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吳晟
這裡是河川與海洋
相親相愛的交會處
招潮蟹、彈塗魚、大杓鷸、長腳雞
盡情展演的濕地舞台
白鷺鷥討食的家園
白海豚近海迴游的生命廊道
世代農漁民,在此地
揮灑汗水,享受涼風
迎接潮汐呀!來來去去
泥灘地上形成歷史
稍縱即逝的迷人波紋
這裡的空曠,足夠我們眺望
足夠我們,放開心眼
感受到人生的渺小
以及渺小的樂趣
這裡,是否島嶼後代的子孫
還有機會來到?
名為「國光」的石化工廠
正在逼近,憂傷西海岸
僅存的最後一塊泥灘濕地
名為「建設」的旗幟
正逆著海口的風,大肆揮舞
眼看開發的慾望,預計要
封鎖海岸線,回饋給我們封閉的視野
驅趕美景,回饋給我們
煙囪、油汙、煙塵瀰漫的天空
眼看少數人的利益
預計要,一路攔截水源
回饋給我們乾旱
眼看沉默的大眾啊,預計要
放任彈塗魚、放任招潮蟹、放任長腳雞
放任白鷺鷥與白海豚
甚至放任農漁民死滅
只為了繁榮的口號
這筆帳
環境影響評估
該如何報告
而我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多麼希望,我的詩句
可以鑄造成子彈
射穿貪得無厭的腦袋
或者冶煉成刀劍
刺入私慾不斷膨脹的胸膛
但我不能。我只能忍抑又忍抑
寫一首哀傷而無用的詩
吞下無比焦慮與悲憤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
不能威嚇誰
也不懂得向誰下跪
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
一遍又一遍朗誦
一遍又一遍,向天地呼喚
--
◎作者簡介:
吳晟,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人,1944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畢業;任教彰化溪洲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 曾以詩人身分應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為訪問作家;出版有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他還年輕》(2015台灣文學獎新詩獎),以及散文集《農婦》、《店仔頭》、《吳晟散文選》等多種。
--
◎小編 Y 賞析
儘管已經過了十年,當代的我們或多或少都對國光石化開發案有些記憶(也許是吳敦義當年的「白海豚轉彎」論)在雲林環評未過,試圖轉而在彰化濁水溪北岸的潮間泥地設廠的國光石化大廠,對這片珍貴濕地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浩劫隱憂。2010年,在審查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續開的6月,小說家劉克襄、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詩人吳晟等人與Diane Wilson(美國知名環保運動人士)也在同一天舉行了「全民守護家園」記者會。詩人吳晟在現場朗誦這首新作〈只能為你寫一首詩〉作為抗議。除了文學創作,彰化農家子弟出身的吳晟也多次出現在反國光石化的抗爭現場。
這首詩所要傾訴的情感非常濃烈,從對濕地生態的飽滿意象出發,文中處處都是對於自然萬物詠嘆與愛戀(以及提醒人類該適時地學習謙卑與渺小),以及工廠建設的震驚與憤怒,皆在詩中以簡樸而直白的字句展露無遺:「名為「建設」的旗幟/正逆著海口的風,大肆揮舞」。也因為有具體的抗爭目標,因此這首詩作也遠比詩人大多數的詩更有帶著憤怒與無力感:「但我不能。我只能忍抑又忍抑/寫一首哀傷而無用的詩」。在抗爭場域與利益拉扯,也會時刻伴隨各種角力:冗長繁複的環評、陳情、抗爭、種種行動。文字在巨大的工廠前,看似如此蒼白而哀傷,甚至於絕望無用。
在〈只能為你讀一首詩〉中吳晟如此寫下:「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不能威嚇誰/也不懂得向誰下跪/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我們談生態之重要,談政治的理想與折衝,即使無法立刻看到「成果」,但仍然該談政治詩能如何演繹,又如何可能。生活無可迴避的充滿政治,需要身體力行的行動,也充滿書寫的價值。因此香港詩人陸穎魚談到香港反送中時寫「生活無可避免是政治詩」,猶太裔詩人布羅茨基也曾留下一句非常傳神的形容:「詩人應當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詩。」所有人類創作的結晶,都不是超脫於世的獨立存在。
國光石化案最後在眾人之力的反對下,正式宣佈撤回。但這不是終點,不是所謂「公平正義」的勝利,只是階段性的倖存。如何延續(而不只是一個乾枯的名義上保存),這塊土地上還有太多需要被記錄下的聲音。生活和政治一樣,都不是容易的事。以此期許只能為你寫一首詩,但我們仍會在這裡試圖做出更多行動,也繼續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吳晟 #只能為你讀一首詩 #國光石化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26.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舌尖上的人生廚房:43道料理、43則故事,以味蕾交織情感記憶,調理人間悲歡」介紹 訪問作者:凌煙 (方凌煙) 內容簡介: 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得主──凌煙,最新飲食散文作品! 以食物乘載記憶、用文字擺盤呈現。原來,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酸...
農婦小說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末清初小說《醒世恆言》中,賣油郎秦重為了名妓花魁,平時省吃儉用,只為了能一親芳澤。當他上了妓院與老鴇九媽議價時,九媽笑說:「不會很貴,就十兩銀,其他開銷另計。」但依照當時的物價來看,這價位著實天價,是農工三年多的工資,也是都市工人八個月的工資,而且還不包括加價服務。雖說虛構小說肯定有些誇大,但這種誇大也側面證實了名妓身價非凡,和十九世紀小仲馬《茶花女》中的每年包養費十萬法郎,都令人震撼其天價。
說起這些最高級的名妓倒是有趣。明晚期開始,江南地區由於生產力提升,加上社會穩定,經濟狀況大幅改善,甚至好到人人都穿得起錦繡,甚至連農婦都能有些自己的珠寶。而妓院消費做為奢侈消費的頂端,更是浮誇得難以想像。
你認為妓女能買得起甚麼? 華服? 名車? 不,她們有錢到能蓋個自己的「園林」,這可是富商或是高級官員才能擁有的宅邸。除此之外,這些名妓還擁有高級畫舫能遊河,還擁有自己的廚子做好菜,對菜餚的挑剔也是不得了。這些花費都是巨大的,如同茶花女出門得有貝爾利努或庫普馬車一樣。香車美人,向來都是如此。
晚明時期高級妓女的社會地位很高,她們多遊走在富商和士大夫之間,還經常陪伴出席各類重要場合。由於她們面容姣好又習慣豪奢生活,因此在服裝品味上相當不同凡響,在文化上的意義遠不止如此。
真要說,這些名妓甚至引領了潮流。因為士大夫、富商、書生都仰慕其美貌和其滋潤的生活型態,導致官夫人、富太太甚至農婦們,都開始模仿她們穿著打扮。
明前葉,自朝鮮傳來的「馬尾裙」,據北京當地所載,只有「富商、貴公子和歌妓所用」,但至中葉之後大流行,幾乎所有婦女都搶著買這馬尾裙。談遷(1594~1657)曾嘆道「余觀今世婦女妝飾,幾視娼妓之轉移。」可見青樓女子對於消費文化及時尚潮流影響之鉅。
雖然雖然雖然,齋主我也見過有牙醫診所或醫美中心,裝潢得像是個酒店,但畢竟至少還好只是個個案。
時代進步,現在女人也不模仿甚麼青樓名妓的時尚品味了。
現在的時尚品味,早已由名媛、小模和網美來引領。
推薦兩本好書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
鹿島茂《想要買馬車》
#齋主談文化
農婦小說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王嫂:戰亂時期的母愛】
這次分享的短篇,是中國作家沈從文的〈王嫂〉。
內容是描述鄉下的幫工王嫂,與兒女在戰爭中相依為命的故事。
小說中對於主角王嫂的人物刻劃相當立體,展現了底層人物的樸實與悲傷。
一起來看看這部短篇作品吧。
-
王嫂 / 沈從文
廚房中忽然熱鬧起來,問一問,才知道幫工王嫂的女兒來了。年紀十八歲,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餅大大的髮髻。臉圓圓的,嘴唇縮小如一個小荷包。頭上搭了一片月藍布,圍裙上繡了一朵大紅花,還釘上一些小小紅綠鏡片。說話時臉就發紅,十分羞澀,在生人面前總顯得不知如何是好神氣。問問王嫂,才知道女兒還剛出嫁五個月,丈夫在鄉下做田,住在離昆明四十裡鄉下,穿的衣還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說:「王嫂,你大姑娘到這裡來是客,炒幾個雞蛋,留她吃飯去!」王嫂就望著那女兒癡笑,「太太說留你吃飯,不要走!」女兒也笑著。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個好女兒,都來看看,都交口稱讚王嫂福氣真好。閨女可長得波俏逗人愛。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熱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個好女兒,還有個好兒子!兒子十二歲,已到城西區茶葉局服務當差,淨掙十五塊錢一個月。局裡管教嚴,孩子長得乾淨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走路脫脫脫,見過的人都說相貌有福氣,長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學好,一來就罵罵,裝成生氣樣子,要孩子趕快回去。孩子雖是她唯一寶貝,可並不嬌慣,守規矩,從不胡亂花錢。
王嫂因事離開了這個家約五個月,大約在別處主僕之間相處不大好,到後又回到這裡來了。在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燒飯,間或同賣雞蛋清毛房的鄉下人嚷嚷,一切動機無不出於護主。為人性情忠誠而快樂,愛清潔,又惜物不浪費,所以在一家中極得力,受一家重視。這點重視為王嫂感覺到時,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條理。
有一天,另外一個鄉下婦人來了,帶了些新蠶豆來看王嫂,兩人一面說一面抽抽咽咽。來人去後,問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個作新媳婦的女兒,已在兩個月前死掉了。來的就是那女兒的婆婆。女兒因為生產,在鄉下得不到醫藥照料,孩子生下地兩天,女兒流血不止,家裡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腳沉澱,第二天腹痛就死去了。孩子活了兩個月,也死去了。經過這樣大變故的王嫂,竟還是一切照常,用來穩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來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八個字。她相信八字。
說起女兒死去情形時,她說:「他們忙著收麥子,大麥稞麥,用車子裝滿一車一車馬拖著走,下田去了。我女兒要喝水,喝不到,把水缸腳喝下肚,可憐,她嚷痛也痛,就死了!死了她男人哭,不許棺材抬出門。自己可要去做壯丁,抽籤到頭上,過盤龍寺當兵去!生死有命。」說的話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動人的內容!
吃晚飯時,王嫂加添一碗新蠶豆,就是白天那親家送來的。兩親家說起女兒時,心酸酸的,眼睛濕瑩瑩的,都念著女兒。
王嫂死了女兒,兒子卻好好的。一個月必來看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繳上,王嫂點清了數目,另外送他兩塊錢作零用。
這家裡同別的人家一樣,有雞,有狗,有貓兒。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個地位。這一切卻統由王嫂照管。
把午飯開過,鍋碗盤盞洗清楚後,王嫂在大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雞,看雞吃食。看見橫蠻霸道的大公雞欺侮小母雞時,就追著那公雞踢一腳,一面罵著,「你個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個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雞還是大模大樣不在乎,為的是這扁毛畜生,已認識了王嫂實在是個好人。公雞是住在對面唐公館戲樓上哲學教授老金寄養下來的。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無伴侶可以相互追逐取樂,因此一聽公雞伸長喉嚨鳴叫,就似乎有點惡作劇,必特意來追逐公雞玩。這種遊戲自然相當激烈,是公雞受不了的。
因此這莊嚴生物,只好一面繞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喚,表示對這玩笑並不同意,且盼望有人來援救出險。這種聲喚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關心,但知道是小狗惡作劇,誰也不理會,到後真正來援救解圍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時節王嫂也許已經起床,在廚房燒水了,就舞起鐵火鉗出來趕狗,同小狗在院中團團打轉。也許還未起床,小狗惡作劇鬧到自己頭上,必十分氣憤,從房中拿了一根長竹竿出來打狗。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曬晾衣服,晚上特意收進房中,預備打狗。小狗聰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對王嫂自然相當敬畏,眼見那枝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實在太寂寞了,興致又特別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雞,自己也招來兩下打,因此可好像一個頑皮孩子一般,搭搭赸赸跑到牆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鬧,樂意結束了這種惡作劇。儘管挨駡,挨打,小狗心中還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關心牠。
王嫂每天照例先喂狗,後喂雞。狗吃飽後就去廊下睡覺。
喂完了雞,向幾隻雞把手拍拍,表示所有東西完了完了,那幾隻雞也就走過院坪邊沿那幾株大尤加利樹下扒土玩去了,因此來準備開始做自己事情。下半天是她洗衣的時間,天氣好時,王嫂更忙。院子中有兩大盆待洗的衣服;老先生的,先生的,太太的,小姐的,學生的,小娃子的,還加上自己在茶業局作小勤務十二歲小兒子的。衣服雖不少,她倒不慌不忙的做去。事情永遠作不完,可並不使她懊惱。一面搓衣一面間或還用本地調子唱唱歌,喉嚨窄,聲調十分悅耳。偶然為主人聽到時,要她好好唱下去,就覺得害臊,把個臉羞得紅紅的,不再開口。唱歌的用意只在自己聽聽,為自己催眠,憑歌聲引帶自己到一個光明夢境裡去。
她目下有十二塊錢一個月,兒子卻有十五塊,兩人賺的錢都沒有用處,積聚一年可捎回鄉下去買一畝二弓田地。仗打下去,米糧貴,一點收入少雖少,利上翻利,五年不動用,會有多少!再過八年兒子長大了,所長保舉他進軍官學校,接一房新媳婦,陪嫁多的不要,只要有三五畝地,一頭水牯牛。
一切事都簡單具體,使這個簡單的人生活下來覺得健康而快樂,世界雖不斷的在變,人心也在變,雞狗好像都在變,唯有這個鄉下進城的農婦,人生觀和希望,卻始終變得不怎麼大。
三月後天氣轉好,鎮日長晴,城區經常有空襲警報。警報來時,家中長幼照例分成兩組,一組外出,一組不動。王嫂對外出最匆忙的照例要笑笑,一面笑一面說:「先生,來了來了,快走快走!」說話得極少,意思似乎倒很多。有點諷刺,有點愛嬌,主要表示倒是她並不怕。飛機來到頭上也不怕。為什麼不怕?孔子遺教在這顆簡單的心上有了影響,「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還記起一個故事,「黃巢殺人八百萬,在劫數的八方有路難逃,不在劫數的,坐下來判官不收你。」兩句簡單話語和一個簡單故事,穩定了這個簡單的心,因此,在平時做事很盡力,做人很可靠,在亂時,她不怕,炸到頭上機會既不多,炸不到頭上她真不怕。
疏散的出門去後,不出門的照例還是各在房中做事讀書,院中靜靜的,剩下王嫂一個人。她還是洗衣,一面洗衣一面點數空中飛機數目,好等等報告給主人。或遇到什麼人來院中時,有點話說。她需要聽一兩句好話,或是讚美,或表示敬服,聽來她都十分高興。哲學教授老金,照例每天午後四點來看他的大公雞,必帶一個大燒餅,坐在屋簷下石砌上,一面喂雞一面和王嫂談談天。若有警報,或問:「王嫂,你怕不怕?」知道她不怕後,就翹起大拇指說:「王嫂,王嫂,你是這個。一家人你膽量最好!」王嫂聽來帶點羞澀神氣笑著:「咦,金先生,你說得好!我不怕,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儼然知道對面是教哲學的先生,就援引兩句大哲人的話語,表示酬答。哲學教授老金,必照樣複述那兩句話一次,「是哪嗎!是哪嗎!這是聖人說的!可不會錯!」
王嫂笑著,「聖賢說的,哪裡會錯!」
王嫂雖從不出城避空襲,可是這城中也就真如「有命在天」,直到如今還未被炸過一次。王嫂看到的只是自己飛機三三五五在市空繞圈子,還不曾看過日本飛機。五月九號天氣特別好,照樣的有了警報,照樣有萬千人從門前走過疏散,家中也照樣有人出門。這一次情形不同一點,三點左右竟真有二十七架飛機排隊從市空飛過。到飛機場投了彈。飛機的樣子,聲音,轟炸消息,共同在王嫂腦子中產生一個綜合印象。
可是一切工作還是照常。晚飯時把菜湯端上了桌子,站在桌邊聽消息。一個客人向她說笑:「王嫂,你看見了日本飛機?」
「二十七架,高也高!哪,那邊高射炮蓬蓬的響了,那邊機關槍咯咯響了,亭通,兵通,飛機場炸了。我不躲,我不怕的。」
「真不怕嗎?炸彈有水缸大,這房子經不起!」
「要炸讓它炸,生死有命。」
這件事也就過去了。第二天到了下午,天氣還是很好,並無警報,到兩點左右,她正一面洗衣一面用眼睛耳朵去搜索高空中自家飛機的方位,小狗忽然狂吠起來。原來那個在茶業局當差的小兒子來了。
小孩子臉黑黑的,褲子已破裂,要他母親給縫補縫補。
「福壽,你走哪裡來?」
孩子說:「我從近日樓那個法國甘美醫院來。」
「昨天警報你在哪裡?」
孩子說:「我在河甸營。」
這一來王嫂呆住了。「你怎麼到飛機場去。日本飛機不是把河甸營炸平了嗎?炸死好多好多人。你去看熱鬧!有什麼好看的!」
「我有事去。飛機來了,丟下十二個炸彈,三個燃燒彈,房子燒了,倒了,我前前後後是人手人腳,有三匹馬也炸個碎爛。機關槍答答答答亂打。最後我也死了,土把我埋了。有人摸我心子,還有一點氣,汽車裝我到甘美醫院。今天九點鐘我醒回來了,他們說好,你醒了,你姓什麼?好,王家孩子,你回家去吧。到局裡去吧,你媽找你!褲子被車門拉破的,他們當我是個死人!…說我真命大,全身沒有傷,死裡逃生的。」
孩子把事情敘述得清清楚楚,毫不覺得可怕,也毫不覺得這次經驗有何得意處。坐在他母親洗衣盆邊,褲子破了一個大裂口,把手抹抹,瘦瘦的腿子全裸露出來了。王嫂聲啞了,「咦,咦,咦,你不炸死!你看到死人?看到房子倒了燒起來?你看到人手人腳朝天上飛?人家抬你到醫院去,九點鐘才醒。回去主任罵不罵你?來,我看看你褲子!」
小孩子走到她身邊去,她把破褲子一拉,在孩子精光光的瘦臀上巴巴的打了三下。「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省得吃水缸大炸彈五馬分屍!」小孩子卻嘻嘻笑著,看看母親的眼睛,已濕瑩瑩的了。
孩子說:「我不怕日本,我長大了還要當兵去!」
王嫂一面拉圍裙抹眼角,一面生氣的說:「好,你當兵去,人家讓你豆子大人當兵去,老鴉看你以為是耗子,叼你上天去!」
「打仗我才不怕,我要捉一個活的俘虜回來你瞧。一定捉活的,用電線綁來,帶回家去幫我們做田!」
「你有力量捉燈草人。」
「我要長大的!我賭咒要去打大仗。」
王嫂不再同孩子爭辯了,趕忙去取針線給孩子縫褲。把針線取來,坐到小竹椅邊時,又拍打了孩子幾下,孩子卻感到一種愛撫的溫情,問他母親:「娘,你怕不怕?」
「咄,我怕什麼?天在頭上。」
她看看天,天上藍藍的,有一團團白雲鑲在空間。恰有三隻老鴉飛到院中尤加利樹高枝上停下來,孩子一拍掌,老鴉又飛去了。王嫂把褲子縫好後,用口咬下那點線頭,把針別到頭髻上去,打抱不平似的,拉住孩子髒耳朵說:「你當兵去,老鴉就叼你到樹上去。福壽,你能當兵?」
孩子不作聲,只快樂的微笑。他心想:「我怎麼不能當兵?人長大了,什麼都做得好。」
孩子走後,家中人知道了這件事,都以為王嫂人好,心好,命好。王嫂不作聲,只是微笑。到晚上,卻悄悄的買了些香紙,拿到北門外去燒化。她想起死去的女兒,死得太苦了,命可不好,有點傷心,躲在自己房中去哭了好一會,不曾吃晚飯。這件事一家人誰也不知道,因為她怕人知道要笑她,要問她,要安慰她。這一切她都不需要。
農婦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舌尖上的人生廚房:43道料理、43則故事,以味蕾交織情感記憶,調理人間悲歡」介紹
訪問作者:凌煙 (方凌煙)
內容簡介:
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得主──凌煙,最新飲食散文作品!
以食物乘載記憶、用文字擺盤呈現。原來,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澀盡在心頭!
‧收錄43道家傳台味食譜,是最值得珍藏品味的廚房筆記。
‧知名插畫家手繪水彩圖,以溫暖色彩重現料理的原貌。
‧每一道上桌的料理,都是人生的寫照!每一口吃下的食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對凌煙來說,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都和食物有關,從讀書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藝少女,到飽嚐人間冷暖的初老阿嬤,隨著時間流逝,餐桌上的每道菜色都是情感的紀錄,不論是友情、愛情亦或是親情。藉著替媳婦做月子餐的飲食筆記,延伸為結合人生經歷的飲食手札,驀然回首,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酸甜苦澀盡在心頭。
本書記錄了凌煙一路走來的生命歷程,有窮困但溫馨的童年、離家出走學歌仔戲的叛逆青少年、與先生「方博土」艱辛創業的壯年,及對家人的書寫。透過她的文字,我們彷彿看到早期台灣社會的縮影,那些在大時代下生活的小人物故事。
‧翻開43道菜譜,凌煙以溫暖筆觸回憶過往,娓娓道出料理中的動人故事!
【鹹清鯽仔魚】
我那愚癡的父親,在人生的盡頭依然故我,不知惜福,就像阿嬤一樣,即使兒子再不成材,她還是記著做他愛吃的鹹凊鯽仔魚,鹹味正是阿嬤流不盡的眼淚啊!
【小米香腸】
人生無常,從市場買回現成的糯米及花生灌大腸,用平底鍋油煎一下使皮赤黃,再煎些小米香腸,配上蒜片沾辣椒醬與醬油膏吃,只差沒在珠仔台與老闆賭輸贏,而人生的輸贏在於智慧的抉擇,何須賭?
【潤餅】
小時候吃潤餅總愛撒上很多花生糖粉,母親並未特別教我做潤餅菜,但我自然就會張羅料理,準備過程雖然耗時費力,但包入的愛心與互相交流的人情,就像那花生糖粉一樣,又香又甜的從味蕾深植在記憶中。
本書不僅是作者的半生回憶錄,也是一本透過「飲食」記錄舊時代故事的散文集,
讓這些逐漸從現代社會中消失的老味道,能被保留下來,不被遺忘。
作者簡介:凌煙 (方凌煙)
從小生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偏鄉孩子最大的娛樂就是在廟口看戲,所以立志長大後要成為歌仔戲班的小生。不料遭父母反對,遂於20歲離家出走,跟隨戲班到處流浪,才半年便戲子夢碎。26歲時以自身在戲班的經歷,寫成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並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卻也在此時選擇走入婚姻,隱居於荒野當起農婦,直到2007年,睽違17年後,以《竹雞與阿秋》宣告復出文壇,並獲得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小說首獎。
本著對料理的喜愛,藉由為媳婦做月子餐的飲食筆記,透過料理開始回憶過往,進而寫下本書,希望透過文字與食物的連結,喚起每個人心中的食光記憶,串起屬於你我的情感故事。
〔作品介紹〕
長篇小說集:《失聲畫眉》、《扮裝畫眉》、《竹雞與阿秋》
短篇小說集:《泡沫情人》、《蓮花化身》、《養蘭女子》、《情定夏威夷》
散文集:《幸福田園》
作者粉絲頁: 凌煙的文學廚房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農婦小說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畲族(「畲」音蛇)或稱為山哈,唐代稱蠻獠。中國東南少數民族,中國大陸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數民族。畲族漢化取漢姓後很多以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作為畲族漢姓。多數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發源地,畲族在古代時遷入華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以及浙江山區等。畲族世居地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最為集中。畲族人口在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列福建第一大少數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列浙江第一大少數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列江西第一大少數民族。很大量漢化後亦進入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畲族是中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稱山哈,但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曾發動史稱蠻獠嘯亂等延綿泉、漳、潮三州的反官府事件,成為後世閩南小說《平蠻十八洞》的題材。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泛稱「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稱謂,「畲」指的是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也是畬族的生產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做民族劃分之後,畬族統一稱為「畲族」。畬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在古代使用畲語,現今則大多改為使用畲話。語言學家所說的畲語,不屬於漢語,僅在廣東博羅、增城、惠東、海豐一小部分自稱「活聶」的人群中使用,使用者僅有數千,是一種瀕臨消失的語言。畬語與炯奈語最接近,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畲族人口通常使用一種被為畲話或畬民話的語言,與客家語的淵源很深,也有學者認為是客家語的一種方言。而客家人在古代指一切外來客籍漢人,現在東南的少數民族仍稱土籍漢人為民家人,客籍漢人為客家人,如在明代時移入雲南的官話人群現在都是叫客家人,而畬客指受客家人影響,太多已經不會母語活聶話只會客家話的畬族,不同地區的畬話都受到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方言(如吳語、閩語、客家語)很多影響,但文法上有差異及夾雜較多非漢語詞彙。學者專家認為這種稱為畲話或是畬民話的語言的歸屬應為漢藏語系。
農婦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凌煙 (方凌煙)
內容簡介:
第一位台灣百萬文學獎得主凌煙最新散文食譜書,味蕾與文學共舞的記憶饗宴。
◎編織個人與家族記憶,更因而延伸出近60道傳統家鄉味菜餚,用味道喚起幸福。
◎當文藝少女遇到江湖浪子,18個寒暑苦守寒窯,人生的酸甜苦澀全在生活中演出。
◎每道菜餚並附簡易做法和成品照片,簡單易學,傳承台灣真正的在地味道。
近60道傳統家常菜色,在料理中作家回憶過往歲月,
食材背後的故事是一則則令人回味的鄉野傳奇!
凌煙是一位「習慣性得大獎」的天才女作家,1990年以長篇小說《失聲畫眉》勇奪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同時也是台灣第一位百萬小說獎得主,2007年又以《竹雞與阿秋》拿下打狗(高雄市)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2008年以《扮妝畫眉》入圍台灣文學至高榮譽的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獎、2010年獲鳳邑(高雄縣)文學獎文學貢獻獎,這本《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也入選「2018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評審認為,她的作品充滿台語文學的可能性,文學價值頗高,對後世影響甚深。
本書紀錄凌煙至今一路走來的生命歷程,有窮困但溫馨的童年、離家出走學歌仔戲的叛逆青少年、與先生「方博土」艱辛創業的壯年,還有現在為人阿嬤的心情點滴,另外也包含了家族書寫,處處透露出典型台灣女性的秀麗與賢慧。其中,最引人數勝的是她和「方博土」的戀情,一位文藝少女遇到江湖浪子,進而演變成苦守寒窯十八年,人生的酸甜苦澀滋味由戲劇和小說搬到戲棚下的真實世界,由凌煙當綱演出,這次她真的變成夢想中的歌仔戲小旦,而且是真人實境演出,不能NG,兩人對愛情的執著,對彼此的不離不棄,對家庭事業的經營,值得現代人體會。
本書除了編織記憶外,更因而延伸出五十餘道傳統家鄉味菜餚,也以味覺來回顧台灣鄉土的種種風情,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家傳菜都不是甚麼高貴的食材,而是民間唾手可得,甚至是不受矚目的材料,但在經驗的傳承下,凌煙用她的慧心和巧手,還原了一道道家鄉庶民美食,包括四腳仔湯、烏甜仔糜、豬菜、臭肚仔和變身苦……,每道菜餚並附簡易做法和成品照片,簡單易學。現代的美食文學強調精緻、品嘗、描述,本書則強調鄉土、手做、緬懷,凌煙這次出擊,無疑又將掀起一股台語文學和台灣文化旋風,讓我們更加了解台灣真正的在地味道,並加以延續傳承。
食物的滋味與人生滋味融合,每一道料理都是生命中的一塊拼圖,有苦有甜,有笑有淚。每個家庭都要有一本媽媽的食譜筆記,在飲食習慣日漸西化的現代,保留家庭裡的那些家常菜是很重要的事,料理的傳承就是飲食文化與情感的記錄,讓那些停留在記憶中的老味道,透過文字代代相傳,不被後代子孫遺忘。
作者簡介:凌煙
從小生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偏鄉孩子最大的娛樂就是在廟口看戲,所以立志長大後要成為歌子戲班小生,卻遭父母強烈反對,只好在20歲時離家出走跟隨戲班到處流浪,才半年便戲子夢碎。26歲以戲班的親身經歷寫成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獲得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轟動一時,卻選擇與所愛的男人隱居荒野當起農婦,直到2007年以《竹雞與阿秋》獲得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宣告復出,期間整整沉潛17年之久,然後又相隔11年才以這本獲得高雄市文化局出版品補助的《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與讀者見面,她取笑自己是胸無大志的作家。
作品:
長篇小說集:《失聲畫眉》、《扮裝畫眉》、《竹雞與阿秋》
短篇小說集:《泡沫情人》、《蓮花化身》、《養蘭女子》、《情定夏威夷》
散文集:《幸福田園》、《乘著記憶的翅膀尋找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