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負面、抗拒情緒時,家長該怎麼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了解「分享」這抽象的名詞呢?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成人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在發展和人際關係上達到平衡?
討論這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要跟別人分享才是正確的行為」這籠統的觀念,其實是有些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各位說明一些關於「分享」的觀念:
1️⃣ 發展尚未到,孩子「不願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求孩子「分享」這件事,首先要考量孩子的年齡,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成熟度,我們對一個5、6歲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會跟一個2、3歲孩子不一樣。
5、6歲的孩子他已經開始發展社會化,會比較理解「將心比心」的觀念,但是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他是還聽不懂的,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在發展對環境的定位、秩序與安全感,著重在自身心智功能建構,先天的內在衝動也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強,而且尚未開始發展社會化,還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禮貌、輪流、等待」,所以出現不想分享、不想輪流等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3歲、甚至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物權觀念尚未成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我的」,只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因此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樂於分享。這時請家長不用太緊張,他並不是「自私霸道沒禮貌」,只是「成熟階段還沒到」,希望各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面不同發展成熟度的展現。
所以我會建議成人,在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到理解「分享」的觀念之前,不要強迫他必須要分享,甚至用:「你如果不分享,就是自私、不大方」的觀念來灌輸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2️⃣ 分享與否,請讓決定權在於孩子
不管孩子3歲與否,或是更大的孩子甚至大人,在分享這件事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分享的」。
舉個例子:「您喜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您的錢?」又或者是「您剛買了一部新車,您願意跟別人分享嗎?」我想,答案是很顯然的。有些東西(例如有紀念價值、貴重物品)是連我們大人都不想分享,別人也強迫不來的!
將心比心,其實孩子也一樣。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幾歲,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有權力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您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不想借給別人,這也是應該要允許的,因為,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做出的強迫分享,是一種犧牲,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行為,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並非美德培養的方式,成人需要做的是,去體諒孩子不想要分享的心情。
3️⃣ 沒有該物品的擁有權,給了別人也不能說是分享
有些大人會要求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不借、不給,大人就會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但這代表玩具的所有權是大人的,所以就算大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小孩玩,他也不會學習到「分享」,只會感受到屈服在大人下的「委屈」。
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當下,模特梭利教育提倡的規範是:「玩具在誰手上,其他人想玩就要輪流等待,不可以用搶的。」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A說:「等你玩完之後,再跟孩子B『分享』」;成人要讓孩子學習「要玩就要輪流等待」,同時嘗試轉移孩子B的注意力去玩別的東西,或者找另一個玩具。每個孩子都需要更多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值。這是急不來的,希望家長能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
4️⃣ 培養孩子分享美德,要先從他願意分享的物品開始
在孩子心甘情願之下、釐清並接納分享的概念之後,分享的行為才會達到教育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在平時事先與孩子討論,詢問孩子有哪些玩具是在朋友來時他願意分享、哪些是他不想分享的。到了跟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就可以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玩。先從此練習,是培養孩子分享最好的開始。又或者,孩子生日時您準備了蛋糕,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平均分享給家裡的每位成員,這也是一種分享的喜悅。
學習分享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公平的」,還有出於孩子自己願意的情況下,他就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了。與此同時,若成人能在孩子踏出一步時,就給予即時、誠懇、具體的鼓勵,這將增長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5️⃣ 幫助孩子了解「約定」的重要性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抗拒心理,若孩子表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要分享。」父母除了要注意前述提及的四個重點之外,如果是有討論過且約定好,但當下孩子情緒卻強烈拒絕分享,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遵守約定,讓他瞭解約定的真義(約定不是高興就遵守、不高興就不遵守的事情),幫助他把之前說可以分享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使用。當然,在當下他也是可以玩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在沒有其他孩子使用下)、以及他不願意分享的玩具的(他保留給自己的那些)。
‼️ 但這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
安定自己內心:大人內心必須先讓自己內心安頓好,再處理孩子的情緒;
b. 要瞭解這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年紀還小,不要把他當下行為解讀成「自私」,他只是尚未學會「大方」;
c. 同理但不處理:同理孩子情緒,但當下不要一直跟他道理;
d. 轉移他注意力:引導他讓他玩其他的玩具;
e. 不要坐以待斃:若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恢復後再回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的網紅靈悦謐境Peace With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中,為你帶來《跟家庭的傷說再見》閱讀筆記,這本書由周志建心理師所著,頗適合東方亞洲文化背景的人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符合某一個框架,比如「孝順」的、「好」女兒「好」兒子、「聽...
「負面情緒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求助] 在婚姻中沒有成就感怎麼辦?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這些負面情緒為什麼會跟想法有關呢?舉個例子來說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負面情緒例子 在 【負面情緒】擺脫負面情緒的好方法。什麼都不想做 - YouTube 的評價
負面情緒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負面情緒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很容易會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看事情,包括生活、自己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雖然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不是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的,但「永遠」都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們的方式。
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人身上,這兩個人的看法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一個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另一個人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倒會將這件事當作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契機。
我們多半會忘了自我對事情的預料,往往會與實際情況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會很糟的情況,最後可能會變成一件很棒的事。以下這個例子,就道盡了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上,會對處事態度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感恩節前的周五,湯姆下班時被裁員了,他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湯姆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然而,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
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過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一部分定義。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
📖 本文摘自心理師想跟你說九月推薦好書《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作者蓋兒.蓋茲勒行醫逾三十年,為哈佛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運用神經科學、正念練習和情緒智商等領域觀念,幫助許多人走過倦怠感。
閱讀好書這邊走:https://reurl.cc/WXX0Nx
負面情緒例子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中,為你帶來《跟家庭的傷說再見》閱讀筆記,這本書由周志建心理師所著,頗適合東方亞洲文化背景的人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符合某一個框架,比如「孝順」的、「好」女兒「好」兒子、「聽話」的、「乖」的,才是「正常的、「符合家庭與社會期待」的,但忽略了許多人的家庭背景是迥異的。由於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是如此的不同,所得到的愛、創傷的面向也都不一樣,在接受社會教條之餘,我們無需用這些教條來鞭笞自己,而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靜下來、反思自己與自身家庭的關係。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洞,這個洞是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的,周志建心理師在這本書裡提到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療癒」,透過說出自己的故事、透過「超渡」自己,才能化解內心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這時真正的慈悲得以展現,透過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讓自己逐漸成為完整。
這本書裡舉了很多作者與個案間的家庭故事,本集節目中提及其中幾個例子與你分享,節目最後也提供12個療癒內在小孩的心靈秘方供你參考。
〒點擊內文,閱讀文章內容〒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2020/10/ep24.html
☪其他分享空間:
∞ 關於帶領者Shanti →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臉書分享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wardameng/
∞ Insta發漏起來 → https://www.instagram.com/8premshanti8/
∞ 廣播節目空間 → https://player.soundon.fm/p/VBk2gG
#Shanti靈悅謐境 #安然空間 #歐歐的行旅心世界
負面情緒例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負面情緒例子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日針對美國選後的台美關係評估進行質詢。
國際情勢波濤洶湧,特別是中國在美國大選時動作頻頻,日前中共在 10/23 高調紀念「抗美援朝」爆發 70 週年,習近平發表了措辭強硬的長篇講話,其內容矛頭指向美國意味強烈,並向美方釋放 3 大訊號:
1.可以打贏 中國警告若被侵犯有能力反擊美國:「中朝軍隊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2.會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中國不惜與美國打極限戰:「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
3.中國不能惹 中國已經強大,惹不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從中國大肆宣傳「抗美援朝」,可以發現他們試圖強化對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升高與美國的敵對狀態,並重塑冷戰時期自由對抗共產的氛圍。之前我在質詢時也曾經說過,中共習慣「內壓外轉」:把內部社會矛盾跟治理壓力透過外部的戰爭、侵略、挑起區域衝突等手段進行「轉移」。
例如:日前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獲頒美國范符立特獎時,隊長 RM 致詞時悼念韓戰的苦難靈魂,遭到中國網友指責 BTS 涉嫌「辱華」,並表示「國家面前無偶像」,中國網友認為中國才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因此引發小粉紅和韓團 BTS 粉絲在網路上全面開戰。戰狼式外交做過頭,已經造成中國在國際、外交場合上的負面形象,加上疫情影響,世界各國反中情緒升高,類似攻擊 BTS 這種釋放民族主義情緒的舉動將更損害中國的形象。
一直以來,中國都很強勢,台灣要加入各種國際組織,最大阻礙就是中國,這兩天土耳其總統致謝文,原本放上中華民國國旗,後來又刪除重上架的例子,再度證明中國的打壓。雖然我明白台灣長期的外交困境,但中國強勢的戰狼外交,從上述例子來看,我認為也是雙面刃。
對台灣而言,這其實也是我們是推進和反中/理念相近國家近一步交往的機會。面對國際關係變化,台灣應該謹慎地思考戰略位置,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近年美國和台灣密切且頻繁的交流,而且是全方位的,但對台灣而言很大的變因就是「下任美國總統是誰」,本次美國大選選情緊繃,民眾也很擔心影響未來台灣與美國的交往狀況。
今日我也特別請教外交部,就目前的評估,川普或是拜登當選總統,會不會影響台灣和美國合作的關係?舉例來說,從 2019 年 3 月正式成立的「台美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會議、還有邁入第五年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會持續嗎?就此部分,外交部表示目前已公開在推動的計畫,應都會持續進行。
另外我也擔憂影響台灣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可能性,如目前企業拉離中國供應鏈的情況是否會有變化?之前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來台時介紹的「經濟繁榮網絡」(EPN)還會持續推動嗎?
面對大選,台灣並非單邊押寶,外交關係上,單邊押寶本來就不是成熟的做法,因為你是跟國家打交道,不是跟個人交朋友。雖就目前氛圍而言,兩大黨對中方向可能維持反中態勢,但力道和方向仍會有不同。這部分也請外交部持續積極了解與推動,保證不管美國局勢如何,外交部都做好相對應的對應策略,讓民眾安心,以保證台灣和美國的合作關係、以及台灣在世界的經貿地位。
其實除了「總統是誰」,對台灣而言同樣重要的還有「國會」的選舉結果,日前美國國會各種動作顯示出對台灣的支持,也陸續通過、推動友台法案。目前穩固美台關係的很多法案,是來自美國參眾議院不同黨派議員共同的推動成果,並非單一黨派,我們也很樂見這樣的狀況。
例如:
10/20:參議院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聯合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提出《台灣關係強化法案》,可說是近年友台法案集大成之作。
10/20:眾議院「中國工作小組」提出包裹式法案,其中包括支持美台交往限制鬆綁、定期軍售及台灣國際參與等 7 部挺台法案。
但有一些很挺台議員可能因為要退休、或者選情落後,下一屆未必會繼續在美國的國會,我也期望外交部能確實掌握。
2020-11-02,外交部 吳釗燮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負面情緒例子 在 這些負面情緒為什麼會跟想法有關呢?舉個例子來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的環境當中常常出現:『你怎麼這麼糟糕、這種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連弟弟 ... 為了處理這股負面的情緒,孩子可能某一次無意間破壞書桌上的擺設。 ... <看更多>
負面情緒例子 在 【負面情緒】擺脫負面情緒的好方法。什麼都不想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無論你現在在哪裡,你都可以立即的應用它,解決 負面情緒 帶給你的困擾。 ... 你的情緒也提升上來了這也是一個擺脫 負面情緒 非常好的方法剛才這兩個 例子 ... ... <看更多>
負面情緒例子 在 [求助] 在婚姻中沒有成就感怎麼辦? -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男方,結婚7年,有兩個兒子,大的5歲
如題,在工作上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是回到家裡,幾乎完全沒有
現在被罵都是低頭站好小聲回話
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了
起因是小孩的水壺太大,我洗碗後放不進消毒的容器裡
在帶小孩買玩具的時候哄小孩同意換一個水壺
老婆從那時候起就覺得我的育兒理念和她不同
覺得我亂花錢,就開始計較幾十塊的花費
原本我們是說好1000內都不用問對方
後來因為工作順利,萬元的花費也是告知對方就好
可是,那個水壺也才199而已
其實去年我才發現我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一種人格上的異常
我為了家人好,自己去看醫生,吃藥
現在變成了一個不會生氣的人
因為藥效的關係,我沒辦法生氣
甚至連表達憤怒都無法
原本老婆是支持我的,因為我原本是易怒的
造成常常在小孩面前吵架摔東西
看醫生之後我覺得很好,因為不會吵架了
所以很喜歡自己
只要有意見上的不合,我都會覺得,哪就我來做就好
就開始分擔家務,最重要的應該是洗碗吧
我就每天洗碗,整理廚房,每天整理一點
每天把廚房的設備弄完整一點
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就在哪次水壺吵架之後,我認錯之後
不知道為什麼…換成我老婆吵架會摔東西
吵架會很大聲,會吵到小孩哭
甚至吵著要離婚,吵到突然出門聯絡不上
後來我為了不要吵架失控
我就低頭站好給她罵,罵完之後我還是會做家事
她不小心犯的錯我都承認是我的疏忽
她要我做什麼我都立刻去做
我也可以在這不怕丟臉的說
她抱怨衣服太多要洗,我一套衣服可以穿3個禮拜
我知道很噁心,但…這也是減輕她負擔的一種啊
家裡的設備也都是我在維護
新車買來給她開快4年了,她沒加過油,沒洗過車
我自己開二手要報廢的車,自己修來開
陪我爸去車泊車子空間太小,也換大台的車泊專用
我也買了電動機車讓她送小孩去300公尺外的幼稚園
她連她手機有插記憶卡都不知道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前幾天我跟老婆交換家事內容,換她洗碗
結果廚房開始淪陷,剩飯放到整個房間都臭味
我也沒說她做得不好,我還是一直被罵
我還是接受現實,可能錯的就是我
我不太理解
我已經沒有情緒了,不會憤怒了
已經吃藥吃到不是原本的自己了
也很努力做到她的要求
為什麼卻什麼也做不好
完全沒有成就感
工作上的我,跟回到家的我
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
我還是願意改,還是願意做
為了家庭,我可以接受我是個沒骨氣的男人
在老婆面前低頭站好認錯落淚也不算什麼
只是
該怎麼調適這種多做多錯、毫無成就感的心情?
我只需要自我調適的方法就好,或是我哪裡還能改進的
老婆如果有錯就不用說了,這是我自己願意承擔的
=======================================
是否同意記者抄文: NO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M-G8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82.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73908423.A.65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