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有可能低估了美中脫鉤對台灣經濟衝擊的程度。。“
美中脫鉤下的台商衝擊
美國全面和中國經貿脫鉤,已經是大概率事件,雖然中國方面有可能在壓力下最終求和,但美國方面已經過了政治臨界點,沒有放鬆的餘地了。台灣社會有可能低估了美中脫鉤對台灣經濟衝擊的程度。這道瘋狗浪,首當其衝的就是現在還沒有退出中國的台商。
任何跨國投資,都得考慮退出機制,包括市場的和法律的。然而30年前,當台灣企業和商家跨海前進中國時,政治環境還很混沌,台商的國際操作經驗也還不足,因此幾乎沒有退出機制上的設計。在中國招商方的「熱情接待、只要願意投資什麼都可以」的推動下,多數台商很快的就由「跨境投資」的角色變成了「落地生根」的角色,捲入了糾纏不清的地方政商關係中,連切割都難,更別談退出了。
猶然記得,當年每當有台商問我應該用哪種方式進入中國投資時,我的標準回答都是:你如果是去歐洲投資、去印尼投資,你會用什麼方式?
我的意思是,投資中國,不能因為所謂的「同文同種」或文化類似,或因為對方的刻意籠絡,就一頭栽下去。如果你是去歐洲或印尼,你一定是如履薄冰、步步為營,對不對?一定先想好政治風險、法律環境、退出機制,是不是?
然而多數台商,對上述態度是聽不進去的。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比早年台灣冒險家樂園更歡樂的利益場,想的是台灣一貫的家族經營方式,靠的是在台灣練就的一套政商嗅覺。對方端上桌的菜,一道一道的吃下去,等意識到需要退場時,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
在美中脫鉤的大局下,眼前的情況是,台商即使不想退出,也得退出。執意不退者,就要有心理準備與美國的貿易秩序平台脫鉤,甚至與台灣脫鉤,成為徹頭徹尾的中國企業。台商若在五年前開始佈局退出,到了今天應該可以退出資產的七八成,但若到現在才開始準備退出者,恐怕心理上得有至少資產打對折的準備。當然,單純的未上市台商好辦,股東們私下認賠就是了,但若爲上市公司,就沒那麼好處理了,價值受損是一定的,這也是台灣社會還沒有心理準備的一塊。
當然,上市企業價值受損這問題也不是台商所獨有的,美國公司雖然曝險程度比台商小,但處境類似。以蘋果公司為例,現在很難說在它的企業價值中「中國因素」佔多少?一旦美中脫鉤,蘋果公司的市場及生產供應鏈會受到多大衝擊?
台商所獨有的尷尬是,他們在中國是政治上的孤兒,即使在台灣恐怕也是半個孤兒,因此幾乎完全沒有法律和制度上的緩衝空間。這樣,台商等於處於一種等著被「三次傷害」的角色:第一重來自美國制裁中國的連帶傷害,第二重來自中國對台商退場動作的傷害,第三重則是來自台灣本土不理解台商處境的傷害。這三重傷害,到頭來都會反映在台灣的總體經濟上,因此值得台灣社會及早做出心理準備。
台灣社會談到「台商」時,腦子裡出現的多半是在中國當地有生產製造活動的行業,但事實上,許多「台商」與當地是沒有任何物理關係的,然而他們被傷害的風險一點也不小。例如,金融銀行業者,通過第三地對中國所做的間接投資,可能遠遠大於直接的投資。再如,工業設備外銷業者、電子設計業者,他們雖然沒有任何資產被綁架在中國,但是他們的市場在中國。
台灣進出口貿易與中國的相關度一直在40%以上,與這些活動有關的商界人士廣義上都可以是「台商」的一部份,因此,你週邊的「台商」數量可能要比你想像中多得多。台商其實離你很近。
美中經貿脫鉤的震波,將沿著「台商」這脈絡,不管是狹義的還是廣義的,一層一層的衝擊至你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即將到來的意外,其實不是意外。
(本文原刊於2020-09-12 蘋果日報)
跨國企業的 曝險 程度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如果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半導體市場短線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就會確定擴大,不過政治是大家談出來的折衷合約,彈性空間還很大的」
美國對華為禁令升級,導致以聯發科為首的多家半導體廠商股價下跌,美國制裁已擾亂全球科技業供應鏈,金融集團Mirabaud的TMT(科技、媒體和電信)研究主管Neil Campling表示,如果美國持續對華為擴大制裁,整個半導體業都會遭殃,中國也可能給予「回禮」,帶來更多風險,美國新禁令將衝擊聯發科及三星、SK海力士、Sony等亞洲廠商,連歐洲的英飛凌(Infineon)、艾邁斯(ams)等業者也無法倖免。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倘若失去獲取晶片的管道,要承擔的可不僅是市佔率下滑這麼簡單。跨國投資銀行Jefferies認為,華為的手機業務恐因此「完蛋」;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JP Morgan)也認為有這個可能,而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及蘋果、三星將接管華為的市場,成為贏家,儘管歐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給華為的晶片,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仰賴程度並不高,但仍然會因為華府的供貨禁令受到衝擊。
美國商務部上周說,外國公司如果向華為提供基於特定美國技術的產品,必須先取得許可,歐洲晶片廠如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奧地利微電子(AMS)等生產的許多組件,最後都出現在華為的智慧手機裡。如果那些手機的其他元件使用美國零組件或智慧財產,生產很可能受到影響,美中關係緊張,歐洲被夾中間,歐盟國家被迫在重要安全盟友和全球貿易夥伴之間取得平衡。由於美國施壓,英國已經決定禁止華為參與未來無線基礎設施建設。
總部在奧地利的AMS並不需要美國軟體或設備來製造產品,利如3D感測元件。然而,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Sandeep Deshpande說,「如果華為電話無法出貨」,美國的禁令仍舊會造成影響,AMS說,該公司正在評估美國最近禁令的法律要件,此時無法揣測,禁令對公司產品會適用至何種程度。
STMicro的發言人說,「正對新增規定進行評估並將予以遵行」。
德國科技大廠Infineon Technologies說,正在評估美國的決定並據以作出反應,總部在英國的晶片業者戴樂格半導體(Dialog Semiconductor),為不同的華為產品供應電源管理晶片,正密切關注情勢發展。另一家歐洲半導體廠商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 Semiconductors)則未回應評論要求。
萬一中國選擇針對蘋果進行報復,歐洲製造商還將面臨更大的威脅,因為蘋果是他們的重要大客戶,愛迪生投資研究公司(Edisson)TMT全球主管Dan Ridsdale表示,在手機方面,歐洲半導體業對蘋果的曝險大於華為,如果蘋果失去中國的市占,影響所及也會波及其供應鏈。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發出聲明指出,對華為升級管制將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最終將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使其他企業可取代美國技術,並呼籲美國官方應再給予120天寬限期,繼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警告此舉將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明顯負面影響後,代表全球逾2,000家半導體相關企業與超過130萬產業人士的SEMI也指出,美國的新出口管制條例將抑制購買美國製造設備與設計軟體之意願,並已導致和華為無關的企業損失將近1,700萬美元,美國商務部大幅擴大單方面限制的決定,可能導致更多的銷售損失,甚至侵蝕美國產品之客戶基礎,且新的限制也會加深對美國技術供應不可靠的看法,並進一步刺激出更多用來取代美國技術的方案,屆時恐使美國半導體企業收入減少,影響投入研發資源,並削弱美國創新,進而損害國家安全。因此,SEMI請求美國商務部將8月17日前生產的產品之寬限期延長120日,以確保決策具有可預見性和即時性,並為和5G無關的產品提供更大的彈性。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8-20/453450
https://technews.tw/2020/08/27/semi-calls-on-the-united-states-about-huawei/
https://www.worldjournal.com/7118029/article-%e7%be%8e%e5%9c%8b%e5%8a%a0%e5%bc%b7%e8%8f%af%e7%82%ba%e7%a6%81%e4%bb%a4-%e6%ad%90%e6%b4%b2%e6%99%b6%e7%89%87%e5%bb%a0%e7%84%a1%e5%a5%88%e6%b1%a0%e9%ad%9a%e4%b9%8b%e6%ae%83/?ref=%E9%A6%96%E9%A0%81_%E5%8D%B3%E6%99%82NOW
跨國企業的 曝險 程度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股投資-又老又窮的General Electric (GE)還能買嗎❓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General Electric(GE)的相關討論,GE的股價跌到每股10元以下,僅剩個位數。這家過去曾經輝煌的公司,到底目前的狀況是瀕死邊緣,或是投資人應該把握機會、逢低買進,等待GE重返榮耀呢?
其中我覺得紐約大學財務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一篇討論GE的文章值得一讀。在這篇文章當中,Damodaran從簡述GE的公司歷史,在接連著幾位管理者,包括傳奇執行長Jack Welch再造GE的故事,找出GE走到今日的病因,並提供了他的看法以及幾個解方,最後對GE的股價進行估值。
不過,Damodaran在他blog的其他文章中提過:在估值當中最有意義的,並不是你最後計算出的價值(數字),而是在估值的過程當中,你是否可以識別驅動價值的重要因素,討論每個變因對公司造成的影響,找出並專注在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企業的價值,並非由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基於對每一個組成要素的評估。也就是說,其中包含了眾多的不確定性,包括估算的不確定性因素與經濟的不確定因素(這點之後再寫文做比較詳細的討論)。
回到GE這家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892年,並在往後的發展過程中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我們在文章中可以看到GE在1950年到1980年的走勢是還不錯,但稱不上成長股。1980年,傳奇執行長Jack Welch上任,將GE又帶領到更上一層的境界,股價開始呈現顯著的成長趨勢,2001年終成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市值超過五千億美元。Jeff Immelt是Welch的繼任者,2008年GE在金融海嘯也無法倖免於難,雖然在危機發生後兩年漸有起色,但由於種種因素,導致GE演變到2018現今的局面。
那GE所面對的種種困境有哪些呢?
我們應該先去了解GE經營業務的組合變化,我們現在看到的GE是一家擁有複雜業務的跨國集團,經營包括航空、醫療保健、電力、可再生能源、金融、照明,運輸及石油等業務內容。在Welch上任後,更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向海外發展,並且致力於發展金融服務。對於Welch來說,金融服務業務的高利潤與低投入資本是吸引它的最大主因,到了1990年代晚期,GE Capital的收入已經占了GE總收入的48%(文內有圖表)。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金融服務占業務比近一半的GE當然受到重創。不僅如此,GE的多角化經營對GE也造成負擔。我們可以將GE的業務分別來看,GE在三個能源相關業務(電力、可再生能源和石油)的增長較快,但是獲利能力較低(看利潤率和資本回報率),照明業務與金融業務都在快速衰退。甚至在檢視GE的整體獲利水平時,也無法達到其最低的資本要求回報率。
GE面臨我們之前討論過與Sears百貨同樣的的老齡化問題,公司依賴過去的成就而被動面對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問的是,到底這些複雜的業務當中,那些業務是可以提升GE的價值,而哪些是在破壞GE的價值?
GE現在該怎麼辦來拯救自己脫離泥沼,恢復穩定成長的動力?Damodaran教授也討論幾個可行方案可以參考:
1️⃣ 分拆:將一些獨立業務分拆或出售,看看是否有潛在買家接收。或是檢視公司的38億的管理費用當中,有多少是可以節約或刪減的,來減輕公司的負擔,增加公司的價值。
2️⃣ 重塑:重新確立公司的目標與調整體質,專注在高利潤的業務上,並退出不賺錢的業務。在GE的業務當中,我們在圖中可以看到過去5年利潤較高的航空、醫療保健與運輸是較優的選擇,而原本的明星Capital資本業務成長則變成公司的拖油瓶。
3️⃣ 致之死地而後生:這個選項是Damodaran認為股東最不想面對的選擇。現任的CEO Larry Culp應該謹慎選擇對公司最好的保守策略,而不是想成為第二個傳奇Jack Welch。
Aswath Damodaran使用了兩種估值方式來計算GE的合理股價,約在每股10.92~11.84元左右。目前GE的股價則在每股7.94元,雖然股價低於其估算的價值,但是在投資該公司前,除了持續關注管理層的動向,我們另外還需要去注意GE的負債水平,GE目前龐大的債務對公司來說是一種警訊,也有可能對GE的改革步伐造成限制。
從前人的經驗中學習,今日的Sears、GE所面對的困難,也許是目前市場上光環股未來也會面對的困難。我們從GE這家公司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1️⃣ 多角化是個壞主意:公司往往在全盛時期接受更高的風險,並對普通事物付出過高的價格,降低了投資回報率,損害的公司的價值。最好的公司是專注於本業,尋找協同效益高的互補事業來增強公司整體的護城河。
2️⃣ 複雜性是有成本的:GE業務的複雜程度,對投資人來說,研究也是一門苦差事。面對這種公司,已經超過許多人的能力圈,最好還是觀望就好。
3️⃣ 好到不真實:所有太好的事物,投資人都應該保有疑慮。許多靠資本賺錢的公司,如果沒有妥善的配置,最後往往也因為曝險過高而敗於資本。
4️⃣ 傳奇經理人的迷思:我們在投資公司時,檢視公司經理人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其標準即是擁有良善人格、具有長眼的眼光,並做出對公司長期發展有益的決策。雖然有人從不同角度來看Jack Welch提出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經理人,帶領GE邁向一個新世紀。
👉 文章全文: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30/general-electric/
👉 參考閱讀:
The GE End Game: Bataan Death March or Turnaround Play?
http://aswathdamodaran.blogspot.com/…/the-ge-end-game-bataa…
#美股投資 #GE #GeneralElectric #Valuation #AswathDamodaran
跨國企業的 曝險 程度 在 KPMG in Taiwan 安侯建業- Postime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聽完「以人為本的數位轉型」、「數位力加上永續力」、「跨國數位合作」三大數位創新趨勢後,還有哪些創新 ... 建議企業採取下列行動,檢視與評估組織的資安曝險程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