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警醒程度分級 在 營養師歐乃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先,想先和大家分享腎臟數值,為什麼?!因為這次外公住院我才發現他數值真的是爛到不行,雖然很大原因是心臟的問題讓他各個器官都開始抗議了,但就讓我回想到自己與某次回鄉下與外公的對話
看著外公一個抽屜塞滿了藥袋,一包一包的拆開來吃,就關心了一下外公身體的狀況
👩🏻⚕️我:外公最近身體還好嗎?醫生有沒有說什麼?
👴🏼外公:攏差不多啦!醫生好像指有說腎臟不太好
👩🏻⚕️我驚了一下問他:有多不好?有沒有看營養師?
腎臟病是一定要調整飲食的,也是對我最好判斷他腎臟到什麼程度的方法,結果...
👵🏻外婆在旁邊聽到說:他(外公)都和人家講我們家有兩個營養師不用聽啦!
👩🏻⚕️我昏倒🤦🏻♀️
👴🏼外公:醫生說一點點不好而已啦!
👩🏻⚕️我就說:你下次請護理師印報告喔!不然之後要洗腎怎麽辦!!!
我會如此緊張是因為每次回去外公都吃超多的,沒有任何忌諱,大家吃不完,就會全部進到外公的肚子裡,但是腎臟這個主要代謝廢物的器官已經損傷的話,根本經不起他這樣吃啊🤦🏻♀️🤦🏻♀️🤦🏻♀️
而讓我這次堅持一定要讓外公跑急診的原因,也是外公一整天⚠️沒尿⚠️一堆老人怕跑廁所,但沒尿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警訊,今天除了和大家分享腎臟病的相關數值,也會提醒大家一些可以觀察的症狀,再搭配檢查報告,能夠讓醫師更知道你的狀況來下診斷!自己的身體要自己注意啊⚠️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自己或長輩的身體狀況!
初期腎臟病需要經過醫師診斷才能確診,除了抽血💉尿液檢查、影像攝影都要一起加入診斷,這邊主要想讓大家知道那些指數出現異常可能代表你的腎臟需要注意並做進一步檢查!我不是醫生,大家也不可能自己當醫生,所以只是想讓大家對於自己及家中的長輩身體狀況更有警覺,這樣可以避免更多的疾病痛苦和醫療資源的浪費,而擁有更好的人生!我自己最怕的慢性病非腎臟病莫屬了!太多飲食限制🚫我覺得得腎臟病對我來說跟人生黑白沒兩樣,會要避免很多我喜愛的食物...太可怕了😱
💉腎臟相關抽血數值💉
肌酸酐(Cr):原本藉由腎臟代謝排出的物質,但因為腎臟功能降低,導致它累積在血液中,使得數值升高,不過數值仍然會受到肌肉質量、發炎狀況及營養狀況影響。
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eGFR):腎臟病分級之標準指標。
尿素氮(BUN):是蛋白質代謝而生成的產物,但也會受到蛋白質及身體含水狀況影響。
鈉、磷、鉀:腎臟功能差會使得這三個電解質代謝出問題,因此要依據抽血報告調整飲食喔!
🙋🏻♂️什麼人是腎臟病高危險群🙋🏻
👉🏻有高血壓、高血糖及尿蛋白的人(尤其血壓及血糖控制不佳者)
👉🏻有腎臟病家族史:家中有長輩患有腎臟病
👉🏻有長期服用藥物💊的患者
👉🏻65以上之長者🧓🏼
⚠️平常多注意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
如果有,並且有腎臟相關數字異常記得告訴醫師!
🚨蛋白尿(尿有泡泡)、血尿、尿量異常:早起難以肉眼發現,所以一發現就要提高警覺喔!
🚨水腫
🚨血壓高
🚨貧血症狀:頭暈、臉色蒼白等
🚨容易疲倦
🚨腰痛
👩🏻⚕️腎臟病飲食概略🍽
腎臟病飲食較多限制🚫也非常個人化,因此建議務必諮詢營養師幫助控制腎臟狀況
📌調整蛋白質攝取量
📌避免高鉀、高磷、高鈉之食物,避免因腎臟代謝力下降而累積於體內造成身體危害
📌充足熱量、適當水份:蛋白質量調整但熱量仍須補足,水依疾病狀況調整
📌避免楊桃
📌使用中草藥務必詢問中醫師
📌補品也建議別亂吃喔!
自己抽血報告自己看Part 1👇🏻看這邊👇🏻
https://www.facebook.com/2352609518166394/posts/4044872838940045/?d=n
幫你解答➡️出現紅字=有病?抽血報告就能診斷疾病?結果只會受到單一器官/因素/狀況影響?
#腎臟病 #腎臟病檢查 #腎臟病檢驗數值 #腎臟病飲食 #抽血報告怎麼看 #抽血報告 #檢驗報告 #長者照護 #老人照護 #長照 #營養師歐乃嘉的志工生活 #營養志工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營養志工在克國 #營養志工 #營養師歐乃嘉 #歐乃嘉營養師 #志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營養志工 #融合營養於生活
警醒程度分級 在 讓狂人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自製 COVID-19 各級疫情警戒 》
因應疫情,我國有各級的防疫分級,每個等級都有不一樣程度的防疫措施,這裡狂編也消化自衛生福利部公布的資訊,製作了一張淺顯易懂的各級防疫資訊圖像,可給各位參考:
另外,防疫期間提醒各位:
1.勤洗手
2.戴口罩
3.落實社交距離
4.隨身攜帶消毒
5.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以及最重要的,即時確認政府公告的最新消息,勿聽信偏方、名嘴(想想火神的眼淚)、或看到恐慌消息就急著分享。
--
本圖之資訊來源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任何資訊皆請以指揮中心為主,若政府機關有相關的修正措施或出入等,本圖也會盡即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