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教父》,該不會是「中華民國」版?
⠀
⠀
現在是 1975 年。身為文藝青年的你,聽聞傳說中風靡世界拿遍大獎的《教父》已兩年,終於等到它飄洋過海在寶島上映。
⠀
⠀
從馬龍白蘭度的黑幫大老氣勢,一路看到艾爾帕西諾漸漸掌握大盤,紐約的黑道史縱橫了人物血淚,你感覺,這部電影似乎沒有想像中暴力,但片尾有點微妙⋯⋯在看完艾爾帕西諾如何除內奸外賊後,一張黑底字卡註明,男主角「繼承其父追求正義的遺志」。
⠀
⠀
「天網恢恢,一干人等終於因作惡多端,得到應有的制裁⋯⋯」
⠀
⠀
等等!弄得你好混亂,同樣是為保地位求生存的江湖份子,誰是正義、誰是作惡多端,字卡不說,真的是很難判斷。
⠀
⠀
恭喜你,你看到的是寶島特產、片商為了通過中華民國電影審查制度與政府周旋後的版本,配有當時主管機關耳提面命的教化警語,獨步全球。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3fELsTa
⠀
⠀
當年台灣觀眾要能在電影院看到《教父》,過程坎坷。本片申請上映時,正值行政院長蔣經國指示加強電影審查的階段,主導審查的新聞局局長錢復甚至在公開場合以本片舉例,提出像《教父》這麼暴力、《巴黎最後探戈》的情色作品,「絕不可能在國內通過檢查上映」。
⠀
⠀
片商自然是大為煩惱。在自刪些許段落後,申請書上強調已把不妥之處刪除,並附上香港、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准演的公文,其中輕輕一句看來十分有重量:「除共產國家外,全世界所有自由國家均已先後上演」,以此與自稱「自由中國」的國民黨政府溝通,真是大智慧(?)
⠀
⠀
錢復的「絕對不可能」對上來勢洶洶的「自由國家均已上映」,新聞局最終選擇放行,但怕自打長官嘴巴,因此特別發佈新聞稿強調是因片商已自行修剪,且「片中一干涉及犯罪行為的人物,均已受到法律制裁」。
⠀
⠀
《電影片檢查標準規則》中十分強調人物在進行負面動作後的悔過,所有負面行為都需要得到制裁或規勸。例如,禁止「描寫自殺行為而無教育意義者」(怎麼拍得有教育意義,真是大哉問)、「描寫兒童犯罪而不予糾正者」(孩子犯錯一定要罵),「表演觸犯刑法之重大犯罪行為而結局不予法律制裁者」等等⋯⋯也難怪片商需要絞盡腦汁想出「省產結局」。
⠀
⠀
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畢業生》留下許多傳奇,他帶走新娘伊蓮、在公車上駛去的最後一幕成為年輕世代對未來感到荒蕪的印記,樂團 Simon & Garfunkel 為本片創作的〈The Sound of Silence〉也成為六〇年代暢銷作。電影敘述剛大學畢業的少年被年長貴婦羅賓遜夫人勾引,不久後卻與她的女兒伊蓮墜入情網。
⠀
⠀
除明顯的「亂倫」情節外,電檢檔案中寫到觸犯「以動作或言語表演淫穢性態者」,應予禁演,一再闖關不過。1967 年於美國上映的電影,要到 1973 年本國片商才想出一個妙招,有了過審的機會 —— 在中文字幕裡,將劇中所有的「母女」關係全改成「姊妹」⋯⋯
⠀
⠀
⠀
▍奧斯卡有比我大中華重要嗎?一代審查,被剪接的電影史 ➤➤ https://bit.ly/3fELsTa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fIEZq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介紹 訪問主編: 黃健敏 (Jiahn Min Huang) 內容簡介: 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那些, 發生過或進行中的, 都是漢寶德眼中殿堂外所獨具的奇花異采, 這些都是在地底蘊與原動力。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
「1967年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1967年台灣一張照片登上時代週刊,讓蔣介石氣炸,原因竟 的評價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1967年西門町七彩藝苑案S妻後帶小三跑路震驚全台】@521 的評價
- 關於1967年台灣 在 中華文化總會 - YouTube 的評價
1967年台灣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不義遺址上,沒有轉型的咖啡館】
兼論會計法99條之一。
〈青島東路3號,蜜蜂咖啡。〉
週末早餐何處去?最方便的就是辦公室樓下的蜜蜂咖啡,一樣的味道吃了近30年,週末人少,無上班族,較自在。
進入立法院後,最平價最方便用餐之處(中午有台式簡餐)就是蜜蜂咖啡了,創業於民國67年,已43個年頭了,從老立委、增額立委,到今天第10屆立委,不管立委、助理、記者、國會聯絡人、國會訪客,相信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地方,有近半世紀共同記憶,立法院周邊餐廳開開關關,唯有蜜蜂,屹立不搖,與立法院同在、並存,默默見證台灣民主發展史。
民國67年逢中美斷交,尚屬戒嚴時期,還是蔣經國時代,風雨中國家一路走來,有數不盡的台灣民主轉型,衝突、變革、改革,皆在不到30公尺對街的立法院上演,43年台灣歷史事件簿,何其豐沛、動人、澎湃、扎心,從生死存亡、風雨飄渺、民主轉型、政權交替,到今日台灣成為全球矚目關鍵地位,重要性不言可喻,這是三代台灣共同打拼的結果。
〈但有誰知道青島東路3號是不義遺址?〉
東西向的青島東路、忠孝東路,南北向的鎮江街、林森南路所圍起長方形街廓(包括喜來登飯店在內),這裡就是青島東路3號,過了紅綠燈就是立法院。
1949年,青島東路3號是國防部軍法局及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看守所,1967年遷至景美看守所,美麗島事件審判處,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時代,軍事犯、政治犯、思想犯、重刑犯皆關押於此,「施明德」、「黃華」皆曾落難於此,那年代台灣知識份子、理想主義者、反威權體制者,都走入青島東路3號,
命運只有三種,
幸運的人:下一站是綠島監獄。
不幸的人:下一站則是槍決,血濺「馬場町」。
最慘的:在看守所就被凌虐至死。
不服判決、喊冤、上訴者,刑期加倍,甚而改判無期徒刑,送蔣介石的簽呈,原槍決5人,回來可能改變為7人、9人等,如台南案、麻豆案…等,就他一個人決定所有人的生死、命運,是悲慘荒謬年代。
〈全國最有歷史性,見證歷史,沒有轉型的咖啡館〉
咖啡廳牆上掛了一段文字:
「推開門在咖啡館裡,點一杯記憶的香氣,記錄一段陳舊過去,溫度撫慰了不安,香氣豐富了回憶,慶幸我還有一杯咖啡的幸福。」
有意思!是內行人寫的,道盡對歷史見證與寬容,同時也是獻給在民主化運動中仆倒的人們,可不是嗎?
蜜蜂咖啡老闆娘纖瘦、溫柔、待人客氣,從少女時開店,至今卻看不出是祖母級,43年如一日,貨真平價,微利經營,堅守著歷史的情愫,數十年裝潢不改,不隨波逐流而變,堅持原味,故「沒有轉型的問題」。
她曾多次告訴我以前資深老立委,誰誰常來用餐、喝咖啡,有的退休後拄著拐杖,結伴或獨來,看盡多少英雄豪傑、政客、騷人,彷彿歷史的幻燈片,是可成見證、口述歷史的人。
咖啡廳已與立法院共長天一色,尤其開在不義遺址上面,可說是歷史的「資產」、「勝地」,這種店,大概只有歐洲才有,何其可貴!哪天老闆娘不做了,希望退休後的我能接手來繼續經營。
〈在不義遺址上,從事轉型正義〉
1996年連任後,辦公室就搬到蜜蜂咖啡樓上,因為同屬青島東路3號,同屬不義遺址,已1/4世紀了,在歷史洪流算是短的,但在不義遺址從事轉型正義,對我而言是有歷史的急迫感及責任感,「故會計法99條之一修正案須嚴肅面對」。
昨日下樓用早餐,想起上週日4/11到總統官邸開會,大家共同決定8/28公投不提對案,
〈短短一週內,我們見到〉:
除公投案外,陶德訪台、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發表聯合聲明,顯示台美合作發展推上高峰,及台灣在亞太和平穩定的重要地位,卻見國民黨左支右絀,不知所云,殘抱92共識,戰略模糊、搖擺不定。
奉勸國民黨朋友應改弦易轍,勿再抹黑、對立、為反對而反對,共同為國家努力,可否?善哉,善哉!!
1967年台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3月13日,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建國北路口),台北市立中山女高校門。(張哲生 攝)
中山女高的前身為1897年設立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女子中學,歷經多次更名,於1922年改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簡稱三高女)的台北市中山女高前身,在1937年遷至今址時,所新建的三層樓校舍(今逸仙樓),在當時被認為是最新穎的建築。
1936年動工興建、坐落在校門旁的逸仙樓竣工於1937年;1997年2月20日,被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第三級古蹟)。目前其一樓為行政辦公室、校長室、簡報室、教官室、與教師辦公室,二樓、三樓為一年級教室。
1930年代,台北市的幾座中學校舍,如一女高(今北一女)及第三中學(今師大附中),都採L形平面,轉角處外部設置主要入口,內側則多出一座低矮小屋作為廁所,而三高女(今中山女高)即是這種典型的平面。
這個作品在形式上可以接上包浩斯(Bauhaus)的傳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幾個方體作高低大小不同之組合,得到一種不對稱平衡的美感;再者,它在立面上的開窗,兩個一組,很有節奏地排列,立面的秩序達到高度的嚴謹性,在台灣近代建築中,尚無出其右者。
中山女高的校名沿革如下:
1897年,台灣總督府國(日)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成立。
1902年,改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1905年,將「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的「本科」改為培育以台籍女小學教員為主。
1909年,學校遷校至「艋舺公學校」(今老松國小)。
1910年,改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
1915年,遷校於艋舺(台北廳大加蚋堡艋舺後菜園街),即今天內江街台北護理學校城區部。
1919年,改為「台灣公立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1922年,改為「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改正台灣教育令」發佈,實施台、日共學制,簡稱「三高女」。
1937年,遷至朱厝崙與上埤頭交界一帶(今長安東路現址),原艋舺木造本館「榮光樓」亦一併搬遷至新校區,原址改設「台北第四高女」。
1945年,二戰結束後,改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
1955年,汐止分部(今新北市立秀峰高級中學國中部)設立,並於1964年脫離。
1958年,與北一女中、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成功中學等高中合辦台北五省中聯招。在聯招實施初期,台北高中之志願序尚未成形。
1967年,因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遂將校名冠上所在地之區名,更名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簡稱中山女高或中山女中。
《中山女高校歌》
詞:梁寒操
曲:蕭而化
我們是中華的好女郎
(後來改成:我們是國家的好青年)
新時代的任務在擔當
建設自由的國家和大同的世界 養成科學的頭腦和仁愛的心腸
窮搜乎學術之淵藪 偕行乎道義之康莊
我們的第二家庭 就是這臺北中山女高 幾年師生的生活 永遠不會遺忘
我們歡呼 我們高唱 要團結努力 把中山女高 發出閃閃的豪光
1967年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介紹
訪問主編: 黃健敏 (Jiahn Min Huang)
內容簡介:
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那些,
發生過或進行中的,
都是漢寶德眼中殿堂外所獨具的奇花異采,
這些都是在地底蘊與原動力。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藝術十五章。
本書共分四大卷,從「鄉土藝術家」、「鄉土藝術」、「鄉土建築」,到「老街」,各卷又有名詞義釋與時事探討的詳正論述,諸如鄉土與民間,本土與外來,手工藝與古董等等,倆倆參照又類比影響的相似卻又不一樣,通通都在漢寶德根深淺出的說明比喻裡,談出另一種或更多的可能。
作者簡介: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出版社粉絲頁: 典藏 ARTouch.com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五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1967年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新書介紹
專訪主編: 黃健敏 (Jiahn Min Huang)
內容簡介:
台灣談美第一人‧漢寶德
暢論書寫之樂,
剖析當今書法之繁花百態、侷限與因應對策,
書法藝術深度反思專文首度集結!
「中年之後,自度一生志業大抵不過如此,開始思考養生之道,以便輕鬆地度過老年。我想到了書法。」——漢寶德
向來「揮如椽之巨筆書寫人間」,台灣現代建築名家漢寶德年近六十轉而「舉輕若重」執起毛筆,成為書法界的新鮮人,從此一頭栽進書法的桃花源,更於七十四歲舉辦了生平的首度書法展「寫藝人間」。卻也在這段歷程中,體察到中國書法老化的窘境,並做出種種反思及建言,諸如:
書道的創新是否等同於拋棄傳統技法?
書法該如何融入民眾的生活,而非滿街刻板又缺乏美感的臨摹?
饒富藝術美感又易寫的草書為何始終無法流行?
兼談篆刻印章之美,
以及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的時代精神及魅力所在。
本書做為漢寶德一生書法藝術歷程的完整集結,從中除可感受漢寶德先生的藝術涵養與率真性情,更是書法愛好者、美育推展者的最佳參考書,一起跟著美藝生活家漢寶德,隨意運筆,從心挖掘書寫之樂境泉源。
作者簡介: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1967年台灣 在 【1967年西門町七彩藝苑案S妻後帶小三跑路震驚全台】@521 的推薦與評價
原來56年前有發生過這件事. ... https://youtu.be/uHJf2eNtvbo #西門町#七彩藝苑# 1967年 #萬華#王文敏2023達人秀畢業歌大賽開跑啦! ... 台灣 達人秀. ... <看更多>
1967年台灣 在 中華文化總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文化總會」於1967年創立,為從事台灣文化連結的非政府組織(NGO),歷來由總統出任會長,隨著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文化總會也擔負起與時俱進的時代任務。 ... <看更多>
1967年台灣 在 1967年台灣一張照片登上時代週刊,讓蔣介石氣炸,原因竟 的推薦與評價
1967年台灣 一張照片登上時代週刊,讓蔣介石氣炸,原因竟是一張...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