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食明周】大家可有發覺舊式涼茶舖的門口,總會放著一對大大的「金葫蘆」?其實這對葫蘆除了吸睛外,用起來好處多多,背後更有風水的考量:https://bit.ly/36lC2rH
🍴想了解更多飲食文化,記得like & share👉 想食明周 專頁
- - -
看更多飲食連結
#法國領事 推介的經典美食
https://bit.ly/2U9yGoN
不可不知的 #子薑 解剖學
https://bit.ly/3A0bVUU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涼茶 #五花茶 #竹蔗茅根水 #酸梅湯 #陸炳記銅器 #老字號 #涼茶馬尾飛機頭 #金龍頭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咚、咚、咚、咚⋯⋯ 我們的人生中,都有一個旋律。 或動或靜,或急或緩。 咚、咚、咚、咚⋯⋯ 銅鈴,縈繞了三個老人一生。 然而,事情都有終結的時候。 曲將盡,猶未盡。 即使停下敲打的手,聲律依然於心中迴盪。 咚、咚、咚、咚⋯⋯ 你,聽見了嗎? 油麻地的早晨有點雜亂。清暉初臨,大街上已見車水馬龍。轉入...
陸炳記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土情味》 - 《飲食男女》老字號結集】
#陸炳記
//這是一個銅煲。煲身遍佈粗糙的圓印。圓印由鐵鎚打出,實牙實齒,一鎚一印記,把本來平板的銅片,彎成一道弧度精確的曲線,幾近完美。這完美,來自師傅一雙巧手,經過長時間的琢磨和浸淫,近乎藝術。八十多年了,儘管機器早已大規模生產、儘管廉價的不鏽鋼已佔據了市場,陸炳記的師傅就是以一雙手來打造銅煲,碩果僅存,像銅一般硬淨,以一份堅忍和執着,抗衡着時代無情的演進。//
《本土情味》結集《飲食男女》雜誌經典欄目「老字號」文章,記錄香港40家飲食老店的動人故事,見證香港飲食史的甜酸苦辣。
即日起,於7-11、OK便利店及書報攤有售,並於《蘋果日報》你的優惠網上獨家發售!
即上「你的優惠」購買: https://bit.ly/2DUZ8dX
#飲食男女 #壹齊撐到底
=============================
為你的住家飯帶來一點不平凡,即上《三餸一湯》: http://bit.ly/2OWx8va
==============================
收集各區良心食店,齊上齊落,食得安樂~傳送門: http://bit.ly/2HKuHXx
==============================
【麻油比拼 名廚盲試15款麻油 韓國牌子估唔到咁正】👉🏻👉🏻 https://bit.ly/2DIPJpK
【街頭賣唱被爆粗問候 Judas灣仔開麵店】👉🏻👉🏻 https://bit.ly/31zZTB4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陸炳記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謝 畢明 budming <3
《#本土情味》結集《#飲食男女》雜誌經典欄目「#老字號」文章,記錄香港40家飲食老店的動人故事,見證香港飲食史的甜酸苦辣。
即日起,於各大便利店及書報攤有售,並於《#蘋果日報》#你的優惠( https://bit.ly/2DUZ8dX )網上獨家發售!
每期的《飲食男女》,曾經在飲食界多麼舉足輕重,它的內容,代表質量,它認可的水準,就是保證。我還在廣告公司賣血的日子,很多客戶都喜歡這雜誌,愛它乾淨、優質,還有一份香港情懷與人味。
能寫過這雜誌,亦是份量與質量的肯定,寫過,才是真的:「入流」。對飮食文化及飲食文字認真熱誠的人,從海外、海峽兩岸四方八面來的朋友,我都親耳聽過他們心繫此書。
亦因如此,當年出名嚴格的馬老總邀我為《飲食男女》寫稿,在下一再推遲。酒海無涯,在下只是喜歡不敢妄說懂得。多謝馬老總鍥而不捨,三顧草廬,我終於卻之不恭。後來有台灣的媒體來港約寫酒稿,也是拜她讀了我在《飲食男女》的酒專欄所賜。
如今它推出《本土情味》,把香港40家老店的故事,結集記存,珍視的是百年的香港飲食口述歷史,為繁華絢爛的香港,飛揚巴閉或庶民真璞的食事掌故,都記錄留存。
我,津津有味的又細讀了兒時回憶的Amigo、太平館、Jimmy’s Kitchen;好好認識了大孖醬園、發記鹹水草和陸炳記的銅煲。
還有念念念不忘的山窿謝記魚蛋,俱往矣,以前周末,我曾多次在那裏撞到潘小濤,大家一起去魚蛋檔😂
如果你喜歡香港的故事,喜歡有細微風景的香港食事,喜歡賞味有皺紋汗水的掙扎故事,請支持一下,到便利店或書報攤買一本。
就為珍惜香港,珍視味道,珍愛文字;是風景,是痕跡,是溫度。
#本土情味
#飲食男女
#肥佬黎真係鍾意食的
#香港飲食口述歷史
#蘋果以外 #都值得支持
陸炳記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咚、咚、咚、咚⋯⋯
我們的人生中,都有一個旋律。
或動或靜,或急或緩。
咚、咚、咚、咚⋯⋯
銅鈴,縈繞了三個老人一生。
然而,事情都有終結的時候。
曲將盡,猶未盡。
即使停下敲打的手,聲律依然於心中迴盪。
咚、咚、咚、咚⋯⋯
你,聽見了嗎?
油麻地的早晨有點雜亂。清暉初臨,大街上已見車水馬龍。轉入內街,銀髮老人、紅妝女郎紛紛佇足於街角的休憩處,吞雲吐霧。就在對街,「炳記銅器」的紅油大字下,傳出了規律的「咚咚」聲,是銅片獨有的清脆。
從響聲的一致程度來看,不難想像敲擊者功力深厚。他,葉歸師傅,正坐於小店的最前方,專心地打造着大銅盆;後方的大老闆,陸樹才師傅,正坐在辦公桌後看報紙;再往店裏走,蹲坐於廚房前的小老闆,陸強才師傅,正彎着腰擦洗着銅煲。店內外的人啊,悠然自得,這是一個相當尋常的早上。
三位老人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迹,年紀最大的是陸樹才,八十有餘;其餘兩位,亦將近八十。說起打銅鋪,油麻地老馬肯定識途,更多人稱呼小店為「陸炳記」,顧名思義,八十多年前由陸氏兄弟的父親開始經營。
陸樹才十八歲開始到店裏當學徒,弟弟緊隨。那年代銅器的興旺,他還牢牢記住。四、五十年代,銅器是各家各戶的日用品,煲水、煮飯、餐具,都有它的蹤迹,銅器雖然不算是最精緻的材料,但卻堅韌耐用,陸樹才拿起一個舊得發黑的銅壺,訴說着它已經陪伴他們數十年:「銅器煲水會有甘甜味,你未用過唔知㗎。」除了家庭用品之外,大部分餐廳及酒樓都採用銅製品,特別是粥店,因為銅煲傳熱快,故煲出來的粥火候剛好,特別香甜;又例如酒樓放點心的托盤,都是銅製。
一直埋首打着銅盆的葉歸,拿起半製成的臉盆,說起一個過時的傳統來:「以前啲人嫁女,就會買個面盆做嫁妝,放對鞋落去,銅鞋到老嘛,哈哈!而家啲後生嫌老套。」那個年代念舊,沒有即棄的概念,物是,人更是。
中午的陽光打照在經過半燒煉的銅盆上,隱約浮現出點點彩虹色調,殘舊的彩虹彷彿細說着光輝的年代已過。七十年代末,不鏽鋼、銻煲開始出現,除了價錢便宜,外表亦較新潮,銅器漸漸被取代,從前二、三十間的打銅鋪,陸續轉行或倒閉,後來更演變成只剩「陸炳記」一家。
行業式微,再沒有小伙子入行,老師傅年紀老邁,退休了、走了。十二歲已經入行的葉歸,或許是最堅持的一位,對手藝戀戀不捨,東家不打,也是只有東家。憶起以往當學徒的苦頭,他仍然掛着笑容,「都係打雜,邊有得坐側邊學,睇都冇得你睇,要偷望㗎!」頭三年的打雜生涯沒有薪金,只有宿食、一個月一次的「飛髮津貼」以及過年的一套新衣,熬過了,也就滿師了,但真正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銅器師傅,又何只三年,葉歸調侃:「讀過兩錢書點會肯做,佢見到你做嘢,走都走唔切啊!」笑意雖不減,卻添
了一份蒼憔。
三位老人仍然謹守崗位,陸樹才不斷地接聽電話,甫放下聽筒即謂:「都做唔得幾多,你睇最後三個師傅喺晒度,最後生嗰個都六十七啦。」他們其實都已經兒孫滿堂,早就可以享清福,兒女都不斷游說他們退休,但他們都借故推搪,葉歸笑指這是一個精神寄託,一旁的陸樹才嘆了口氣,「隨時唔做㗎啦!唔做好簡單,一日咋,佢就可以幫你整走晒啲嘢,但結束嗰下又真係依依不捨,乜都化為烏有。」爐火純青的鐵漢,終究敵不過最後的柔情。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剪接:胡浩賢
陸炳記銅器
地址:油麻地咸美頓街1號
電話:2384 4838
營業時間:9am-6pm
陸炳記 在 #米紙|生滾魚粥唔駛1分鐘極速上枱魚肉嫩滑秘訣全靠銅煲?全 ... 的推薦與評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記紙》一連幾集,走訪本地老工匠,找尋香港製造的工具,認識這些廚師們的左右手。今集《筆記紙》,戰狼Fiona到油麻地搵 ... ... <看更多>
陸炳記 在 陸炳記銅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陸炳記 銅器. 69 likes. Product/ser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