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武漢新冠肺炎的疫情衝擊導致虧損賠本破財,比氣長看誰撐的久也等於把十年總營收的成本利潤也賭上全吐出來了!
(一)國家
以國家公司企業的整體營收來看中國約83.33%、香港和義大利約75%、韓國約66.66%、日本和菲律賓約62.5%、澳洲約60%、英國和美國約50%、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約40%、越南約37.5%、泰國約33.33%、台灣約25%,2020年再破產倒閉歇業潮後應該只剩下記憶和回憶。
(二)幅度
微幅(1~12.5%)、小幅(12.5~20%)、低幅(20~25%)、中幅(25~33.33%)、大幅(33.33~37.5%)高幅(37.5~50%)、超幅(50~66.66%)、巨幅(66.66~75%)。
(三)型態
台灣十五種商業商務型態:
(1)實體店面:獨立品牌、單店獨立、連鎖加盟、門市專櫃、分店據點巨幅歇業!1月1~10日每6天倒1家、11~20日每3天倒1家、21~31日每2天倒1家;2月1~10日每1天倒3家、11~20日每1天倒6家、21~29日每1天倒12家;3月1~10日前每1天倒15家、11~20日前每1天倒18家、21~31日前每1天倒20家;4月1~10日每2天倒10家、11~20日每2天倒7家、21~30日每2天倒5家,每月平均收掉180~225家實體店面、門市專櫃,約100天後才會復甦
(2)工業工廠(大幅歇業):每月收掉10~25家工業工廠、工廠酒廠,約5月算100天後才會復甦
(3)種植養殖(中幅虧損):農業農務暫時休停,種植養殖以內銷為主來維持,但是銷售上較為熱銷
(4)產品商品(中幅虧損):生產製造的原物材料、斷源鏈缺、延宕出貨,因此產品商品訂單停滯
(5)服務業務(小幅虧損):十人以下案源減少但是可以小賺維持開銷,以客製化為主的部份成長
(6)建築建物(大幅虧損):建設建商、營建營造等造成產業供應鏈停滯,使房地產、裝潢修銳減
(7)房地產類(大幅虧損):房地產類、仲介業務的案源驟降、成本負荷使加盟店倒閉歇業的衝擊
(8)公司企業(小幅銳減):百人以下的公司企業雖然案源驟降但還可維持營收利潤,百人以上的公司企業則會開始裁員縮編、收掉收攤
(9)設計規劃(大幅銳減):受到房地產類影響使得裝潢裝修、婚禮婚紗、工業設計等案源驟降銳減
(10)科技技術(大幅成長):受到科技技術的帶動實驗實作、硬體韌體有部份成長,後續接單接案回本淨賺
(11)無店鋪類(小幅成長):沒有租金漲幅壓力適合部份SOHO族,但是也會面臨案源短缺困窘
(12)硬體韌體(中幅成長):硬體韌體、實驗實作受到科技技術的帶動下也有成長
(13)數位資訊(巨幅逆勢):廣告投放砍半失靈,但是數位資訊、行銷推廣、設計規劃等因為被帶動成長
(14)網站平台(巨幅逆勢):網站平台系統流量大增,會帶動數位資訊、行銷推廣、設計規劃等逆勢成長
(15)軟體程式(巨幅逆勢):軟體程式需求會帶動數位資訊、行銷推廣、設計規劃來逆勢成長
(四)快時尚品牌:盤點18家快時尚品牌,2家破產陣亡、2家瀕臨倒閉
堡獅龍Bossini(陣亡)、思捷環球(Esprit)(瀕臨)、無印良品(MUJI)(影響)、Gap蓋璞(瀕臨)、Forever 21(陣亡)、Uniqlo優衣庫(虧損)、西班牙Zara(虧損)、瑞典H&M(虧損)、A&F(虧損)、韓國E-land(虧損)、Gu(虧損)、荷蘭C&A(虧損)、英國NEW LOOK(虧損)、KILO&METERS(虧損)、 英國Topshop&Topman (虧損)、Primark(普利馬克)(虧損)、ASOS River(虧損)、Island(虧損)、All Saints(虧損)
(五)體育運動:2020年1月開始28家體育運動品牌有5家破產陣亡、3家併購收購、3家瀕臨倒閉、17家虧損慘賠
中國ST 哥侖步(倒閉)、中國德爾惠(倒閉)、中國康威(倒閉)、中國Anta安踏(虧損)、義大利FILA斐樂(併購)、義大利Lotto樂得(倒閉)、義大利Diadora迪亞多納(倒閉)、義大利Kappa卡帕(瀕臨)、加拿大露露檸檬(Lululemon)(成長)、加拿大Canada Goose(成長)、英國Umbro茵寶(瀕臨)、英國Reebok銳跑(虧損)、英國RDX(虧損)、日本美津濃(Mizuno)(虧損)、日本ASICS亞瑟士(虧損)、日本Shimano禧瑪諾(虧損)、德國Adidas(虧損)、德國PUMA(虧損)、台灣ZEPRO(成長)、美國NIKE(虧損)、美國UnderArmour安德瑪(瀕臨)、美國Kit and Ace(倒閉)、美國New Balance新百倫(虧損)、美國Converse匡威(併購)、美國VANS(虧損)、美國Wilson威爾勝(成長)、美國Oakley歐克利(成長)、美國Callaway Golf卡拉威(虧損)。
a&f倒閉 在 部長與部長的部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部長民主自由碎碎唸の紅色手搖杯」
#手搖杯
#反送中看見的經濟不自由
#以經營者的身份去看這件事
「你的消費決定了你的世界。」這是現在社會最真實的模樣。
當你選擇看中國時報還是自由時報,同樣是$10,你消費在不同的地方,其實你是用最直接的方法來建設你想看到的社會,我們每筆花費,都是在「同意」或是「不同意」某種因素而產生的。
就像我不會買A&F,因為我知道他們的種族及身材歧視事件,比起款式我更看重一個品牌的精神,這是我所選擇的,也許一個人的力量不會影響什麼,但當每個人的消費都會關心到「價值觀」,就會引申出一個「品牌自我修正」的效果,就像A&F在多次出包事件之後,他們也開始聘用亞洲人。
身為一個經營者,在商言商的立場是現實的,為什麼要作出品牌修正,那是一個市場的考慮或是個人價值觀的實現,就像我們一直為同志發聲,那是一個個人價值觀的實現,但如果整個市場都不允許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是一個自由市場會看到的事,也是台灣會看到的事。
但這波「手搖杯之亂」,為什麼明明是台灣品牌,紛紛要出來發出聲明「舔共」?其實經營者真的沒有那麼閒,冒著會得罪自己母國客人的風險去發出讓台灣人憤怒的聲明,其實那只是一個「市場考慮」,但可悲的是,這個被考慮的市場,不是一個「自由市場」。
1. 我自己親戚的經驗,因為得罪一個公安隊長,一個月內30家分店全收。
這就是「不自由市場」的法理,你的開業可以只因為關係,你的倒閉也是因為關係;這是一個真實的事,在2000年前後,我家的親戚因為得罪了公安,30幾家分店一個月內全收,在台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如果你因為得罪了什麼人,有人要逼你收店,你在台灣可以找媒體、找議員、行政救濟,很多方法都可以自保,甚至會有很多見義勇為的鄉民幫你發聲。
但在「不自由市場」,你的一切可以在一夕間崩潰,只因你得罪了政府,你的一切資產都會被沒收,一切事業都可以沒有原因地被移除。
2. 台灣的市場不小,但中國的市場賺得快
「高風險,高回報。」這是每個投資人都知道的事;我無法認同有人說因為台灣市場太小所以「不得不到中國發展」,這根本沒有數據的依據,一家公司的營運,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以飲料店為例,台灣每100人每天買一杯$50的飲料,一年的營收就是42億,這不會是一個小的市場,更不可能撐不起一個品牌,但為什麼這些品牌要在中國發展,那不是什麼台灣市場太小,而是中國是「更易開發的市場」,語言通、台商政策、人口多、靠關係發展簡單,講白了就是「走捷徑」,但伴隨的風險就是這個市場不是一個「自由市場」,你必須要乖乖討好政府,不管你做到多大的企業,你都敵不過政府的權力,你看看馬雲就知道。
3. 國際發展,市場分散與安全更重要
因為有捷徑可以走,而又沒有全面評估,就成就了台灣品牌爭先恐後要到中國發展,甚至很多誘因讓台商方便,例如免費註冊資本額、免註冊廠房等等的「關係」,就如一開始說,經營者沒那麼閒,如果是在一個可以「方便發展」的地方,就會習慣把市場集中在一個地方,就成就了被中國市場控制的結果,因為中國市場賺得快、有捷徑、有關係,相較於需要自由競爭的台灣市場,當然台灣市場變成可以放棄或是損傷的一方。
4. 中國,是我不會考慮經營的地方
在經營至今,身為一個澳門人,很易可以到中國發展,我有沒有遇過可以去中國經營的機會?答案是「有」。
但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可能,因為這個市場「不自由」,也不「安全」;我見識過一夕間崩潰的事業,我也見識過一下子被取代的台商,你要我相信任何在這個地方「永續發展」的可能,我難以去信任。
5. 身為經營者、投資人、加盟主,你需要更了解「品牌歷史」
做連鎖加盟在中國很好賺,一個品牌建立的速度是以每星期1-10家店在開展,如果有人加盟,賺加盟金就已經夠你花個一輩子,而且別人開了店,會不會倒也跟你無關,品牌被玩爛了,換個品牌再來就好。
但如果你是加盟主、投資人、經營者,希望你在花你重要的投資時,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品牌的歷史、創辦人的詳情、公司登記、公司的新聞,在網路上多多少少都可以找到做評估,這些親中飲料店,不是第一天親中,也不是第一天在中國投資,而因為中國自身問題造成的營收影響,這都是在投資前應該要被評估的地方,也許你今天是加盟店很衰,但加盟前對品牌的全面了解也算是你的責任。
在社會上每分每毫,都在選擇我們想看到的社會。
a&f倒閉 在 部長與部長的部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部長民主自由碎碎唸の紅色手搖杯」
#手搖杯
#反送中看見的經濟不自由
#以經營者的身份去看這件事
「你的消費決定了你的世界。」這是現在社會最真實的模樣。
當你選擇看中國時報還是自由時報,同樣是$10,你消費在不同的地方,其實你是用最直接的方法來建設你想看到的社會,我們每筆花費,都是在「同意」或是「不同意」某種因素而產生的。
就像我不會買A&F,因為我知道他們的種族及身材歧視事件,比起款式我更看重一個品牌的精神,這是我所選擇的,也許一個人的力量不會影響什麼,但當每個人的消費都會關心到「價值觀」,就會引申出一個「品牌自我修正」的效果,就像A&F在多次出包事件之後,他們也開始聘用亞洲人。
身為一個經營者,在商言商的立場是現實的,為什麼要作出品牌修正,那是一個市場的考慮或是個人價值觀的實現,就像我們一直為同志發聲,那是一個個人價值觀的實現,但如果整個市場都不允許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是一個自由市場會看到的事,也是台灣會看到的事。
但這波「手搖杯之亂」,為什麼明明是台灣品牌,紛紛要出來發出聲明「舔共」?其實經營者真的沒有那麼閒,冒著會得罪自己母國客人的風險去發出讓台灣人憤怒的聲明,其實那只是一個「市場考慮」,但可悲的是,這個被考慮的市場,不是一個「自由市場」。
1. 我自己親戚的經驗,因為得罪一個公安隊長,一個月內30家分店全收。
這就是「不自由市場」的法理,你的開業可以只因為關係,你的倒閉也是因為關係;這是一個真實的事,在2000年前後,我家的親戚因為得罪了公安,30幾家分店一個月內全收,在台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如果你因為得罪了什麼人,有人要逼你收店,你在台灣可以找媒體、找議員、行政救濟,很多方法都可以自保,甚至會有很多見義勇為的鄉民幫你發聲。
但在「不自由市場」,你的一切可以在一夕間崩潰,只因你得罪了政府,你的一切資產都會被沒收,一切事業都可以沒有原因地被移除。
2. 台灣的市場不小,但中國的市場賺得快
「高風險,高回報。」這是每個投資人都知道的事;我無法認同有人說因為台灣市場太小所以「不得不到中國發展」,這根本沒有數據的依據,一家公司的營運,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以飲料店為例,台灣每100人每天買一杯$50的飲料,一年的營收就是42億,這不會是一個小的市場,更不可能撐不起一個品牌,但為什麼這些品牌要在中國發展,那不是什麼台灣市場太小,而是中國是「更易開發的市場」,語言通、台商政策、人口多、靠關係發展簡單,講白了就是「走捷徑」,但伴隨的風險就是這個市場不是一個「自由市場」,你必須要乖乖討好政府,不管你做到多大的企業,你都敵不過政府的權力,你看看馬雲就知道。
3. 國際發展,市場分散與安全更重要
因為有捷徑可以走,而又沒有全面評估,就成就了台灣品牌爭先恐後要到中國發展,甚至很多誘因讓台商方便,例如免費註冊資本額、免註冊廠房等等的「關係」,就如一開始說,經營者沒那麼閒,如果是在一個可以「方便發展」的地方,就會習慣把市場集中在一個地方,就成就了被中國市場控制的結果,因為中國市場賺得快、有捷徑、有關係,相較於需要自由競爭的台灣市場,當然台灣市場變成可以放棄或是損傷的一方。
4. 中國,是我不會考慮經營的地方
在經營至今,身為一個澳門人,很易可以到中國發展,我有沒有遇過可以去中國經營的機會?答案是「有」。
但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可能,因為這個市場「不自由」,也不「安全」;我見識過一夕間崩潰的事業,我也見識過一下子被取代的台商,你要我相信任何在這個地方「永續發展」的可能,我難以去信任。
5. 身為經營者、投資人、加盟主,你需要更了解「品牌歷史」
做連鎖加盟在中國很好賺,一個品牌建立的速度是以每星期1-10家店在開展,如果有人加盟,賺加盟金就已經夠你花個一輩子,而且別人開了店,會不會倒也跟你無關,品牌被玩爛了,換個品牌再來就好。
但如果你是加盟主、投資人、經營者,希望你在花你重要的投資時,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品牌的歷史、創辦人的詳情、公司登記、公司的新聞,在網路上多多少少都可以找到做評估,這些親中飲料店,不是第一天親中,也不是第一天在中國投資,而因為中國自身問題造成的營收影響,這都是在投資前應該要被評估的地方,也許你今天是加盟店很衰,但加盟前對品牌的全面了解也算是你的責任。
在社會上每分每毫,都在選擇我們想看到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