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 #太魯閣事件 的悲劇,再度震撼全台灣社會。沒有人想要看到乳酪上的洞連成一條線,但縱使僅是千萬分之一的機率,背後都是數十條人命及破碎的家庭。
追究個人或公司的法律責任,或是特定官員負起政治責任,都不能改變這齣悲劇,更無法積極預防下一次悲劇再度發生。
當公安已成國安,政府責無旁貸,請行政院積極主導台鐵改革,徹底省思這起悲劇帶給台灣人民的傷痛。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今天舉行「台鐵大失靈,清查補破網,改革求風控,政院別閃躲」記者會,會中提出四大訴求:
第一,台鐵 #內控機制完全失靈,政府應全面清查。
這次釀禍的邊坡防護工程,從工地主任、品管人員、職安人員到專任工程人員,全部都規避了營造業法的規範,尤其義祥工業社、義程營造及東新營造三間公司透過借牌轉包的方式,讓過去營業紀錄不良的廠商竟能順利取得政府標案。
上述種種跡象均顯示台鐵工程管控出了問題,工程會應立刻介入調查,全面清查台鐵工程與現行招標制度流程,杜絕借牌、轉包各種違法工程現象與招標流程可能產生的弊端。
第二,台鐵應儘速 #清查全台21個邊坡工程。
這次太魯閣408列車事故,從事故現場可見,台鐵鄰近軌道的施工處所,沒有任何軌道安全防護,連最簡單的鐵絲護網也沒有,隨便一個異物滾落到軌道都可能會引起事故。對比高鐵與捷運,台鐵的邊坡防護令人憂心。
普悠瑪事件後,台鐵大體檢報告列出144項改善項目,其中編號1303列管改善事項,就是「軌道沿線施工路段除應加強施工相關安全措施外,應依軌道養護標準作業程序施工,養護完成後應要求現場負責人確認,以確保行車營運安全」。
既然上述列管事項有提及「軌道沿線施工路段除應加強施工相關安全措施」,為什麼現在邊坡工程合約中仍未訂定完整的軌道防護?除了這次釀禍的邊坡防護工程外,台鐵在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中其餘21個邊坡工程,不論施工中或已完工,交通部應該全面清查盤點各工程中,台鐵及承包廠商是否有對軌道安全進行任何防護的風險管控作為。
第三,台鐵應於未來建置 #邊坡自動化即時監測系統。
台鐵網站已有邊坡滑動的資料,鐵道局臉書也曾經很自豪的介紹高鐵的邊坡滑動監測器、落石偵測器、侵入物偵測器,這也是台鐵目前缺乏的防護系統。為防止未來悲劇再度發生,台鐵應於未來儘速設立邊坡自動化即時監測系統。
第四, #完善醫療及災後心理輔導
此次事故,許多受害者對於未來醫療照護的費用非常憂心,不僅治療期間醫療及醫材費用,還包括因故影響之生活費、後續複診費、子女教育、家屬往返負擔交通住宿費、生活重建及法律協助,都有待政府努力協助,而這些項目在過往重大災害政府所提供的給付有前例可循,雖然衛福部有公開捐款方式,但民間也質疑這些捐款是否能真正使用在傷亡者身上,並表示政府勸募計畫應該公開,民眾才能安心使用、達到勸募的目的,並被落實於目前政府準備之募得財務之使用計畫中。
除了生理上的照護,災後心理精神衛生也需要被支持及理解,並表示本次事件受影響的對象包含傷者、救難之軍警消人員、醫療及社工人員等,在經歷現場經過創傷與壓力,中央應盡早啟動心理衛生機制。衛福部雖對外表示將啟動「0402事故心理專案」,然而過去類似事件的經驗後續卻往往未能真正落實,希望能夠盡快發揮功效,為心理協助做長遠規劃。
邱顯智
王婉諭
立法委員 陳椒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台鐵豐原站建置了一套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能夠掃描乘客臉部特徵、辨識身分,不過卻被質疑侵犯個人隱私跟人權,讓鐵道局只好緊急喊卡! 其實這套『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有非常多功能,不僅有被取消的人臉辨識,還包含了電扶梯逆向行進偵測、跨越月台警示偵測、月台上遺留物偵測、火警偵測等等。 不過人臉辨識系統...
鐵道 偵 測 系統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新聞笑到肚子痛。某家媒體檢討台鐵,說國外的鐵道公司為了行車安全,會安裝影像自動偵測系統,靠著模式辨認,即便是在晚上也能發現如三角錐、自行車等異物侵入鐵軌。
然後畫面是市區或近郊的平交道。
我覺得實在很有道理,建議台鐵全線1100公里和相關硬體,每個角落都要裝上鏡頭!!
提出無實作可能的建議,我不知道到底有啥意義。
這幾天媒體提出了數百種檢討或改革方式,但就是沒人說台鐵票價太便宜。
鐵道 偵 測 系統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待做工的人!泛亞工程用智慧科技提升勞動安全
作者:高宜凡
攝影:池孟諭
日期:2021-01-25
公共電視改編作家林立青暢銷書的優質台劇《做工的人》,去年讓許多觀眾注意到營造業勞工的辛酸。事實上,儘管台灣房地產市場交易熱絡,這一行卻始終無法擺脫勞力密集和高風險的刻板印象,工傷頻繁和人力短缺的新聞更未間斷。如何改善呢?泛亞工程的「智慧工地」科技專案,做了一次有趣嘗試。
這幾年,跟營造業有關的新聞,大概不脫缺工、勞工受傷等範疇。雖然公視劇作《做工的人》引起收視熱潮,但家長應該還是不想讓孩子投入這一行,因為風險太高了。
不過,甫獲2021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肯定的「智慧工地/嘉義C602標勞安智慧管理系統」,卻用智慧科技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並在565天的施工時間裡,成功締造「零工傷」的完美記錄!
用科技守護勞安,創565天「零工傷」記錄
上述方案的規劃者,是成立逾半世紀的老字號公司「泛亞工程」,多年來參與過石門水庫、高屏溪河川工程、多條高速公路和捷運等重大工程,業務版圖還擴及海外市場。
為減少勞工發生意外事故,泛亞工程運用BIM(建築資訊模型)和RFID技術,並結合AI人工智慧及IoT物聯網,自行開發出一套智慧工地安全預警系統。並以鐵道局的C602標嘉義市博愛陸橋改建及排水臨時軌鋼橋工程,作為第一處使用場地,在長達565天的施工期間,從未發生一件工傷事故。
事實上,這項工程並非簡單任務。
負責現場指揮的泛亞嘉義施工所主任詹益京分析,由於施工區域緊臨台鐵縱貫線,每天有多達176班火車經過,還要維持道路(省道台一線)運行,而且仔細探勘後還發現,高壓電纜離橋梁底緣太近,只有47~56公分的間隔,不僅施工空間侷限多,周圍還有不少風險因子,相當需要科技來協助掌控。
在舊有橋梁圖資不全的狀況下,公司透過LiDAR(光學雷達掃描儀)和BIM,完整建置現場的地理空間資訊,再以AI智能偵察危害因子,如掉落物體、機具侵入、車輛經過等,甚至建置虛擬的「電子圍籬」,一旦人員跨越虛擬牆的界線,系統便會即時推播警示,連未戴安全帽,也會立刻推播訊息給主管。
「這樣就不用一天到晚派人在那邊看,不但提高安全,也節省人力成本,」泛亞工程總工程師周學瓏表示。
此外,工地旁還架設微型氣象站,蒐集各種環境及氣候資訊,一旦溫度過高,便會按照勞動部職安署公告的「熱危害」等級,用即時廣播提醒勞工注意。
「把安全做好,是企業的天職!」兩年前接下泛亞總經理一職的張子文,為貫徹工安決心,不僅擔任營造業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會長,還擴編公司裡的環安衛單位和資訊中心,希望用科技的力量來提升工安。
戶外環境干擾多!不斷嘗試才提高辨識率
綜觀今年的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泛亞是少數以智慧安全為主題的得獎案例。
泛亞工程BIM中心經理陳哲仲觀察,過去同業多把智慧科技運用在特定需求,如人員管制、防止墜落,還沒有像泛亞這樣的全盤規劃。
不過,實際執行的過程裡,困難可沒少過。
比方,目前坊間號稱辨識度破9成的人工智慧CCTV影像方案,多是應用在廠房、賣場、或光源充足的室內空間。
可是,營造業的工作環境幾乎都在戶外,必須面臨光影變化、颳風下雨、周遭物體阻擋等一堆干擾,常使系統無法精準判別、甚至發出誤判。一開始只要有工人脫帽、想擦個汗,就常出現假警報,「前後大概花了半年,請廠商不斷改演算法,餵了上萬張照片,才把辨識度提升到80%以上,」陳哲仲回想。
再來,市面上的智慧方案百百種,如何選擇也是問題,況且還要符合實際需求和成本考量。
光是感測元件的選擇,泛亞就評估過藍芽、BEACON、LoRA等多種技術,來回測試多次後,才選定兼具經濟性和傳輸效率的UHF RFID(超高頻無線射頻辨識)。
最難得的是,這些智慧系統既非業主要求、更非投標必要條件,而是泛亞主動砸下近500萬自行開發的。不僅嘉義施工完畢後取得專利,之後更打算推廣到公司其他工程使用。
即將動工的高雄興達電廠專案,泛亞還打算以MR技術(Mixed Reality,虛擬混合實境)輔助挖掘,用透地雷達探測地下管線分佈狀況,再用BIM建立完整的地底空間模型。
為何需要這樣的科技投資?
張子文解釋,國內房地產行業近年看似熱絡,但業者卻面臨長期缺工、建造需求日趨複雜、人員高齡化和技術斷層等挑戰,早就需要導入科技來改善。「這方面我們也才剛起步,如果大家願意來討教、分享,泛亞不會藏私!」
的確,唯有提高工作安全和建設品質,台灣營造業才能擺脫高風險和勞力密集等刻板印象,讓「做工的人」不再是負面標籤。
附圖:善待做工的人!泛亞工程用智慧科技提升勞動安全 泛亞工程以「智慧工地」一案拿下2021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左二為總經理張子文)
《做工的人》不僅引發收視熱潮,也讓大眾關注營造業勞工的困境。(圖片取自公共電視臉書)圖/《做工的人》不僅引發收視熱潮,也讓大眾關注營造業勞工的困境。(圖片取自公共電視臉書)
智慧工地涵蓋:人員管制、災害預警、電子圍籬、環境監測等諸多功能。(資料來源:泛亞工程)圖/智慧工地涵蓋:人員管制、災害預警、電子圍籬、環境監測等諸多功能。(資料來源:泛亞工程)
工地戶外環境的影像辨識干擾因子極多。(資料來源:泛亞工程)圖/工地戶外環境的影像辨識干擾因子極多。(資料來源:泛亞工程)
營建業長年面臨缺工及人力斷層,有賴智慧科技協助改善。(圖片提供:泛亞工程)圖/營建業長年面臨缺工及人力斷層,有賴智慧科技協助改善。(圖片提供:泛亞工程)
資料來源:https://city.gvm.com.tw/article/77296
鐵道 偵 測 系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台鐵豐原站建置了一套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能夠掃描乘客臉部特徵、辨識身分,不過卻被質疑侵犯個人隱私跟人權,讓鐵道局只好緊急喊卡!
其實這套『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有非常多功能,不僅有被取消的人臉辨識,還包含了電扶梯逆向行進偵測、跨越月台警示偵測、月台上遺留物偵測、火警偵測等等。
不過人臉辨識系統卻是充滿爭議,因為在資料蒐集過程中,並沒有交代使用動機跟目的是什麼?攝影鏡頭放在哪?密度多大、範圍多大?是秘錄還是有告知?蒐集到的敏感性個資如何保存、如何使用?保存期間多長?是否也有建立安全機制?如果其他政府部門要取用的話,標準跟限制又是如何?
雖然人臉辨識技術成熟,確實可以提高識別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在現實中還有驗證、支付等等各種豐富的使用方法,市場空間很大,但用的好不好就是雙面刃。
法界人士普遍認為,監控的地點雖然是屬於公共場合,不過台鐵有沒有侵犯到隱私權或個資,一切還是要看是否符合適當的「比例原則」。
簡單來說,一般人在公共場所走動沒有隱私問題,但監視器拍民眾『單純走動』跟蒐集民眾『行蹤、位置跟停留時間』完全不同,如果沒有經過人民同意,再搭配上其他個人資料,拼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明顯就是過度侵犯隱私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説:『你又沒犯法,是在怕什麼?』
但即使資料蒐集過程是合法的,可是總不能因為有人在車站停留超過五十分鐘,就『合理懷疑』這個人行為異常吧?就像是警方如果想對一個人盤查或是搜身,還是要符合相關行使規範的。
而且這樣大規模對安檢是否也違反法律的『無罪推定』原則?因為所有人都被推定為對公共安全具有危險,必須沒有例外的接受越來越嚴格的安檢?確實現在技術高度發展,但技術倫理跟法律邊界卻都還跟不上人工智慧腳步,如何使用、處理和銷毀信息,都沒有被寫進現有法律。
不僅如此人呢,會因為知道自己受到監視,而改變行為模式,對於自身言論舉止將會有更高的自我審查,當一切都變得不再自由,也更容易被標籤化,可能今天看的報紙、穿著等行為都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恐怖分子,所以千萬不可以小看這個問題啊!
科技一定有好用途和壞用途,但也必須透過社會共識來決定哪些技術可用。
你贊成公共場合建置『人臉辨識監控功能』嗎?
當自我隱私遇上社會安全,你的選擇是什麼?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鐵道 偵 測 系統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16)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針對雪隧交通事故改善方案質詢交通部長毛治國。林佳龍委員要求交通部務必落實監控及廣播系統,特別是針對違規車距部分,並要求就行使長隧道的車齡以及輪胎的使用的年限有所規範。毛部長承諾林委員將會透過電腦試算車距,若有違規將以廣播方式規勸,並透過監理系統強化車齡及輪胎使用年限的管理。
林佳龍委員表示,近日雪隧的交通事故大家都得到教訓,通過這麼長的隧道,車齡或車況不好是非常危險的。林佳龍委員指出個人的親身經歷,兩周前由他本人率團去宜蘭參訪,他的太太自行開車,進入雪隧後,就有一部貨車亦步亦趨以三公尺的近距離不斷的迫近,相當危險,結果兩天後就發生大的事故。林佳龍委員認為,雪隧應該有即時監控系統,當車子違規時就應該發出即時廣播,韓國在道路上就有這種即時的監控系統,並以廣播立即指揮交通秩序。
交通部官員答詢時指出,雪隧每175公尺就是有閉路電視錄影機,原則上有五個工作席在監視路況,若有角度可以看到違規的車牌是可以透過廣播來糾正。林佳龍委員不表贊同的回擊,這麼長的隧道不是有監控系統就好,重點是要落實真的有去執行維護交通安全的作為。
毛部長表示完全認同林佳龍委員的理念,他指出,目前閉路電視重點是放在偵測路況,同意林委員所說在隧道裡車距的保持比任何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機率都要高,交通部正在研議使用新的技術,透過攝影機數位化連結電腦程式,希望能自動把經過車子車距經過試算後由電腦挑出來違規的車輛,用廣播的方式予以警告,林委員所講的這部分會納入這次的檢討的項目中。
林佳龍委員表示,除了車距,通過隧道這麼長隧道的車齡以及輪胎的使用的年限也會影響隧道內的交通安全。毛部長表示大客車遊覽車的車齡目前在台灣不是問題,毛部長同意林委員所說的輪胎老化易生交通事故,近期會研議透過監理來強化,至於有關車距的保持,交通部會將大客車列為最優先鎖定的對象。
林佳龍委員昨(15)日在院會臨時提案大台中山手線,並決議通過交由行政院研議處理,在委員會中林佳龍委員也向毛部長質詢過大台中環狀鐵道運輸系統規劃的可行性,包括追分到大甲日南站擴大為雙線軌道,並於目前豐原到大慶段山線高架捷運化工程的同時,推動大慶到大甲段海線雙軌捷運高架化工程,並進行規劃執行連結大甲站和后里站、清水站和潭子站之間的捷運化通勤鐵路工程等,交通部是否於本會期前可以提供評估規畫情形?毛部長承諾林佳龍委員將在本會期前提出大台中山手線的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