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蔓延迅速且變異飛快,令全球人類如臨大敵,因措手不及而損失慘重!雖施打疫苗被視為當前對抗病毒的主要利器,但其仍存有潛在的排斥及再次染疫風險,亦離全體免疫目標甚遠的此刻,實倍感威脅,特別是突逢離別的消息頻傳,再再都讓人感到無助、絕望與惶恐!
諮商心理師卓君柔就曾在文章中提到「悲傷與死亡,是華人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話題。然而悲傷不會因不去看而消失;死亡也不會因為不談論而不存在」。當人們面對生離死別時 ,應先好好關注自己的悲傷情緒。「快點好起來」真的能有安慰作用嗎?這樣的安慰方式是否讓人壓力倍增?這句話是用來滿足安慰者的內心需求?還是被安慰者的真正需要呢?並表示「在處理個案傷痛的過程中,往往就像是進行了一場清創手術」
雖然我們擁有悲傷的權利,但若長時間允許或不知不覺讓低迷的情緒及負面思考在心中任由滋長,便容易使人偏離生活正常軌道,身心都將出現嚴重的危害與偏差。因此,當在人生的路途中,步入崎嶇路況導致遍體鱗傷時,記得先緩下步伐靜靜療傷,待傷口痊癒後,更別忘了再給自己重新向前邁開步伐的機會,勇敢讓悲傷止步!
自己的人生獨一無二,只有自己最能體會箇中滋味。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遇困難而感到無可自拔時,越要意識到為自己敞開心房,用良知善念充盈腦海,讓旺盛意志灌溉心田。社會中仍有許多生命鬥士,為難得且坎坷的生命路,持續奮力譜出一段段動人篇章。以下「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我們一起借鏡學習,盼在充滿挑戰的途中相互扶持,把握珍貴時光,繼續勇敢前行!
❶謝坤山先生:努力過踏實人生……
「唯有看重自己,及持續不懈的努力,才是最踏實的人生。」
謝坤山在16歲時因誤觸高壓電而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後來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邊眼睛。無法生活自理的他,便開始發明儀器來幫助自己能完成刷牙、洗澡、吃飯,甚至還想學習繪畫培養專長,不辭辛勞拜師學習,最終學成參賽,他創作的《金池塘》以八萬元新台幣賣出,他的作品先後六次入選大型畫展,1997年榮獲國際特殊才藝協會視覺藝術獎。謝坤山說:「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就算戰到剩下一兵一卒,我都還要堅持下去!」
❷陳景維先生:用生命照亮他人……
「我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但我希望用生命照亮更多人!」
陳景維在出生後即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從小父母離異,行動不便的他,生活都靠爺爺奶奶一手照料。他樂觀且上進,積極向學,考取多張證照,雖生命快速流逝,但他珍惜活著的分分秒秒,每天都到校學習,目標要讀完大學、出書、登上TED演說,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世人「希望可以影響更多人,並幫助他人完成夢想」、「雖然我的大學夢很艱苦,但是如果我做到了,大家應該也會有這股力量去完成他自己最大的目標!」
❸楊玉欣女士:把握好好表達愛……
「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
很多人稱楊玉欣是罕病天使,她罹患了「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全身肌肉持續退化,且無藥可醫,曾擁有音樂才華的她被迫放棄夢想,但她沒有放棄人生,不只致力於幫助弱勢,更替病患發聲。在經歷許多身體病痛與事情後,她對人生的體悟是「我們要把握自己意識清醒的時候,好好表達我們的愛,我會希望我的家人快樂地送我,因為我這一生已經精彩痛快地活過了,可以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並且希望離別時能和全家人在一起,好好道謝、道歉、道別、道愛!」
❹呂立偉先生:要懂得學會放下……
「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有的人這一分鐘還在頂峰,下一分鐘跌到谷底,想要擺脫不愉快,就得學會放下。」
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的生命鬥士呂立偉,因小時候的一場重病,讓他的免疫力下降而導致重病。因此,小學時便在家自學,直到國中抵抗力較好後,才進入班級和同學們一起上課。自高中起,因想尋得自我價值,也期許自己能服務社會、將希望與歡笑帶給他人,認為不該被「身心障礙者」的身分而低估、限制自身的能力,最終克服了行動阻礙、雙手肌肉無力等困難,以「一般生」身分考取靜宜大學的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朝著助人的願景邁進。他覺得「要學會接受與放下,更要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❺林子期先生:活著就是種幸福……
「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就是努力活在當下。畢竟,現在對我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啊!」
林子期先生的生長過程備受艱辛,從小一路由阿公靠資源回收辛苦撫養長大。服完憲兵役後,靠著半工半讀,取得二專學歷,正以為自己可以打拚工作,努力賺錢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時,身體卻陸續出現狀況。經檢驗後確診罹患小腦萎縮症。雖身體日益虛弱,仍勇敢著手進行環島圓夢計畫,每年踴躍參與環島或各項賽事,從中建立自信心,也找到了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對他而言,「我想要的不是金錢上的資助,而是獲得大家對我的支持。透過我的生命故事,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勇於面對人生路上的難關!」
❻陳燕麟醫師:讓生命創造價值……
「生命的可貴,在於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時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未有治癒的方法。因自身的經歷,讓陳醫師面對患者的疑問時,更能感同身受。且因自身疾患,而萌生主動探詢該疾病之解決方案的動力,希望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遂在醫界支持下順利讓「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以期更多患者與家屬能受幫助。在執行過程中,充滿包括資金、技術和資源的重重難關,但陳醫師仍然努力堅持前行,勇敢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價值!
#凱鈞話重點
#六句人生勇士的至理名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三口組小孩不挑嘴!律師媽媽Irene的92道親子共享料理」介紹 訪問作者: 陳秭璇 內容簡介: 擁有12萬粉絲的料理家Irene, 獻給「把孩子擺第一,惆悵放下個人胃口」新手爸媽的第一本書,小孩吃營養不挑食、爸媽吃也美味的無敵料理, 讓大人小孩每一天...
「陳建良醫師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神經外科微創中心- 具高學歷丶也曾經營過醫藥專業 的評價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醫師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醫師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醫師學歷 :: 疫苗施打地圖 的評價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神經外科微創中心 :: 健保藥局哪裡找 的評價
- 關於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實境影片陳建良醫師 - YouTube 的評價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業是什麼?
就算是醫學系生科系畢業的,對於國產疫苗表態也有所不同,就算是醫院裡面,也有醫生認為不該打流感疫苗,所以我就可以證明「全世界的醫生都不打流感」嗎?
我每次看到 某某某講那個醫生說這個不安全,我也會指出,但是啊那個醫生說安全欸。
講完還要比學歷比年資(笑死)
專業是什麼,對於病情判斷大概差不多,但是對於治療方法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所以對於國產疫苗安全性看法,才會有那麼大的差異,WHO也針對這個在討論,要透過免疫橋接研究,來取代傳統三期。
這個應該有些學派會不認同,就算是林氏璧面對三期該不該做的不同意見,他也是說會尊重,而且也認為擴大二期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台灣沒有三期的條件。這個單純就是看法不同。
但是不能否認的國產兩家疫苗公司本來就設計二三期期合併方式,這種設計並沒有問題。
1. 可以參考黃醫師聽完專家的說明
https://tinyurl.com/txcrptp2
2. 公視有話好說 何美鄉、林氏璧的逐字稿
https://www.facebook.com/1142107210/posts/10225784646699849/?d=n
3. EUV是? 何美鄉講解
https://www.facebook.com/518100102/posts/10165144593150103/?d=n
4. 疫苗的透明足跡 何美鄉
https://www.facebook.com/518100102/posts/10165141556165103/?d=n
在這個逆風的時候。
我這邊也列出公衛專家 跟病毒專家的話來參考
(鏡週刊原文https://tinyurl.com/3vzxwp4w)
《「新型變種病毒國外也沒做第三期臨床試驗,他可以用緊急授權來做,為何台灣不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接受本刊採訪表示,國外如莫德納、輝瑞、AZ當初的三期臨床,設計時用的都是武漢病毒的原始株,但疫苗上市後盛行的已是新型變種病毒,他們也不會因此再去做三期臨床,而是採緊急授權,抽取已施打疫苗者的血清抗體,直接比較對新舊病毒的中和抗體濃度,如可達相同效果,就代表疫苗對新型變種病毒有保護效果,台灣當然可參考此做法,在緊急授權下,直接在大規模的二期臨床就測試抗體中和濃度以驗證保護力。
陳秀熙強調,緊急授權不代表失去監控,後續可設監測機制,當施打人數增加,觀察效益及會否產生不良反應,隨時滾動式修正,「國外疫苗大廠一樣也都是上市後才監測,並用抗體中和濃度去測試疫苗對變種病毒的效果」,否則一直堅持要做傳統的三期臨床,至少3至6個月時間,疫苗施打就會趕不上病毒變異及傳播速度,導致疫情擴散。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表示,國際研究已證明血清的中和抗體效價愈高、疫苗的保護力也愈高,WHO在近日的會議便建議,對疫苗有急迫需求的國家,可先使用二期臨床的中和抗體效價數據驗證疫苗的保護力,但國產疫苗成功解盲、量產之前,仍須靠外購疫苗補足需求,「台灣人的性命優先比較重要,還是要壯烈地讓這些人犧牲掉?」》
最後最重要的事情,現在真的是認知作戰的開始了,很多人怕被網軍攻擊不太想表態,可以參考下面這篇,內容很重要,我也貼出來。
https://tinyurl.com/2d5psrch
👇 👇 👇 👇 👇
轉載公衛研究者朋友的貼文:
這幾天台灣的疫苗爭議事件,完全就是歐美某些國家口罩事件的翻版(還有國內浩鼎案的影子,有誰記得翁啟惠最後是有罪還沒罪)。一個普通的防疫作為,被政治動員來變成反對黨的攻擊政府的材料,對整體防疫絕對是傷害。反對黨攻擊政府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沒什麼問題,但此次情形中又有兩個特殊之處。
1. 一是時間碰上台灣社區感染(嚴格說來是初次真正面對大流行),大家幾天內突然對疫指中心信心驟降,現在連帶懷疑起疫指中心的能力和意圖(是不是要圖利誰、大內宣誰、還有很紅的認知作戰誰)。也算是有點業力引爆啦,前面+0和TWCH說太滿,現在「破功」落差感特別大。
但是我覺得早晚流感化是COVID的現實,事後說來就是台灣成功比別人多撐一年多,撐不到疫苗全面施打那也沒辦法,說「破功」不太公允。COVID這局最終無法靠圍堵封鎖,而是得是要靠全民疫苗來解,不是說有疫苗就全解,但沒疫苗不可能解。
2. 二是疫苗從產製到施打到有效,過程相對複雜。不若口罩,徵召產線、分配、到個人手上戴起來而已(即使這樣也是夠複雜的了,去年三四月間也是快速弄起來),疫苗要到發揮功效,時間冗長不確定性更高,以及非常重要的,傳染病大流行時的非常態授權機制,讓大家產生更多懷疑,連很多我覺得是很專業、很厲害的人士,也多有質疑。
懷疑跟監督政府都是正當的,但是懷疑跟監督所造成的傷害也可能都是很真實的,去年歐美有一大波在懷疑戴口罩有沒有效的討論,確實也是,因為一開始真的好像證據不是很清楚,最後結論是有效。但這些「正當」懷疑,搭配上盲目反對者的催化(其中有多反智、多誇張自不待言),造就強大的疑口罩論,後果也都看到了。我很不希望在台灣看到疫苗上發生一樣的事。
我個人根據目前所知資訊(包括來自幾位我認為可信任且為相關專業的老師)的判斷,疫指中心的疫苗政策沒有什麼重大錯誤,就跟「校正回歸」相似,主要是政治溝通不良之誤。防疫策略跟行政作為當然總是有討論怎樣做更周延、更完善的空間,但這可能比較是事後的檢討工作。在當下請大家盡量本於防疫效益考量來監督政府作為,其他臆測大可不必。
最後我想再說一句,認知作戰一詞好像已經被鄉民玩爛,但是我只能說,這都是真的。對面中國的戰爭威脅,也真的沒什麼好酸沒什麼好笑的,看執政黨出包很爽,那就去支持更能抵抗中國、更能認真監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就這樣,不用貶低台灣、也不用貶低盡心執行防疫工作的人的努力。
**最後的最後ps.
在我信任的專業資訊來源中, Michelle Ho (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老師)是比較有在公開PO文談COVID的專家,也是我覺得民間人士發言之中最中肯的一位,大家有興趣可以多參考。
-----
以上全文轉貼。作者是公衛博士、菜鳥教授,想保持低調所以只同意全文匿名轉。
👆 👆 👆 👆 👆
然後一堆人吵著沒有FDA怎麼可以打,AZ在美國也沒有FDA,為何日本、韓國與印度都在打?
我個人是認為只要政府經過嚴格專家審核的,合格我就會打,政府本身負起責任就好。
(台東縣南投縣長買的,你敢打嗎?)😜
反正這麼多年過去了,國光的流感疫苗,還是一直被懷疑安全性。
以上純屬個人收集多個資料的見解,或許等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
高雄人2018年時也是見過這種網路大風大浪的。(╯﹏╰)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三口組小孩不挑嘴!律師媽媽Irene的92道親子共享料理」介紹
訪問作者: 陳秭璇
內容簡介:
擁有12萬粉絲的料理家Irene,
獻給「把孩子擺第一,惆悵放下個人胃口」新手爸媽的第一本書,小孩吃營養不挑食、爸媽吃也美味的無敵料理,
讓大人小孩每一天都開心!
從精明律師到新手全職媽媽,
有時質疑自己母愛不夠,有時又覺得小孩真的好可愛,
縱使「三口組」小小孩不斷挑戰著自己底線,
美西灶腳Irene優雅速成又美味的料理依舊為愛堅持著。
●96道親子共享‧創意省時料理,家長三餐零煩惱輕鬆煮,小孩開心把飯吃光光
●醫師專文解說兒童飲食要點,審定食譜營養成分,為孩子健康護航
●每份食譜皆附料理技巧和營養知識,讓廚房苦手快速累積食育力
●貼心提供30日菜單,給你營養均衡、菜色豐富的三餐提案
●每道食譜前以「育兒生活隨筆」開胃,台大與NYU法學雙碩士、前律師Irene為你分享獨到的教養心得
‧煮一鍋油亮帶甜的減鹽寶寶肉燥,配飯配麵配青菜百搭好用,不用怕吃膩,最討孩子歡心。
‧家庭常備柴魚高湯一定要會,讓煎蛋、火鍋、燉飯、湯麵、粥滋味更鮮美有層次。
‧小黃瓜、芹菜、菇類、茄子,只要去皮、配肉作點小變化就能讓孩子嘴巴解除封鎖。
‧小番茄加鵪鶉蛋變魔菇森林,和孩子在餐桌暢遊愛麗絲的夢遊仙境……
書中92道健康營養親子共享愛料理,
92則媽媽們心有戚戚焉的笑中帶淚育兒心事,
陪伴你減輕下廚、育兒的壓力,創造更有品質的親子時光!
◎「讓我們用牙齒幫花椰菜剪頭髮吧!」
對付挑食孩子密技大傳授:
密技1. 配合孩子敏感的味蕾,調味要清淡,並設法去除食材特殊的風味。
密技2. 不必追求食物造型可愛,但色彩要豐富,才能增進孩子的食慾。
密技3. 孩子排斥的食物先上桌,偏愛的料理後上,以免好菜被邊緣化。
密技4. 和孩子一起下廚,可讓他們認識食材,並更願意吃自己親手作的菜。
密技5. 說故事比說教有用,把食物擬人化,讓孩子產生興趣、好奇一試。
◎這樣吃最幸福!媽媽不變金智英
✓守住五原則,餵養孩子不再心很累:
✓大人寶寶一起吃,省時又省力
✓善用廚房必備神器,事半功倍
✓簡化料理程序,減少烹飪時間
✓觀察孩子進食習性,因材上菜
✓定食定量,建立孩子用餐習慣
◎食力升級!給新手父母、料理苦手的不敗食譜
不管你是新手父母或廚藝初學者,跟著減輕廚務的專家Irene做,都能零失誤搞定親子餐:
‧簡化料理──教你用更精簡的工序、最基本的廚具,完成美味不失分的一日三餐
‧掌握技巧──不藏私公開備料、烹調、擺盤、變換花樣等個人心得,以及把孩子最討厭食物變誘人的祕訣
‧認識營養──提供主食材的營養成分,帶你認識優良的營養來源,為孩子打造受益一生的好體質
◎寫給孩子的食養情書!高學歷全職媽的育兒心事
在網路享有高人氣的Irene,也曾因成為全職媽媽,而感到自我被嚴重剝奪。她將在書中真情吐露自己的失落與成長,並分享個人的媽媽哲學:
‧要時常告訴自己「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別為了孩子好,而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長學會淡定,可減輕教養壓力,孩子的情緒也較穩定
‧別吃剩菜,對自己好,就從對自己的身體好開始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別靠孩子的發展進度來滿足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要持續從世上萬物中追尋生命的熱情,才能帶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而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
‧給另一半清楚的指令並降低標準,才能培養出好隊友,而有時間安心去做自己的事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會讓你知道他準備好了,不須著急,不用和別人比較
◎30日三餐營養計畫表,讓你均衡吃進六大類食物
採用富含營養的食材,並經常變換,是攝取最多營養素的訣竅。料理家Irene給你一整個月的三餐提案,照著做就能飲食均衡、天天變換菜色,不再煩惱「今天要煮什麼?」
作者簡介:陳秭璇(Irene的美西灶腳 版主)
從一位律師、在網路上分享食譜的作家到成為母親,流轉在人生的角色中,透過臉書專頁分享文字與影像,與網路上的讀者交流分享。
每本著作都恰巧記錄了當下人生的記憶:第一本《一鍋三步驟》在洛杉磯完成,當時活得自由自在,風格也非常多樣;第二本《幸福小鍋食堂》出版前,因女兒小嬡剛出生,從一個自在不受拘束的人,轉變成為孩子牽腸掛肚的母親;本書則寫下陪著孩子脫離嬰兒期,真正養育、教育她的點滴回憶。
從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重新撿拾自我──我是Irene,也是小嬡的媽媽,希望透過本書,與讀者們分享全職母親照顧孩子、心路歷程與親子共食的食譜紀錄。
作者粉絲頁: Irene的美西灶腳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醫師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陳建良醫師 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神經外科、 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教育部定副教授。 腰椎微創手術、頸椎微創手術、腰椎內視鏡手術、陳建良醫生英才路509號, Taichung, ... ... <看更多>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醫師學歷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陳建良醫師 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神經外科、 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教育部定副教授。 腰椎微創手術、頸椎微創手術、腰椎內視鏡手術、陳建良醫生英才路509號, Taichung, ... ... <看更多>
陳建良醫師學歷 在 陳建良神經外科微創中心- 具高學歷丶也曾經營過醫藥專業 的推薦與評價
經過MRI確診為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導致右側從腰部以下酸麻痛,過去3個月積極復建,未見好轉,經友人介紹來到台中達康診所,經過陳建良醫生仔細評估及病情說明,決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