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每日惡夢輾過」—— 石田徹也與噩夢都市
各自在割裂的空間掙扎,最後從暖光中步出,這才揭示四個割裂空間,其實是同一個巨型裝置。「即使各自獨自傷痛,但精神上卻共生共存。」
MV的場景裝置與關於死亡的意象,啟發自日本畫家石田徹也的作品,亦源自於麥曦茵的一個噩夢,「當我無法誠實說話,我感覺身體的某部分被扼殺,如同死去。」結合石田徹也的異化,與創作者的潛意識,四位角色(Hanna Chan 陳漢娜、盧鎮業(小野)、Lam yiu sing 林耀聲、Wong Yat Ho 黃溢濠)活在一個超現實的異世界,那個世界既是虛擬網絡,亦有網路叛客與反烏托邦的元素:辦公桌前的閉路電視、少女面前的黑手套、禁言裝置等諸多意象,彷如密碼般留待詮釋解讀。
「詩歌中找養份 / 分享也是一種養份」—— 同行是生而為人的責任
音樂與映像聯承,各自又恰到好處:沉重的部分交由映像呈現,療癒的部分則交由音樂處理。於是在MV裡,鄧小巧看似游離於故事以外,卻實際上以一抹暖光同在,誠如很多傷痛無法一起經歷,但有人願意聆聽,已是最溫柔的同行。
鄧小巧解釋,「一個人跌倒很無助,但假若有朋友在旁取笑,反而化解了尷尬。有人見證、肯定你的痛,大概就是同行的意思。」可惜這是個「blame the victim」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遭受的心靈壓迫只有越來越多,麥曦茵卻強調同行是一個念:「就如兩個人去看鬼片,如果旁邊的人比你害怕,你反而會堅強起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泥菩薩過江』,每個人都面對苦痛,分別在於痛苦的重量,若未至於承受不了,都會幫助比自己痛苦的人。如果人要共生共存,同行就是義務和責任。」//
訪問節錄自 虛詞.無形
【鄧小巧 x 麥曦茵〈與人同行〉:和你同行,我很愉快】by 陳芷盈
感謝 #虛詞 ,感謝編輯陳芷盈的深度訪談,內文盛載着許多對城市的寄語🙏🏼
訪問全文:
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1520.html
【與人同行】Full MV:
https://youtu.be/L6s85oX4aDQ
特別鳴謝美術指導及裝置設計團隊:
Special thanks to:
PRODUCTION DESIGNER | AHONG CHEUNG
SET & PROPS ART | SAMUEL CHOI & KARSON LIU & LIT HUNG
Post photo by Vcrs @ East Eighteen 東十八
Venue: The Stadium
麥曦茵 Makeup n hair: Tammy Au Makeup
鄧小巧 Makeup: Leo Tam
鄧小巧 Hair: Wing Wong@ The Attic
Thanks Phoenixgoo - 野菌工作記事本 Dumb Yout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插畫展 #馬良慧專訪 創作時一個人的小小寂寞,經過許多人的稀釋,慢慢成為甘甜。 她說:如果感動我的,也能感動你,那就好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小房子,我們一磚一瓦堆砌著居所,在這個充滿連結的美麗城市。 搭築心中的小房子 馬良慧以愛入畫療癒人心 熱愛音樂,隨身帶著...
詩歌中找養份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人同行】
誰每天 沿著傷口手臂割花
長袖衫中早已結疤
長夜捲縮一角早慣
還有他 潛伏抑鬱的那個家
平靜看著別人吵架
承受鞭打瘀血不散
#城內許多人滿身傷痕仍獨自啞忍
遊歷於苦難每天修行
做聖人
#若你難過會求神
心急如焚 驚慌太近
#詩歌中找養份
#天天渴望翻身卻被困
#仍有我同行一起留神
不管遠近
#傷心請找慰問
#哭出眼淚都不過份
#明白你亦背負太多
#承受每夜惡夢輾過痛卻一個
誰怕光
#由窒息的恐怖到訪
#同伴對面突然沮喪
#能活得輕鬆有幾個
城內幾多人儲起傷痕 人浪內打滾
#由痛苦踐踏也不呻吟仍埋藏至今
若你難過會求神
心急如焚 驚慌太近
詩歌中找養份
分享也是一種養份
明白你亦背負太多
明白你就跌入漩渦
仍有我同行 一起留神
不管遠近 傷心請找慰問
#即使我共你不算最親
#難過更要與人同行
#小心孤單會上癮
#不需把傷痛軟禁
#漆黑深淵中找慰問
哭出眼淚都不過份
明白你亦背負太多
城內每日惡夢輾過
#你跌倒過
#你努力過
與人同行
詞:#鄧小巧 曲:#徐繼宗@搞大音樂
編/監:#謝國維 / 徐繼宗@搞大音樂
--------------------------------
#廣東歌 #治癒 #安慰 #加油 #療傷
詩歌中找養份 在 鄧小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若你難過會求神
心急如焚
驚慌太近
詩歌中找養份
分享也是一種養份
明白你亦背負太多
明白你就跌入漩渦
#與人同行 #可以行幾遠就行幾遠 #大家今天都累了
詩歌中找養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插畫展 #馬良慧專訪
創作時一個人的小小寂寞,經過許多人的稀釋,慢慢成為甘甜。
她說:如果感動我的,也能感動你,那就好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小房子,我們一磚一瓦堆砌著居所,在這個充滿連結的美麗城市。
搭築心中的小房子 馬良慧以愛入畫療癒人心
熱愛音樂,隨身帶著一隻筆、一本塗鴉本子,馬良慧慢步地走著、帶著南國的祝福和養份;穿梭於人群與巷弄當中。創作插畫和文字已超過十年,馬良慧的筆下有著溫暖色調與手感畫風,喃喃細語的短句就像在閱讀某個人的日記,如此生活化的文字中,不難察覺字字流瀉著療癒人心的感性文筆;就像是個以插畫感動人們的吟遊詩人,擁著她的詩歌和畫筆,溫暖的走入我們的生命裡。
長期投入插畫創作 扎根於高雄的中印插畫家
出生自印尼的馬良慧,目前定居於高雄,長期於網路上以圖像和文字分享生命力量。她的創作多以壓克力顏料、油性色鉛筆、鉛筆、木頭等媒材為主,畫面中的線條自然不生硬,童趣十足,就像是與生俱來的說書人—擁有著對兒童說故事和創造夢想的能力。多年以來,馬良慧也長年投入公益活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關懷偏鄉孩童,藉著藝術、和音樂的互動,啟發孩子們的新視界。
正向創作來源於藝術家對生命的熱情與堅持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有正面影響力的插畫家!」馬良慧的創作多以給予安慰、陪伴人們為題材,在人心感到寂寞低落時,會知道仍有一絲希望光芒。從小並無受過術科訓練的馬良慧,在大學時接觸了一生的信仰,讓她開始有勇氣追求自己一直很嚮往的繪畫之路,過程中曾數度放棄,直到多年前她來到了南投偏鄉的深山小學擔任教學志工後,似乎也悄悄地開啟了她的插畫視野。
當時因為自學繪畫較無信心的她,隻身一人來到超過一千公尺的高山中教導小朋友,夜裡就睡在小學裡的圖書館。「驚奇的是,圖書館裡有著各國的插畫繪本,放學後妳想看多久都可以!」沒有網路干擾的大自然裡,馬良慧日日夜夜浸淫在繪本的幻想世界當中,奠定她日後的插畫基礎;終於學成下山之後,竟也順利接到GOZO品牌的聯名合作企劃;此時她終於轉念,決定把握機會努力踏上這條名為插畫家的道路。
插畫之於展覽,往往獨立於文字而存在,馬良慧試著融入文字於畫布上,就像一本插畫書,那是她的生命筆記。她藉著山丘、星星、小女孩等等的象徵,建構一個屬於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世界,實現散播愛的無限能量。圖中的旗子代表著「得勝」,讓人們心中的盼望都能夠美夢成真。也希望讓觀賞能進一步了解馬良慧是如何藉由插畫及文字,將生命的力量分享給眾人。
此次展覽較以往不同的是,加入了音樂的元素,一直喜愛聽音樂的她,丈夫也是熱愛創作的音樂人,兩人經常在沐浴著療癒詩歌的環境裡,悉心投入於各自的創作當中。營造出「對的環境」之於創作者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甚麼是令人放鬆,讓人全心投入的創作環境呢?我想,在馬良慧此次的新作中將可以具體的展現出來。
一同描繪屬於心中的小房子 馬良慧在愛中找到自我
馬良慧曾表示:年少時的她,面對這世界上滿滿的房子,一直感到迷茫,不知道家在哪裡、不了解家的意義?但是透過信仰和許多人對她包容的愛,她才明白,有愛的地方就是家!「當你一個人時,心裡只要有愛,你就是回家了…。」即使聽起來天真,但這是馬良慧想透過作品,對每一個失落的你,想說的話。如果每個人的心,都是一間小房子,你會希望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小房子?
我們用愛、分享來堆砌起堅固可愛的心,人們心裡的小房子,需要人們自己細心的守護,彼此守護的同時,許多生命的信念也隨著光芒般的亮點在空中灑下種子。希望透過讓觀賞者在看畫的過程中和自身的生命經驗對話,並從中得到安慰與鼓勵。也能對自己或愛我們的人,說聲,親愛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
馬良慧 – 她尋尋覓覓,終於在創作中發現,只要心中有愛,哪裡都是家。(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良慧簡歷: 中印混血
藝術創作資歷: 10年/ 自2006年~2016年
資歷:2016 年Toyota繪畫夢想車全台巡迴南部講師。
2016年 中國江蘇省兒童藝術營繪畫老師。
2016年 與台灣企業合作圖像授權商品。
2015年受邀於台灣多所學校舉辦創作講座分享。
2014年台灣三星手機大廠全台手機插畫大賽第三名。
工作室:小書卷文化(位於台灣 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