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與熊的疑惑】日本一位網友於福島縣岩瀨區附近,意外發現一隻面容像熊,但身形像狗的動物,其照片亦在網上瘋傳,引起熱議。網民反應不一,部分認為是熊,惟經過日本黑熊研究所所長判斷後,認為其真身應該是狗隻。
網民於福島縣岩瀨區附近的建築工地,以為見到黑熊出沒,遂拍下照片上載到社交媒體。據網民透露,當他開始拍照的時候,這隻「黑熊」慢慢露出尖牙,甚至緩緩步向網民。
福島縣動物中心就此提醒市民,不要太靠近野生動物:「這可能是一隻流浪狗,但野生動物普遍兇猛,建議遠離牠們。」這張「奇異生物」的照片一度在網上瘋傳,網民亦開始討論「到底是狗還是熊?」,惟一直未有確實的答案。
不過謎底終於解開,據日本黑熊研究所所長武田和彥分析,他認為照片中的生物應該是狗:「這張照片很有趣,牠的特徵是耳朵很大,可是肩膀和手臂都很幼細,所以這隻應該是狗。」
資料及相片來源:Twitter @nihonkikkake
= = = = = = = = = =
【MEWE: MoCity 毛城城】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CityH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YouTube Channel: 毛城城MoCity】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屏科大副教授黃美秀,是台灣第一個入山研究黑熊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奉獻黑熊保育長達二十年,在最惡劣艱難的深山環境,克服體力耐力的極限,完全一次又一次的黑熊研究。製作團隊參與極少曝光的黑熊捕捉繫放過程,主持人白心儀,也參與南安小熊野放之前,最重要的陌生人趨避訓練,當壞人嚇小熊,警示小熊野放以後千萬不要靠...
黑熊研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分,布農語「dahun」,經日語音譯成為「大分」,漢語舊名「打訓」,是「水蒸氣」的意思,生動描繪著附近拉庫拉庫溪底終年蒸騰的溫泉蒸汽。他是一座只有雙腳才到得了的山城,是18世紀末郡社群布農族人們落腳的家園,也坐落著八通關古道規模最大的駐在所遺蹟群。
1920年所建的大分駐在所有三層大平台,每層落差約3公尺,曾有宏偉的建築群:古道所經的最下層,有駐在所辦公室、蕃產交易所、酒保(販賣部)等,往上第二層則是警察俱樂部、官舍等住宿區,最上層則是武德殿與最高階警官獨棟宿舍,南邊樹林裡還藏有一座水泥彈藥庫。
然而,這樣壯觀的木造建築群遺址,就在距今不遠的1992年,因為一把無名火而焚燒殆盡,永遠離我們而去;徒留日本時代的黑白老照片,與做工精美如城牆搬壯觀的巨大平台駁坎,憑弔著這中央山脈深處最悲壯、諷刺又令人讚嘆的日本聚落。他的存在,也見證著此地布農族沈痛的抗日歷史。
---
近午,途經浮築橋後鑽過一片曝曬的蕨類海,一行人終於抵達海拔1320公尺的大分山屋,當紅色屋頂出現在眼前時,全隊爆出高聲的歡呼:「呀呼~~度假啦~~」
駐在所辦公室遺址上,座落著一棟玉管處在2002年所建的大分山屋,大門上的山形雨庇致敬著昔日駐在所的造型;它同時也是重要的台灣黑熊研究站,更是台灣唯一有太陽能熱水器可以洗澡的山屋。我在2016年6月時早已享受過中央山脈熱水澡的美好,這天(2019年2月)也想如法炮製時,發現熱水器是壞的,冰冷的空氣讓我只剩下洗屁股的勇氣。
在搞定一切後,我們突然被拉庫拉庫溪谷的寧靜給淹沒,各自佔領屋前的長桌或石牆一角,曬著透過雲層均勻慵懶的陽光,不發一語享受著這份可貴的山間閑暇。
何以可貴?大分距離花蓮山風登山口「38.8公里」,更別提中間還有要上800公尺越過儒潤山的大高繞;而距離大水窟的距離則是22公里,大水窟到東埔是35.8公里,是台灣最遙遠的山屋之一。在這等深山野嶺依然能享受到人類科技帶來的便利美好,是一件既奢侈、又放鬆的事,卻也干擾了「荒野」的感覺,使我們與文明的距離,又更近了一些些。
加了柔光罩的陽光把人曬的暖烘烘,微風吹拂帶走了多餘的炎熱,舒服的催人入眠。這讓我想起上次來時是濕熱的6月,大分三溫暖般蒸烤著我們,直到午後斜陽帶來涼意。大分的舊部落散居於附近山坡上,我們無意去打擾族人的老家,而專注在放空、午睡,以及在遺址間隨意走動上,想像此地昔日的喧鬧年華,雞叫聲、舂米聲、柴火嗶啵聲,以及布農族迴盪在山間,不知是瞄準侵略者,還是種種山肉的槍聲。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山屋的悠閒午後
黑熊研究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花了很多時間做了黑熊的分佈調查,我卻找不到熊。對於黑熊瀕臨絕種的資訊,不是從電視、書籍來獲得,是用我的雙腳走出來的。」
長期研究 #台灣黑熊 的 #郭彥仁,不只是待在實驗室,而是走到野外,用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郭彥仁用幾滴泥巴,幾片剝落的青苔,就可以推敲出當時動物在這邊從事什麼活動,而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水池,對一個 #野生動物研究者 來說,更是如獲至寶。
⛰公視今晚九點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黑熊研究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屏科大副教授黃美秀,是台灣第一個入山研究黑熊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奉獻黑熊保育長達二十年,在最惡劣艱難的深山環境,克服體力耐力的極限,完全一次又一次的黑熊研究。製作團隊參與極少曝光的黑熊捕捉繫放過程,主持人白心儀,也參與南安小熊野放之前,最重要的陌生人趨避訓練,當壞人嚇小熊,警示小熊野放以後千萬不要靠近人類。
影片提供: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