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救荃灣地皇廣場的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Edwin),和我們來一轉經典死場遊。
壽終正寢:佐敦廣場
「有些死場是瀕臨死亡邊緣,而這個(佐敦廣場)是已經死亡。」Edwin說道。位於佐敦道28號敦成大廈的佐敦廣場,商場名字仍於大廈外清晰可見,但若然在Google Maps輸入「佐敦廣場」,卻查不到正確位置。
座落在人來人往的佐敦道,很難想像這樓高四層的商場,已烏燈黑火二十多年,是佐敦中心地帶裏的一個廢墟。「我們站在佐敦道,街上人流很多,很旺場,但今時今日全香港最便宜的物業成交呎價,最便宜的便是這座佐敦廣場。」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三樓九號舖位建築面積約70平方呎,原業主1993年以$69.7萬購入,持貨23年,2016年僅以$10萬易手,呎價僅$1,429,賬面勁蝕86%、約$60萬,堪稱全港最平的舖位。Edwin表示,香港有很多大業主將商場劏成很多小單位出售,然後不宣傳、不用任何方法吸引人流,夾硬做死一個場,令舖位貶值,然後再安排相關人士以低價收回舖位,「做這些事很沒道德,可說是乞兒兜裏拿飯吃,所以我不買不賣也不投資。有人經常說送幾間商舖給我,希望我可以把商場活化,我也會說我不要。」
佐敦廣場前身為伯爵酒樓,實用面積共約一萬平方呎。1992年,分拆成超過160個舖位出售,當年呎價逾萬,但仍吸引到不少投資者。但業主們在1993年收樓後,發現舖位皆為「縮水舖」,實用率只得三至五成,生意做不了淪為死場。19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而荒廢,聚集了不少癮君子和露宿者。現時該商場除地面層可供遊人進入,其他樓層已經被封閉。
「你簡直是商舖華佗!」當記者和Edwin在商場門外傾談之際,一把聲音突然從我們身旁傳過來,原來是佐敦廣場門外報紙檔的店主,由他父親開始已在這個位置經營報紙檔50多年。他繼續說:「開業的時候很多人入伙,但空置了這麼多年,聽說你令很多倒楣的商舖起死回生,我今天便特意把鎖開了等你進去玩玩。」原來店主還幫手看管廣場的閘匙,我們就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入去探秘。
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13.8萬收購佐敦廣場舖位。商場的一至三樓,就曾在2012至13年,短暫經營過火鍋店。2014年就只有四樓的桑拿館,2016年在一樓開了雀會,二樓開了私房菜,但全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營業。
鄰近高鐵 於事無補
一樓和二樓遺下了完整的食肆裝潢,還有餐具調味料,統統都沒有清走。Edwin說:「真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該商戶好像走得很急。市中心這麼繁華的地段鄰近高鐵,佐敦道地舖價值以億元計算,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廢墟。」
再上三樓,大窗戶透入自然光,雜物清空了,感覺比一二樓良好。雖然劏舖的間格已經全拆了,但地上有多條從前舖位留有的深刻直線。「驟眼看這裏每一層都是幾千呎,以這裏的黃金地段來計,一定能夠租出去,每一層我估計能以$15萬放租。」
但上到四樓,又佈滿各式各樣的廢棄品。有很多像是露宿者在這裏留宿用的床墊、2014年的舊報紙、2012年的水費單、撕爛了的明星合照、封了塵的招牌、摔破了的招財貓等等,幸好是白天進來,入黑一定充滿着靈異感覺。既然位於市區,人流地理位置俱佳,很難不令人聯想是因為靈異問題而變成市中心的廢墟。Edwin說他不太了解和相信靈異方面的東西,「甚麼靈異也好,樓下這麼旺場甚麼靈異也不怕吧!加上買賣商舖與住屋不同,開舖頭做生意不需要過夜,所以就算是餐廳酒樓也好,就算有人死了也不會變成凶舖,凶宅很多,但沒有凶舖。」
由門口的告示板到散滿一地的文件,相信背後可能有很多訴訟問題業權問題,Edwin說:「我們進來也看到有些欠債還錢的傳單,想租這裏也會擔心背後有甚麼問題。更何況之前樓上是開桑拿館的,你我都知道桑拿館不是一般平凡人能經營的。」相信這就是商場荒廢的主因。
氣若游絲:先達廣場
「死場分幾種,其中一種是死亡中,好像身後的先達廣場。」先達都稱得上死場嗎?看租值升跌便知一二。Edwin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租值有最高峯的時候,地下一間舖出租$5萬至$10萬,跌到現在的$1萬至$2萬,跌了五至八成。先達幾年前的舖價炒得非常厲害,但最近急速下跌,最主要是智能手提電話炒風已過。」我們走到一樓的租務部詢問,職員都說最近有很多蝕讓,租務部職員說:「三百幾萬元買回來百多萬元出售。」
吉舖處處 舖位變貨倉
先達廣場位於旺角亞皆老街83號,一共三層約3.9萬平方呎,前身是先施百貨,在1995年劏成350個舖位出售,面積由72至488平方呎,堪稱本港第一代經典劏場。職員說:「業主都很資深,沒有按揭、沒有壓力,在這個艱難時刻,就算降低租金也能接受。」最平的舖位在訪問前一天租出,租金只是3,000元,已包差餉管理費。「業主下調租金只是希望舖位不要丟空,能夠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現在有一成舖位是未能出租的。」這麼低廉的租金,甚至有人租來當貨倉。
商場內外吉舖處處,目測空置舖不止一成。不論是地下、一樓還是二樓,吉舖集中於遠離電梯的角落位置。記者和Edwin上到二樓,人流更為稀少,約半數店舖沒有開門。Edwin說:「越做越靜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租來當貨倉;二,開成人用品店,成人用品店當然是開在較靜的地方。三,不需要太多人流的服務行業,例如修甲、睇風水、占卜那些做預約服務的。」但由於先達廣場沒有自來水,所以食肆、美容修甲那類需要有自來水的店舖,都不能經營。Edwin補充:「沒有食肆、小食店,不能以此聚集人流。能經營的店舖種類亦收窄,只能做零售、賣買電子零件或手機產品。」
經營靠好業主 等炒風救場
我們來到維修電話老師傅黃維邦(Wilson)的店,他的店已屹立先達20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先達的興衰。Wilson說:「現在絕對是低潮,沒有試過如此低潮。」他表示現在經濟差了,人們不像以往一有新型號手機便換機,「我有另一間舖回收二手機,我們收到的手機都是壞的,現在的手機不是壞了也不會放售。」
他表示能一直支撐着店舖全因遇到一位好業主,「當時樓下的店舖租金加幅一倍,甚至一倍半,但我這個業主都只是加了我一成租金,現在逆境下業主都願意減租,有商量的空間非常好。先達有些業主日日過來巡舖,看到你生意好便加租。」所以現在租金下調的情況下,Wilson也沒有考慮要換舖慳租金,「沒有想過呢,平租的通常在角落的位置,沒有這個位置好。加上業主對我這樣好,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他亦指商場的人流多少,對手機維修不算很大影響,「手機壞了一定會過來維修,人流多有時只是逛逛,不一定會買東西,手機維修穩穩定定,發達一定冇我份,夠交租餬口便沒有問題。」
Edwin認為,救活先達廣場的方法,只好等待炒風再來。「純靠商場自己的營運很難去翻身,互聯網格價太容易,引入新行業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看有那一個大牌子,有一些突破性的產品出現,整個炒風來臨,炒賣的人們當然要回來先達這個地方。」
死過翻生:地皇廣場
位於荃灣登發街登發大廈的地皇廣場,是死場中的經典,其中二樓238號舖位,2012年底以約$400萬買入,2017年以$30萬轉售,勁蝕$370萬。Edwin說:「所有商舖來說,最蝕入肉的可說是這個,簡直是創了香港歷史。如果持貨幾年要蝕92.5%,眼光要很『準』,因為很難有香港物業買賣蝕到咁。」
2012年投資者尹柏權以$4.1億向鄧成波購入登發大廈商場,2013年拆成200多個舖位出售,舖位面積由50至174平方呎,套現約$9億。但小業主收樓後便發現貨不對辦,發現商場設計與售樓書不同,實用面積縮水等的問題。有小業主稱當年有地產經紀訛稱,將會有行人天橋接駁至地皇廣場,但不單止沒有天橋,商場電梯更經常因故障停用。
Edwin說:「死場的特性是,易入難出,有一些是自動電梯進入商場,但要行樓梯離開的。有一類不能救活的死場,便是要行樓梯進入商場的。如果一個商場四通八達,人流便會旺。」地皇商場中了一切死場特性,進出不便和業權分散。
聯合業主翻身 出租率達100%
業主之一的王榮梅(Olive)當年以$400萬買入了一劏舖,「收舖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當時是買樓花沒有實物可看,實物與我們想像中有很大出入。面積很小,還是天價,一樓一間實用面積40呎的舖位要成四百幾萬。」
她曾嘗試放售或出租,都不能得到好價錢,更別說回本了。於是她便花近3年時間與各業主磋商,在2016年成立地皇之光管理有限公司,團結場內近百名業主聯合招租。她說:「回想起也覺得淒涼,曾經試過有一位業主,說只可以給我由灣仔到北角這段車程的5分鐘時間,於是我便在地鐵車廂內走來走去,進行游說工作。」她表示頭幾年她沒有受薪做聯絡人的工作,「講難聽一點,衰到不能再衰了,不如博一鋪。」頭炮租了給一間賣小型電器的百貨公司,但店主進駐後幾個月便退租。她說:「零售根本冇得做,因為趨向網購,我們就想不如做不能網購的飲食,於是我便把一樓在很短時間內改成一個美食廣場。」當時Edwin亦有參與這個死場翻生的計劃,更幫手大力宣傳,成功把當時的出租率推上到100%。
雖然走入地皇商場,仍不能以人流旺盛去形容,但不見有貨倉舖和空置舖,Edwin說:「這裏不算死,縱使有舖拉了閘,但是都有租客的。」美食廣場已因完約在2月結業,要繼續經營美食廣場便要再集資翻身。幸好同期有夾公仔機店主有意入租,現在一樓已成了夾公仔機舖,雖然疫情下不能正常營業,但總算是正確方向。Edwin說:「一個好的商場,最好是會吸引到人進來買、進來玩。一樓是美食廣場,人們很自然便會在上二樓三樓逛街,商場馬上變旺了起來。而這些夾公仔機也不錯,能吸引外來人。租金很便宜,2,000到3,000元已包冷氣費管理費等,租來創業其實都不錯。」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
https://youtu.be/_wNBX0C6-Z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
「電梯維修員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李根興創業之友 Edwin's Entrepreneur-Frien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文具控的手寫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請益] 工程師或電梯技師-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電梯安裝保養員在台灣值得做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電梯保養行業薪水穩定但不熱門?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20160810中天新聞一日電梯維修員體驗累、髒、熱-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電梯學徒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電梯學徒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香港01 - 【 01深度】做升降機維修員,美國月薪可以有四萬幾蚊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otis電梯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otis電梯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otis電梯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舒酸定牙周適ptt - 2023 的評價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身障搭車受辱日常,後半段痛哭崩潰
/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 廖珮璇
(如果您願意轉分享,希望您能加上三段hashtag,讓行動更有用)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您而實踐 #國家因您而偉大
/
過了6小時,我比較冷靜了,想好好的把發生什麼事情,我心裡的感受,為什麼痛哭,以及我們每個人,能夠怎麼一起動手,讓台灣更好。
同時,我會提到政府、國家、社會可以怎麼透過政策性工具,來逐步改善這個狀況。畢竟我有公部門創新創業、青年參與公共等相關事務的諮詢委員經驗與身份,並且是社會創新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我有能力,有義務,更有責任把事情談得清楚。
況且所謂的社會創新,核心價值從來都不是便利貼、3D-printer、設計方法論,社會創新的真正目的,在於社會包容:「怎麼讓被國家、市場、社會給排除的人,能無所罣礙地,能有尊嚴地,享有生存資源,能在這個社會活動,能信賴這個社群,從而能自我實踐,活地像人一樣。」
而公權力規範、社會習慣、或是治理方式等「制度變遷」,往往才是社會創新真正能發揮效用的關鍵。
/
今天晚上11點多,我在等857公車,幾乎是今天能搭乘的最後一班低底盤公車。公車在離人行道、離公車站一段距離的地方停車。我駕駛電動輪椅趕過去,揮了揮手。
公車當時,停在離人行道約3公尺遠的馬路上,司機坐在駕駛座上,揮手希望我從人行道上下來,他想把斜坡渡板直接放在柏油路面。
我表明我希望司機把車開近人行道,這樣斜坡度板可以直接放上人行道。有三個原因:
———————————
1. 第一個原因:司機方便施作,絕大部分司機不願意降下車體,更不願意把斜坡渡板鎖上固定,即便你告知了,司機也會無視貼在後門的SOP表,不情願照做或發怒你拖累全車。
以我個人搭乘三重客運的經驗,我遇過三種說法:第一大類「我的車子不用鎖.這種的不用鎖」我事後有打給三重客運問過,總站表示沒進有不用鎖的車型,應該是司機不懂,已經加強過訓練了。(之後還是遇見很不懂怎麼鎖的司機)
第二類「我用腳踩住了,你直接上去,我在後面hold著」我因此摔板過兩次,「砰!」一聲掉下來,司機就會說:「你太重了,鞋子很滑」但其實好好上鎖就零風險。
而遇到第三種類「... … (弄半天,臉超臭,根本找不到卡榫點在哪裡) 」若我身邊有親朋好友,他們都會樂意直接去幫手。但大部分時間,我別無選擇地在那一小段上下坡時間禱告。
2. 第二個原因:放置在人行道上,斜坡渡板坡度就能減緩很多,我在爬坡不容易翻車,也不需要後頭人幫忙推,對雙方都安全。且坡度下降,就算司機不卡卡榫,發生風險的機率也大幅降低。(在車體不需下降的情境下,坡度幾乎是從45度降到15度)
3. 第三個原因:我所在的公車站,與柏油路面高低差將近20cm,而往來最近的斜坡,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司機與全車乘客只能乾瞪眼為何不能發車,我也曾經用這種方式上車後,被陌生人碎嘴:「上個車你跑那麼遠,故意的喔,全車等你一個。」
且可能有車體放下斜坡渡板後,與人行道距離過窄,電動輪椅無法迴轉,需要麻煩他人搬移的風險。每一次搬移,都是助人者與受助者身心的煎熬。然而司機移個車,在接近午夜的無車當下,所需時間甚至不用一分鐘。
—————————————-
無奈一開始,司機不接受我的建議,基於一些無法理解的考量吧。司機還是下了車,示意我趕快到柏油路上,因為上述三個原因,我堅定地拒絕,希望他把車靠近。
司機妥協了,接著就是噩夢的開始。
他大聲碎念了兩句,走向門口,用力的把手套脫下,砸到司機座位上,上了車。「砰」一聲關上司機座門。到關閉車門前,期間我持續聽見他的低語,我沒聽不清楚內容,也沒有勇氣搞清楚內容。(要先關車門,才能啟動移車)
(抱歉我影片中一開始的用字是咒罵,我並沒有聽清楚內容,卻在情緒激動下任意使用這個詞,我對司機道歉)
還在困窘時,司機移好車了。司機下車,走到後門拉出板子,舉高,在我還來不及反應時「砰!」一聲,砸了板子。(正常應該平放就好,不需再向下用力摔)我心頭一驚,受挫地趕緊上車。
說實在,這位司機並不是對我態度最差勁的;今天的乘車經驗,也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的。
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打電話客訴過、打到新北市交通局處檢舉過、臉書上討拍過、上過媒體懇求過,打電話給區域市議員過,甚至拜託過我的朋友,好幾位現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協助關切過(當年任內我還不覺得搭公車議題嚴峻,沒有以此為提案)
以我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公民政治參與經驗,甚至某種程度上,握有發言權的人,我用盡了辦法,都沒能好好的,平安的,不讓人擔心的搭乘公車,返抵家門。
那其他人該怎麼辦?那那些眼睜睜看著我,看著身障者如此被對待的人們,怎麼敢安心的生小孩,怎麼敢安心的推嬰兒車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老去,怎麼敢安心的讓家中長者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迎接充滿變數的每一天?
後來我情緒崩潰了,講的話也語無倫次,請各位原諒。我想說的是:
司機,您可能覺得我麻煩,透過摔門來表達憤怒。這很成功,的確威嚇到我與乘客了。
我先感謝您讓我上車,但請您記得,我也是我爸爸、媽媽的孩子,她們每天都等我回家,每天都在擔心她們的孩子,能不能遇上願意服務的司機,能不能不被羞辱的,好好的,平安快樂的回家。
我也不是只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這台車上每一個人,如果他們今天看到我是這樣的被對待,他們怎沒趕讓家裡坐輪椅的老人家出門?怎麼敢推著嬰兒車出門?怎麼敢生孩子?
如果這台車上有孩子,他怎麼敢好好長大?如果孩子因為看見了身障者被這樣對待,發現世界上最慘的事情,不是因為沒達成條件,而媽媽說妳不配當家人,只能當客人;如果讓孩子發現,有些人,在這個世界上被當成比貓的飼料碗還不如的東西,孩子怎麼敢在這樣的社會裡長大?
/
好幾次,我都自己躲在電梯痛哭,怨嘆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有穩定的工作,創辦了社會企業 坪林街左邊,有相對受人欣羨的經歷,但我還是沒辦法讓家人放心,讓媽媽放心,知道我今天能順利地搭公車返家。
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了,我還是因為搭公車這件事情委屈了,我還是受傷了,有時候是心理、有時候是身體,我還是讓家人朋友為我擔心了,就為了這麼小的事。
今天,我更深深覺得自己沒用,我當過行政院青年顧問;我在無數的公私部門教授社會創新創業;我以專業能力,登上過諸如天下、商周、公視、關鍵評論網等一線媒體;我結識了幾乎整個青年世代台灣最璀璨的社會創業家;我受過幾乎是業界最好的師長前輩的提攜教誨,而這樣的我,卻連一間客運公司的兩條低底盤公車路線,都改善不了。
我今天談的不是整個台灣的無障礙公共運輸,而僅僅是這704、857這兩條路線,我連讓這兩條路線上的嬰兒車、輪椅、老人家,能夠安心回家,有尊嚴地回家,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辦不成。我怎麼對得起師長親朋,我怎麼對得起我的幸運,怎麼對得起這個是社會?(大概是這個意思,人一哭起來就會胡言亂語)
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出力,如果司機放斜坡渡板時淋著雨,請您幫司機撐個傘;遇見服務輪椅的司機,請大聲地稱讚那個司機,請大聲的跟司機說再三謝謝,讓司機感受到,他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妳看到有輪椅、嬰兒車、長者揮手招車,而司機碰巧沒做出反應時,請勇敢上前,跟司機說:「請等一下,有人要上車,慢慢來沒關係,我願意等。」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出力,讓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更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
【政策工具建議】
1. 各都會區試辦1~3條示範路線:不求一開始全部到位,只希望讓更多司機與乘客看見,這麼做,工作變得更輕鬆,社會變得更和諧。
2. 建構環境:公車能依序進站,適當停放至車格再行開門(車格應標明前後出口大概位置),乘客能有效率,好好排隊上車。
有隊伍,才不會爭先恐後,才能像捷運、鐵路依樣,劃設優先上車的排隊位置。即便不特別劃設優先上車位,有了整齊的一般常規需求隊伍,少數無障礙需求的乘客也更容易被發現,而不是混雜在人群中,沒人搞清楚他們是要進來,還是要出去。
台北火車站鄭州路口在我高中期間,基本就是排隊搭乘的,尤其是現在新站牌規劃完成,不僅是標示清晰,遮雨棚範圍擴大、整齊的行人道也更有利公車靠邊。
而台中台灣大道公車亭的建置,也是非常優秀,司機放板子時幾乎不會淋到雨,板子一拉出來與行人道高度接近,放置容易,我在臺灣大道,只遇過好司機。
(意思是我每次在台灣大道以外的經驗都 _____ ,還好大部分去台中都是出差,有薪水可以拿的日子總是神清氣爽,鳥語花香)
車格標示清楚,強制規定公車停放的好處,就是乘客不用追著公車,冒死橫越柏油路去搶位置。而且更能確定車門位置,在劃機車格,建置u-bike、取締違停、設置電線桿或其他路阻時,能事先判斷人流是否順暢。
(之前有碰上路口三線道,外側是公車格,警察居然緊對著公車格設置酒駕臨檢,讓三線道只剩一線能走,公車為了讓我上車,放板子,一暫停就堵住了車流,後面喇叭聲不絕於耳,全車乘客包括司機自然煩躁)
/
3. 放置斜坡渡板,請強制司機依照標準作業流程。以下順序是我在公車後門旁貼的SOP表上看到的:
(1) 發現無障礙需求乘客(輪椅、嬰兒車、老人與菜籃、腳明顯骨傷、視障 …)先以車外廣播通知乘客禮讓優先上車
(所有低底盤,一定都配置有車外廣播,這是已有資源,沒壞的話一毛都不用再花)
就跟搬家道理依樣,一定是大型物件先上車,其餘小型物件在補在空位。我人生大概遇到50次以上經驗,都是一開始空車,人群爭先恐後上,然後司機再跟你說:「抱歉,車滿了,等下一班,很快就來。」
然後一等就40~50分鐘,才又下一台低底盤。但我從來沒有遇上我先上車,之後有想搭車的乘客沒搭上來的狀況,27年來從!來!沒!有!
反倒常常司機說上不了車,我堅持一定要上車,在司機臭臉與乘客不諒解下,還是順利上了車。有時候是上班遲到了,更多時候是我們已經等了30~50分鐘,過盡千帆,好不容易真的等到一台低底盤的版本(許多路線都是老式公車+微量低底盤班次輪值)
我已經比常人花了兩倍的時間在交通上,真的不能再花到四倍的時間給交通了。
大部分都是心理因素,不是真的擠不進。讓體積需求較大,體積彈性較低的適性乘客先上車吧,你不知道,他為了這一個低底盤班次,在佛前求了幾百年,而爭先恐後魚貫搶入的乘客捲起的,朋友,那不是落葉,而是他碎落的心。
(2) 盡量將斜坡渡板,置放在人行道上。(放置人行道時,完全不需要傾斜車身)
放置人行道上,坡度較緩和,利於上下車乘客與協助司機的安全保障。再者,若要讓適性需求旅客從人行道下柏油路,不一定在站牌旁就有斜坡道,可能要來回從原地到斜坡到車上,移動時間就遠遠大於移車時間。
再者,台灣摩托車喜歡亂鑽,公車與人行道靠越近,越保證摩托車放棄這個縫。
(3) 手動的板,務必上卡榫
三個原因,第一,任何人若因為斜坡板滑脫而受傷,未將卡榫卡上的職業駕駛鐵定要負擔最大最大的責任,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
第二,板子不正常使用,容易壞掉,若因為不鎖板子,真的不小心撞到板子收不回去,只好請全車下車換下一台,這可就只輸聯航87分了。而長期錯誤使用,造成板子使用年限的減少,這應該不會是公司與公部門樂見的。
第三個原因,則是太可怕了。我人生印象中從公車上摔下來4次,都是沒卡榫,每一次,都擔心會不會ㄧ 摔,撞斷脖子,骨折,或其他可怕的狀況,還好目前真有受傷過,只有擦傷。但每一次,我都在其他擔心,會不會毀了板子,不只全車會瞪著我,若車壞掉了,少數能搭的公車,又會少一台。
(4) 詢問下車地點,並建議合適下車的站牌
很多肢障者,會合併胸腔力量不足,導致音量也小聲。且車上擁擠,不一定身障者能在預備下車前,即時按下身障用下車鈴,即便按了,嘈雜的背景音也會讓司機難以分辨。
最好的,就是預先詢問下車地點,司機在判斷該地點是否為最適合下車的站牌。��譬如我們家門口回程的站牌,常常違停摩托車,所以我習慣提前一站,在寬敞的公園人行道站牌下車,再開電動輪椅5分鐘回到家。
很多上下車小細節,或許司機會比乘客更清楚,適當的建議,讓彼此更方便。
/
4. 能否透過小規模的參與式治理試辦,讓運營有低底盤路線的司機,能討論如何增加服務動能?(從休假、年資、車次、排班、硬體投資、到獎金)
目前現行的制度,鼓勵司機用最短的時間,載最多的客人,每趟跑越快,才能休息越久,自然而然司機不喜歡載適性乘客,不覺得自己的地位很神聖。維修、補助、獎金 … 也都掌握在資方手裡,政府只能被動的發款。
如果有可能,小規模的試辦,譬如20個有興趣的司機先加入,把20個司機所屬的幾條路線的硬體維修改裝費用、無障礙服務獎勵使用金(假設可以增設這樣的數十萬的小基金)的使用權,先交給這幾個司機自行討論。
司機的資格,就以三件事情為考核,第一同儕資格審核;第二,查核下一定期間確認無行為不當被合理投訴;第三,則是規定必須依照公司標準SOP程序載客,載運一般乘客或無障礙乘客均須符合。
有個可執行的前提,就是大部分需要使用無障礙設備的旅客,持有的都是特殊悠遊卡。所以可以司機可以部分得知彼此的無障礙工作量多寡。再加上小團體運作,大家可以互相補充彼此的狀況。
譬如:誰誰誰的某個路線經過公立托兒所,在某些時段工作量其實很大;譬如:某某路線固定禮拜幾經過老人會館,那裡固定什麼時段有活動,應該多派低底盤班次
讓這些司機去討論,如果每年有維修經費,應該優先補給哪幾台車子,哪些部分。或是讓司機自行微幅排班,有跑哪些趟次的,可以更多的休息或加給。把治理權放到司機手上,或許能更貼切的分配資源,並建立金錢以外,新的價值取向。
補充一題,我並不直接贊同公部門或私部門直接補助更高額費用給司機。目前法規,的確司機載運無障礙乘客,所收到的載客津貼,與普通乘客相差無幾。
但我並不樂觀認為,給更多的錢,就會直接讓司機更願意載這些乘客。目前狀況下,每多載一個乘客,大概就是多幾毛錢。就算每一個無障礙乘客多支付100倍載客獎金,來到幾十塊錢,但這幾十塊錢,真的會產生足夠的誘因嗎?
即使有誘因,能夠怎麼改變司機的態度呢?若公車司機給100塊,拜託無障礙乘客換搭別台車,有多少比例的乘客會覺得行為恰當呢?
錢是很重要,卻也很偷懶的獎勵。但人活著,擁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榮譽感、情誼、尊嚴、得以掌握自己未來,不受制於人的踏實感 ... 這些,都不只是金錢交換得到的。
/
文章被貼到了障礙者的社群,看到一篇留言,我幾乎心碎:「就是這樣,我才不搭公車。」
全台灣有多少人,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出門的動力;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探索世界的自由。
甚至,就因為這樣的現況久了,開始誤以為活著,就只能是這個樣子,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喪失了親手實踐想像中未來的權利。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廖珮璇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別怕
#一起去搭公車吧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文具控的手寫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障搭車受辱日常,後半段痛哭崩潰
/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 廖珮璇
(如果您願意轉分享,希望您能加上三段hashtag,讓行動更有用)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您而實踐 #國家因您而偉大
/
過了6小時,我比較冷靜了,想好好的把發生什麼事情,我心裡的感受,為什麼痛哭,以及我們每個人,能夠怎麼一起動手,讓台灣更好。
同時,我會提到政府、國家、社會可以怎麼透過政策性工具,來逐步改善這個狀況。畢竟我有公部門創新創業、青年參與公共等相關事務的諮詢委員經驗與身份,並且是社會創新領域的專業工作者,我有能力,有義務,更有責任把事情談得清楚。
況且所謂的社會創新,核心價值從來都不是便利貼、3D-printer、設計方法論,社會創新的真正目的,在於社會包容:「怎麼讓被國家、市場、社會給排除的人,能無所罣礙地,能有尊嚴地,享有生存資源,能在這個社會活動,能信賴這個社群,從而能自我實踐,活地像人一樣。」
而公權力規範、社會習慣、或是治理方式等「制度變遷」,往往才是社會創新真正能發揮效用的關鍵。
/
今天晚上11點多,我在等857公車,幾乎是今天能搭乘的最後一班低底盤公車。公車在離人行道、離公車站一段距離的地方停車。我駕駛電動輪椅趕過去,揮了揮手。
公車當時,停在離人行道約3公尺遠的馬路上,司機坐在駕駛座上,揮手希望我從人行道上下來,他想把斜坡渡板直接放在柏油路面。
我表明我希望司機把車開近人行道,這樣斜坡度板可以直接放上人行道。有三個原因:
———————————
1. 第一個原因:司機方便施作,絕大部分司機不願意降下車體,更不願意把斜坡渡板鎖上固定,即便你告知了,司機也會無視貼在後門的SOP表,不情願照做或發怒你拖累全車。
以我個人搭乘三重客運的經驗,我遇過三種說法:第一大類「我的車子不用鎖.這種的不用鎖」我事後有打給三重客運問過,總站表示沒進有不用鎖的車型,應該是司機不懂,已經加強過訓練了。(之後還是遇見很不懂怎麼鎖的司機)
第二類「我用腳踩住了,你直接上去,我在後面hold著」我因此摔板過兩次,「砰!」一聲掉下來,司機就會說:「你太重了,鞋子很滑」但其實好好上鎖就零風險。
而遇到第三種類「... … (弄半天,臉超臭,根本找不到卡榫點在哪裡) 」若我身邊有親朋好友,他們都會樂意直接去幫手。但大部分時間,我別無選擇地在那一小段上下坡時間禱告。
2. 第二個原因:放置在人行道上,斜坡渡板坡度就能減緩很多,我在爬坡不容易翻車,也不需要後頭人幫忙推,對雙方都安全。且坡度下降,就算司機不卡卡榫,發生風險的機率也大幅降低。(在車體不需下降的情境下,坡度幾乎是從45度降到15度)
3. 第三個原因:我所在的公車站,與柏油路面高低差將近20cm,而往來最近的斜坡,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司機與全車乘客只能乾瞪眼為何不能發車,我也曾經用這種方式上車後,被陌生人碎嘴:「上個車你跑那麼遠,故意的喔,全車等你一個。」
且可能有車體放下斜坡渡板後,與人行道距離過窄,電動輪椅無法迴轉,需要麻煩他人搬移的風險。每一次搬移,都是助人者與受助者身心的煎熬。然而司機移個車,在接近午夜的無車當下,所需時間甚至不用一分鐘。
—————————————-
無奈一開始,司機不接受我的建議,基於一些無法理解的考量吧。司機還是下了車,示意我趕快到柏油路上,因為上述三個原因,我堅定地拒絕,希望他把車靠近。
司機妥協了,接著就是噩夢的開始。
他大聲碎念了兩句,走向門口,用力的把手套脫下,砸到司機座位上,上了車。「砰」一聲關上司機座門。到關閉車門前,期間我持續聽見他的低語,我沒聽不清楚內容,也沒有勇氣搞清楚內容。(要先關車門,才能啟動移車)
(抱歉我影片中一開始的用字是咒罵,我並沒有聽清楚內容,卻在情緒激動下任意使用這個詞,我對司機道歉)
還在困窘時,司機移好車了。司機下車,走到後門拉出板子,舉高,在我還來不及反應時「砰!」一聲,砸了板子。(正常應該平放就好,不需再向下用力摔)我心頭一驚,受挫地趕緊上車。
說實在,這位司機並不是對我態度最差勁的;今天的乘車經驗,也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的。
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打電話客訴過、打到新北市交通局處檢舉過、臉書上討拍過、上過媒體懇求過,打電話給區域市議員過,甚至拜託過我的朋友,好幾位現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協助關切過(當年任內我還不覺得搭公車議題嚴峻,沒有以此為提案)
以我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公民政治參與經驗,甚至某種程度上,握有發言權的人,我用盡了辦法,都沒能好好的,平安的,不讓人擔心的搭乘公車,返抵家門。
那其他人該怎麼辦?那那些眼睜睜看著我,看著身障者如此被對待的人們,怎麼敢安心的生小孩,怎麼敢安心的推嬰兒車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老去,怎麼敢安心的讓家中長者出門;怎麼敢安心的,迎接充滿變數的每一天?
後來我情緒崩潰了,講的話也語無倫次,請各位原諒。我想說的是:
司機,您可能覺得我麻煩,透過摔門來表達憤怒。這很成功,的確威嚇到我與乘客了。
我先感謝您讓我上車,但請您記得,我也是我爸爸、媽媽的孩子,她們每天都等我回家,每天都在擔心她們的孩子,能不能遇上願意服務的司機,能不能不被羞辱的,好好的,平安快樂的回家。
我也不是只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這台車上每一個人,如果他們今天看到我是這樣的被對待,他們怎沒趕讓家裡坐輪椅的老人家出門?怎麼敢推著嬰兒車出門?怎麼敢生孩子?
如果這台車上有孩子,他怎麼敢好好長大?如果孩子因為看見了身障者被這樣對待,發現世界上最慘的事情,不是因為沒達成條件,而媽媽說妳不配當家人,只能當客人;如果讓孩子發現,有些人,在這個世界上被當成比貓的飼料碗還不如的東西,孩子怎麼敢在這樣的社會裡長大?
/
好幾次,我都自己躲在電梯痛哭,怨嘆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有穩定的工作,創辦了社會企業 坪林街左邊,有相對受人欣羨的經歷,但我還是沒辦法讓家人放心,讓媽媽放心,知道我今天能順利地搭公車返家。
我已經是個將近30歲的成人了,我還是因為搭公車這件事情委屈了,我還是受傷了,有時候是心理、有時候是身體,我還是讓家人朋友為我擔心了,就為了這麼小的事。
今天,我更深深覺得自己沒用,我當過行政院青年顧問;我在無數的公私部門教授社會創新創業;我以專業能力,登上過諸如天下、商周、公視、關鍵評論網等一線媒體;我結識了幾乎整個青年世代台灣最璀璨的社會創業家;我受過幾乎是業界最好的師長前輩的提攜教誨,而這樣的我,卻連一間客運公司的兩條低底盤公車路線,都改善不了。
我今天談的不是整個台灣的無障礙公共運輸,而僅僅是這704、857這兩條路線,我連讓這兩條路線上的嬰兒車、輪椅、老人家,能夠安心回家,有尊嚴地回家,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辦不成。我怎麼對得起師長親朋,我怎麼對得起我的幸運,怎麼對得起這個是社會?(大概是這個意思,人一哭起來就會胡言亂語)
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出力,如果司機放斜坡渡板時淋著雨,請您幫司機撐個傘;遇見服務輪椅的司機,請大聲地稱讚那個司機,請大聲的跟司機說再三謝謝,讓司機感受到,他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妳看到有輪椅、嬰兒車、長者揮手招車,而司機碰巧沒做出反應時,請勇敢上前,跟司機說:「請等一下,有人要上車,慢慢來沒關係,我願意等。」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出力,讓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更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
【政策工具建議】
1. 各都會區試辦1~3條示範路線:不求一開始全部到位,只希望讓更多司機與乘客看見,這麼做,工作變得更輕鬆,社會變得更和諧。
2. 建構環境:公車能依序進站,適當停放至車格再行開門(車格應標明前後出口大概位置),乘客能有效率,好好排隊上車。
有隊伍,才不會爭先恐後,才能像捷運、鐵路依樣,劃設優先上車的排隊位置。即便不特別劃設優先上車位,有了整齊的一般常規需求隊伍,少數無障礙需求的乘客也更容易被發現,而不是混雜在人群中,沒人搞清楚他們是要進來,還是要出去。
台北火車站鄭州路口在我高中期間,基本就是排隊搭乘的,尤其是現在新站牌規劃完成,不僅是標示清晰,遮雨棚範圍擴大、整齊的行人道也更有利公車靠邊。
而台中台灣大道公車亭的建置,也是非常優秀,司機放板子時幾乎不會淋到雨,板子一拉出來與行人道高度接近,放置容易,我在臺灣大道,只遇過好司機。
(意思是我每次在台灣大道以外的經驗都 _____ ,還好大部分去台中都是出差,有薪水可以拿的日子總是神清氣爽,鳥語花香)
車格標示清楚,強制規定公車停放的好處,就是乘客不用追著公車,冒死橫越柏油路去搶位置。而且更能確定車門位置,在劃機車格,建置u-bike、取締違停、設置電線桿或其他路阻時,能事先判斷人流是否順暢。
(之前有碰上路口三線道,外側是公車格,警察居然緊對著公車格設置酒駕臨檢,讓三線道只剩一線能走,公車為了讓我上車,放板子,一暫停就堵住了車流,後面喇叭聲不絕於耳,全車乘客包括司機自然煩躁)
/
3. 放置斜坡渡板,請強制司機依照標準作業流程。以下順序是我在公車後門旁貼的SOP表上看到的:
(1) 發現無障礙需求乘客(輪椅、嬰兒車、老人與菜籃、腳明顯骨傷、視障 …)先以車外廣播通知乘客禮讓優先上車
(所有低底盤,一定都配置有車外廣播,這是已有資源,沒壞的話一毛都不用再花)
就跟搬家道理依樣,一定是大型物件先上車,其餘小型物件在補在空位。我人生大概遇到50次以上經驗,都是一開始空車,人群爭先恐後上,然後司機再跟你說:「抱歉,車滿了,等下一班,很快就來。」
然後一等就40~50分鐘,才又下一台低底盤。但我從來沒有遇上我先上車,之後有想搭車的乘客沒搭上來的狀況,27年來從!來!沒!有!
反倒常常司機說上不了車,我堅持一定要上車,在司機臭臉與乘客不諒解下,還是順利上了車。有時候是上班遲到了,更多時候是我們已經等了30~50分鐘,過盡千帆,好不容易真的等到一台低底盤的版本(許多路線都是老式公車+微量低底盤班次輪值)
我已經比常人花了兩倍的時間在交通上,真的不能再花到四倍的時間給交通了。
大部分都是心理因素,不是真的擠不進。讓體積需求較大,體積彈性較低的適性乘客先上車吧,你不知道,他為了這一個低底盤班次,在佛前求了幾百年,而爭先恐後魚貫搶入的乘客捲起的,朋友,那不是落葉,而是他碎落的心。
(2) 盡量將斜坡渡板,置放在人行道上。(放置人行道時,完全不需要傾斜車身)
放置人行道上,坡度較緩和,利於上下車乘客與協助司機的安全保障。再者,若要讓適性需求旅客從人行道下柏油路,不一定在站牌旁就有斜坡道,可能要來回從原地到斜坡到車上,移動時間就遠遠大於移車時間。
再者,台灣摩托車喜歡亂鑽,公車與人行道靠越近,越保證摩托車放棄這個縫。
(3) 手動的板,務必上卡榫
三個原因,第一,任何人若因為斜坡板滑脫而受傷,未將卡榫卡上的職業駕駛鐵定要負擔最大最大的責任,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沒有人陪的起。
第二,板子不正常使用,容易壞掉,若因為不鎖板子,真的不小心撞到板子收不回去,只好請全車下車換下一台,這可就只輸聯航87分了。而長期錯誤使用,造成板子使用年限的減少,這應該不會是公司與公部門樂見的。
第三個原因,則是太可怕了。我人生印象中從公車上摔下來4次,都是沒卡榫,每一次,都擔心會不會ㄧ 摔,撞斷脖子,骨折,或其他可怕的狀況,還好目前真有受傷過,只有擦傷。但每一次,我都在其他擔心,會不會毀了板子,不只全車會瞪著我,若車壞掉了,少數能搭的公車,又會少一台。
(4) 詢問下車地點,並建議合適下車的站牌
很多肢障者,會合併胸腔力量不足,導致音量也小聲。且車上擁擠,不一定身障者能在預備下車前,即時按下身障用下車鈴,即便按了,嘈雜的背景音也會讓司機難以分辨。
最好的,就是預先詢問下車地點,司機在判斷該地點是否為最適合下車的站牌。��譬如我們家門口回程的站牌,常常違停摩托車,所以我習慣提前一站,在寬敞的公園人行道站牌下車,再開電動輪椅5分鐘回到家。
很多上下車小細節,或許司機會比乘客更清楚,適當的建議,讓彼此更方便。
/
4. 能否透過小規模的參與式治理試辦,讓運營有低底盤路線的司機,能討論如何增加服務動能?(從休假、年資、車次、排班、硬體投資、到獎金)
目前現行的制度,鼓勵司機用最短的時間,載最多的客人,每趟跑越快,才能休息越久,自然而然司機不喜歡載適性乘客,不覺得自己的地位很神聖。維修、補助、獎金 … 也都掌握在資方手裡,政府只能被動的發款。
如果有可能,小規模的試辦,譬如20個有興趣的司機先加入,把20個司機所屬的幾條路線的硬體維修改裝費用、無障礙服務獎勵使用金(假設可以增設這樣的數十萬的小基金)的使用權,先交給這幾個司機自行討論。
司機的資格,就以三件事情為考核,第一同儕資格審核;第二,查核下一定期間確認無行為不當被合理投訴;第三,則是規定必須依照公司標準SOP程序載客,載運一般乘客或無障礙乘客均須符合。
有個可執行的前提,就是大部分需要使用無障礙設備的旅客,持有的都是特殊悠遊卡。所以可以司機可以部分得知彼此的無障礙工作量多寡。再加上小團體運作,大家可以互相補充彼此的狀況。
譬如:誰誰誰的某個路線經過公立托兒所,在某些時段工作量其實很大;譬如:某某路線固定禮拜幾經過老人會館,那裡固定什麼時段有活動,應該多派低底盤班次
讓這些司機去討論,如果每年有維修經費,應該優先補給哪幾台車子,哪些部分。或是讓司機自行微幅排班,有跑哪些趟次的,可以更多的休息或加給。把治理權放到司機手上,或許能更貼切的分配資源,並建立金錢以外,新的價值取向。
補充一題,我並不直接贊同公部門或私部門直接補助更高額費用給司機。目前法規,的確司機載運無障礙乘客,所收到的載客津貼,與普通乘客相差無幾。
但我並不樂觀認為,給更多的錢,就會直接讓司機更願意載這些乘客。目前狀況下,每多載一個乘客,大概就是多幾毛錢。就算每一個無障礙乘客多支付100倍載客獎金,來到幾十塊錢,但這幾十塊錢,真的會產生足夠的誘因嗎?
即使有誘因,能夠怎麼改變司機的態度呢?若公車司機給100塊,拜託無障礙乘客換搭別台車,有多少比例的乘客會覺得行為恰當呢?
錢是很重要,卻也很偷懶的獎勵。但人活著,擁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榮譽感、情誼、尊嚴、得以掌握自己未來,不受制於人的踏實感 ... 這些,都不只是金錢交換得到的。
/
文章被貼到了障礙者的社群,看到一篇留言,我幾乎心碎:「就是這樣,我才不搭公車。」
全台灣有多少人,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出門的動力;就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了探索世界的自由。
甚至,就因為這樣的現況久了,開始誤以為活著,就只能是這個樣子,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喪失了親手實踐想像中未來的權利。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改自廖珮璇
#你可以撐傘可以出聲可以伸援手
#讓每一個人平安到家
#司機謝謝您 #人權因為您而能實踐 #國家因為您而偉大
#別怕
#一起去搭公車吧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救荃灣地皇廣場的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Edwin),和我們來一轉經典死場遊。
壽終正寢:佐敦廣場
「有些死場是瀕臨死亡邊緣,而這個(佐敦廣場)是已經死亡。」Edwin說道。位於佐敦道28號敦成大廈的佐敦廣場,商場名字仍於大廈外清晰可見,但若然在Google Maps輸入「佐敦廣場」,卻查不到正確位置。
座落在人來人往的佐敦道,很難想像這樓高四層的商場,已烏燈黑火二十多年,是佐敦中心地帶裏的一個廢墟。「我們站在佐敦道,街上人流很多,很旺場,但今時今日全香港最便宜的物業成交呎價,最便宜的便是這座佐敦廣場。」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三樓九號舖位建築面積約70平方呎,原業主1993年以$69.7萬購入,持貨23年,2016年僅以$10萬易手,呎價僅$1,429,賬面勁蝕86%、約$60萬,堪稱全港最平的舖位。Edwin表示,香港有很多大業主將商場劏成很多小單位出售,然後不宣傳、不用任何方法吸引人流,夾硬做死一個場,令舖位貶值,然後再安排相關人士以低價收回舖位,「做這些事很沒道德,可說是乞兒兜裏拿飯吃,所以我不買不賣也不投資。有人經常說送幾間商舖給我,希望我可以把商場活化,我也會說我不要。」
佐敦廣場前身為伯爵酒樓,實用面積共約一萬平方呎。1992年,分拆成超過160個舖位出售,當年呎價逾萬,但仍吸引到不少投資者。但業主們在1993年收樓後,發現舖位皆為「縮水舖」,實用率只得三至五成,生意做不了淪為死場。19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而荒廢,聚集了不少癮君子和露宿者。現時該商場除地面層可供遊人進入,其他樓層已經被封閉。
「你簡直是商舖華佗!」當記者和Edwin在商場門外傾談之際,一把聲音突然從我們身旁傳過來,原來是佐敦廣場門外報紙檔的店主,由他父親開始已在這個位置經營報紙檔50多年。他繼續說:「開業的時候很多人入伙,但空置了這麼多年,聽說你令很多倒楣的商舖起死回生,我今天便特意把鎖開了等你進去玩玩。」原來店主還幫手看管廣場的閘匙,我們就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入去探秘。
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13.8萬收購佐敦廣場舖位。商場的一至三樓,就曾在2012至13年,短暫經營過火鍋店。2014年就只有四樓的桑拿館,2016年在一樓開了雀會,二樓開了私房菜,但全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營業。
鄰近高鐵 於事無補
一樓和二樓遺下了完整的食肆裝潢,還有餐具調味料,統統都沒有清走。Edwin說:「真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該商戶好像走得很急。市中心這麼繁華的地段鄰近高鐵,佐敦道地舖價值以億元計算,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廢墟。」
再上三樓,大窗戶透入自然光,雜物清空了,感覺比一二樓良好。雖然劏舖的間格已經全拆了,但地上有多條從前舖位留有的深刻直線。「驟眼看這裏每一層都是幾千呎,以這裏的黃金地段來計,一定能夠租出去,每一層我估計能以$15萬放租。」
但上到四樓,又佈滿各式各樣的廢棄品。有很多像是露宿者在這裏留宿用的床墊、2014年的舊報紙、2012年的水費單、撕爛了的明星合照、封了塵的招牌、摔破了的招財貓等等,幸好是白天進來,入黑一定充滿着靈異感覺。既然位於市區,人流地理位置俱佳,很難不令人聯想是因為靈異問題而變成市中心的廢墟。Edwin說他不太了解和相信靈異方面的東西,「甚麼靈異也好,樓下這麼旺場甚麼靈異也不怕吧!加上買賣商舖與住屋不同,開舖頭做生意不需要過夜,所以就算是餐廳酒樓也好,就算有人死了也不會變成凶舖,凶宅很多,但沒有凶舖。」
由門口的告示板到散滿一地的文件,相信背後可能有很多訴訟問題業權問題,Edwin說:「我們進來也看到有些欠債還錢的傳單,想租這裏也會擔心背後有甚麼問題。更何況之前樓上是開桑拿館的,你我都知道桑拿館不是一般平凡人能經營的。」相信這就是商場荒廢的主因。
氣若游絲:先達廣場
「死場分幾種,其中一種是死亡中,好像身後的先達廣場。」先達都稱得上死場嗎?看租值升跌便知一二。Edwin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租值有最高峯的時候,地下一間舖出租$5萬至$10萬,跌到現在的$1萬至$2萬,跌了五至八成。先達幾年前的舖價炒得非常厲害,但最近急速下跌,最主要是智能手提電話炒風已過。」我們走到一樓的租務部詢問,職員都說最近有很多蝕讓,租務部職員說:「三百幾萬元買回來百多萬元出售。」
吉舖處處 舖位變貨倉
先達廣場位於旺角亞皆老街83號,一共三層約3.9萬平方呎,前身是先施百貨,在1995年劏成350個舖位出售,面積由72至488平方呎,堪稱本港第一代經典劏場。職員說:「業主都很資深,沒有按揭、沒有壓力,在這個艱難時刻,就算降低租金也能接受。」最平的舖位在訪問前一天租出,租金只是3,000元,已包差餉管理費。「業主下調租金只是希望舖位不要丟空,能夠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現在有一成舖位是未能出租的。」這麼低廉的租金,甚至有人租來當貨倉。
商場內外吉舖處處,目測空置舖不止一成。不論是地下、一樓還是二樓,吉舖集中於遠離電梯的角落位置。記者和Edwin上到二樓,人流更為稀少,約半數店舖沒有開門。Edwin說:「越做越靜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租來當貨倉;二,開成人用品店,成人用品店當然是開在較靜的地方。三,不需要太多人流的服務行業,例如修甲、睇風水、占卜那些做預約服務的。」但由於先達廣場沒有自來水,所以食肆、美容修甲那類需要有自來水的店舖,都不能經營。Edwin補充:「沒有食肆、小食店,不能以此聚集人流。能經營的店舖種類亦收窄,只能做零售、賣買電子零件或手機產品。」
經營靠好業主 等炒風救場
我們來到維修電話老師傅黃維邦(Wilson)的店,他的店已屹立先達20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先達的興衰。Wilson說:「現在絕對是低潮,沒有試過如此低潮。」他表示現在經濟差了,人們不像以往一有新型號手機便換機,「我有另一間舖回收二手機,我們收到的手機都是壞的,現在的手機不是壞了也不會放售。」
他表示能一直支撐着店舖全因遇到一位好業主,「當時樓下的店舖租金加幅一倍,甚至一倍半,但我這個業主都只是加了我一成租金,現在逆境下業主都願意減租,有商量的空間非常好。先達有些業主日日過來巡舖,看到你生意好便加租。」所以現在租金下調的情況下,Wilson也沒有考慮要換舖慳租金,「沒有想過呢,平租的通常在角落的位置,沒有這個位置好。加上業主對我這樣好,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他亦指商場的人流多少,對手機維修不算很大影響,「手機壞了一定會過來維修,人流多有時只是逛逛,不一定會買東西,手機維修穩穩定定,發達一定冇我份,夠交租餬口便沒有問題。」
Edwin認為,救活先達廣場的方法,只好等待炒風再來。「純靠商場自己的營運很難去翻身,互聯網格價太容易,引入新行業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看有那一個大牌子,有一些突破性的產品出現,整個炒風來臨,炒賣的人們當然要回來先達這個地方。」
死過翻生:地皇廣場
位於荃灣登發街登發大廈的地皇廣場,是死場中的經典,其中二樓238號舖位,2012年底以約$400萬買入,2017年以$30萬轉售,勁蝕$370萬。Edwin說:「所有商舖來說,最蝕入肉的可說是這個,簡直是創了香港歷史。如果持貨幾年要蝕92.5%,眼光要很『準』,因為很難有香港物業買賣蝕到咁。」
2012年投資者尹柏權以$4.1億向鄧成波購入登發大廈商場,2013年拆成200多個舖位出售,舖位面積由50至174平方呎,套現約$9億。但小業主收樓後便發現貨不對辦,發現商場設計與售樓書不同,實用面積縮水等的問題。有小業主稱當年有地產經紀訛稱,將會有行人天橋接駁至地皇廣場,但不單止沒有天橋,商場電梯更經常因故障停用。
Edwin說:「死場的特性是,易入難出,有一些是自動電梯進入商場,但要行樓梯離開的。有一類不能救活的死場,便是要行樓梯進入商場的。如果一個商場四通八達,人流便會旺。」地皇商場中了一切死場特性,進出不便和業權分散。
聯合業主翻身 出租率達100%
業主之一的王榮梅(Olive)當年以$400萬買入了一劏舖,「收舖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當時是買樓花沒有實物可看,實物與我們想像中有很大出入。面積很小,還是天價,一樓一間實用面積40呎的舖位要成四百幾萬。」
她曾嘗試放售或出租,都不能得到好價錢,更別說回本了。於是她便花近3年時間與各業主磋商,在2016年成立地皇之光管理有限公司,團結場內近百名業主聯合招租。她說:「回想起也覺得淒涼,曾經試過有一位業主,說只可以給我由灣仔到北角這段車程的5分鐘時間,於是我便在地鐵車廂內走來走去,進行游說工作。」她表示頭幾年她沒有受薪做聯絡人的工作,「講難聽一點,衰到不能再衰了,不如博一鋪。」頭炮租了給一間賣小型電器的百貨公司,但店主進駐後幾個月便退租。她說:「零售根本冇得做,因為趨向網購,我們就想不如做不能網購的飲食,於是我便把一樓在很短時間內改成一個美食廣場。」當時Edwin亦有參與這個死場翻生的計劃,更幫手大力宣傳,成功把當時的出租率推上到100%。
雖然走入地皇商場,仍不能以人流旺盛去形容,但不見有貨倉舖和空置舖,Edwin說:「這裏不算死,縱使有舖拉了閘,但是都有租客的。」美食廣場已因完約在2月結業,要繼續經營美食廣場便要再集資翻身。幸好同期有夾公仔機店主有意入租,現在一樓已成了夾公仔機舖,雖然疫情下不能正常營業,但總算是正確方向。Edwin說:「一個好的商場,最好是會吸引到人進來買、進來玩。一樓是美食廣場,人們很自然便會在上二樓三樓逛街,商場馬上變旺了起來。而這些夾公仔機也不錯,能吸引外來人。租金很便宜,2,000到3,000元已包冷氣費管理費等,租來創業其實都不錯。」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電梯安裝保養員在台灣值得做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剛出社會時的第二份工作就是電梯保養維修員這份工作基本上我個人覺得還蠻自由 ... 薪水當然是跟一般行業多一些啦常常會有人保養電梯被夾死的新聞. ... <看更多>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電梯保養行業薪水穩定但不熱門?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我從事相關行業,但覺得真的很冷門,工作覺得並沒有很粗重,有加班但這時機好像都不喜歡...40k-60k左右,因該很穩定為何不熱門? - 薪水,電梯 ... ... <看更多>
電梯維修員薪水 在 [請益] 工程師或電梯技師-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借朋友的帳號上來問一下問題。
大學私大資管系畢業。
目前在一家NB ODM廠擔任SW,在職快兩年。月薪有4萬。
但有點受不了長工時以及出差的頻繁。
加上每天通勤來回要兩個小時,
工作上,同事相處都還OK,但是公司因為景氣不好,
不論是分紅或是績效,都較前幾年減少許多。
因此有想換工作的念頭。
工作這五年下來,都是工程師,坐辦公室,
雖然看似人人稱羨,但事實上也沒多風光,精神壓力大。
科技業長工時,利潤低,又受景氣循環影響,無法有穩定的薪水成長及分紅。
剛好有個機會,有個朋友,在電梯業有個好人脈,
在傳統產業,穩定,薪水也會慢慢成長,雖然頭銜只是個電梯保養人員。
但是公司福利及薪水一點也不輸科技業,算下來年薪也沒差很多。
爸媽及女友都叫我去試試,我也有點心動。
只是,還是多少有些顧慮,畢竟28了,現在才轉職到技術面的保養人員
會不會有些晚???朋友說,這部份學有一技之長,將來就是直接做到退休,
公司也不會火人,每年的年薪都會穩定成長,等資深後也有可能會超過科技業的年薪。
我不怕辛苦,高中也做過工廠作業員,對於髒,累,太陽下工作,也不排斥,
有沒有人也有過這種大跳TONE的工作性質,從坐辦公室的工程師,跳到
出外的電梯保養人員?
能否給些建議,在心裡層面,該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電梯的保養人員,平常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0.60.37
請問HOW大大,電梯安裝跟保養是不同的嗎!?哪一種將來薪水成長幅度較大??
六年資歷年薪80,感覺也還不錯喔,有正常上下班嗎?
※ 編輯: Adrianne74 來自: 61.220.206.157 (02/18 15: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