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師太開講】(文長慎入)
接觸專項體能到現在
許多過去學術扎根的理論
也在實際接觸職業運動員後而被迫修正
最近有些議題不斷的發酵與討論
「#到底運動員該不該做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會不會降低運動表現」
與其討論重量訓練,不如思考訓練週期與目的
而且重量訓練只是一種形式
更重要的是如何 #增進肌力表現
無論你是肌力體能訓練師、表現訓練師
功能肌力體能訓練師、專項體能訓練師.....
在開始討論前我們還要先釐清
訓練師的職責,其目的是
#為了增進運動員場上的表現
#避免傷害與損傷的發生
重點在運動員身上
而非訓練者對理論的信仰或實踐
任何一種的理論、系統或學說
都會從 #基礎肌力 的建立
逐漸增加到 #肌肥大 與 #肌力期
畢竟這是人體肌肉產力的生理週期
至於要不要到 #最大肌力 還是到 #近最大肌力
這點要看運動員場上技術展現狀態
甚至競賽中使用肌力的時機與策略
但無論是「最大」還是「近最大」
都必須在這個時期 #把重量壓上去
也就是所謂的「存錢」階段
把前一週期訓練中所產生的生理變化
轉換成外顯表現,在力量上展現而出
任何一個運動員缺乏大力量的訓練
對表現肯定有害無益
而這三個時期也不難、更無捷徑
就是不斷的壓、堅持的練、規律地操
甚至還要記錄每次的訓練量
忍受訓練中的枯燥與疲累
有了大力量之後,就必須把重量稍減
把速度加上去,創造更多 #爆發表現
在這個時期進行表現測試的意義才能彰顯
前幾個時期因為目標要把力量推上去
所以多半做的是雙邊訓練
再接續的 #爆發與轉換時期
由於接近競賽前期此時的技術量也加了上來
在我們的訓練經驗中
除了原有雙邊爆發與力量的鍛煉外
這時期又會分成兩段的額外加入要求
前期會把 #單邊訓練與穩定挑戰加上去
(當然前三期也會有單邊與穩定訓練)
(只是這時期單邊與穩定會在高負荷下被要求)
特別是高力量與速度傳導下、骨盆與核心的穩定
後期會更要求 #技術力量下的連動
這個週期如果沒有被強調、缺乏
甚至訓練動作設計不良
很容易造成選手回到場上後
出現身體僵硬、靈活度下降
覺得身體有力、變壯卻用不出力
甚至技術表現不如預期的狀況
最後一個週期
是我在接觸國內外職業運動員後最大的體悟
也是目前訓練界鮮少提及甚至還不接受的領域
也就是「#高效節能期」
強~能到多強?
重訓室裡強不是強
真正的強,是運動場上的強
不要再用外型評論選手是不是有利或有力
籃球、棒球、足球...
競技場上已經有太多實證證明
體型大小不一定跟運動表現相關
力量大小會讓你在場上佔有優勢
卻不代表絕對優勢
如果你的訓練,阻礙了選手的技術表現
降低了身體連動與協調
甚至破壞了技術執行的時間差與身體操控性
對選手的表現,都不是好事
我也常說
選手在場上不該「百分之百」的付出
「梭哈」的運動表現只會創造受傷的風險
甚至讓自己面對危機後沒有保護能力
但~不要誤解我說的話
這裡指的是選手不該每次都百分百的意思
是指他們應該用
「#八成的能力執行出百分百的表現」
不是要你有所保留
而是要選手更聰明的操控身體
這指的是「效率」是「節能」
外顯看到的還是全力以赴
但選手自己很清楚,自己能游刃有餘的展現
遇到緊急狀況、危急時期
還有剩餘的20%能夠應付
這才是降低損傷風險的策略
當你的能力大於競賽要求
也會讓心裡更為安定、不易焦慮、緊張
技術執行也能更精緻化的調整
每次訓練都要求選手做到最大
自然會阻礙掉這神經系統溝通的過程
節能的意思就是 #更精緻更目標性的使用人體
這部分不能靠選手的天份與經驗
也不能指望他們上場就自然會做
必須在訓練中就開始執行
賽季越長、強度越高的運動競賽
越需要考量到這個週期
技術尚未純熟、競賽張力低、賽季短的
這一週期的存在意義不是太大
因為選手根本連身體、技術的操控都不完整
這一週期,也是多年觀察與體悟下
在團隊眾多的訓練經驗中被驗證
訓練~不該是一兩次
或簡單嘗試一下,沒效就打退堂鼓
身體的調整與鍛鍊需要時間
習慣開小車的人
剛拿到跑車也要一段適應期
訓練師的工作是透過觀察與紀錄
協助運動員盡快衝破這個困境
並且用技術引導選手即早有所表現
#場上表現比訓練師的信仰還重要
你相信的理論,不一定適用你服務的選手
你必須更全面的學、更多元的看
要會觀察!要能溝通!
技術上不純熟的選手
請著重在前三期的訓練
一定能讓你有更好的基底
技術已經固定且靠運動吃飯的選手
就必須著重在後兩期的表現
這兩期的監控與鍛鍊
以及大力量的維持
能確保你在場上的表現
尤其是最後一個週期
訓練~很有趣
訓練~也沒那麼簡單
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很多人都忽略的
專項體能不僅侷限在「力量」
敏捷、爆發、能量系統、恢復、速度、反應
有太多太多因素還必須要在訓練中加入
別把單純肌肉能力當作表現的唯一指標
#不是會做重量就是訓練師
#BelieveTraining
#信念教育學院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