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
從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2014年8月28日結束任務之後,軍中仍常發生意外、疾病或自殺死亡的案件。案件中,往往有家屬和軍方各執一詞、無法互相信賴的情形,也有深入調查後,發現事實與第一時間說法不同的狀況。
為了討論制度面如何讓事情能有公正客觀的調查,並重建軍民雙方的信賴,會期的第二天(2月2日),我舉辦了「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邀請軍冤受害者家屬、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國防部、法務部與內政部役政署等機關進行對話。
#設立常設委員會 #制度化軍事冤案調查
吳景欽副教授首先指出,外部軍冤調查制度,是解決軍中案件調查疑義和信任的方法,並認為以台灣國軍將近二十萬的規模,有必要成立常設化的委員會。吳教授所屬的陪審團協會也曾經提出民間立法草案,將服役期間死亡、失蹤,或者心神喪失、重傷和軍中不當管教的事件納入調查範圍,並讓專家學者、公正人士和家屬代表參與,達成組織上多元性。吳教授強調,委員會必須有強制處分權,以避免形式化,最好還有司法背景甚至檢察官身分的調查官,讓組織更有專業性;且在調查結束之後,也可以考慮賦予委員會提起訴訟或補償的權限。吳教授進一步舉出曾經被發回偵查五次、最後交付審判,但還是不了了之的江國慶案為例,認為進行軍事冤案調查改革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司法改革。
胡博硯教授強調,處理軍中不當處遇事件,是轉型正義的最後一步。雖然國防部這幾年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不只是軍方要對自己交代,更是要對人民交代。如果國防部花費時間心思的調查沒有人相信,也只是事倍功半。胡教授並舉出最近的司法弊案,認為有公正第三方在,才能取信大眾。胡教授也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成立的歷史為例。運安會的前身行政院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是因為民眾不信任民航局的調查而成立,後來職權更擴張到各種交通運輸事故。因為運安會,交通安全調查的公正性才被建立。胡教授也舉出德國基本法的軍事監察使為例,建議可將相關事務交給一個專門的職位或機關,並可針對軍中制度問題提出報告,藉由第三方的監督反饋,獲得幫助機關改善的力量。
#癥結在於信任 #落實透明參與
洪文玲教授基於犯罪防治的專業,指出案件預防、危機處理和對家屬的事後協助是最大重點。
洪教授表示,軍中管理制度和外界差異很大,因此要理解是不是軍中管理制度、霸凌文化或體制造成問題。洪教授在研究訪談官兵時,就得知因為精實案等原因兵力縮減,造成基層及高層壓力很大,也讓休假不穩定或工作量越來越重,甚至做到不適任的工作,以及部分軍人因為人際關係或資歷而被欺負的狀況。洪教授也認為,軍方的輔導機制,要和家人加強溝通服役情形,不要讓父母親最後接到一句孩子自殺了,但對軍中的生活狀況完全不清楚。
在遺憾發生後,洪教授強調重點不在於苛責軍方,而是要追求真相。然而,如果相關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家屬會不信任,也會有很多衝突和激烈情緒投射在軍方第一線的處理人員。洪教授並藉由犯罪防治理論中的中立化理論,指出軍方可能表示自殺是因為無法適應軍中生活等狀況,導致家屬在第一時間常常有軍方在推卸責任和傷害被否定的感受。然而,不論是自殺或者人為所致,也無論是出於人格特質或受到霸凌等因素,都不能否定死者身上受到的傷害。關於對被害家屬的協助,洪教授認為可以提供家屬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輔導機制以及社會救助。並建議可以考量像是犯罪被害人補償的制度,讓家屬能有救助的補償金。
關於設立軍冤委員會,洪教授指出,獨立調查機構的需求,是因為家屬無法信任軍方調查的結果。然而,如果軍人為了榮譽或不願意傷害同胞而掩蓋事實,獨立機構能否調查真相,也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尋求諸如警方等外部證據保全和鑑識機制。洪教授也期待,能用更建設性的方式,藉由軍方的再教育讓大眾重拾對軍方的信心。不要讓過去「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等想法,成為合理化折磨與虐待等犯罪行為的藉口。
最後,洪教授認為,建立獨立機構之後還需要建立信賴;而要建立信賴的因子,必須要修復軍方和家屬的關係。然而,軍方如果為了要維護「榮譽」而不願表示真相,修復關係就很難。也可能有人擔心說真話會害到同胞,因而良心掙扎。如果在修復式司法程序中能有保密機制,可以讓家屬能夠得到真相和道歉,也能讓家屬不會走得那麼辛苦。
#真相不能重現 #家屬負重前行
有許多家屬出席這場公聽會,從切身的經驗和感受出發表達看法。
2020年4月,發生了黃姓中尉自戕案。黃中尉的姐姐指出,黃中尉的案件遇到手機無法解鎖和監視錄影系統故障等困難,地檢署也作出不起訴處分。軍中調查的資訊不對等,導致沒辦法第一時間保全證據。因此希望有相關機制,不然難以調查真相。而家屬之所以希望成立獨立委員會,是因為軍中封閉獨立的特性。並且,檢察官軍事經驗不足,也相當依賴軍中的調查結果,因此只有熟知軍中文化的調查,才能深入剖析死亡原因。最後,她也質疑軍中死因調查欠缺第三方介入,讓家屬求救無門,並認為目前的體制會合理化軍人在軍中死亡的結果。如果不雙管齊下推動司法和軍中的改革,就會不斷發生同樣的狀況,家屬也得不到真相。
2012年發生的陳替代役男死亡案,讓家屬沉痛至今。陳媽媽表示,她想要的是真相,不是要撫卹,因此到現在仍拒領撫恤金,並質疑調查沒能查明相關疑問,以及事後役政署高層沒有積極溝通回應。陳媽媽也表示了對立獨立調查機構的期望。
2008年的蔡學良案,讓蔡媽媽投入軍冤行動的行列。蔡媽媽表示,在蔡學良死亡的第一時間,她就列出十項不合理之處,但沒有獲得回應。還有她的堅持努力,蔡英文總統最後指示行政院、國防部進行實彈測試,並推翻原本認為蔡學良是被步槍槍擊的判斷。蔡媽媽進一步認為,只有由家屬參與成立軍冤委員會,協助委員會的相關人員也必須獲得軍冤家屬的認同,才不會被吃案。
軍冤家屬丁爸爸表示,當初他的兒子是因為弊案而死,但當立法委員到軍中視察時,軍事檢察官竟然在電梯裡面恐嚇他不要亂講話,不然讓他一塊錢都領不到。丁爸爸同時指出軍中階級和貪汙等諸多問題,並感嘆大眾不知道軍中的黑暗。
2020年1月,蘇威宇因為部隊延遲送醫,成為植物人。蘇爸爸表示,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家屬都很恐懼,更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到處尋找方法和真相,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蘇爸爸並質疑,事發後軍方以偵查不公開等理由,拒絕提供調查資料給家屬,對孩子有利的錄影更只有單張截圖;調查也不確實,每當家屬向上級提出質疑而有壓力,才有簡略的補充報告。從這樣的經驗出發,蘇爸爸認為有軍冤委員會存在的必要。
2004年,在陸軍高中服務的連上士因為不堪軍中壓力而燒炭身亡。連爸爸也控訴,連長當時不合理禁假、工作做不完,孩子也和他說等不到回家。並質疑當初軍隊說會進行相關協助,才會簽和解書,但事情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到現在他已經七十幾歲難以工作,卻還要想辦法照顧將近百歲的母親。
嘉義縣議員何子凡議員也舉出親戚的故事。40年前,何議員的大伯於金門服役時死亡,軍方只表示是工事意外,阿公阿嬤也未能到金門認屍,只收到送回來的骨灰罈就不了了之。何議員並指出,除了設立常設的獨立委員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制度和資源上進行配置,讓第一時間能進行證據保全並釐清爭議。
#承諾進行內部改革 #尊重相關制度設計
國防部法紀調查處陳代處長表示,國防部近年有進行相關改革,從去年10月1日即試行軍風紀律改革專案,並在今年一月正式施行。有別於過去由單位自行調查,改革案建立了由上級單位調查的三級調查機制。而在死傷案件中,也讓家屬可以親自或指派律師見證調查經過,並根據案情邀請外部專家協助調查。此外,監察委員也對軍中案件非常關切,所以案件結束後都會將卷證資料送給監察院再進行調查。而如果相關制度立法通過,也會配合執行。
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張副執行秘書表示,對於役男不幸的事件感同身受,也會尊重設置常設獨立調查機構的機制。張副執行秘書並表示,前任與現任署長曾經到場關懷慰問家屬,役政署也會協助家屬進行後續事宜。事發後,役政署也已加強相關制度設計及訓練,並設置意見反映信箱及專線,希望能及時解決問題,防範事故發生。
法務部法制司張科長則表示,涉及案件辦理的建議,會帶回給相關單位參考研究。至於軍冤條例,有待提出具體條文再表示意見。
#四年期待落空 #盼有實質進展
胡博硯教授、吳景欽教授和蔡媽媽都指出,在2016年洪慈庸委員、顧立雄委員就曾經舉辦過公聽會,也有法案提出,但在立法院的議程上沒有進展。吳教授並表示,陪審團協會在2020年底也開了軍冤委員會常設化的記者會,提出民間版條例草案,希望不要過了四年之後,還是在提出同樣的訴求。
#建置獨立調查 #重視民間意見
我認為獨立調查的意義,不只是家屬要找到真相,也是國防部要找到人民的信賴。現在的國防部和過去雖然有所不同,但是行政組織和方法更應該與時俱進。例如運安會、災害事故調查會和監所的外部視察小組等外部獨立機制,都可以協助機關避免同時是調查主體和被調查對象的問題,也避免和當事人或家屬發生緊張的關係,更能累積能量和經驗而專業化。而且,從國防部的角度認為不重要的問題,或許外部看來是重要的,如果有專責機構,才能避免盲點而提出改善。
最後,我也提醒國防部應該更重視家屬的意見,因為沒有人比家屬更在意這樣的議題。就如同日本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家屬和JR西日本公司合作努力,改變了諸如要求列車準點等造成風險的作為。我也認為,只有藉由各方的努力,一起推動制度改變,才能發現真相,並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
雙管齊下近義詞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宅租金該定多少?高雄的社宅幫到誰?】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日出席明倫社會住宅招租記者會,致詞自豪,符合居住正義,有城市美學,「外觀不輸豪宅」。但卻遭現場媒體發現44坪3房型月租竟達4萬500元!打破柯文哲過去自行設定社宅租金不准超過3萬元的規定,引發熱議。並被質疑產生「#定錨效應」,恐讓需要者更難租得起房子。
#台北社宅比高雄貴多少?
令人好奇的是,台北的社宅租金可突破4萬,那高雄的社會住宅租金又是多少呢? 我們以在陳菊市長任內規劃,設計監造案完成發包的「前金大同社宅」為例。2房1廳14坪房型,租金含管理費為7500元。並且,這裡的坪數為「室內坪數」,因此比起台北社宅兩房甚至一房的房型帳面上都來得小。若對比台北明倫社宅同級產品,20坪套房就要價18400元,27坪兩房型則要21900~24800元(坪數含公設)。
也就是台北社宅的出租價格是高雄2.5倍以上。雖說台北房價約為高雄3倍,但以主計總處租屋指數來看,台北約為高雄2倍,則同樣機能的社宅,台北還是偏高。而台北社宅設定的「市價85折」也比高雄的「市價8折」來得高。
#每月4萬元的社宅是要租給誰呢?
根據台北市府解釋,家庭所得在50%以下,也就是年收入158萬元以下才能租社宅。而家庭所得位於40至50%分位點,也就是年收入140萬至158萬、平均月薪13萬民眾,才需負擔4萬500元房租,不到的會有補助。
然而,一來收入接近中產者應該非社宅優先瞄準對象,二來無論如何,四萬的租金至少仍會佔家庭收入3成以上,離星、港組屋或公宅負擔約月薪10%的比率仍高上不少,這樣的定位仍然較難讓人理解。
#社宅一定要都給弱勢族群住嗎?
按照住宅法規定,社會住宅應提供至少30%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另提供一定比率予未設籍於當地且在該地區就學、就業有居住需求者。也就是說這種住宅資源除了能夠幫助在市場上租不到房子的弱勢族群,例如身心障礙者、老人、低收入戶或特殊境遇家庭等等外,也同時可以照顧青年族群就學、就業階段的居住需求。
實際上,在主要都會區房價高昂的今天,不只是弱勢者,青年也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在弱勢之外,青年居住權是社宅鎖定的另一項目標。例如同樣在陳菊市長任內規劃,設計監造案完成發包的「苓雅凱旋青樹」和「三民中都社宅」,均有相當比率留給青年。而採取「混居」的方式,也可以避免社宅被另眼相看,也是社宅先進國家如荷蘭規劃時的主要原則。
#高雄社宅問題在哪裡?
高雄的社宅政策相對北部遲緩,原因之一在於高雄房價相對低,在2010年左右中央進行的幾項研究中,一來南部地區房價或租金相對可負擔,二來甚至連民調都指出南部民眾對社宅的期盼比率不到台北一半,因而社宅政策主要在北部優先推動。甚至2015年9月內政部於行政院簡報,就提到「我國住宅自有率為民主國家第二高」、「高房價是雙北或都市局部地區問題」,相對不重視南部住宅政策。而地方政府也援引類似觀點,認為高雄推動社宅相對不急迫。
然而,隨著資金寬鬆,高雄房價近年仍持續緩漲,且在地仍有相當之弱勢族群;再者,中央將社宅投資放在台北,無形之間乃肯定青年繼續往北流動之現象。那麼,何不推動國土戰略平衡政策,同時增加南部產業投資與合宜住宅,雙管齊下吸引青年回流?
在2018年開始,青年居住問題在選戰中成為候選人關心議題,例如韓國瑜前市長就曾宣示「增加社會住宅」、「推動青銀共居」,然而在其任內,新建社宅只有「中都青年社宅」的114戶,改建則只有前金大同社宅的48戶均是陳菊市長任內已選址並完成設計監造發包的案例。至於如勞工租賃住宅、鳳山共和宅等整建315戶、或是Mecanoo設計的指標社宅「凱旋青樹」245戶,也都是陳菊市長任內即動工或完成規劃。
然而,陳菊在卸任前規劃的約1500戶共合宅戶數仍太少。現任陳其邁上任後兩個月,#便宣布將推動8800戶社宅,其中6000戶和內政部住都中心合作,分別位在岡山、楠梓、仁武、左營、三民、前鎮、鳳山、小港等區。而2800戶直接由市府興建,2年內將動工,預計出租給企業員工及弱勢族群,只租不賣,租金低於市價8成。
#社宅除了社福以外更是吸引人口回流政策工具!
高雄由於過往薪資與產業多樣性偏低,不利吸引青年回流,但相對而言較便宜的土地、較大的生活空間、完整的基礎建設,則會是高雄的優勢。
在陳其邁上任之後,加速推動橋頭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亞洲新灣區5G+AIOT招商等計畫,這些新工作機會,若能搭配周邊社宅供應與軌道路網,建構從居住到就業的完整支援設施,對於北部青年返鄉更具優勢。
而陳其邁市長也提出,所有社宅都要結合長照與公托據點之政策,近一步能讓社宅扮演社區中心,在完善的機能前提下,改變市民對社宅的認知。
目前台北已完工的社會住宅約3287戶,約為高雄(315戶)十倍。而預計興辦戶數則為19802戶,約高雄(約9400戶)兩倍,顯示在高雄市府日益重視社宅政策下,過去為人詬病的數量逐漸有改善趨勢。在高雄從一般住宅到社宅都全面性比台北有價格優勢下,未來如何擴大宣傳,結合新工作機會、租金補貼等其餘政策,針對性地吸引大學青年在地就業、北部青年回流,應是市府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戰術之一!
雙管齊下近義詞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我們全在追趕一家根本
不太賺錢的公司」
——某好萊塢片廠主管
─────────────
前有Netflix兵臨城下,後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壓制,好萊塢各片廠一年來各個兵荒馬亂地啟動業務調整和組織再造。這個過程中難道沒有人意志動搖過嗎?
Apple大到成為周處
 ̄ ̄ ̄ ̄ ̄ ̄ ̄ ̄ ̄
Apple在兩週內成為遊戲產業的全民公敵,原因就是他們太大,而且大到有害。
雖然很少人將Apple視為一家遊戲產業的公司,但該公司確實經營了最大的遊戲平台——App Store。而且就像電視機上盒正在試圖攔阻新串流服務HBO Max和Peacock上架一樣,Apple也正在濫用他們的市場力量阻止來自Microsoft和Facebook的雲端遊戲平台上架道App Store上(Facebook的雲端遊戲App最後在拿掉所有遊戲內容之後才獲得Apple核准)。
Apple在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對外譴責Apple之後,對外提出的說法是Apple作為平台管理者難以審查這些遊戲平台上的不特定遊戲以便確保所有iOS用戶的優質體驗。這個說法顯然是推託之詞,因為App Store早存在有類似的平台式App。
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分析認為Apple真正的理由很可能只是想挾持全世界9億iPhone用戶來阻擋競爭對手進入雲端遊戲的市場。作者認為就像多年前App Store的免費下載應用程式內購功能遭到家長提起集體訴訟事件一樣,Apple作為平台經營者並沒有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結果幾天後,中國騰訊集團擁有40%股權的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立刻趕上了挑戰Apple霸權的戰線,先後將Apple和Google告上法院。
該公司旗下廣受歡迎的線上遊戲《Fortnite 要塞英雄》幾天前透過App更新做了挑釁意味十足的動作,繞過App Store和Goole Play兩大應用程式市集的付費機制,讓使用者直接在程式裡頭付費,並可以因為跳過兩大市集可能高達30%的抽成而大方地額外賞給玩家20%的回饋折扣。《要塞英雄》隨即被Apple和Google下架,而Epic Games也隨即備妥訴訟文件向法院提告。
Epic Games顯然有備而來,他們甚至早就拍好一部仿Apple1984年的廣告,嘲弄Apple當年想要打破壟斷,如今淪為周處除三害的主角本人的下場。
Epic這場仗會打得比Facebook或是Google好看,主因是後兩家本身也是被社會認為大到有害的科技巨人,而且他們的遊戲服務還沒有累積太多玩家。而《要塞英雄》已經有高達3.5億的玩家。Epic Games顯然試圖利用3.5億玩家的力量改變遊戲產業的不公平遊戲規則。
上週另外一個Apple的大新聞是:
繼從Paramount那兒接手主投Martin Scorsese的新片《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之後,Apple進一步與Scorsese的製片公司Sikelia簽下電影跟電視的優先合作協議。
Apple似乎想要借用收買重量級兵馬(圍事)的方式來替他們家雷聲大、雨點小的串流服務Apple TV+扳回一城。因為包含Leonardo DiCaprio、Ridley Scott、Idris Elba、Oprah Winfrey、 Alfonso Cuarón、Julia Louis-Dreyfus和林詣彬等好萊塢大咖紛紛和Apple簽下個人或製片公司的合作協議。問題在於這些協議取得的是一定年限內的製作案有優先洽商權的準空白協議,可能連案子哪一天生得出來都還不知道。要讓Apple TV+扭轉劣勢恐怕還需要一點時間。
現在擔心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太早,不過如果有一天Apple作為一個影視內容平台的影響力也大到有害時我們怎麼辦?
Warner和DC大裁員
 ̄ ̄ ̄ ̄ ̄ ̄ ̄ ̄ ̄
AT&T併購Warner之後啟動新一波改組,也包含了幅度不小的裁員。
從Hulu來的新任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一週前搬走了幾顆前朝留下來的石頭,包含原本監管HBO等頻道的WarnerMedia Entertainment董事長Bob Greenblatt 和HBO Max首席內容長 Kevin Reilly兩位資深電視高層都將離職。Kilar將派自己在Hulu的左右手Andy Forssell監管整個AT&T集團最看重的HBO Max。
執行長Kilar在記者會上沒說的是,他們也正在進行幅度不小的另一波裁員,至少會有800名員工失去工作。上週一開始,各部門裁員的細節陸續被走漏風聲給不同媒體:
電影部門的Warner Bros會裁員650人,電視部門的HBO會裁員150~175人,DC Comics包含主編Bob Harris在內DC的漫畫編輯部門有大量高級主管走人,據說裁員幅度高達三分之一。更慘烈的是2018年才啟動的DC Universe串流服務幾乎整個部門被裁。
在新東家AT&T入主之後,DC Universe上的多個節目面臨改動,有的被腰斬,有的被賣給其他頻道,有的則同時出現在WarnerMedia自家的新串流服務HBO Max上頭。這也顯示在AT&T入主之前,Warner內部的串流策略簡直是漫不經心,包含HBO Go、HBO Now、DC Universe等等平台,完全遍地開花地亂長一通。
留任的DC發行人同時也是資深漫畫家Jim Lee在另外一次媒體訪談中向記者釐清,外界傳聞母公司AT&T討厭漫畫並非屬實,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DC繼續出漫畫。只是未來DC將會更著重在國際內容上,也會更著重數位平台的發行。數位漫畫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面向全球的讀者。這種不受地理限制的發行方式在疫情的年代是非常有意義的。
雖然WarnerMedia這一波裁員不無可能是出自疫情之後的撙節營運成本,但更大的可能是為了打破平台框架,讓集團中每一個人都變成替新串流服務HBO Max打工的戰鬥團隊。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的改組計畫中還包括要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一口氣統整包含Warner Bros、HBO、HBO Max、TNT等多個部門的內容製作業務,而且該部門的最優先任務是確保這些新內容可以讓HBO Max能在全球市場更加成功。
AT&T正在將所有的糧草兵馬統統搬運到他們心目中唯一的戰場,劍指Netflix的的鐵王座。
這樣的追趕到底對不對
 ̄ ̄ ̄ ̄ ̄ ̄ ̄ ̄ ̄ ̄
WarnerMedia、NBCUniversal和Disney等傳統好萊塢片廠在過去一年先後兵荒馬亂地重組、換手、重新配置資源,一切都只為了在串流的道路上追上Netflix。
難道沒有人曾經自我懷疑或是動搖過?
娛樂媒體Hollywood Reporter訪問到了在改組過程中抱持懷疑或是已經被踢出家門的片廠主管。剛剛被掃地出門的HBO Max內容長Kevin Reilly說:「我們還在用Nielsen落伍的L3統計方式(首播加三天重播)來監測每一集的時候,人家早就把一整季不帶廣告的節目放上架,而且沒有任何人去監測收視數據。請問我們要如何跟人家競爭?」
一名不具名的片廠主管則對Netflix的商業模式仍心存疑慮:「我們全在追趕一家根本不太賺錢的公司!」另外一名片廠主管則預測無論追還是不追,未來這一陣子對於所有人將會是一場非常顛簸而且非常難堪的過程。
然而華爾街顯然沒有動搖。
曾說出「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這句好萊塢名言的媒體大亨Sumner Redstone近日過世後,不僅沒有影響ViacomCBS股價,甚至還小漲了5%。理由就是他們對串流業務的信心。
彭博新聞將Sumner Redstone稱作是Elon Musk、Mark Zuckerberg 和 Jeff Bezos三位科技大亨的祖師爺,因為這三位性格鮮明的科技大亨充滿個人化色彩的管理風格完全就是源自Sumner Redstone。Redstone本人和集團幾乎化成等號的關係,卻在過世的消息傳出後未導致華爾街信心動搖,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高齡97歲的Sumner Redstone已經多年未再參與公司決策,另一方面他過世後Redstone家族紛爭應該會變少,讓大家更專注在ViacomCBS的競爭力上頭。
Sumner Redstone的一生以精妙的財務操作不斷併購各家電視台而聞名,然而她女兒Shari Redstone接班後不再把併購電視頻道這個平台當成第一優先。她推動ViacomCBS整併,以便集中力量在串流大戰之上,直接服務消費者。他們已經開始大幅擴張既有付費串流服務CBS All Acess的節目數量,同時去年還併購了帶有廣告的免費串流服務Pluto TV。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創辦人過世後ViacomCBS的雙管齊下串流發展方向並不會有所搖擺。內容終究還是王道,只是道路不再經過電視台家。
其他的投資人則在這波好萊塢動盪之中,找到了新利基:
私募基金Blakcstone黑石集團最近買下了三個好萊塢攝影棚的49%股權,並預計在未來繼續在溫哥華、紐約和倫敦這三個全球影視工業拍攝中心繼續投資相關攝影棚地產項目。令人狐疑的是明明疫情導致電影院關閉,不管電影、電視劇組都還緩慢地摸索開工的可能,這些投資人哪來的信心覺得攝影棚是個希望無窮的投資標的?
關鍵就在於即便是Netflix可以在雲端放映、雲端行銷、雲端後製,但無論如何仍然必須在扎扎實實地站在地面上拍攝。
黑石預言現在打得火熱的串流大戰會使全球在內容製作的投資在三年內翻倍。所以在疫情導致旅館地產、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等等項目的前景都一片迷霧的時候,攝影棚地產這個過去很少人注意到的利基市場終於出頭天了。
|新聞出處|
Apple goes to war with the gaming industry(https://tcrn.ch/33QG9vX)
WarnerMedia Layoffs Expected to Hit Warner Bros., HBO(https://bit.ly/2XKohyX)
DC Comics, DC Universe Hit By Major Layoffs(https://bit.ly/3aqSrwl)
Blackstone Snaps Up Studio Lots for a Slice of Streaming Riches(https://bloom.bg/2PKj0D8)
Martin Scorsese Inks First-Look TV, Film Deal With Apple(https://bit.ly/31KPQZZ)
Behind Hollywood's Executive Ousters: "It's the Great Reckoning Now"(https://bit.ly/3gSYJXX)
WarnerMedia Layoffs Expected to Hit Warner Bros., HBO(https://bit.ly/2XKohyX)
Sumner Redstone Paved the Way for Zuckerberg, Bezos and Musk(https://bloom.bg/343xKVN)
Post-Sumner, ViacomCBS Charts Path Led by Shari Redstone(https://bit.ly/3iKl9uK)
DC's Jim Lee on the Company's Future: "We Are Still in the Business of Publishing Comics"(https://bit.ly/2FiRs5B)
雙管齊下近義詞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現象的反差都是所謂的氣。他舉例,人活著與死去時皮膚的溫度差異;年輕時與老後、生病時的皮膚潤澤度差別,都會被中醫歸類為「氣」。也就是說,氣會有「潤澤皮膚、滋養身體」的功能。
另外,西醫中所說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是中醫所說的「心肺氣」;若是從免疫功能而言,中醫則會說「衛外而為固」,當病邪、病氣從外面過來時,人體會產生「抵抗力」的概念,也是氣的一種,中醫當中稱其為「衛氣」。因此,黃獻銘醫師表示,氣並非很明確單一的定義,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生理名詞。
黃獻銘醫師指出,我們常說氣走在「經絡」中,就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在我們的經脈與絡脈等小的氣道中流動。而氣是從體表到內臟深處都有分布,基本上是「無處不到」,他表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體,就必須要有氣的存在。
經絡與筋膜的關係?
「經絡就跟愛這個東西一樣,」黃獻銘醫師比喻,我們口頭上常提到經絡,感覺好像很熟悉,甚至感受得到,但我們都看不到,也摸不著。
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表示,古人可能是根據針灸及內觀等方式,解釋「經絡」。西方則因解剖學的進步,發現人體很多聯繫的結構叫做「筋膜」,而筋膜無論是透過針刺操作,還是在運動時的反應都與經絡類似,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筋膜與經絡畫上等號,「雖然兩者間沒辦法說完全一樣,但很多現象是接近的。」
筋膜損傷導致氣滯
「若以上述角度看待,我們也可以說氣是走在筋膜之間。」黃獻銘醫師表示,若是筋膜中間受損或堵塞,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氣滯(氣鬱)」的現象,也就是氣堵住了,身體的運作就可能遇到阻礙,氣無法順暢運行,身體功能就會受限。他指出,現在就有許多治療是藉由調整筋膜,改善氣的生理功能。
氣虛與氣滯一樣嗎?
黃獻銘醫師比喻,身體某個部位「氣虛」,就好比一個地方發生大地震,卻完全沒有物資,也沒有糧食補給;後續各地都陸續要送進許多救援物資,但在運送的過程中,卻遇上連外道路的坍方,物資送不到災區,而此時雖然災區仍然是「虛」的狀態,但卻無法說「物資不足」,因為物資其實非常足夠,只是到不了我們需要的地方,而這就是謂「氣滯」的狀態。
黃獻銘醫師說,氣在運送的過程中若發生阻滯,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目的地也會表現出氣虛的狀態,但本質上是氣滯。他提醒,若身體是氣滯,單純用補氣的方法治療,可能會愈補愈糟。
「氣虛與氣滯通常是夾雜的,」黃獻銘醫師說明,臨床上在處理這樣的狀況時,虛雖然要補沒錯,但滯的地方也要「打通」,雙管齊下才能讓身體得到完整的重建。單純只補氣的話,可能身體短暫有改善,但很快就容易遇上瓶頸,甚至產生新症狀。
活經通絡:超簡單易筋經小教室
上班族容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呼吸變淺、人很容易疲倦等等,可能就是心臟的氣不足,氣血沒辦法打上頭部導致。透過運動讓經絡與筋骨變得更加通暢,用藥的效果與身體的自癒能力才能大幅上升。
掛頂
功效:將肩胛骨內外緣及胸廓、肋骨打開,連帶放鬆平時因長期打電腦而造成緊繃的頸部到胸口的筋膜,呼吸也能更順暢。
作法:
1、準備一塊瑜伽墊及一張與手臂等高的椅子或一個櫃子。
2、將椅子(櫃子)置於後方,雙膝跪地,手撐地預備。
3、雙腳架上後方椅子(櫃子),身體弓起,腹部收緊。
4、慢慢將重心前移至手臂近乎垂直於地面為止。
5、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感覺手臂的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6、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簡易版掛頂
作法:
1、雙腳不用架上椅子,維持在平地瑜伽墊上。
2、同樣收緊小腹,身體重心前移,手臂垂直地面。
3、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重點同樣是藉由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4、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30歲竟已腰椎退化!重訓讓我重拾6塊肌︱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WLSHAjIWpU
【相關文章】
走路重心放腳尖:不知不覺練腹肌,腰椎骨盆沒毛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985
身體出現老態,問題在丹田塌陷!中醫師教你3招修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45
中醫師揭真相:頑固的肩頸痠痛,根本原因在「腰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64
#黃獻銘 #補氣 #經絡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