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告] Porsche 911 Targa 原始樂趣
4K UHD: https://youtu.be/yJmjz2l8EQs
歷經50個寒暑,圓形頭燈,與渾圓的車尾曲線,彷若蟄伏的青蛙,成為地表上讓男人傾心的焦點!
用最小機械空間,創造最大車室空間的設計概念,反而打造出敏捷刁鑽的操控特質...
TCar,踏上時光機,將時序拉回1969年,試駕初代911 Targa。
永恆經典
911車系從1963年問世迄今,已經超過50年的歷史,車壇裡,其實很少車型的設計,超過50年依然保有讓人心動的身形...
我們試駕的車型,是1969版本的911 Targa。
Targa車型的由來,其實是為了對應美國法規的安全規範,稱得上是敞篷車的衍生車型,在B柱上方,加了個防滾架,經過時空的粹練,反而成為獨特的設計。試駕車款的引擎配置,型號911T的2.2升水平對臥六缸氣冷式引擎,沒有太多科技,簡單SOHC單凸輪軸,搭配12氣門,雖然少了連續可變氣門機構,但當時時規就以鍊條控制,造就了經久耐用的特質。儘管最大馬力僅有125hp/5800rpm、最大扭力為18.0kgm/4200rpm,由於車重較輕,因此0~100km/h加速仍有9.5秒的實力,極速更上探207.1km/h。
911車系可以說是款違反物理定律打造的跑車,然而重心過度集中在後輪的狀況下,營造了相當獨特的轉向特質,重心移轉至後輪,除了彎道極限提高,前軸只需負責轉向,營造出靈活、刁鑽,即使通過小夾角彎道,也不會出現推頭。前、後麥花臣懸吊,後軸下方只有簡單的雙連桿搭配,配上15吋小尺寸胎圈,卻依然讓人感到輕快,尤其1080kg的車重,並未造成底盤過大的負荷,沒有電子輔助、沒有動力方向盤,只能有用身體,卻感覺車輛的慣性變化,在依照身體本能的直覺操控、駕馭它,純粹機械感的樂趣,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展現!
人車搏鬥
在操控感受上所謂機械感,存粹的駕馭感受其實意謂著沒有動力輔助方向盤、 ABS 、動態穩定系統、就連煞車倍力輔助也沒有,更別說PASM主動懸吊、 PTV扭力分導裝置等新世代Porsche才有的配備,所幸它的五速手排,離合器踩踏不算太費力,開起來不會太累人,不過駕馭它得靠全身感官配合,時空,彷彿回到了50年代,那個初代911崢嶸頭角的時代,雖然2.2升水平對臥引擎的動力表現與現今渦輪世代991 MK2的性能差距極大,然而卻不像是一輛最大馬力只有125hp的跑車…
Open Top的設計,氣冷水平對臥六缸引擎獨特的嘶啞聲,聆聽起來特別悅耳。坐在小巧的座艙裡,餘光望著居中轉速錶起伏的轉速,本能地換檔操作,還是能夠感受風馳電掣的加速體驗,尤其蜿蜒的山道,綿密的髮夾彎,更能在每次過彎時,感受到911的操控靈活性。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設計,讓車頭保有相對出色的指向性,雖然沒有動力方向盤輔助,然而相對於FF或FR的老車而言,顯得輕盈許多。唯一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換檔操作,雖然五速手排的配置在當時已算新穎,然而同步齒輪機構仍不若現今設計俐落,換檔時最好以Double Clutch,也就是每次換檔,先將檔位排入空檔,接著再踩一次離合器踏板進入準備切入的檔位,如此不僅加速變得順暢,也能在過程中領略操駕的樂趣。
此外,由於911 Targa並沒有ABS及煞車倍力裝置,下踩煞車的力道,攸關車輛的制動性能,尤其在連續S彎時,想利用Trail Brake的方式入彎,對於煞車踏板下踩力道的拿捏必須多下點功夫,否則會出現近似鎖死的狀態,再加上RR原本重心集中在後軸,很容易不預期的外甩,純機械的雖然有著原始的人車溝通,一旦車輛失控,只能靠駕駛者的本能及技巧修正,如同廠車般,沒有絲毫容許失誤的地方,必須更為謹慎地駕馭,否則會被突如其來的慣性反應,嚇到冷汗直流…
TCar短評
入行多年,我曾經短暫駕馭過初代911 Targa,卻未如同這次試駕那麼盡興!一方面上次試駕的那輛車,已經換上了964 Turbo的引擎,雖然經過重組狀況極佳,但暴力指數相對提升,這次試駕的場景移師山道,且試駕車款配置911T的2.2升引擎,底盤承受度相對要輕鬆許多。
意外的是,雖然馬力僅有125hp,但實際駕馭感受卻輕快許多,少了電子輔助,體驗純粹的機械感受,一開始就像人與車搏鬥般,並不容易掌握節奏。一旦熟悉車況之後,樂趣也隨之而來!
當然,大熱天,開著這輛Open Top,還必須承受高溫及日曬帶來的痛苦,因為沒有冷氣配置,只能享受最原始的散熱方式,用速度,破風前進!
1969 Porsche 911T Targa
引擎型式 2195c.c. F6 SOHC 12V
最大馬力125hp/5800rpm
最大扭力18.0kgm/420rpm
長寬高 4163x1610x1320mm
軸距 2268mm
車重 1080kg
驅動模式 R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後麥花臣
輪胎規格 前後195/65 R15
三一國際- Brabus in Taiwan by Cubee 三一國際- Techart in Taiwan by Cubee Porsche Taiwan 總代理 永業 TCar 葉明德
#Porsche #911Targa #TCar #OLDCAR #老車試駕 #葉明德
輪胎荷重指數表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試車報告] Porsche 911 Targa 原始樂趣
4K UHD: https://youtu.be/yJmjz2l8EQs
歷經50個寒暑,圓形頭燈,與渾圓的車尾曲線,彷若蟄伏的青蛙,成為地表上讓男人傾心的焦點!
用最小機械空間,創造最大車室空間的設計概念,反而打造出敏捷刁鑽的操控特質...
TCar,踏上時光機,將時序拉回1969年,試駕初代911 Targa。
永恆經典
911車系從1963年問世迄今,已經超過50年的歷史,車壇裡,其實很少車型的設計,超過50年依然保有讓人心動的身形...
我們試駕的車型,是1969版本的911 Targa。
Targa車型的由來,其實是為了對應美國法規的安全規範,稱得上是敞篷車的衍生車型,在B柱上方,加了個防滾架,經過時空的粹練,反而成為獨特的設計。試駕車款的引擎配置,型號911T的2.2升水平對臥六缸氣冷式引擎,沒有太多科技,簡單SOHC單凸輪軸,搭配12氣門,雖然少了連續可變氣門機構,但當時時規就以鍊條控制,造就了經久耐用的特質。儘管最大馬力僅有125hp/5800rpm、最大扭力為18.0kgm/4200rpm,由於車重較輕,因此0~100km/h加速仍有9.5秒的實力,極速更上探207.1km/h。
911車系可以說是款違反物理定律打造的跑車,然而重心過度集中在後輪的狀況下,營造了相當獨特的轉向特質,重心移轉至後輪,除了彎道極限提高,前軸只需負責轉向,營造出靈活、刁鑽,即使通過小夾角彎道,也不會出現推頭。前、後麥花臣懸吊,後軸下方只有簡單的雙連桿搭配,配上15吋小尺寸胎圈,卻依然讓人感到輕快,尤其1080kg的車重,並未造成底盤過大的負荷,沒有電子輔助、沒有動力方向盤,只能有用身體,卻感覺車輛的慣性變化,在依照身體本能的直覺操控、駕馭它,純粹機械感的樂趣,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展現!
人車搏鬥
在操控感受上所謂機械感,存粹的駕馭感受其實意謂著沒有動力輔助方向盤、 ABS 、動態穩定系統、就連煞車倍力輔助也沒有,更別說PASM主動懸吊、 PTV扭力分導裝置等新世代Porsche才有的配備,所幸它的五速手排,離合器踩踏不算太費力,開起來不會太累人,不過駕馭它得靠全身感官配合,時空,彷彿回到了50年代,那個初代911崢嶸頭角的時代,雖然2.2升水平對臥引擎的動力表現與現今渦輪世代991 MK2的性能差距極大,然而卻不像是一輛最大馬力只有125hp的跑車…
Open Top的設計,氣冷水平對臥六缸引擎獨特的嘶啞聲,聆聽起來特別悅耳。坐在小巧的座艙裡,餘光望著居中轉速錶起伏的轉速,本能地換檔操作,還是能夠感受風馳電掣的加速體驗,尤其蜿蜒的山道,綿密的髮夾彎,更能在每次過彎時,感受到911的操控靈活性。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設計,讓車頭保有相對出色的指向性,雖然沒有動力方向盤輔助,然而相對於FF或FR的老車而言,顯得輕盈許多。唯一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換檔操作,雖然五速手排的配置在當時已算新穎,然而同步齒輪機構仍不若現今設計俐落,換檔時最好以Double Clutch,也就是每次換檔,先將檔位排入空檔,接著再踩一次離合器踏板進入準備切入的檔位,如此不僅加速變得順暢,也能在過程中領略操駕的樂趣。
此外,由於911 Targa並沒有ABS及煞車倍力裝置,下踩煞車的力道,攸關車輛的制動性能,尤其在連續S彎時,想利用Trail Brake的方式入彎,對於煞車踏板下踩力道的拿捏必須多下點功夫,否則會出現近似鎖死的狀態,再加上RR原本重心集中在後軸,很容易不預期的外甩,純機械的雖然有著原始的人車溝通,一旦車輛失控,只能靠駕駛者的本能及技巧修正,如同廠車般,沒有絲毫容許失誤的地方,必須更為謹慎地駕馭,否則會被突如其來的慣性反應,嚇到冷汗直流…
TCar短評
入行多年,我曾經短暫駕馭過初代911 Targa,卻未如同這次試駕那麼盡興!一方面上次試駕的那輛車,已經換上了964 Turbo的引擎,雖然經過重組狀況極佳,但暴力指數相對提升,這次試駕的場景移師山道,且試駕車款配置911T的2.2升引擎,底盤承受度相對要輕鬆許多。
意外的是,雖然馬力僅有125hp,但實際駕馭感受卻輕快許多,少了電子輔助,體驗純粹的機械感受,一開始就像人與車搏鬥般,並不容易掌握節奏。一旦熟悉車況之後,樂趣也隨之而來!
當然,大熱天,開著這輛Open Top,還必須承受高溫及日曬帶來的痛苦,因為沒有冷氣配置,只能享受最原始的散熱方式,用速度,破風前進!
1969 Porsche 911T Targa
引擎型式 2195c.c. F6 SOHC 12V
最大馬力125hp/5800rpm
最大扭力18.0kgm/420rpm
長寬高 4163x1610x1320mm
軸距 2268mm
車重 1080kg
驅動模式 R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後麥花臣
輪胎規格 前後195/65 R15
三一國際- Brabus in Taiwan by Cubee 三一國際- Techart in Taiwan by Cubee Porsche Taiwan 總代理 永業 TCar 葉明德
#Porsche #911Targa #TCar #OLDCAR #老車試駕 #葉明德
輪胎荷重指數表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車報告] BMW M2 氣勢強橫
4K UHD: https://youtu.be/3e0HVmm-hdQ
山道,倏然寧靜!風,吹盪的樹葉,緩緩飄落地面。
瞬間,蟬鳴靜止!直列六缸引擎咆哮聲伴隨刺耳磨胎聲響起,藍色胎焦味,飄散大氣,BMW M-Power年輕成員M2滑胎出彎,強橫氣勢讓人熱血、澎派!
經典美形
2015年底問世後,BMW M2成了現今M-Power家族裡最小且最年輕的成員,不過,M2的設計概念,其實早在亮相之前就存於世上。
在尚未以車型代號清楚區分雙門、四門車款的2011年,BMW其實便曾利用1系列Coupe車型打造出1 Series M Coupe(1M),而1系列雙門車款正式更名為2 Series後,M2也接著誕生,因此,要說1M就是M2的前身,其實也並不為過。
但是,儘管1M與M2的問世時間只有4年的差距,且車身尺碼也十分相近,可是外型卻有著不小的差異,而在BMW車迷心中,最重要的造型設計或許並非車輛頭尾,而是車側的寬體輪拱!
回顧1M的寬體造型,1M的肌肉感雖已較當時1系列車款渾厚,但其寬體造型主要是將輪拱部份加寬,而M2卻將整面前後葉子板重新設計、外擴,經過大費周章的整容後,不僅車寬大幅增長80mm,最重要的是,M2擁有了E30 M3的經典可樂瓶車體線條!
我們所試駕的M2不僅有著黝黑的車色,希望這輛M2更為不凡的車主還費心的為它換上了HRE輪圈以及Fi 排氣尾管,就連在試車當日,車主還曾問了我們:[你們覺得這套排氣管的聲浪還OK嗎? 那輪圈又看起來如何呢?] 令我們不禁笑著回答:[原廠的M2其實就堪稱完美,而這輛不論開至何處都是威風凜凜M2,更是難以挑剔了阿!] 況且,看到沿途路人因此車的狂暴怒吼而頻頻回首,加上眾人臉上的驚訝表情,相信早已足夠說明一切!
引燃熱血
跨入小巧的車室後,可以發現M2內裝設計十分簡潔,並沒有過多花俏、令人看得眼花撩亂的科技配備,更別提幾乎只夠用來放置隨身物品的後座空間,若要簡單的說,M2的中控台上具有5.7吋的資訊幕,可作為原廠中文導航系統顯示之用,車上的iDrive系統也支援手寫功能,另外還配備有harmon/kardon的12揚聲器高傳真音響。但真正讓買家心動的,是能替車內帶來不少戰鬥氣息的碳纖維飾板,還有既舒適又能提供良好包覆、支撐性的Dakota真皮M款跑車電動座椅。真要說到哪裡令我們覺得稍嫌可惜,大概就是國內的M2上無緣見到傳統手排排檔桿吧!
而在上路之前,光看著方向盤上的紅、藍縫線,M-Power的熱力就已讓我們血液沸騰! 當發動後,雙手扣住鑲著M徽的方向盤,四指後方就是換檔撥片,看著眼前火紅的儀表與內部的M字標章,聽著六缸引擎的低吼,相信所有車迷要是見到此幅景象,肯定都會忍不住想用力一探M2的性能魅力的!
奔放動能
BMW M2雖然不是M-Power家族性能表現最強的機種,卻是最具駕馭樂趣的車款!
其搭載3.0升直列六缸雙渦流渦輪引擎,在進、排氣連續可變氣門、可變氣門揚程輔助下,可榨出370hp/6500rpm的最大馬力及47.4kgm/1400~5560rpm,超增壓狀態下,最大扭力可提升至50.9kgm。搭配M-DCT雙離合器七速自手排,原廠宣稱0~100km/h加速可於4.3秒達成,極速可達250km/h,若選配M-Power套件,極速可上探270km/h。
在Downsizing的浪潮下,這輛入門版M-Power跑車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嚴格來說,反而有種鮮明的性能傳承!
過去,玩家們或許認為BMW M-Power就是要搭載賽車般的NA高轉速引擎,其實BMW也是世上最早將渦輪增壓技術運用再量產車的車廠之一;早在1974年,就推出搭載渦輪引擎的2002 Turbo,以排氣量1990c.c.的四缸單凸輪軸引擎,搭配KKK BLD渦輪增壓器,擁有170hp的最大馬力及24.5kgm的最大扭力,擁有211km/h的極速表現,在當時稱得上是高性能車款。
此外,M2小巧的車體,配上前後暴龜的可樂瓶曲線,彷如初代M3(E30)的傳人,尤其4468mm的車長,與當年M3 4325mm的尺碼相對來得接近!小巧的車體,配上強勁的動力,M2看起來擁有雄厚的潛能,實際加速表現又是如何?
在攝氏37度得高溫下,將M2的行車模式切至Sport +,入檔後,直接全油門衝刺,前245/35ZR19、後265/35ZR19的跑胎,除了起步及一檔換上二檔的瞬間輕微打滑之外,賣力地將動力轉換為速度,然而或許因為高溫的緣故,最佳測試成績為4.9秒,與原廠公布數據有0.6秒的差距。
M2的懸吊結構採前雙A臂、後多連桿,結構設定除了大量採用與M3、M4同樣的鋁合金結構,因此有著清晰的路感回饋,試駕車款已經換上了KW V3套裝懸吊,略微硬派的阻尼,讓M2帶有一點競技風格,但遇上坑洞又不至於出現彈跳,精細度可圈可點。再加上M2原本就擁有50:50的配重,後軸又有限滑比0~100%自由調配的主動限滑差速器,先天體質優異,極限狀態下,體驗滑胎,車尾甩擺相對容易掌控,主要除了車體慣性變化均衡,坐在駕駛座上原本就能夠憑藉身體感受線性的變化,加上FR配置臨界點較高,而且在M DCT或Sport+模式下原本就能夠甩尾,並且在失控前修正拉回,在彎道中具有絕佳纏鬥能力!
小巧、輕盈的車體,配上前245/35ZR19、後265/35ZR19跑胎不僅能夠減輕輪胎負荷,也能發揮應有的抓地力,就連前四、後二的對向活塞卡鉗都比搭載在M3、M4上更有更強的制動力,山道奔馳的信心指數也同時提升。
TCar試車短評
在M Power眾多車款裡,M2並非性能最強的機種,卻是最具樂趣的車型!除了小巧、精練的車型,更有傳承2002 Turbo、E30 M3的意味,輕盈的車體在彎道上更能享受極限滑移的樂趣,再加上後軸擁有主動式限滑差速器,更能藉由身體的感官神經,與車體的動態反應連結,趁著還車前,我還想再飆幾圈!
BMW M2
引擎型式 2979c.c. L6 DOHC 24V+Turbo
最大馬力 370hp/6500rpm
最大扭力 47.4kgm/1400~5560rpm (超增壓狀態: 50.9kgm)
長寬高 4468x1854x1410mm
軸距 2693mm
車重 1520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19後265/35 R19
國內售價 329萬元起
主要配備:
主動轉向氙氣頭燈
Dakota真皮M款跑車電動座椅
M款真皮跑車方向盤
5.7吋彩色資訊幕
碳纖維飾板
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
Harmo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
引擎自動啟閉功能
DSC動態動態穩定系統
M款動態控制模式(MDM)
車速感應轉向輔助
主動式M款差速器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
前後座頭部氣簾
倒車顯示系統
TCar 葉明德
久利國際超跑租賃
動力美社跑車租賃
#BMW #M2 #TCAR #葉明德
輪胎荷重指數表 在 台灣米其林粉絲團- 【胎壓計算小教室】 胎壓主要功能是支撐 ...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輪胎荷重約1800/4=450kg 依據此輪胎的胎壓標示胎壓在51psi時最大荷重是775kg 所以建議胎壓值是51×(450/775)=29.6 psi 保持在建議胎壓值,就能確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