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 】
MeWe版本:https://bit.ly/3fJ76r1
千呼萬喚,由薩克薛達(Zack Snyder)「翻兜」主理的DC超級英雄電影《正義聯盟導演版》(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又名《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終於在3月18日全球上架,香港觀眾可以透過Now自選服務(HBO GO)、串流平台Now E與HBO GO點播收看。
新版長約近4小時(不計片尾Roller Credit,大約3小時45分鐘),共分為六個部份加一節後記,根據2017年上映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作為「加工」基礎。事緣華納兄弟(Warner Bros.)與薩克鬧分歧,而後期製作途中,薩克又不幸遭遇喪女之痛而呈辭,電影公司只好臨時邀靖《復仇者聯盟》系列(Marvel's The Avengers)首兩集導演佐斯維頓(Joss Whedon)接手處理,按照他的方式重新拍攝,結果上映時劣評如潮,製作費高達3億美元(約23億港元),最終全球票房僅得6.5億美元(約50億港元),計埋宣傳費用和戲院拆賬,華納認真蝕到見血 ── 參考MARVEL《復仇者聯盟》2012年上映時,製作費2.2億美元(約17億港元),全球票房高逾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高下立見。
眼見原著給糟蹋,一班DC忠實擁躉紛紛要求華納重新推出「原版」,拉扯一段時間之後,這家大公司最終面對現實,放下企業顏面,邀請昔日「棄將」回歸,再額外揼本7,000萬美元(折合約5.4億港元),讓薩克薛達改寫劇本、補拍戲份、重新剪接,到底效果如何?作為一張「非超級英雄迷」兼「Non-DC漫畫迷」的「白紙」,記者決定趁墟「入坑」,事前更花了四天、分階段看畢兩套DC擴展宇宙(DCEU)舊作:《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2013)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2016,簡稱《BVS》),然後再花三天看罷《正義聯盟導演版》(睇到頭暈),得出以下結論:《正義聯盟導演版》今年上架絕對是「時勢造英雄」,導演如是,作品如是;而薩克薛達得到第二次機會,將「爛作」重新包裝,撥亂反正,成功實現「Big Boss」華納兄弟給予的三大目標,絕對是Win-Win-Win三贏。
負評,是直接驅使記者要湊熱鬧的原因。記得上架當天,已看到兩位擅寫影評的朋友在其個人facebook狠批新鮮熱辣出爐的《正義聯盟導演版》。甲某說:能夠用兩小時說完的英雄故事,多花一倍時間講出來,也不會變得精彩,甚至將原先已存在的缺點放大一倍。乙某指:導演版以至同一系列的致命缺陷,在於編劇團隊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角色要怎樣講對白,或者應該講甚麼對白。眼見「爛蕃茄」(Rotten Tomatoes)有73%的「新鮮度」,基於「未睇過冇資格鬧」以及「乜真係咁差咩?」的好奇心,決定「豪擲」九小時,從《超人:鋼鐵英雄》開始,分開數天「喪睇」,去到《正義聯盟導演版》散場。
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介紹劇情:超人身亡導致三個「母盒」(Mother Boxes)甦醒,激發天啟星統治者達克賽德(Darkseid)差遣手下荒原狼(Steppenwolf)突襲地球,誓要重奪失落的三個「母盒」,只要三者合一,世界即告末日;為阻止危機發生,加上對超人之死心感悔疚,蝙蝠俠(Ben Affleck飾)決心成立「正義聯盟」,並成功拉攏神奇女俠(Gal Gadot飾)、水行俠(Jason Momoa飾)、閃電俠(Ezra Miller飾)和鋼骨(Ray Fisher飾)加入,最後在更眾人合力下令超人重生,擊退荒原狼與天啟魔(Parademons),令全球人類幸未遭毀滅。
坦白講,「翻兜版」《正義聯盟》沒有想像那麼差,起碼故事結構仍算完整,有齊起承轉合,撇開那些極專業的艱深科學辭彙與理論不說,若用心看,至少跟到80%的劇情,連番出現的打鬥場面,設計精彩,而一眾角色極度有型地Chok甫士和出絕招的慢鏡,以及很多液體流動的電腦動畫,都目不暇給,以Blockbuster或者Popcorn Entertainment的標準衝量,的確沒有浪費人生四小時的感覺,值70分,假如是「DC忠粉」,更值80分,尤其見到超喜歡的Ezra Miller ── 自2012年的《少年自讀日記》開始已是其粉絲 ── 出場「發電」的好幾幕戲,那些因為電影播放時間太長,由心而發的沉悶與疲倦一掃而空,將心比己,假如喜歡的是神奇女俠,見到她動用真言套索(Power of the Lasso)或者使出神力手環(Power of the Gauntlets),附送超Close Up慢鏡頭,也會激動大叫「好爽!」,因為導演本身是「超級DC忠粉」,所以有外國媒體形容今趟導演版《正義聯盟》登場是一次Fan Service(優待粉絲),實在合理,所以身邊有朋友表明上架以來已看了幾次,不足為奇。
但這種製作定位與出發點是一把兩刃劍,言即,粉絲瘋狂讚好、翻看再三的同時,圈子以外的人必然難有共鳴,其中一個關鍵正是劇本優劣,以往最明顯的例子必數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曲《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2008),導演有一個非常嚴謹的世界觀,與普世價值扣連,再以此為基礎,於劇本裏重塑蝙蝠俠與小丑之間的仇恨關係,加上場面調度出色,畫面愈大壓迫感,觀眾的無力感便會愈大,令本身不是「DC擁躉」的我也看得咬牙切齒,經常都想重溫。《正義聯盟導演版》在未來一段時間會重溫嗎?除非工作需要,否則機會不大,因為它的「好看」是基於《BVS》和《正義聯盟》實在太差,故相對之下,導演版也不算很爛。
事實上,經過九小時的密集式煲戲,發現薩克薛達執導能力不錯,惟花紙再靚也難掩劇本薄弱,過份取悅粉絲,他好像不太懂得怎樣說故事,又無法駕馭複雜情節,結果浪費了很多人物之間的關係之餘,更因為過份相信「觀眾會知」,最終令到很多不熟悉「DC宇宙」的人邊看邊搲頭,《BVS》敗筆即便如此,角色的舉動跟自身經歷與性格沒有直接關係,很多情節是為發生而發生,整體劇情支離破碎,蝙蝠俠對超人的仇恨何來?Lex Luthor(Jesse Eisenberg飾)為何要殺死超人?故事一直沒有好好交代。
或者以《超人:鋼鐵英雄》裏超人與Lois Lane相遇再相愛的過程作例,他們的愛情是建基於甚麼?一起飛天,穿越大氣層出生入死兩三次就必然相愛付托終身?突如其來的愛情過份兒嬉,這種設計就是眼高手低,記得中學時代看明珠台播放美劇《超人再戰江湖》(Lois & Clark: The New Adventures of Superman),前後4季,觀眾見證超人與Lois Lane漸漸愛上對方的過程,繼而增加投入感,《超人:鋼鐵英雄》在時間上本有裕餘成就這種鋪排,然而導演卻沒有理會,令艾美阿當斯(Amy Adams)的演技無用武之地,反觀《正義聯盟導演版》裏,最沒有期望的鋼骨與父親Silas Stone(Joe Morton飾)之間的感情建立最立體、最完整,鋼骨對身為科學家的父親由憎恨到慚愧,以當中的轉變反映他的成長,也是令我加分的原因。
話說回來,面對億億聲的製作費,和萬萬聲的觀眾數目,上述見解其實渺小如微塵,因為無論坊間的意見是怎樣,華納兄弟委派給薩克薛達的任務最告完成,《正義聯盟導演版》作為旗艦產品,一定會令美國那邊的串流平台HBO MAX訂戶數目上升,將額外投資變成終極利潤,而將2017年版的《正義聯盟》「執番靚」,為將來開拍《正義聯盟2》鋪路也夠聰明,更重要是,因為2020年世紀疫情衝擊全球電影業,很多大製作上映無期,「大堆頭超英」電影繼2019年4月《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和2019年6月《蜘蛛俠:決戰千里》(Spider-Man: Far From Home)後便出現長逾兩年的「真空期」,對「餓戲已久」的支持者來說,《正義聯盟導演版》出現是「時勢做英雄」,點輸都贏,雖然華納表明無意開拍續集,如今三大目標實現,商業社會Never Say Never,說不定半年後《正義聯盟2》便會埋班。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點播連結: https://bit.ly/2PqNL2K
(0704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 #正義聯盟導演版#ZackSynder #ZackSnyderJusticeLeague #JusticeLeague #HBO #HBOMAX #HBOGO #DCEU #超級英雄電影 #蝙蝠俠 #超人 #神奇女俠 #水行俠 #閃電俠 #鋼骨 HBO GO HBO Asia Now TV DC 擴展宇宙 紅眼 午夜翻牆 做乜膠睇電視 Now E 方俊傑
「e power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討論] Nissan e-power技術-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請問有人開過e-POWER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nissan e-power缺點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nissan e-power缺點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nissan e-power缺點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e-power缺點-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e-power缺點-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TopGear HK 極速誌- 【一缸汽油1000km,得定唔得?】... 的評價
- 關於e power缺點 在 [討論] Nissan e-power技術-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e power缺點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最近真的很喜歡看環境資訊中心的「非核不可」系列文章,因為看別人胡說八道來證實自己有唸書是一件值得感動的事情。
然後作者賴小姐大概沒意識到她一直把專訪對象名字寫錯吧...
1. 時間優勢與成本不要只說一半嘛,以英國最新的HPC核電廠來說,他的建造時間約為10年,前35年的差價合約價格約為3.5元台幣,看起來相較於目前蓋的離岸風電有點貴有點久...#但這座核電廠一開始就打定要用60年以上啊..前面高後面低不就是挺英青年認為離岸風電價格前期比較高的合理藉口嗎,又以再生能源設備20年的生命週期來看,輪替蓋三次也接近十年了好嗎...他真正的缺點在於核電廠沒辦法趕快賺錢罷惹~
2. 核電在英國獲得支持不限於政府還包括民意好嗎...最新民調支持與反對也是6:4左右。而且科技發展與國防本來就息息相關,從電腦到通訊技術哪個與軍事結構性不強啦 XDD,可以同時顧及軍事國防與能源需求不好嗎?能源安全重要就重要在這裡嘛~
3. 完全看不懂在講甚麼...
4. 這邊很故意把車諾比的字眼寫在文案,但會把英國的Magnox與俄國的RBMK拿來類比就知道對反應爐設計完全沒概念,Magnox的反應爐在安全性上的設計都比車諾比的RBMK好很多,況且英國的Magnox真要那麼危險不會到2015才停止運轉好嗎...
5. 先不論核子潛艇用的鈾燃料目前普遍濃度至少有20%以上,單要看燃料濃度來講安全性那發電反應爐真的很安全,而核能本來就是非常高的功率密度的發電方式,E=MC^2就是這樣告訴你,真心不知道有甚麼問題,也不知道犧牲了甚麼安全最優化,犧牲到現在的世界各地反應爐都以B與P兩種為主,還又演進到要發展的SMR與海軍用反應爐幾乎快要同種,又被核工業認為安全進一步提升。當初海軍選擇用P就是因為他比LMFR 安全,但同樣沒想到,鈉冷式又回來了...
6. 再看一次上面的文字,科技的誕生本來就沒有辦法一開始面面俱到,所有技術都是在運到困難後不斷演進。而為了使用核電研發出來的相關技術還可以嘉惠於其他領域,核電廠的地震研究、精密機械等等反為再生能源奠定良好基礎呢 <3
7. 我覺得反核文化被植入執政者的腦袋中導致國家因為核電爭論浪費很多資源徒增成本比較危險。
總之能源科技任何一項都是專業,相關人士在做這種報導的時候跟普通人要讀懂醫學期刊前都要受訓練有必要知識一樣...過度相信眼前沒有真正專業背景知識的偽專家會讓自己看起來真得很蠢很蠢。
史特靈專訪金句:
☑️即便明明有比核電更具時間和成本優勢的發電方式,且十多年來核電復興難見起色,英國政府至今仍不放棄新建核電廠。
☑️為什麼核電在英國獲得這麼多的政治支持?儘管比德國有更好的廢核基礎,例如更佳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件和較弱的核工產業,英國政府死守核電的原因至少有兩點,其中一個關鍵在於核能與軍事的結構性連結……
☑️一個結構性連結體現在反應爐的設計。超過半世紀以來曾出現多種反應爐設計,但只有兩支設計傳統因軍事考量而被商業化……
☑️一種設計傳統需將未用盡的核燃料卸載,以利提煉出最多的鈽核武原料,例如英國的氣冷反應爐(gas cooled reactors)和車諾比核電廠使用的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RBMK reactors)。
☑️另一支設計傳統源自1940、1950年代的核子潛艇科技,設計目標是以非常高的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 將龐大的核反應爐裝入潛水艇狹小的空間中提供動能。這個傳統衍生出台灣使用的輕水反應爐(light-water reactors),包括沸水式和壓水式兩種。但是,這項了不起的科技成就先天上犧牲了安全性的最優化。
☑️如果核子反應爐一開始即專門為民用、安全、低廢料、易除役等原則來設計,便不會使用這兩支傳統的任何一種設計。
☑️然而核工業因過早地被鎖入(locked in) 在1950 年代的軍事設計之中,至今仍在使用這些對發電不甚理想的設計。如今,更因先天設計限制,讓提升輕水反應爐安全性的費用高昂,使得核電 #更昂貴。
e power缺點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 SsangYong Tivoli 4WD DLX豪華型 雙彩特仕版
強悍時尚力
4K UHD: https://youtu.be/b0yjhVjAqcE
從前,大家對於SsangYong的印象,便是[韓國賓士],確實,當年SsangYong與Mercedes-Benz之間確實有著一段過往,然而,此般說法既略帶嘲諷,更忽略了SsangYong自軍用吉普車起家的厚實歷史!
多年之後,再次與雙龍相遇,SsangYong不僅早已擺脫那些年的老氣,還有著為人驚艷的造型與設計,而在長時間的相處後,我們又將發掘這輛雙龍新星的什麼亮眼之處呢?
韓式勁裝
初見Tivoli,尤其是這輛加價6萬元的藍、白雙彩特仕車型,相信就連路人都會因為它罕見的身影而忍不住多看幾眼。
由車頭望去,它有著如猛禽之眼般的LED日行燈、頭燈組,造型十足搶眼;在車側部分,以這輛車長僅4.2米的小型Crossover車款來說,配備18吋雙色輪圈的Tivoli更顯得霸氣;至於車尾,倒L型的LED尾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外觀細節,看到由前擋下方連貫左右車窗下緣的鍍鉻飾條,更可看出SsangYong對於Tivoli車輛外觀的雕琢! 綜合全車外觀設計,在這恰能嶄露獨創設計風格,卻也不過於張狂、做作的造型之下,SsangYong在Tivoli上花費的苦心,確實值得令人讚賞,無怪乎,原廠在為這輛車命名時,便將[I lov(e) it]的字樣顛倒藏於車名中!
實用機能
坐上Tivoli後,這輛車雖然沒有時下流行的酷炫數位儀錶,且車內也沒有過多、過於花俏的裝飾,不過,Tivoli車內並不會令人感到陽春。
首先可感覺到的,便是駕駛掌中的跑車D型方向盤,不僅握感扎實,且Tivoli雖並非一輛性能車款,但它仍具有Normal、Comfort、Sport三模式調整的電子方向盤輔助,當切至Sport時,那略重的轉向手感,甚至讓人懷疑是否身坐於一輛跑車之上,而在眼前,雙圓潛望式儀錶除了有著6種顏色可調的功能,能為每趟行車路途帶來不同的駕馭風情,中央的資訊幕更可顯示即時的前輪轉向舵角,再搭配方向盤左方的四輪傳動鎖定功能後,就算在狹窄的林道中穿梭,也仍可讓人感到輕鬆寫意!
然而,若要說到它未能盡美之處,便是其中的資訊顯示仍為英文介面,不過,好在此屏幕僅用來顯示簡單易懂的行車資訊,就算駕駛在多年前便早已和英文說了分手,也不必擔心難以判讀其中所顯示的各式資訊。
在中控台部份,我們試駕的Tivoli擁有8吋觸控多媒體資訊幕,其中,因這具電容式觸控面板支援多點操控,在其上以兩指、三指、四指刷屏,或以三指長按,即可快速調整音響音量、切換中文GPS、收音機與數位電視功能、或是螢幕開關以及語音聲控功能,而要是以單指長按,Tivoli更可顯示賽車式樣的多環儀錶,為乘員提供車輛位置高度、左右與前後G值與指南針功能,一旦上手,複雜的功能切換便再也無須尋找設計特殊的細長按鈕!
另外,Tivoli在駕駛上車啟動、熄火下車前,車上系統皆會發出簡短迎賓語及送客音樂,在這個電腦都能與人類聊天的年代,或許這樣的小細節不會為車輛增減多少分數,然而,在試駕過本車之後,Tivoli的各項表現已讓我們相當讚賞,而在這簡短的問候聲中,卻也加深了我們與Tivoli之間的親切感!
靜致乘載
對於車上的乘客來說,一段令人滿意的旅程必備條件不外乎舒適與寧靜,所以,SsangYong也特別為本車的柴油引擎進行了靜音調教,因此,在車室中近乎難以察覺柴油引擎特有的運轉噪音,再加上Tivoli的後座椅背採可調式設定,且椅背後傾角度最大可達27.5度,替乘客提供了最佳的舒適坐姿;而在未滿載的情況下,只要透過後座椅背6/4分離傾倒,就可讓原先已有423公升的置物容積大幅擴充至車室之中!
此外,在ESP車身穩定系統、HSA陡坡起步輔助系統、HBA液壓煞車輔助、EBD電子煞車分配系統、ASR驅動防滑系統、車輛側翻防止系統、停車雷達警示、倒車顯影系統,以及完備的7 SRS輔助氣囊防護之下,還可讓乘客們在車上坐的安心,放鬆享受旅程帶來的愜意!
輕快平順
我們試駕的Tivoli為四驅車款,其動力配置採用1.6升四缸柴油渦輪引擎,搭配E-VGT電子葉片幾何可變渦輪,最大動力為115hp/3400~4000rpm、30.6kgm/1500~2500rpm,這具小排氣量引擎最大特色除了擁有豐沛的扭力輸出,還有LNT稀薄氮氧化物處理裝置,可以不用添加尿素,便可符合歐盟六期環保法規。
實際駕馭Tivoli,雖然沒有奔放的加速感,油門的踩踏感卻像極了歐系車,有種緊實的感受,大腳油門,依然可以體驗到豐沛扭力帶來的驅策力!
在Power模式下,將動態穩定系統關閉,踩住煞車、油門,引擎轉速拉升至2500rpm後放煞車,並以全油門加速,Tivoli擁有平順的換檔精緻度,但受限於柴油引擎轉速無法提升,最佳0~100km/h加速實測為12.2秒,原廠並宣稱Tivoli擁有172km/h的極速表現。
跑旅特質
光看Tivoli斯文的模樣,可能很難想這輛都會型小休旅其實有著濃郁的跑車特質,而這樣的特性,必須在山道上劇烈操駕,才能被激發…
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結構,配上強硬的車體結構,全車有十處採用1500MPa熱成型超高張力鋼材打造成而,搭配硬派的懸吊阻尼設定,更能發揮優異的操控特質,而且強硬的車體剛性,能夠明確地被駕駛者感受到,輪胎與路面滾動接觸的過程,懸吊收縮的同時,就能透過方向盤及座椅讓駕駛感受到Tivoli硬派的潛質,尤其那EPS電子動力輔助方向盤,轉向的手感更可媲美跑車,雙手握著三點鐘與九點鐘方向時,雙掌享受盤幅優異的握感,每次轉向還能夠明確地感受到輔助力道的變化,同時可以清晰地將路況回饋給駕駛者。再結合精準的轉向反應,EPS+能夠在車輛可能出現推頭前預先作動,再加上犀利的煞車系統輔助,能夠在路底前,讓駕駛者安穩地完成減速動作,即使延後入彎也能精準掌控!
由於我們試駕的Tivoli是四驅版本,還可以藉由出色的四驅系統,帶著車內乘員體驗輕度越野的快感,前往地勢崎嶇但風景秀麗的戶外探索自然!
但為了達到更棒的油耗表現,在On Road時,四驅系統維持前輪100%、後輪0%的驅動力,一旦系統偵測到前輪出現打滑,四驅模式才轉為前輪60%、後輪40%的驅動力行駛,如果按下Lock按鍵,中央差速器將呈現鎖定狀態,以50:50的驅動力帶著駕駛者挑戰崎嶇,因此,較硬的沙地或者林道路面,皆可駕著Tivoli輕鬆遨遊,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這輛硬派的小休旅畢竟傾向都會型設計,雖然車體剛性強硬,且底盤還配有副樑,然而受限於較低的離地高,挑戰越野時的路面落差不宜帶大,以免擦傷保桿或碰傷底盤。
TCar短評
與Tivoli相處一天,不難從操控及越野性能探索樂趣!而這款韓國都會小休旅除了擁有優異的潛能,更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即便論至座椅的舒適感,都讓人覺得這是一輛連小細節都注重的進口SUV。
對於玩家而言,這輛小休旅有著極高的C/P值,因為好玩且耐操!唯一稱得上缺點的,大概是它少了換檔撥片,手動升降檔必須藉由排檔桿上的開關控制,必須多花點時間適應。
SsangYong Tivoli 4WD DLX豪華型
引擎型式 1597c.c. L4 DOHC 16V + Turbo
最大馬力 115hp/3400~4000rpm
最大扭力 30.6kgm/1500~2500rpm
長寬高 4202x1798x1590mm
軸距 2600mm
車重 139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輪胎規格 前後 215/45 R18
國內售價 1.6汽油2WD豪華型89.8萬元起,
1.6柴油2WD豪華型99.8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晝行燈
鷹眼投射式頭燈 (雙彩特仕版另增自動啟閉功能)
18吋鑽石切割鋁圈
Smart Key免鑰匙進入系統+引擎啟動鍵
賽車D型多功能方向盤
中文衛星導航
8吋電容式觸控螢幕
倒車顯像系統
前後停車雷達警示系統
雙區域恆溫空調
傾斜度可調6/4分離後座椅
E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
ARP主動式側翻防止系統
ASR驅動防滑系統
EBD電子煞車分配系統
HSA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HBA液壓煞車輔助系統
TPMS胎壓偵測系統
雙前座SRS輔助氣囊、側氣囊、側邊防護氣簾、駕駛座膝部輔助氣囊
雙龍汽車 SsangYong Taiwan TCar 葉明德 小晰晰與你每天笑嘻嘻
#Ssangyong #tivoli #4wd #tcar #新車試駕 #小晰晰 #葉明德
e power缺點 在 請問有人開過e-POWER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在日本有租過E-Power的車,你就把它想像是有汽油發電機的電動車,高速沒有比較省油,市區油耗就不錯了!至於有汽油發電機,當然就一定有相當程度的引擎抖動! 7. ... <看更多>
e power缺點 在 e-power缺點-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是E-Power的一些缺點和網友討論。 E-Power的缺點: 充電速度慢:相對於加油的速度,E-Power充電速度要慢得多。 ... <看更多>
e power缺點 在 [討論] Nissan e-power技術-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即將引進台灣的第一款
搭載第二代e-power混動技術的
大改款X-Trail上市
這個日產2016開發至今的油電技術
終於不再只聞樓梯響 不見人下來
跟最有名的豐田混合動力相比
差別在哪裡
左圖:純電動車
中圖:日產油電系統
右圖:豐田油電系統
以大家最熟悉的豐田Hybrid來說
車輛啟動時由馬達帶動
到一定速度後改為引擎介入
馬達-引擎間不停配合循環
而日產e-power的系統
車輛開動從頭到尾只用馬達帶動
引擎只負責當作發電機來用
供電給電池或直接給電機
從一些車測影片來看
兩車廠實際上路油耗其實差不多
範圍約落在22~25km/L
豐田油電優點在於已經非常成熟
也是市售油電車的最大宗
所以
日產e-power優點在哪
動力方面
從X-Trail日前介紹的規格來看
「動力部分,X-Trail e-Power 搭載
1.5 升 VC-Turbo 引擎驅動電動馬達,
e-4orce 四驅版本前軸馬達可輸出
204 匹馬力、33.7 公斤米最大扭力,
後軸則能供輸 128 匹馬力、19.9 公斤
米扭力。」
綜效332匹馬力。
豐田用於啟動的馬達比較小
「最大功率 120 匹馬力/20.6 公斤米
扭力的 650V 永磁式電動馬達」
「在四輪驅動的車型上,引擎178匹,
綜效達222匹馬力。」
可見日產e-power動力強勁,
全由馬達帶動運轉順暢,
類似電動車油門踩扭力隨傳隨到,
也可達成單踏板操作
構造方面
日產油電系統比豐田的更簡單
少了變速箱,電池也比較小
引擎只會維持在最有效率的轉速發電,
不受到車輛高低速上下坡的影響,
必須在效率不佳的區間運作。
不過高速時這套e-power肯定普通,
但上160是沒問題的,端看個人需求
稅金方面
豐田油電是2.5
日產是1.5T
e-power的原理路上早就有了
就是火車的柴電機車頭
放在汽車上
實現了兼具電動車的強大動力,
與汽油車的快速補充能源的優點
而且最重要的安全
自e-power上市起沒有發生過自燃案例
個人看法:
馬達是一種非常耐用的產品
具備高效率的特性
還幾乎不用保養,怕熱而已
引擎能源效率比較差
但已經是很成熟產品
優點是能源取得相對便捷
但是一定要做好保養
兩者優點的結合就是這套系統
而且構造越簡單的越難壞
在這個油車電車開始分歧的時代
我欣賞這套e-power油電技術
討論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37.1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70118666.A.F56.html
... <看更多>