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與冥想的關係
🧠腦波是怎麼一回事?
每個人都有體驗過某種的神奇時刻magic moment. 好像”腦波來襲”, 讓你得到一個嶄新的想法,或全然不同的看法,或者是某件事突然讓我們感覺到愛,感激, 敬畏讚嘆等等的情緒。 這些神奇時刻magic moment,常常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發生, 也許是喝咖啡, 走路時 也許是當你拍拍小狗的頭。 ”腦波來襲“也許只是個形容詞, 科學家已經研究腦波將近有100年的歷史。 透過測量腦波, 我們可以間接了解,腦部的功能及想法與情緒。
腦部有數十億的神經細胞(神經原), 每一個神經細胞又連結了平均上千個神經細胞, 當這些細胞在運作溝通的時候,會放出小小的電流。 當許多神經細胞一起運作之後,它們活動可以在頭皮上被偵測,放大,分析,甚至圖表化,這就是所謂的腦電波圖EEG.
當代的腦神經科學把這些腦波,根據它的的頻率(Hz) 用希臘字母分為五大類, 以下為他們的分類以及與靜坐冥想的關係:
🧠Alpha 波(8~13Hz)
冥想時最明顯的腦波,Alpha波代表腦處於一個放鬆但是專注的狀態,也是冥想者開始把注意力由外向內,明顯且平穩的Alpha波是冥想者有進入冥想狀況的一個好的指標。 明顯的Alpha 波,也是我們進入心流狀態(flow-state)的指標;放鬆但是全神貫注的狀態。有研究發現當運動員做出好表現的那一霎那,Alpha 波充滿了腦部。
圖1 在專注冥想時 藍色的 Alpha 波通常最高
🧠Beta 波 (13~32Hz)
算是一個多用途的腦波,當我們一直在想事情的時候最為明顯。 Beta與冥想的關係比較複雜, 通常我們在做專注的練習時會降低, 可是在練習能量冥想或者是愛與慈悲的冥想時,Beta波有時又會被激發。
處在過度思考, 憂慮/焦慮症或創傷症候群, Beta 會很高如圖是一位有憂鬱症的個案 (圖2), 可以看到雖然在閉眼冥想,但是綠色Beta波就會居高不下。
🧠Gamma 波 (32~100Hz)
這是頻率最快的波, 通常在靜坐者在進入更高意識,或者巔峰心理狀態時會發生,經常在長期深度冥想的和尚。 此外透過能量冥想的訓練,也能夠幫助它激發。
附圖3 是我的老師 有35年冥想經驗者 gamma波激發的狀況。
附圖4 是我練習,光,愛與和平 冥想 黃色Gamma激發的狀況。
🧠Theta 波(4~8Hz)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腦波,對一般人來說通常是在睡著前(或剛起床)處於半夢半醒之間, 或者是被催眠者處於一個容易被暗示的狀態。Theta波的激發,暗喻了我們放下了制約,分析的心,新的可能性及療育的才能開始(ex 希塔療育)
當冥想者進入一個”深度放鬆”確又專注的狀態,Theta被激發時,有趣的是它跟視覺影像有關,與當冥想者看到光/禪相時(*註1) 或者是冥想者看到靈性的影像有關。
在練習Jhana(觀息法)時,除了我們希望Theta可變高, 可以比Beta 高,甚至接近Alpha,最後能超越Alpha。 特別是處於深度冥想(進入禪那 Jhana時)
附圖5為 大師在做觀息法時候的腦波 他甚至可以alpha比高很多。
附圖6,7是我的練習,漸漸的想要把紫色theta波接近藍色alpha波, 圖7紫色有短暫的高於Alpha.
🧠Delta 波 (0.5~4Hz)
這是一個非常難測量的波, 因為頻率非常非常的慢, 所以經常跟肌肉的收縮所放出的電流混淆, 例如冥想的時候,你動了一下眼睛,或者咬牙,皺眉, 都有可能與腦波混淆。科學家也發現這Delta波比較是生理狀況有關,而不是心理認知。
靜坐冥想當然是訓練腦波得最好的方式, 但是漸漸的科技的進步,我們也發現許多訓練腦波的工具出現,有些結合的電動玩具的模式。 大家應該會看到相當多的腦波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註1 (美麗的尼米塔(禪相)
https://www.facebook.com/CoreyYoga/photos/a.520556888036874/3160387877387082
🌊YogiOcean訓練🌊
👉台北200小時瑜珈師資說明會 (5/23 周末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84330582909665
🕉7月台北週末 (報名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57069201425395/
🕉七月台北週間(報名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7393953175312
🚀火箭瑜珈(台北周末) 100小時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68529999897047/
「電波表對時工具」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DJ QuestionMar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心得] 電波錶對時APP - 看板watch 的評價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電波錶收不到訊號?一招破解!滿血復活! [歐塊] [OMG CRAFTS] 的評價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使用電波錶對時APP JJYEmulator讓電波錶對時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電波錶電波校時強制接收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電波時鐘校正app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MOBILE01 的評價
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科學最有趣的是各種自然現象環環相扣,我們不可能只改變大自然的某一個現象而不影響其他。就好像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義相對論間接推論暗物質存在的必要
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重力理論,它能夠解釋迄今為止所有實驗和觀測數據。然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轉速和可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都顯示需要比觀測到的物質更加多的質量。這是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有時會被稱為「消失的質量」問題。那些「應該在而卻看不到」的物質,就叫做暗物質 (dark matter) 。
有些物理學家猜測,會否根本沒有暗物質,而是廣義相對論需要被修改呢?他們研究「修正重力 (modified gravity) 」理論,希望藉由修正廣義相對論去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無需引入暗物質這個額外假設。可是從來沒有修正重力理論能媲美廣義相對論,完美地描述宇宙一切大尺度現象。
天文學研究向來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天文發現往往缺乏短期實際應用。然而過去十年之間,有關天文發現的研究卻得到了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換言之,過去幾十年間改變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認知的,有一半是來自於天文現象。其中有關廣義相對論的包括 2017 年的重力波觀測、 2019 年的宇宙學研究,以及 2020 年的黑洞研究。
不過很少人提及這三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發現其實同時令暗物質的存在更加可信。因為這些發現測量得越精確,就代表廣義相對論的錯誤空間更小。換句話說,物理學家越來越難以靠修正重力去解釋「消失的質量」問題,所以暗物質的存在就越來越有其必要了。
換句話說,如果證明黑洞存在,其對科學的影響並不單止是為愛因斯坦的功績錦上添花,而是能夠加深人類對構成宇宙的物質的理解。
描述四維時空的圖
談黑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物理學家是如何研究時空的。研究時空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所謂的時空圖 (spacetime diagram) 。一般描述幾何空間的圖,在直軸和橫軸分別表示長和闊,形成一個二維平面。有時更可按需要加多一條垂直於平面的軸,代表高度。長、闊、高,構成三維空間。但如果要再加上時間呢?那麼就再在垂直於長、闊、高的第四個方向畫一條軸吧。咦?
怎麼了,找不到第四個方向嗎?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都是被囚禁在三維空間之中的生物。如果有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生物,牠們會覺得我們很愚蠢,問我們:「為什麼不『抬頭』?第四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就像我們看著平面國的居民一樣,在二維生物眼中,牠們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到訪平面國的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不『抬頭』?第三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但牠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宇宙是三維空間,另外加上時間。如果要加上時間軸這個「第四維」的話,我們就必須犧牲空間維度。物理學家使用的時空圖就是個三維空間,直軸代表時間(時間軸)、兩條水平的橫軸代表空間(空間軸)。當然,把本來的三維空間放在二維的平面上,我們需要一些想像力。在時空圖上,每個點都代表在某時某地發生的一件事件 (event)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時空圖看出事件之間因果關係。一個人在時空中活動的軌跡,在時空圖上稱為世界線 (world line) 。
由於時間軸是垂直的,並且從時空圖的「下」向「上」流動。一個站在原地位置不變的人的世界線會是平行時間軸的直線。由於光線永遠以光速前進,光線的世界線會是一條斜線。而只要適當地選擇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單位,光線的世界線就會是 45 度的斜線。因為沒有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一個人未來可以發生的事件永遠被限制在「上」的那個由無數條 45 度的斜線構成的圓錐體之間,而從前發生可以影響現在的所有事件則永遠在「下」的圓錐體之間。這兩個「上」和「下」的圓錐體內的區域稱為那個人當刻的光錐 (light cone) ,而物理學家則習慣以「未來光錐 (future light cone) 」和「過去光錐 (past light cone) 」分別表示之。
所有東西的世界線都必定被位於未來和過去光錐之內。在沒有加速度的情況下,所有世界線都會是直線。如果涉及加速,世界線就會是曲線。而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概念,就是重力與加速度相等,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因此我們就知道如果在時空圖上放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例如黑洞,那麼附近的世界線就會被扭曲。不單是物質所經歷的事件,連時空也會被重力場扭曲,因此時空圖上的格網線和光錐都會被扭曲往黑洞的方向。換句話說,越接近黑洞,你的越大部分光錐就會指向黑洞內部。因為你的世界線必須在光錐之內,你會剩下越來越小的可能逃離黑洞的吸引。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了彭羅斯 (Roger Penrose) ,以表揚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嚴謹預測」。在彭羅斯之前的研究,大都對黑洞的特性作出了一些假設,例如球狀對稱。這是因為以往未有電腦能讓物理學家模擬黑洞,只能用人手推導方程。但廣義相對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就算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也是極端難解開的,所以物理學家只能靠引入對稱和其他假設去簡化方程。因此許多廣義相對論的解都是帶有對稱假設的。這就使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就疑惑,會不會是因為額外加入的對稱假設才使黑洞出現?在現實中並沒有完美的對稱,會不會就防止了黑洞的出現?
黑洞只是數學上的副產品嗎?
彭羅斯發現普通的高等數學並不足以解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因此他就轉向拓撲學 (topology) ,而且必須自己發明新的數學方法。拓撲學是數學其中一個比較抽象的分支,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各種形狀的特性的學問。 1963 年,他利用一種叫做共形變換或保角變換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的技巧,把原本無限大的時空圖(因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延伸的)化約成一幅有限大小的時空圖,稱為彭羅斯圖 (Penrose diagram) 。
彭羅斯圖的好處除了是把無限縮為有限,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故名思義,經過保角變換後的角度都不會改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把圖變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世界地圖。由於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如果要把地圖畫在平面的紙上,就必須利用類似的數學變換。例如我們常見的長方形或橢圓形世界地圖,就是利用不同的變換從球面變換成平面。有些變換並不會保持角度不變,例如在飛機裡看到的那種世界地圖,在球面上的「直線」會變成了平面上的「曲線」。
扯遠了。回來談彭羅斯圖,為什麼他想要保持角度不變?因為這樣的話,光錐的方向就會永遠不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被重力影響的事件的過去與未來。彭羅斯也用數學證明,即使缺乏對稱性,黑洞也的確會形成。他更發現在黑洞裡,一個有著無限密度的點——奇點 (singularity) ——必然會形成。這其實就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 ,如果霍金仍然在世,他亦應該會共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奇點處,所有已知物理學定律都會崩潰。因此,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奇點是不可能存在宇宙中的,但彭羅斯的計算卻表明奇點不但可以存在,而且還必定存在,只是在黑洞的內部罷了。如果黑洞會旋轉的話(絕大部分都會),裡面存在的更不會是奇點,而是一個圈——奇異圈 (singularity ring) 。
黑洞的表面拯救了懼怕奇點的物理學家。黑洞的表面稱為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在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跑得比光線更快才能回到事件視界之外。因此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回到黑洞外面,所以黑洞裡面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無從得知。就是這個原因給予了科幻電影如《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創作的空間——在黑洞裡面,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可以天馬行空。只要奇點永遠被事件視界包圍,大部分科學家就無需費心去擔心物理學可能會分崩離析了。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研究黑洞的內部並不是科學。
雖然如此,卻沒有阻礙彭羅斯、霍金等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利用與當年愛因斯坦所用一樣的工具——紙和筆——去研究黑裡面發生的事情。雖然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但他們的研究結果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代已知物理定律的猜測,即英文中所謂 educated guess 。利用彭羅斯圖,我們發現不單奇點必定存在,而且在黑洞裡面,時間和空間會互相角色。
但這是什麼意思?數學上,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分別,但在物理上兩者分別明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穿梭,但在時間裡我們卻只能順流前進。彭羅斯發現,帶領掉入黑洞的可憐蟲撞上奇點的並非空間,而是時間,因此我們也說奇點是時間的終點。亦因為在黑洞裡面掉落的方向是時間,向後回頭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落入黑洞,就只能走向時空的終結。
看見黑洞旁的恆星亂舞
另一半諾貝爾獎由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s Ghez 平分,以表揚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確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物體,而且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這些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s) 。
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會釋放出無線電輻射的天體,稱為類星體 (quasars) 。之後其中一個類星體 3C273 被觀測確認是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心。根據計算, 3C273 釋放出的無線電能量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 100 倍。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必然是些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恆星。但是理論計算結果卻表明,這麼重的恆星會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壽命會非常短,因此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
為什麼這些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因為恆星的發光度是有極限的,而且正比於恆星的質量。這個極限稱為愛丁頓極限 (Eddington limit) 。如果恆星的發光度超出愛丁頓極限,光壓(radiation pressure ,即光子對物質所施的壓力)就會超過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逐漸改而相信類星體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也令類星體多了一個名字: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每個黑洞旁邊都有一個最內穩定圓形軌道 (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 ,依據黑洞會否旋轉而定,大概是黑洞半徑的 3–4.5 倍。比最內穩定圓形軌道更接近黑洞的範圍,環繞黑洞運行的物質都會因不穩定的軌道而墜落黑洞之中,並在墜落的過程中釋放出 6–42% 的能量,因此可以解釋活躍星系核的強大發光度。
另一方面,彭羅斯在 1969 年亦發現一個旋轉的黑洞能夠把能量轉給物質,並且把物質拋出去,這個過程稱為彭羅斯過程 (Penrose process) 。換言之,從黑洞「偷取」能量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估計,科技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居住於黑洞附近,並利用彭羅斯過程從黑洞提取免費的能源。這個過程亦進一步支持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理論。
由於 E=mc2 ,能量即是質量,因此被偷取能量的黑洞的質量就會減少。霍金在 1972 年發現一個不會旋轉的黑洞的表面積不可能減少。黑洞質量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大,因此不會旋轉的黑洞不會有彭羅斯過程。他亦發現,如果是個會旋轉的黑洞,其表面積是有可能減少的。因此霍金的結論支持了彭羅斯的理論。
Genzel 和 Ghez 兩人的研究團隊已經分別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的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 (Keck Telescope) 監察了距離地球約 25,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將近 30 年之久。他們發現有很多移動速度非常快的恆星,正在環繞一個不發光的物體轉動。這個不發光的物體被稱為人馬座 A* (Sagittarius A*, 縮寫為 Sgr A*) 。 Sgr A* 會放出強大的無線電波,這點與活躍星系核的情況相似。
他們不單確認了這些恆星的公轉速率與 Sgr A* 的距離的開方成反比, Genzel 的團隊更成功追蹤了一顆記號為 S2 的恆星的完整軌跡。這兩個結果都表明, Sgr A* 必然是一個非常細小但質量達 400 萬倍太陽質量的緻密天體。這樣極端的天體只有一種可能性: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輻射 黑洞的未解之謎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在解釋科學背景的文件中亦特別提及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以及霍金輻射 (Hawking radiation) 。現時仍然未能探測到霍金輻射的存在,未來若成功的話除了將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以外,更會對建立量子重力理論 (quantum gravity theory) 大有幫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重力波研究、宇宙學研究、黑洞研究,都是直接檢驗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方法。加上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的黑洞照片,大自然每一次都偏心愛因斯坦。相信愛因斯坦在天上又會伸出舌頭,調皮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DJ QuestionMar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波作業簿 DONE⚡️
我以為我只是來表演的結果就變成整個製作了 Part2
這個Party包含了:
💥世界首演的原創聲光秀
💥原創的舞台燈光裝置設計
💥幾位身為高雄人而驕傲的團員
💥台灣最獨特的兩個派對品牌
🔥(我猜)是前所未有的衛武營冥想大會
🔥(我猜)衛武營前所未有的國語/ 動漫歌大合唱。
先謝謝所有來現場參加的人,真的是 #寫歷史
身為一個曾同時在嚴肅的表演藝術藝術場館及夜店/ 音樂節工作的表演人員,竟然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兩個圈圈的黃金交叉。
除了『好感動』,真的說不出別的。不愧是推廣 #眾人的藝術 的地方!
去年這個時候認識了衛武營,發現國家級藝術中心是一個很FRESH的團隊。
想做新的事情,願意挑戰,想把事情做好。更是發現業界很多超屌的人物竟然老早都已經在衛武營工作了。超級超級RESPECT!
一切是那天不經意地被問了關於衛武營兩週年慶有沒有想法。
開趴?『好啊。』
想搞裝置?『好啊。』
想做一些很中二的事,想挑戰規則?『恩。』
但但但但是會很酷很漂亮。『好,你提看看。』
提了案,幹,竟然過了。
更幸運的,很棒的團隊找到了我。
有紀昀擔綱設計、賴皮幫我撐腰氣氛。
奇峰讓裝置舞台燈光從無到有,配置圖、說明書、買工具、訂做五金、組織教育強效crew。讓一切從3D模擬圖慢慢的變成真的。到了現場,還有阿薩幫忙側拍以及Joey讓我們被全世界看到。到底有多幸福!
從發想、提案、設計、試做、大貨製作、試裝台、彩排到演出,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
最後我只能很驕傲地說,我們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不是譬喻,是真的自己的舞台),好玩的秀,愛我們也讓我們珍惜的觀眾。實在是等不及讓他再發生一次了!
老話一句,要謝謝的人真的太多,請讓我私下謝吧!
感謝衛武營的各種支援及還有愛,讓我們能放心舒服的演出及創作。
🎪對啦我也覺得不夠,趕快去敲碗,敲大聲一點讓全世界聽到我們,有人請的話就可以再來一次了!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Music/ MR. SKIN / 賴皮 DJ QuestionMark
Light Installation/ 紀昀
Lighting design, Tech organiser/ 應奇峰
側拍/ 薩禾豐
Streaming parter/ Joey Kaotyk
照片/ 李小天、Laughtale_photography、紀昀
會有更多照片影片啦!
#橘牆宇宙 #橘牆冥想 #電波作業簿 #很多愛 #寫Cue寫到禿頭 #台上的冬瓜茶 #一起幹一起變好 #很多愛
#NKLAB #NKCREW
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電波錶收不到訊號?一招破解!滿血復活! [歐塊] [OMG CRAFTS] 的推薦與評價

電波錶 收不到訊號?一招破解!滿血復活! [歐塊] [OMG CRAFTS] 電波錶 可以自動 對時 很厲害,但實際用起來,在台灣要收到電波訊號沒那麼容易, ... ... <看更多>
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使用電波錶對時APP JJYEmulator讓電波錶對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更新:先將時區調至東京時區,可大幅縮短接受 電波 所需時間,待接受完成再調回所在地時區。4:25秒開始調整時間. ... <看更多>
電波表對時工具 在 [心得] 電波錶對時APP - 看板watch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dian-bo-biao-dui-shi/id1073576068?l=zh&mt=8
縮址:https://goo.gl/K1s6gR
今天偶然在Mobile01錶版看到有人推薦這個APP
好奇之下花了60元購買想說不能用在退款就好
想不到真的有用,不用像之前Android一樣要插耳機線而且失敗率很高
只要將iPhone/iPad音量開到最大,開啟APP後按下開始發送
將電波錶開啟手動接收後放在旁邊就好了,不用再把手錶放在窗邊拜天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13.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tch/M.1465911092.A.F3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