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內夾會危險嗎?】
Instagram影片連結🔗
留言區也有影片喔
https://www.instagram.com/p/CP5TJeuMwBj/?utm_medium=copy_link
重點:
1.膝蓋內夾是一個動作
2.出現內夾不一定是受傷
3.測試跟訓練是兩件事
以下三個測試動作測起來🦵🦵🦵
🦵動態膝外翻(Dynamic Knee Valgus)是在蹲的過程中出現膝蓋往內過多,是容易造成十字韌帶受傷的動作機制。
💡問題是出現膝蓋向內的動作就代表韌帶容易受傷嗎?
❌並不是!
最新的研究指出在單腳蹲(single-leg squat)(圖1)下蹲與雙腳落下跳(vertical drop jump)(圖2)的落地過程中出現膝蓋往內與十字韌帶受傷沒有關聯性。(Agnethe Nilstad et al. ,2021)
👀但是!
無碰撞十字韌帶受傷患者通常是在單腳落地情況下合併膝蓋往內。所以動作檢測與可能造成受傷的動作並沒有那麼相近。
而這幾年的研究也往單腳落下跳(single-leg vertical drop jump)(圖3)來預測是否與十字韌帶受傷有關,而研究發現十字韌帶受傷的人,在受傷前的單腳落下跳的動態膝外翻角度大於沒有受傷的人(Numata et al. ,2018)
📊檢測是從動作中找到運動傷害危險因子,但是檢測本身的情境越趨近於受傷情境,或許才可能有效預測。
⚠️注意:
1.研究是採用女性職業級手球選手🤾🏿與足球選手⚽️季前動作評估。
2.這是2D動作檢測,水平面觀察,與臨床人員評估是不一樣。
3.落下跳高度設計在30cm
後記:
檢測與訓練不一樣,研究雖然指出單腳蹲與雙腳落下跳出現膝蓋外翻與十字韌帶受傷沒有關係。不過這邊是針對女性職業級手球員和足球員。並沒有其他族群大規模檢測。對於檢測還是要保留謹慎態度。而十字韌帶受傷除了落地外,還有其他的動作可能會發生受傷喔!
有興趣了解物理治療相關知識跟技術的話,就追蹤起來吧!
有想知道的內容也告訴我吧!
#acl #knee #test #physiotherapy #physio #sport #sportinjury #sportphysio #sportsphysio #strengthandconditioning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rop vertical jump」的推薦目錄: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rop vertical jump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drop vertical jump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度跳躍加上深度落地的高強度組合式訓練
Depth jump +Depth drop
#跳躍力訓練
#跳高 #跳遠#爆發力#增強式#高強度#進階者#一對一訓練 #增強式訓練##組合式訓練#plyometricstraining
drop vertical jump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jumpscience/videos/2357337414515371/
我一直有在FOLLOW的跳躍力訓練專家
Jump-Science.com 最近提出了一個觀點
“force absorption” DOES NOT EXIST
Force is applied. Force is generated. It’s not absorbed.
【衝擊的吸收是不存在的】
【衝擊/力量是拿來被使用/運用的,衝擊/力量是被產生製造出來的,不是被吸收出來的】
當影片中的教練落地時,有幾件事實是存在的
1.肌肉產生力量(張力)
2.他對地板運用這股力量
3.地板也對他運用(使用)了這股力量
4.減速
如果他嘗試將落地的動作做的更為緩衝,以及安全地落地
就會減少他對地板能夠運用(使用)的力量
同時減少訓練的效果
-\-\-\-\-\-\-\-\-\-\-\-\-\-\-\-\-\-\-\-\-\-\-\-\-\-\-\-\-\-\-\-\-\-\-\-\-\-\-\-\-\-\-\-\-\-\-\-\-\-\-\-\-\-\-
這完全符合我的訓練原則
從過去到現在台灣體能界我看到太多教練嘗試
教導學生甚至運動員
【在學會跳之前,你要先學會怎麼落地】
所以會給運動員安全落地的訓練
教導運動員如何安全地落地,才能夠開始跳
因為要先懂得穩定落地吸收衝擊
你才能夠將衝擊轉換成向上跳的動能
而這股訓練學派甚至蔚為風潮
我也曾經認為這樣很正確
嘗試做了一段時間的穩定落地訓練
然後一段時間過後,很可惜
【我的運動表現完全沒有提升】
除非你的學生是非常脆弱的老人,小孩,肌力動作非常差
幾乎沒有任何運動經驗,或者協調很差為了調整跳躍動作的協調
(但是我相信調整協調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那麼你可以先教導如何安全落地
因為光是從20公分左右的高度落下的衝擊
就足以給這種人的肌肉以及結締組織很強的刺激反應
→強化
但是如果你的對象是運動員甚至有一定肌力基礎
你還在給他做這種安慰劑訓練?
落地不能發出聲音?要更加安全溫柔穩定的做緩衝?
Depth Drop必須強而有力,且落地時維持肌肉張力(用力)
才會有良好的訓練回饋
而不是安慰劑訓練
跳躍力聖經 Vertical Training Society
#安慰劑 #depthdrop #訓練 #落地 #吸收不存在 #sciencefiction #虛構科學 #爆發力 #爆發力訓練 #跳高 #跳遠 #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
Did you know that “force absorption” DOES NOT EXIST? Force is applied. Force is generated. It’s not absorbed.
The following are accurate statements about these landings:
When I hit the ground...
•My muscles generate force (tension).
•I apply force to the ground.
•The ground applies force to me.
•I decelerate.
If I land more gently, that reduces the force applied to the ground. But there is still no such thing as force absorption. This is a made up term.
These landings can be called deceleration training or eccentric force training, but force absorption is science fiction.
#JumpScience #sportscience #physics #training #plyos #force #biomecha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