、感到不安、感到自卑
以為是外在與環境或是心理因素的影響
以為是自己長得不好看、或是別人沒有給足你安全感
但其實也有很大的一個可能性是性方面需要得到滿足。
因為在透過和諧且穩定的做愛下
雙方能夠更專心的將焦點放在更原始的情緒上交疊在一起
同時透過這樣得到性方面的滿足
也能夠增加自信與成就感
常常我們會聽說過一些情況是男方(如果是同性戀的話我們就視作是1號)
會去要求女方(0號)想要做愛
但女方可能就覺得不用
可能選擇拒絕或是選擇配合
有時候大家會覺得男生怎麼性慾總是這麼強
但其實有更多的原因是他可能在工作上沒有自信與成就感
或是他沒有安全感
透過這樣除了能夠填補他的性需求
也能夠填補部份的這些自信、成就感與安全感上的缺失
這都不單單只是性而已
那如果女方可能是家庭主婦(或是在外工作但沒有成就感與自信)也可能會有更多這樣的需求哦
有時候男方可能在工作上已經有成就感或有其他事情讓他基本上都很理性
就會變得比較少跟女方有性行為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女方是比較敏感的類型
可能就會越來越憂鬱或是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與自信
而男方可能完全沒有把這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
而忽略掉性方面的需求
只覺得怎麼女方怎麼樣都滿足不了(關於這點女方可能也是沒有自覺的)
所以這張貼圖的意思其實就是要提醒大家
性這個東西不是只是性慾
也不是代表膚淺。
而是這是人類很根本很原始的需求
如果沒有被滿足或是被忽略掉的話
也是會影響到雙方關係上各式各樣的缺乏的哦!
所以請大家記得,一定要把對方餵飽飽哦😊😊😊
——————————
延伸閱讀
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 #境界性人格障害 #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 #人格障礙 #人格疾患 #人格違常 #解離症 #精神病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健康 #疾病 #邊緣性人格少女 #獨角動物 #獨角獸媽媽 #獨角獸爸爸 #角媽 #角爸 #邊緣人 #吵架 #line #貼圖 #wunicorn #bpdgirl #bpd #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