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家 !
這段歷史 大陸或許不曾正式記錄 但你應該瞭解
歷史的注腳,「眷村」二字的最好詮釋。
1949年1950年,兩年時間內,60多萬國民黨軍隊,外加國民黨政府官員、公務員以及軍眷60萬人,超過120萬國民黨人陸續撤退至臺灣,完成了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民族大遷徙。
為解決新移民的居住問題,800多個僅供軍眷居住的村落被興建,從臺灣北部石門到南部恒春,遍佈全島。
這批當時被視為戰敗者的臺灣新移民,帶著“反攻大陸”的期望,在眷村中居住下來,從而開啟了臺灣的眷村歷史。
這一住,就是60年。
眷村,一段褪色的往事
大陸朋友對於眷村或許沒什麼概念。如果進行類比,眷村就是部隊大院。但是,作為戰敗軍隊的眷村卻有些尷尬,甚至難以在臺灣的教科書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當我們提及宋楚瑜、李安、侯孝賢、楊德昌,鄧麗君、林青霞、張雨生、任賢齊這些耳熟能詳的臺灣名人時,他們身上卻又有一個共同的鮮明烙印——是的,他們都來自眷村。
很多文獻稱眷村為“濃縮的中國社會”,眷村人來自五湖四海,身份證上的籍貫幾乎可以拼貼出一個中國地圖。甚至有這麼一個說法,眷村這個“小中國”承包了很大一部分的臺灣“軟實力”。
眷村初建,每個村落都有完整的配套設施。對於一起經歷戰爭和生死後,又在他鄉一同克難的眷村居民,國民黨政府給予了相當大的福利。除了硬體設施外,還包括醫療服務、就學補助、食量供給、水電費半價等種種生活補助,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總而言之,眷村人就算在封閉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活,既像小“國”,又像大“家”。
而第一批眷村移民,被稱為“第一代外省人”。
從一開始,眷村就以怪異的形態存在於臺灣社會中。對大陸而言,眷村人是叛逃者;對臺灣本土社會而言,眷村人是入侵者。而眷村封閉的環境,進一步造成了與臺灣本土的省籍隔閡。
眷村第一代外省人,懷著對中國的強烈認同,他們是堅決反‘台獨’的一代。與此同時,‘反共’也是他們最初共同的意識形態。
本省外省,臺灣的族群矛盾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定義方式很簡單,以是否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為界。而省籍矛盾和族群矛盾,卻是一直根植于臺灣社會文化的深層心理因素中。
好友宗衡兄,是祖籍福建的臺灣本省人。他說小時候就經常和附近眷村的小孩打架,當然,曾經一起打架的小朋友現在一起打起了球。
講到臺灣的省籍矛盾和族群矛盾,宗衡兄十分痛心。
“當120萬來自大陸各省移民一下子湧入臺灣,先不提語言文化習俗有差異,單是相對封閉的環境無法做到在地融合,這已註定同本省社會的矛盾不可避免。”
“話說又回來,別說本省外省之間,本省人內部也一直存在矛盾。當年,同是講閩南語的漳州籍和泉州籍本省人,為了爭奪水源導致的械鬥一次能夠死亡數百人,更何況是和外省人之間的矛盾?“
“就連外省人之間,因為來源地域不同、軍階不同、眷村房屋級別不同,自身也存在著的內部矛盾。”
在宗衡兄看來,族群問題,本身需要一個漫長的融合過程。但很可恨,也很可悲的是,每逢臺灣的政治鬥爭,省籍情結總會被政客拿出來操弄,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臺灣族群的分裂。
眷村,連同具備鮮明特徵的眷村竹籬笆(後面則被紅磚牆和水泥牆代替),被台獨主義者定義為‘外省人’‘中國民族主義’認同者的最後堡壘。
眷村二代,飄零的亞細亞孤兒
眷村第一代人,雖然背井離鄉,但至少還有故鄉和親人可以懷念。而到了眷村二代,則變為真正的無根。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喪失歸屬感的悲哀:
在臺灣被看成外省人;去大陸被看做臺胞;去美國,則成為外國人。
受夠了父輩口中遙遙無期的故鄉描述;想努力融入臺灣本土社會卻遭受身份認同的困擾;翻開歷史,對自己的身世卻連個正式的注腳都沒有;加上臺灣城市化發展,眷村大面積拆除,就連與過去有一絲連接的眷村老屋,都回不去了。
我,究竟從哪裡來?
中國,那是父輩口中的遙遠故鄉。
眷村,被改造或拆除,已回不去。
他們戲稱,自己是“亞細亞孤兒”。
的確,他們是。
寶島一村,再也回不去的家
比起臺灣眷村,大陸部隊大院有一種東西是沒有的,那就是再也回不了家的感覺。
一句“回不了家的感覺”,
道出了眷村子弟的悲愴與無奈。
2006年起,從小在“嘉義建國二村”長大的台綜藝教父王偉忠,開始給賴聲川講眷村的故事,兩年間先後講了一百個。作為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王偉忠希望賴聲川能製作一出以眷村為主題的舞臺劇,把眷村的歷史用話劇的方式記錄下來。
2008年,王偉忠和賴聲川合作的舞臺劇《寶島一村》在臺灣舉行公演,轟動全島。《寶島一村》至今演出一百多場,足跡不僅遍佈兩岸三地,更是登陸新加坡、洛杉磯、三藩市,幾近場場爆滿。
《寶島一村》,就是以臺灣嘉義的眷村為原型,講述了1949年從大陸逃到臺灣的三個家庭近60年的變遷。二十多位演員,近百個角色,上演了跨越近60年的時代悲喜劇。
“看得我如醉如癡,時而感傷時而欣慰,有時大笑,有時哭得抽泣,淚還沒幹又破涕而笑,還沒笑完又哭將起來。這是什麼樣的一齣戲?把我弄得像個傻子一樣。”
這是出身眷村的林青霞,在看完《寶島一村》後寫下的感慨。
60年的眷村時光,被濃縮在三個半小時的裡面。台下的觀眾,癡癡地跟著劇中人命運笑完了哭,哭完了笑。仿佛,這只是發生在昨天的故事。
揮之不去,一世鄉愁
鄉愁,靜靜訴說著眷村的前世今生。
當年,上百萬大陸人隨蔣介石渡過臺灣海峽,從此移民到臺灣這片土地,無奈聚成眷村這一桌酸甜苦辣的宴席。
1950年後的臺灣,實施義務兵役制。原本隨國民黨來台的60萬士兵逐步被年輕的本省新兵取代。「榮民」這個指代退伍士兵的概念由此產生,全稱為「榮譽國民」。
蔣經國時代,國民黨政府為榮民退伍後的生計出路和生活保障做了大量的安置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世的「榮民」越來越少,他們或許是臺灣與大陸之間最後一絲的直接血脈關聯。
然而,曲終亦是人散。飄零異鄉的惆悵,臺灣的社會變遷,眷村逐漸凋敝。只留下一些老人的孤獨背影,吟唱著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鄉愁,眷戀著海峽這邊和那邊的家。
那是,已回不去的家。
配套設施 定義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5G再創產業新動能】(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以韓國為例:政府與KT、SK Telecom、LG U+以及SK Broadband多次協商,檢討出「共同設置新設備與共同運用現有設備之制度改善方案」,同意共同建設新設施,並改善現有設施的共用。包括電線桿、管路、人孔等有線設備,以及基地台、天線、支架等無線設備,希望藉此增加行動通訊設施提供的數量,有效利用資源並減少重複投資。同時由韓國科學技術先進研究院考量地段、工程環境等因素,採用標準成本計算方法,提出共享基礎設施的資費方案,讓有共用基礎設施需求的營運商,可以更合理價格取得資源。
日本方面,其政府在去年底提出『行動通訊領域的基礎設施共用-電信事業法及電波法的適用關係指引』,定義基礎設施共用的範圍與業務型態,鼓勵業者進行共用。今年六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開放全國 20 萬個交通號誌系統,提供給NTT DoCoMo等四大行動通訊營運商架設5G基地台。NTT DoCoMo、KDDI、Softbank與樂天行動等業者也各自逐步開始進行針對基地台基礎設施共用的計畫,或與擁有站址資源、相關經驗的業者展開合作。今年七月,KDDI與Softbank宣佈合作利用彼此所擁有的基地台設施,共同推動後續5G網路系統的早期部署規畫,並考慮建立聯合施工管理公司,進行5G基地台的施工設計與管理。
中國大陸除了透過發佈《關於2019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的實施意見》政策,推動各地方政府開放政府公共資源(如土地、屋頂、塔杆、號誌、機房等)或鼓勵民間機構基礎設施共用。也早在2014年促使三大通訊營運商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負責進行通訊鐵塔等基地台之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與建設、維護、運營服務、大型室內分佈系統建設、維護和營運及其基地台設備維護,以及各類高鐵地鐵公網覆蓋之工作。隨著5G邁入商用化,中國鐵塔公司已協同營運商於大陸全國主要試點處部署建設超過1萬個5G試點站址。
從以上案例觀察,為推進5G的發展,亞洲主要國家電信監管機關皆開始放寬行動寬頻基礎建設共構共用的限制,並透過明確的規則與執行機制,以及開放許多政府公共的資源來吸引及鼓勵,甚至強制彼此的合作及業者的開放。這些舉措都是希望促成營運商彼此合作意願的提升,而有助於達到降低布建成本,同時達到提高布建速度,確保5G行動服務商轉時程之目的。
回到台灣,政府在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中宣示,推動5G應用產業發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裡所謂的成功,應該不僅僅只是在原有台灣硬體產業基礎上延伸5G裝置或零組件的商機,而是如何能藉此典範轉移的機會,讓過去以硬體及代工模式為主的台灣資通訊產業結構獲得調整,翻轉過去軟硬失衡的情況,可以在未來將佔5G世代50%商機的應用服務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這才是大家共同期待的願景。
整體而言,台灣邁向智慧國家,5G絕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與AI、IoT、AR/VR、4K/8K影音及邊緣運算結合後,可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無人載具等垂直應用領域發揮極大效益,不僅可以解決我們自己的產業及社會問題,更有機會可以拓展外銷。期待政府能夠把握5G發展契機,透過產業政策及頻譜釋照等舉措,極大化台灣的創新應用服務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再創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5G世代
#物聯網發展之重要基礎
#創新應用服務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配套設施 定義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5G再創產業新動能】(下)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以韓國為例:政府與KT、SK Telecom、LG U+以及SK Broadband多次協商,檢討出「共同設置新設備與共同運用現有設備之制度改善方案」,同意共同建設新設施,並改善現有設施的共用。包括電線桿、管路、人孔等有線設備,以及基地台、天線、支架等無線設備,希望藉此增加行動通訊設施提供的數量,有效利用資源並減少重複投資。同時由韓國科學技術先進研究院考量地段、工程環境等因素,採用標準成本計算方法,提出共享基礎設施的資費方案,讓有共用基礎設施需求的營運商,可以更合理價格取得資源。
日本方面,其政府在去年底提出『行動通訊領域的基礎設施共用-電信事業法及電波法的適用關係指引』,定義基礎設施共用的範圍與業務型態,鼓勵業者進行共用。今年六月,日本政府宣布將開放全國 20 萬個交通號誌系統,提供給NTT DoCoMo等四大行動通訊營運商架設5G基地台。NTT DoCoMo、KDDI、Softbank與樂天行動等業者也各自逐步開始進行針對基地台基礎設施共用的計畫,或與擁有站址資源、相關經驗的業者展開合作。今年七月,KDDI與Softbank宣佈合作利用彼此所擁有的基地台設施,共同推動後續5G網路系統的早期部署規畫,並考慮建立聯合施工管理公司,進行5G基地台的施工設計與管理。
中國大陸除了透過發佈《關於2019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的實施意見》政策,推動各地方政府開放政府公共資源(如土地、屋頂、塔杆、號誌、機房等)或鼓勵民間機構基礎設施共用。也早在2014年促使三大通訊營運商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負責進行通訊鐵塔等基地台之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與建設、維護、運營服務、大型室內分佈系統建設、維護和營運及其基地台設備維護,以及各類高鐵地鐵公網覆蓋之工作。隨著5G邁入商用化,中國鐵塔公司已協同營運商於大陸全國主要試點處部署建設超過1萬個5G試點站址。
從以上案例觀察,為推進5G的發展,亞洲主要國家電信監管機關皆開始放寬行動寬頻基礎建設共構共用的限制,並透過明確的規則與執行機制,以及開放許多政府公共的資源來吸引及鼓勵,甚至強制彼此的合作及業者的開放。這些舉措都是希望促成營運商彼此合作意願的提升,而有助於達到降低布建成本,同時達到提高布建速度,確保5G行動服務商轉時程之目的。
回到台灣,政府在5G應用與產業創新策略會議中宣示,推動5G應用產業發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裡所謂的成功,應該不僅僅只是在原有台灣硬體產業基礎上延伸5G裝置或零組件的商機,而是如何能藉此典範轉移的機會,讓過去以硬體及代工模式為主的台灣資通訊產業結構獲得調整,翻轉過去軟硬失衡的情況,可以在未來將佔5G世代50%商機的應用服務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這才是大家共同期待的願景。
整體而言,台灣邁向智慧國家,5G絕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與AI、IoT、AR/VR、4K/8K影音及邊緣運算結合後,可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無人載具等垂直應用領域發揮極大效益,不僅可以解決我們自己的產業及社會問題,更有機會可以拓展外銷。期待政府能夠把握5G發展契機,透過產業政策及頻譜釋照等舉措,極大化台灣的創新應用服務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再創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5G世代
#物聯網發展之重要基礎
#創新應用服務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配套設施 定義 在 基礎設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基建設施(英語:infrastructure)亦稱基盤設施、公共設施或公共建設,是為國家、城市或地區提供服務的 ...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 ... <看更多>
配套設施 定義 在 住宅小區的配套設施,到底屬於誰?_法律先生- 微文庫 的相關結果
我國在對配套設施的官方定義出現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中,“配建設施”是指“與住宅規模或與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套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公共 ... ... <看更多>
配套設施 定義 在 什麼樣的配套設備才能稱得上優質配套?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配套設施 主要指的是滿足生活機能需求的小區附屬設施。外部配套包括:交通配套、教育配套、政務配套、商業配套、資源型配套;內部配套包括:商業配套、超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