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位回到美國的學員的分享,即使是40年的肉食主義者,這輩子沒喝過豆漿的美國人,也能順利無痛苦的吃了兩個多月。
「他一直以來看了很多不同方法減重的書,也試過生酮,但只有4+2R讓他可以持續而且快樂的執行,重點是結果快速明顯!我們之前在美國就看過腸道微菌相關的書籍,所以知道腸道菌種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要怎麼實際的執行。」
這讓我想起兩年前一位美國回來的台灣朋友,也跟我說了一樣的話,她說「Microbiota在美國是顯學,大家都知道腸道菌的重要性,每個醫師都在說胖子的腸道菌不好,但問題是沒有人告訴我實際作法,妳是第一個我看到把理論化為實際食譜,教人怎麼吃改變腸道菌相來達到健康瘦身的目的。」
兩位來自美國朋友的分享,跟我現在review到2021年的所有「飲食介入跟腸道菌」的研究,讓我更確信在同時「 #改善腸道菌多樣性」跟「 #改善代謝相關慢性發炎指數」的飲食上,台灣或許是走在外國的前面的🤫
比較特別的,是吃了一個月後的抽血報告,除了超標的血糖(104–>98)跟三酸甘油脂(179–>80)都變正常,總膽固醇砍半(206–>104)的關鍵因素,在於低密度膽固醇LDL從本來的正常變得更低(110–>50),下降超過50%,讓人想到降血脂新藥物PCSK9 inhibitor,這個PCSK9 gene被抑制的人,會比正常人的LDL低28%(約減少40mg/dl),通常用在對降膽固醇藥物statin耐受度不佳的人身上。
但今天只是一個月的飲食,我就看到了好似吃了強效降膽固醇藥物的LDL,不禁讓人思索飲食對於降膽固醇的效果差距,這些人種、基因跟不同腸道菌的關係,都是未來值得研究的重點。
#健康飲食無國界
#植物性蛋白質多多益善
#研究的價值在於實際用在患者身上
#否則實驗室永遠只是紙上談兵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4 2r 抽 血 報告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很多人私訊王醫師粉專索取折扣碼,小編傳給我看,有很多可愛的留言跟各式各樣和書的合照:
美腿和書合照
小孩和書合照
寵物和書合照
公仔和書合照
還有各式各樣可愛的對不起(XD)
書翻到爛爛的說對不起(這個千萬不用道歉,作者本人超開心)
書泡到水的說對不起(這個更不用道歉啊,心疼淹水受災戶QQ)
那種心情,很像看到自己的小孩,在每戶人家被照顧的好好的欣慰。對書來說,還有什麼比每天被翻閱更幸福的呢?
對於許多博客來刷一星,認為沒有一個指令一個步驟告訴他怎麼吃可以月瘦10%體重的,我覺得很遺憾。
平均4到6週健康的減掉10%體重,難道是件容易的事嗎?
如果不容易,怎麼會覺得有一種菜單就能讓全世界不同腸道菌相不同體質的人輕易的瘦下來呢?
#覺得買書就能瘦的人
#你是不是沒有經歷過減肥復胖的無間地獄也沒有花過上萬的冤枉錢
#所以你認為健康減脂是很簡單的事呢?
我看過的數十本關於減肥的書,從來沒有一本可以讓我輕鬆瘦下來,但是每一本都會讓我看到一個觀念。
我經過多年的摸索跟研究看到了腸道菌跟減肥與復胖的關係,我把自己的發現,寫成一本書讓大家開始有這樣的觀念,也重視飲食跟腸道菌的關係。
但是重點還是我必須看到妳本人,必須看到妳的身體組成跟抽血報告,必須了解妳用過了什麼樣的減肥方式,必須知道妳的工作跟作息,我才有辦法給妳量身訂做,屬於適合妳個人的階段性食譜。
如果你也覺得健康減脂是件困難的事,那請認同專業諮詢的重要性。如果你覺得減脂是件簡單的事,那你可以把我的書當作科學新知參考,更不需要為了沒有直接告訴你怎麼吃能瘦,而感到生氣了不是嗎☺️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王醫師買過的減肥書跟漫畫一樣多
#因為我有去親身試驗過別人的理論
#才有了今天這本書
4 2r 抽 血 報告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館長為什麼糖尿病?]
根據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qmWQpg ,台灣最強壯的男人-館長,已經驗出糖尿病前期。對於產生原因,他跟某醫師有歸咎出一些原因,不過其中的內容有些錯誤的觀念,讓我不禁想要指出來:
1.吃得太多,每3、4小時就要吃一餐,他懷疑這樣造成胰島素一直分泌。→其實幾小時吃幾餐並不是重點,就算168斷食一天只吃兩餐血糖也不一定會穩定,而是「#你吃了什麼」才是重點,我的4+2R飲食法學員每天都吃四到五餐,曾扎飯前飯後血糖給我看,都是100以下,顯示一個「穩定血糖的食物」才是重點,#高糖高油 本來就會造成血糖震盪,跟進食幾餐根本沒有關係。
2. 三酸甘油脂過高,他認為是增肌使用生長激素(黑魔法?),生長激素會使胰島素受體產生抗性。→錯了,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因為你吃高糖高脂肪,和生長激素沒有關係喔。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發現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是對於有高風險的人: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又是黑魔法?)、體重過重、家族有第2型糖尿病, 則生長激素治療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結論是沒事本來就不要亂打藥,好好睡覺不要熬夜比較實際。
3.每天要補充大量的蛋白粉、雞胸肉等蛋白質,有的甚至一天吃10幾顆蛋,累計下來一天吞下好幾千大卡的熱量。→注意到問題了嗎?增肌的人都吃什麼為主?動物性蛋白質啊!動物性蛋白質包括乳清蛋白,裡面過多的BCAA(支鏈胺基酸)會造成胰島素抗性!這也就是為何在腸道菌的研究當中,動物性蛋白質總是做出不利血糖控制的結果。
4.新聞裡醫師說「對很多重視增肌的人來說,常以為吃肥肉、喝油或是生酮飲食可以瘦身,還能增肌,或許這樣吃不會變胖,但是血中三酸甘油脂會快速升高,真的有可能導致突發性的血管栓塞。」→這位醫師的觀念部分有誤喔!生酮高脂肪其實肌肉掉很快,這些人是用大量重訓來抵銷高脂肪掉肌肉的壞處,生酮可以拿來瘦身沒錯,但增肌是負分喔!詳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849603479175951/?d=n
看到這裡⋯⋯孩子們,麻煩翻開課本XDD https://reurl.cc/Agz1pE
第25頁《血脂肪vs皮下脂肪vs內臟脂肪》裡面有詳細的說明。這三個完全是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的東西,雖然都是脂肪,但一定要分開來探討!
很多體脂率12%的健身教練,內臟脂肪超過10,有糖尿病,並不是體脂率越低越不會糖尿病!飲食不正常,亂吃會讓內臟脂肪飆高的東西,再怎麼瘋狂運動對降低內臟脂肪都是沒有用的。還有很多內臟脂肪才1的女生,血液膽固醇過高(可能是吃得不夠或是營養不良),所以請不要把三者混為一談。
記得之前館長說過自己因為長期生活不正常,壓力大又抽菸,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所以在跟別人對打之前就先去醫院進行換血療程。
他檢討生活、壓力、抽菸,啊就是 #沒有檢討飲食內容🤷♀️
以糖尿病來看,周邊胰島素抗性看的是肌肉量,肝臟胰島素抗性看的是內臟脂肪,「糖尿病前期」在抽血報告上看到的常是「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源頭來自他的內臟脂肪,但館長搞不好並沒有「飯後血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畢竟肌肉多,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先產生IGT,周邊胰島素抗性,後來胰臟太操了,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連帶IFG也開始出問題,所以哪天他不練肌肉開始下降,應該飯後血糖也會hold不住。(不瞞大家,在下在住院醫師時期寫過另一篇paper是探討不同糖尿病前期跟血管硬化的關係,不過沒空投稿 )
要我來說,以館長平常飲食的內容,就算加上那個「減肥餐」,這樣吃沒有糖尿病才奇怪吧?長期這樣吃內臟脂肪百分之百超標,而且會有脂肪肝及肝癌高風險。
高飽和脂肪飲食本來就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增加糖尿病風險,除了讓內臟脂肪上升外,高脂肪氧化的自由基也會直接破壞心血管。 這就是為何我這本書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把專業資訊放進去,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想著要炫大肌肉、或想著要骨瘦如柴,有想過要怎麼讓自己健康嗎?比起食譜,這本書的健康識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怎麼變成打書文了
#我其實想看館長的內臟脂肪
#搞不好我可以幫你治療
飆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