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北還沒什麼風雨,等待颱風與放假的心情就像走平衡木。
啊,說到平衡木,下班塞車回家時間,來看看戰神朱宥勳說文壇王金平林海音當年是怎麼喬事情的!
作家小故事第四集,來寫1950年代的關鍵人物林海音。
目前大部份的說法,提到林海音時,都認為她的公正善良為本省籍作家開了一條文學之路。但我覺得,光是「公正善良」並沒有辦法解釋她為何能成為這麼重要的編輯。表面上是她扶助弱者,事實上她所扶助的弱者,也反過來成為支撐她文壇地位的力量——想想看,在以外省男性作家為主流的文壇,她以一個血統不純的女性主編,能主持聯副十年屹立不搖,這絕對不是道德或情感可以解釋的。
誰有辦法同時讓余光中、彭歌、鍾肇政、鍾理和、黃春明、朱西甯、謝冰瀅、郭良蕙⋯⋯這一批人,提到她都好聲好氣的?開句玩笑:也許她根本是文壇裡面,像王金平那樣厲害的角色。
以下引自內文:
『這四條路線,其實體現了當時文壇上所有爭議的軸線。林海音的精明之處,在於「扶弱制強」,透過文壇內部重視創意、邊緣、非主流的特質,把處在弱勢中的作家派系扶植起來,既能使讀者「耳目一新」(因為之前太邊緣、太非主流了,所以大家都沒看過),又可以在有限的版面中發揮槓桿效果,與官方文藝政策分庭抗禮。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本省籍作家這條線,林海音巧妙地利用了此一「弱」來減低「聯副」對主流外省文壇的依賴。包括文心、鍾理和、鍾肇政、鄭清文、黃春明、廖清秀等人的作品,都是由林海音首度引入「聯副」這個等級的版面上,其中有許多更是該位作家的第一篇作品。如果考量到這些作家後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重要,林海音的「投資報酬率」可以說是高得驚人。而這批本省籍作家為報林海音「知遇之恩」,更是在很多關鍵時刻提供了重要的協助。比如1960年,跟於梨華約好的長篇小說連載沒到,就是鍾肇政的《魯冰花》補上了報紙連載的空窗期──站在鍾肇政的立場,這是大恩惠;但反過來站在林海音的立場,這未始不能說是鍾肇政幫了她這個主編的大忙。
而本省籍作家的日文能力,也為重視引介國際文壇消息的林海音提供了大量的火力支援,比如卡繆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就是靠著本省籍「文友通訊」的同仁施翠峰從日譯本趕工翻譯,才能第一時間刊出《異鄉人》。或者如安部公房的《砂丘之女》在1964年改編成電影後大紅,林海音也是立刻托人買到日文原著,帶給鍾肇政,囑他儘速譯出。因此,在鍾肇政和其他朋友的私下信函中,常常有「最近都在忙翻譯,沒空寫小說」之類的抱怨,但出於感恩、稿費、曝光機會等因素,林海音知道鍾肇政等本省籍作家終究還是會答應的;而對鍾肇政等人來說,這種「工作機會」雖然費神、煩人,但畢竟是一筆收入和作家履歷的累積。各取所需之後,雙方達成了平衡的合作關係,這是將本省籍作家的日文根柢視為「奴化」原罪的其他外省編輯無法動員到的資源。』
鍾理和鍾肇政 在 從未謀面鍾理和.鍾肇政透過書信文學相交【客家新聞20200519】 的推薦與評價
在台灣本土作家仍不被認可的1950年代, 鍾理和 與 鍾肇政 ,因「文友通訊」而相知相惜, 鍾理和 與 鍾肇政 兩人相差10歲,雖然一輩子未曾謀面,不過兩人卻透過 ... ... <看更多>
鍾理和鍾肇政 在 客+100專題系列報導文學篇:鍾肇政、鍾理和看見文學堅持 的推薦與評價
民國百年,客家電視台新聞部特別規畫「客+100」新聞專題,針對百年來客家族群在文學、音樂、農業、經濟、工藝、美術、影視、醫療、運動、教育與政治等 ... ... <看更多>
鍾理和鍾肇政 在 鍾肇政與鍾理和因《文友通訊》結識,兩人未曾蒙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客+100專題系列報導文學篇:鍾肇政、鍾理和看見文學堅持 ; 新港文教基金會. 1.3 萬人說讚. 1987年,林懷民率雲門舞集返 ;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4,397 人說讚. 朋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