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所可以帶給台灣的,絕對不僅僅在於提供潔淨永續的自主電力供應這一面向而已..... 台灣離岸風電職場 許多企業高層都是「她」!(09/20/2021 經濟日報)
在亞太地區,台灣是離岸風電產業的先驅,除了發電模式是新的,職場環境也是嶄新,因此吸引許多具有冒險天性的女性加入,更不乏在此成功突破職場上隱形天花板的傑出女性。她們也不約而同地邀請女性,除了內勤管理職,女性在離岸風電產業的步伐,更應勇敢朝第一線海上工程師邁進。
北陸能源三階開發執行長Monica Liu說,「在台灣,投入離岸風電的女性身影愈來愈多,就連中鋼、台船等過去以男性為主導的傳統產業在離岸風電部門,負責的女性並不少。」
「我覺得台灣企業向以男性管理者為主的觀念有在改變,也受到歐美外商的影響,再加上台灣的總統、經濟部長也都是女性,台灣整個社會大環境在兩性平權上其實做得挺好的」,Monica Liu侃侃而談,分享了她外派來台四年的觀察。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指出,近幾年,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看到愈來愈多女性參與的身影,沃旭能源亞太區團隊女性的比率更高於沃旭能源全球團隊。不過,汪欣潔認為,還有可以再加強的空間。
汪欣潔特別指出,目前歐洲的風場運維已有女性海上工程師了,而目前沃旭能源正展開風場運維工程師的招募作業,她格外期待在台灣也能有女性的應徵者。
汪欣潔強調,沃旭能源敞開大門歡迎不同背景有志參與離岸風電的女性朋友,不僅因為希望團隊更多元、更平衡,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最好、最適合的人。對於有意加入離岸風電的專業女性,汪欣潔特別提醒,不需要做任何前提假設,這個產業也沒有所謂的「隱形門檻」,尤其千萬不要覺得很困難就望之卻步。
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也表示,顛覆多數人的想像,台灣從事離岸風電的女性,在比例上確實比歐洲高,以CIP在台灣為例,女性員工占比高達66%,可說是「男女不平等」。
但許乃文認為,台灣的情形只是剛好,因為離岸風電對台灣來說,是新興歐洲來的產業,需要英文人才,而女性英文普遍比男性好,所以進入門檻相對低,這不表示台灣特別在離岸風電的性別平等上做得好,「只是剛好,不能因此偏安」。
不過,許乃文期待CIP台灣團隊女性員工比率超越男性的狀態,能為台灣社會結構帶來一些「正面的震動」,也希望讓社會看到離岸風電是一個台灣現在跟未來的大趨勢,並且跟世界接軌。
許乃文指出,在離岸風電產業任職是全方面的選擇,法務、金融、保險、行銷、施工、工程設計等等,她希望讓這樣的認知愈普及,讓更多女性知道任何職位都可以嘗試,甚至也許有可能打破部分家長對年輕女兒職涯的想像。
談及如何提拔更多離岸風電女性人才?政府是否應給予哪些規劃或協助?許乃文的直率回應有著更深層的省思。許乃文強調,不是所有的事政府都要負責,女性也不是需要「保送加分」的弱勢族群,對於有志投入離岸風電產業的女性,她的建議是,與其去區別哪些職務或專長比較適合女性,她想強調的是更本質的東西,例如建立專業上的自信、磨練團隊合作的技巧、鍛鍊發現問題的眼光和指出問題的勇氣。
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總經理黃意文指出,總部已訂下2025年全球女性員工比率須達25%的明確目標,目前亞太區總部女性員工的比率已有33%,「我非常開心在台灣有這樣女性員工的分配比例,但更期待台灣女性能夠挑戰更前端的製造、營運、安裝等工作項目」。
黃意文說,歐洲一向重視男女平權,雖然目前公司全球女性員工的比率僅19%,但不僅總部已訂下遠程願景,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員工從事離岸風電前端工作的比例在國外的分配也是比較平均的狀態,那種穿著工作服,在現場實地操作巨型精密機械的女性員工散布在全球各個風場,這部分在國外已有一定的成績。
黃意文分析,公司成立初期多半都以管理、財會、行銷、業務等傳統內勤工作為人力招募重點,但隨著今年台灣離岸風電進入密集的工程建設期,接下來日本、南韓、越南、印度的工程也將由台灣分公司負責,希望能有更多女性員工加入前方工程工作。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758004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環境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魏國彥 教授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人類會改變環境,也會被環境改變,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每天都跟我們的生活相互牽繫。 臺灣缺電,發展再生能源就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嗎? ...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Diary of a headhunter 獵頭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挖知識哇能源NEPII - 【科學到此一問】能源有哪些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大自然的力量The Power of Nature -認識再生能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網路上關於再生能源種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網路上關於再生能源種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網路上關於再生能源種類-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公民議題大家來討論】再生能源真的環保嗎?|活動筆記 的評價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Diary of a headhunter 獵頭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零經驗轉職,對職場人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面試階段僱主最常問到「過去沒有該領域的實務經驗,如何證明您可以勝任此職務?」面對「沒有相關經驗」、「非相關科系」的零經驗轉職,到底該如何準備呢?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從個人從事獵才經驗中,提煉一些零經驗轉職成功者的共通的心態、思考面,先來與讀友對於「零經驗轉職」這件事,有哪些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轉職成功的機率。
【全文摘要】
許多人在跨領域的轉職中多半會從技能、知識面來看,我反而會鼓勵職場人先試著用「#個人特質」與應徵職務的關聯性來思考。
例如:這個職務角色有沒有和個人特質有呼應之處?我的特質能否在這個崗位上有發揮的可能?這將能幫助我們形塑個人定位,去思考有什麼「#可遷移能力」是可以去強調的。
可遷移能力的意思是,從一份工作中得以轉移到另外一份工作中的技能和能力。譬如你從電子商務產業轉任至再生能源產業,橫跨在不同產業之上,很有可能都需要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如何把這個能力具象化去描述,也將攸關轉職成功的機率。
Happy Hunting! 🌿
Lynn
-
閱讀全文:https://user109985.psee.io/3nfg6r
*完整音檔請參考留言區。
-
❙ 最新開課訊息 ❙
■專屬你的優勢說明書 │
9/25-26 優勢工作坊 台北班 #精緻小班
11/6-7 優勢工作坊 台北班 #早鳥優惠中
https://lihi1.com/ohKZB
■ 一對一職涯諮詢・ 蓋洛普優勢解讀 請洽 │
LINE ID:「@lynncareers」
官方LINE帳號連結: https://line.me/R/ti/p/%40903uxkec
■ #Hahow線上課 資深獵頭履歷面試全攻略 │
https://lihi1.com/6RFE0
-
#職涯教練 #獵頭的日常 #職涯成長 #職涯規劃 #職場 #工作
#轉換跑道 #獵頭經驗 #Lynn的思享室 #轉職 #求職 #零經驗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環境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魏國彥 教授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人類會改變環境,也會被環境改變,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每天都跟我們的生活相互牽繫。
臺灣缺電,發展再生能源就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嗎?
地震和海嘯來臨時,有哪些非遵守不可的防災準則?
每年都想換一支新的智慧型手機,會為世界另一端造成多大的危機?
面對天外飛來的橫禍,稱霸地球的恐龍也難逃滅絕的命運;如今環境正在崩壞,人類將要面對哪些危難?
人類世來臨,地球能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當人類繼續索求無度,60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模樣?
翻開本書,你會發現環境議題比你想像中更值得關切,不可不知!
作者簡介:
吳依璇(海洋知識平台滔滔Ocean says編輯)
黃少薇(現服務於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
陳俐陵(國家實驗研究院專案助理研究員)
主編簡介:魏國彥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員、臺大地質系教授,專長地質、海洋、生態等領域,曾任行政院環保署長,同時也為天下雜誌、風傳媒等知名傳播媒體撰寫社論、專欄。不僅是通古達今、滿腹文墨的作家,更是關心環境教育的大師級學者。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 (1)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廠的外觀有高大的煙囪,火力發電是利用強大的蒸氣的力量來推動汽輪機的葉片轉動而發電。火力發電的燃料是燃燒煤炭。 ... <看更多>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挖知識哇能源NEPII - 【科學到此一問】能源有哪些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到此一問】能源有哪些? 能源大致可分為#初級能源與#次級能源: 1. 初級能源:又稱為「一次能源」,是指天然形成的能源。初級能源又可再分為再生能源及非再生能源 ... ... <看更多>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 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定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非再生能源有哪些 ? (1)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廠的外觀有高大的煙囪,火力發電是利用強大的蒸氣的力量來推動汽輪機的葉片轉動而發電。火力發電的燃料是燃燒煤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