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槍、筋膜槍的運作原理(一):增加疼痛閾值(減少疼痛)
疼痛是神經系統發出的一種感覺訊號,當訊號的強度超過一定的值,稱為疼痛閾值 (Threshold of pain),大腦就會產生疼痛感。疼痛閾值越低,也就是對疼痛越敏感,越容易覺得疼痛的意思,反之閾值越高,就是對疼痛比較不敏感,不容易覺得疼痛。
以震動方式按摩組織,經過學術研究證實,可以有效增加疼痛閾值,也就是有止痛效果,能抑制痛覺,減少疼痛感。
更多關於肌肉按摩槍,請到:
https://www.shopjkl.com/pages/g3pro
#網購 #代購 #JKL美國代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肌力訓練是什麼?為何需要提升最大肌力?【SBD怪獸講堂 S1: E4】 加入健身房運動,如果只是單純的流汗滑手機追劇,卻沒有一個有效的訓練方法,長期來看除了效率低落,肌肉骨質神經系統也不會向上適應成長,可能落...
閾意思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異想世界:D】
續「2021年100個可能不會達成但仍然要訂的目標之一:想出關於動作控制的100種說明方式」
之十二:「動作」是表象,是人體之於不同情境產生的。
之十三:「動作」背後是身體不同器官、系統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之十四:在當代許多研究動作控制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發現學者們越傾向用「動作系統」,來更全面的闡述我們心中,當想到「動作」時,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之十五:承十三,舉例:包含神經系統、心肺循環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皮膚系統、各個內臟系統...
之十六:進行動作分析,可以微觀的對單一系統/器官、甚至個別組織進行分析研究,也需要宏觀的思考各個系統間交互作用的關係。
之十七:當動作出了問題,或身體失去某一些動作模式,跟上述各系統之間的交互影響都有關係。
之十八:承十五與十七,舉例:神經系統失能,包含真的神經結構被破壞、或是結構沒有被破壞但是過度激活/抑制,或是滑動不良...
之十九:承十五與十七,舉例:心肺失能,包含心臟/肺臟結構真的被破壞,例如心肌梗塞、肺部栓塞...,或是管道失能,例如血管堵塞、氣管堵塞...,或是氣體交換效率失能...
之二十:承十五與十七,舉例:肌肉骨骼系統失能,例如肌肉量下降、關節活動度不足、筋膜失去滑動、軟骨磨損、神經肌肉連結失能...
之二十一:十五與十七,還要考慮到情緒/心理/社會環境等的影響,一位容易焦慮緊張的人,他呈現的動作和一位心情放鬆的人會不一樣。
之二十二:承十八到二十一:看到了吧,這真的超級多狀況,寫都寫不完。
有些問題,非常直觀,例如偏解剖結構性的問題,影像學檢查比較有機會真的「看到」壞掉的部位。
有些問題就沒有那麼直接,影像學提供的資料,有可能「看不到」壞掉的部位,因此還需要像剝洋蔥一樣,靠人的評估能力去一層一層去找原因,類似像「氣體交換效率」「神經肌肉連結」「神經滑動」等問題,這些是無法用影像檢查「直接」看到的,也許會有一些線索,但仍需要更多人為的評估。
之二十三:如果反向思考,除了找出結構問題進行治療/修復,各個擊破之外,從宏觀角度,「主動」的把失去的「動作模式」訓練回來,可以起到一次調整數個系統的功效,也可以補足結構問題清理不完全的風險。
之二十四:所以,一個人「感到」「無力」、「動作做不出來」,此人的「肌肉量足否」只會是其中一個考量。
之二十五:當越清楚一個人身上的問題有哪些,那我們就可以設計出「加料」的運動練習,例如這個人這輩子「只有在搬重物」的時候,會覺得核心無力撐不住腰痛,那他會是「高負荷動作控制訓練」的適應症。
之二十六:承二十五:如果這個人除了在搬重物的時候,也在其他情境,例如開車開比較久,也覺得核心無力撐不住腰痛,那就需要加上「低負荷動作控制訓練」。
之二十七:如果一個人因為急性心臟衰竭,導致臥床而整體肌力下降,等到他急性心臟衰竭的事件治療後,需要整體的增加肌肉適能與心肺耐力,那這會是「低到中負荷有氧運動訓練」的適應症。
之二十八:如果是相對健康人,想要有效率的提升無氧閾值或最大攝氧量,那他可以考慮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之二十九,上述所有訓練,各自強調的重點不同,當面對人體不同問題,每種訓練可以讓哪個組織/器官/系統,相比起來較有效率的獲益,也不一樣。
可以選擇的話,我個人比較偏好「精準醫療,精準訓練」,例如,如果有一種訓練,可以在1-2週內讓疼痛下降,而非需等到肌肥大(4-6週),那這會是我的選擇。
為什麼有這種差異呢?錯不在「訓練」本身,而是用的人有沒有找對問題。
之三十,因此,再強調一次「有練到」「有用到」跟「針對性」訓練不一樣,運動訓練的效益,我們看的不是0或1,而是比例問題。
之三十一,所以針對不同功能分類的肌群,也可以用「比例」概念來設計多樣化的訓練,阻力/重量訓練的效益,對於同一組協同肌中的所有成員,是co-contraction,而非比例調整。細節太多字了,留待後續:D
閾意思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在問我這則新聞。我來整理給大家看,並解讀之。
先說,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新冠肺炎出院標準將更新!#Ct值34以上視為陰性
1.台灣還有132名新冠肺炎確診者住院中,大多無症狀,按現行規定要連續兩次採檢陰性才能出院,由於病程後期檢驗時陰時陽,住院時間往往拖得很長,不乏有人被隔離到出現身心症狀。
2.張上淳28日晚間證實,專家會議決議 #更新出院標準,未來病毒核酸檢驗(PCR)的循環閾值(Ct值)達到34以上,就可判為陰性,預計可縮短不必要的住院時間,現在就等指揮官陳時中拍板。
3.Ct值34以上,跟陰性是差不多的意思,因為現有實證顯示,Ct值32以上就不太能培養出病毒,Ct值34以上則是百分百不會培養出來。對於感染過的人,這個時陰時陽的後期階段,只是「留著一個長尾巴」。例如之前公佈確診的比利時工程師(案469),以及昨天公布確診的英國籍男性(案790),他們在台確診時Ct值都很高,都是好幾個月前就曾經在國外有疑似症狀或確診。
4.如果檢驗為一次陰性加上一次Ct值34以上,或是兩次Ct值都在34以上,都將視為兩次陰性,可滿足解除隔離的出院標準。上述標準是否要細分重症、輕症、無症狀者、免疫不全者?張上淳說,這部分的細節就等指揮官簽核確定之後,再來向外界說明。
5.WHO世界衛生組織5月27日歸納實證,不再以檢驗結果判定出院,改為基於時間,即發病十天再加至少三天無症狀者可出院,因為實證確認這時已無傳染力。病毒長時間脫落導致結果時陰時陽性,其實根本沒有傳染力,卻破壞大眾對實驗室的信任,也導致長期隔離,影響個人福祉,也造成醫療人力及防護裝備不必要的耗費。
6.許多國家都採納世界衛生組織新建議,包括防疫成果斐然、檢驗能量充裕的新加坡。星國衛生部5月29日整合世衛建議、臨床證據、與當地情況,更新出院標準。星國將世衛建議略作加強,採發病達21天且臨床狀況良好者可出院,出院後在家中休息7天,第28天可重返工作崗位。
04b解讀:
1.美國CDC統整各國研究指出,發病10天後輕中症患者已經培養不出活病毒。在重症患者或免疫不全者則有可能到10~20天。
2.但可以持續從呼吸道驗出PCR陽性的時間,可達12週之久(想想我們的金巴黎台商)。韓國曾經追蹤285位所謂復陽的案例,發現其密切接觸者790人都完全沒有受到感染,且病毒也培養不出來。因此認定這些感染後期陰陰陽陽狀態者都已經沒有傳染力了。
3.基於以上證據,美國CDC建議在發病後10天,且至少退燒24小時,症狀皆改善者就可以解除隔離了。根本不用再追蹤PCR,是直接用天數判定。無症狀感染者沒有所謂發病日,所以就從確診開始算10天即可。
4.日本也在6月25日更改出院標準:發病後10天且症狀已解除72小時以上即可出院。另外症狀已解除24小時以上,間隔24小時以上的PCR或是定量抗原快篩二採陰也可出院。
無症狀感染者的話,確診後10天即可出院。另外6日後間隔24小時以上的PCR或是定量抗原快篩二採陰也可出院。
不過有但書,如果是免疫不全患者,可能會到10日以上,這請照會感染科。
5.疫情嚴重的地方要考慮檢測量能,醫療量能的問題,台灣則一直是比較小心謹慎的高標處理。一開始很嚴格是採取三採陰性,後來改為二採陰。隨著更多科學實證,我想把出院標準的PCR Ct值從35改到34,讓一些明明已經沒有傳染力的人可以提早出院,減少病人受隔離的時間,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應該是好事,也是正確的事。
6.另外還要看每個實驗室自己的資料。到目前為止台灣的資料記得是32只有一例培養出來,34以上就完全沒有培養出來過。意思就是即使驗到都只是病毒的碎片了,不是活病毒的意思。
7.注意這是出院標準,不是確診的標準。如果是住院者要出院時的判斷,那降成34是完全沒問題。但若是用來新確診的PCR,當然就會有爭議。還有,PCR的判定不是只看Ct值這麼簡單,有三段基因可以驗,綜合判定。
8.莊人祥回應說專家諮詢小組有如上建議,但還沒定案,且也還有其他條件,如症狀是否緩解等,有待指揮官陳時中決定。簽核可能需要兩周左右。
閾意思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肌力訓練是什麼?為何需要提升最大肌力?【SBD怪獸講堂 S1: E4】
加入健身房運動,如果只是單純的流汗滑手機追劇,卻沒有一個有效的訓練方法,長期來看除了效率低落,肌肉骨質神經系統也不會向上適應成長,可能落入無效訓練。
安全與循序漸進的接觸最大肌力,一定需要經由專業的教練指導,透過有效率的訓練週期安排,穩定地監看自己的最大肌力,碰觸到高強度區的徵召閾質,獲得肌肉骨質與神經系統的向上適應。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最大肌力是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監控指標。"
➤ "肌力訓練就是透過漸進式超負荷,讓你的最大肌力越來越大。"
➤ "為什麼把訓練標的定義在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是因為它是人跟環境互動,一個有品質生活的最後防線。"
➤ "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只對壓力起反應,它有一個「閾值」的存在,閾值就是門檻/臨界值的意思,訓練如果沒有超過這個臨界值,是得不到好處的。"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SBD頭號人物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何立安 #何博士
#SBDAPPAREL #SBD台灣攝影團隊
.
【全新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系列】
現貨上架👇👇👇👇👇👇👇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Ecilpse限量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護膝 #護腕 #護肘 #腰帶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閾意思 在 為什麽你在這些地方會感到不安?原理是什麽?| 閾限空間 的推薦與評價
值得註意的是,在閾限空間這個詞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對閾限空間的運用,如庫布裏克的《閃靈》 而且在很多恐怖遊戲如《生化危機7》也能看到相關的運用 ... ... <看更多>
閾意思 在 陳克強心理學- #韋伯定律#費希納定律#差異閾限#史蒂文斯 ...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在看上一頁時,差異閾 限的意思是最小可察覺到的差異量,但老師上課是說韋 伯定律是內在感覺與標準刺激的關係。 回答: 1.差異閾限(differen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