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時有選擇困難症,不知道買哪個好?🤔
快跟著 消保博士-波波認識國家認證標章
還有機會獲得環保綠點喔🎉
💁永續消費好處多💁
✅減少能源及自然資源的使用
✅降低廢棄物及污染排放
✅購買可回收再利用商品
👍國家檢驗認證標章👍
1⃣️環保類:環保標章、第二類環保標章
2⃣️碳足跡:碳足跡標籤、碳足跡減量標籤
3⃣️能源類:省水標章、節能標章
😎購物時優先選擇具標章產品
就讓我們一起力行環保綠生活💪
#國家認證過的請放心
#購物認標章安心消費不慌張
#永續消費創新未來
認識碳足跡及碳標籤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044集 - 「排碳者付費」時代 (03/02/202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 顏子惟,剪輯 陳添寶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國際氣候峰會年年召開,實際的成效卻讓人失望。許多環保人士認知到,要寄望政治人物推動減碳,希望渺茫,如果能由下而上,發揮消費者的力量,或許是一條出路。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要用消費者的力量推動減碳,第一步是要求業者,清楚標示產品碳足跡,第二步是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
李堅明和新北市鶯歌一家陶藝店合作嘗試推廣負碳商品,原本一個陶藝品碳排放720公克,購買國內風電產生的碳權一公斤後,變成負280公克。中部這家茶葉生產商,除了在製茶過程中,想辦法減碳,也購買國外的碳權,讓自己的茶葉達到碳中和。
然而不管是減碳或負碳商品,分散在賣場中很難被消費者辨別。李堅明決定在台北大學進行實驗,和校內的便利商店合作設置負碳商品專櫃,架上商品都有碳標籤,再透過購買碳權包裝成負碳商品。學生利用手機APP掃描負碳商品的標籤,就可以在碳帳戶內累積碳權。
李堅明指出,負碳商品的購買有如個人的碳交易,累積碳權同時鼓勵更多企業或民間社團減碳。但這項實驗能不能成功推廣,達到減碳目標,還有待時間驗證。
國際間也有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要求企業對減碳做出承諾,其中一個就是由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等組織,共同創立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
目前台灣有兩家企業通過SBTi的審定,其中這家科技大廠,承諾在2025年要比起2014年減碳56.6%。業者計畫藉由節能、綠能及購買綠電憑證等方式,逐步達成減碳目標。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許多企業成本,但業者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國際壓力下,這已經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2019年底,歐盟也發布綠色新政,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其中一個策略,是計畫對歐盟境外高碳排產品的進口,課徵「碳邊境稅」。
反觀台灣,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30年比2005年減少20%,2020年要減少2%,但是還有1%的目標沒有達成,其中工業部門排碳居高不下是主因。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黃偉鳴表示,我國目前在制度設計上誘因不足、法規強制性不夠,讓業者在減碳上仍有猶豫空間。環保署考慮透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向企業課徵「碳費」,同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相關規範,也計畫在今年底定案。
面對供應鏈的要求,歐美等國碳稅的壓力,台灣必須盡早建立總量管制或碳費等制度,讓產業對碳排放付出成本,克盡減碳責任,才能避免在下一輪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的島深度報導節目每周一晚間十點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urisland.pts.org.tw/…/%E3%80%8C%E6%8E%92%E7%A2%B3%…
認識碳足跡及碳標籤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044集 - 「排碳者付費」時代 (03/02/202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 顏子惟,剪輯 陳添寶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國際氣候峰會年年召開,實際的成效卻讓人失望。許多環保人士認知到,要寄望政治人物推動減碳,希望渺茫,如果能由下而上,發揮消費者的力量,或許是一條出路。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要用消費者的力量推動減碳,第一步是要求業者,清楚標示產品碳足跡,第二步是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
李堅明和新北市鶯歌一家陶藝店合作嘗試推廣負碳商品,原本一個陶藝品碳排放720公克,購買國內風電產生的碳權一公斤後,變成負280公克。中部這家茶葉生產商,除了在製茶過程中,想辦法減碳,也購買國外的碳權,讓自己的茶葉達到碳中和。
然而不管是減碳或負碳商品,分散在賣場中很難被消費者辨別。李堅明決定在台北大學進行實驗,和校內的便利商店合作設置負碳商品專櫃,架上商品都有碳標籤,再透過購買碳權包裝成負碳商品。學生利用手機APP掃描負碳商品的標籤,就可以在碳帳戶內累積碳權。
李堅明指出,負碳商品的購買有如個人的碳交易,累積碳權同時鼓勵更多企業或民間社團減碳。但這項實驗能不能成功推廣,達到減碳目標,還有待時間驗證。
國際間也有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要求企業對減碳做出承諾,其中一個就是由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等組織,共同創立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
目前台灣有兩家企業通過SBTi的審定,其中這家科技大廠,承諾在2025年要比起2014年減碳56.6%。業者計畫藉由節能、綠能及購買綠電憑證等方式,逐步達成減碳目標。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許多企業成本,但業者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國際壓力下,這已經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2019年底,歐盟也發布綠色新政,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其中一個策略,是計畫對歐盟境外高碳排產品的進口,課徵「碳邊境稅」。
反觀台灣,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30年比2005年減少20%,2020年要減少2%,但是還有1%的目標沒有達成,其中工業部門排碳居高不下是主因。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黃偉鳴表示,我國目前在制度設計上誘因不足、法規強制性不夠,讓業者在減碳上仍有猶豫空間。環保署考慮透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向企業課徵「碳費」,同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相關規範,也計畫在今年底定案。
面對供應鏈的要求,歐美等國碳稅的壓力,台灣必須盡早建立總量管制或碳費等制度,讓產業對碳排放付出成本,克盡減碳責任,才能避免在下一輪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的島深度報導節目每周一晚間十點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3%80%8C%E6%8E%92%E7%A2%B3%E8%80%85%E4%BB%98%E8%B2%BB%E3%80%8D%E6%99%82%E4%BB%A3
認識碳足跡及碳標籤 在 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連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當荒謬大師遇上環保大師買碳標籤產品就對了】 ... 碳標籤及減碳標籤申請 · 碳標籤. 碳標籤 ... 選用低碳商品力行減碳工作環保局教大家認識碳足跡. ... <看更多>
認識碳足跡及碳標籤 在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認識「碳足跡」,低碳生活攏底嘉 兔 ...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碳標籤制度,可透明化產品各過程的碳排放! 市民朋友們可從日常消費行為,選擇低碳的產品進而達致低碳生活及綠色消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